白念珠菌的铁吸收系统及其调控

来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uce_8_8_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是常见的条件致病性病原体,广泛存在于人体的口咽部、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在人体免疫力低下时白念珠菌就会大量繁殖发展为菌丝型,侵犯组织,引起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黏膜感染,也可通过血液散播侵犯内脏器官引起多种器官的感染,如支气管和肺念珠菌病、泌尿道念珠菌病、念珠菌性脑膜炎等.许多艾滋病患者、移植患者和化疗患者的死亡往往是由于并发白念珠菌病。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在对新型隐球菌与肺泡上皮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中,发现隐球菌可以与肺泡上皮细胞发生黏附,诱导自身进入肺泡上皮细胞即对细胞发生侵袭,同时对细胞的活性造成损伤,并对其过程进行了显微结构上的观察.本文利用这一模型,对荚膜在隐球菌黏附和侵袭肺泡上皮细胞中的作用做进一步的研究。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禽脑脊髓炎病毒内蒙古地方毒株NH937株经脑内注射感染.于攻毒后3,5,10,14,20,25,30 d,取攻毒组4只,对照组2只.取材大脑、小脑于95%乙醇中固定,经原位杂交染色,结果:着染部位
调节性T细胞的分选和体外扩增是制约其临床治疗的瓶颈问题.目前广泛使用的商品化调节性T细胞分选试剂盒价格昂贵,无法针对不同生物品系进行个体化的调整,造成分选效果不稳定;
目的 使用5型腺病毒(AdS)感染小鼠模型来研究肝脏NKT细胞(natural killer Tcell)在肝损伤早期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 C57BL/6小鼠尾静脉注射1.5×109PFU和3×109PFUAdS病毒以构建两个剂量组病毒感染的小鼠肝损伤模型,通过观察病毒感染后5 d内小鼠肝组织病理学及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LT/AST)水平改变来判断肝损伤程度,使用流式细胞术(
Toll样受体(TLR)是一种天然免疫受体,识别各自配体后,通过MyD88或不依赖MyD88途径,活化下游MAPK和NF-κB信号途径,从而激活树突状细胞(DC)成熟而导致DC释放细胞因子。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