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对林业上市企业竞争力的影响——以媒体关注度的间接影响为例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esil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2015—2019年120份林业上市企业数据为样本,依据媒体关注度的间接影响,构建林业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竞争力影响的理论模型.采取主成分分析法,依据现有研究和林业企业特点,从规模能力(Cs)、盈利能力(Cp)、人力资本(Ch)、发展能力(Cd)4个方面8个指标,分析企业社会责任对林业上市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提升林业上市公司竞争力;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越好,媒体关注度越高,尤其是对股东、消费者社会责任履行越好,媒体越会对企业产生更高的关注度.企业对员工履行社会责任与媒体关注度间的关系不显著.媒体对造纸及纸制品类企业、家具制造业类企业的关注度,与企业竞争力存在显著正向影响.
其他文献
研究内蒙古中部植被覆盖在2010—2019年变化过程以及空间分布.依据2010—2019年的MOD13Q1-MODIS NDVI数据,利用薄盘样条插值法、趋势分析、地理探测器、面积转移矩阵等方法,分析得出10 a间植被覆盖动态变化、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气象类和非气象类因素对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的植被覆盖在10 a间以0.014/10 a的速度增长,总体看来,有改善趋势.降水是影响该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因素,尤其是6—8月、3—5月降水量影响最为明显.气压和风速对于植被的影响仅次于降水,而气温对于植被的
为了探究2001-2019年三江源生态状况在时空上的变化特征,基于Mann-Kendall检验法从时空角度对2001-2019年生长季累计增强型植被指数(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EVI),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进行趋势变化分析,对三江源生态状况进行评估;通过土地利用类型转移情况对趋势分析研究结果展开进一步验证;最后对NPP与EVI、气候因子(温度和降水)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NPP变化的主要限制因素.结果 表明:时间尺度上,2
以色季拉山国家森林公园急尖长苞冷杉林为对象,基于2018—2019年自动观测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安培空气离子评价系数、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通径分析等方法研究其空气负离子浓度(NAIC)的动态变化、空气质量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季节的日变化呈“单峰”型,春、夏、秋、冬各季峰值出现时间分别为14:00、14:00、12:00、11:00,日间显著高于夜间(P秋(1568个·cm-3)>冬(1428个·cm-3)>春(1217个·cm-3),夏秋季显著高于春季(P0.05).全年各月空
根据遂川县域1989—2018年的天然降雨、径流序列数据以及不同年代遥感影像图,采用小波分析、遥感监督解译及森林质量等级判定等方法,对该县域降雨径流与森林质量指数变化的响应进行研究,为定量监测和科学评价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与生态环境状况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遂川县域降雨径流随着年际变化表现出缓慢而不显著的下降趋势;(2)森林质量指数随解析年份的增加整体呈上升-下降-上升趋势;(3)随着森林质量指数的提高,径流深逐渐降低,森林质量提升具有显著滞洪作用.
以赣南飞播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将林地土层按土壤深度(d)进行土层划定,其中0
选取茂兰喀斯特森林漏斗、槽谷、坡地3种不同地形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地形的土壤酶活性及植物多样性的变化特征,并采用冗余分析,探究植物多样性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槽谷地形的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活性均大于漏斗、坡地地形的,脲酶活性的最大值出现在漏斗地形.不同地形间重要值排名前10的优势种各不相同.槽谷地形的物种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大于漏斗及坡地的,Simpson优势度指数的最大值出现在坡地地形.Shannon-Wien
以1年生杞柳扦插苗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施加氮肥(0、100、200 kg·hm-2·a-1)与硫肥(0、100、200 kg·hm-2·a-1)进行正交试验.生长180 d后,分别测定不同施肥处理对杞柳生物量、重金属吸收量、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同时施加氮肥、硫肥显著促进杞柳生长及对铅(Pb)、镉(Cd)的吸收,其中同时施加N(100 kg·hm-2·a-1)、S(200 kg·hm-2·a-1)处理的生物量、重金属吸收量最高.同时施加氮肥、硫肥显著增加Pb、Cd根部生物富集系数,但是显著降低Pb
为阐明密度对樟子松人工林土壤无机氮空间分布的影响,确定有利于有效氮素循环的最佳密度,选择密度为350、750、850、1000、1200和2970株·hm-2的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恒温培养法,测定分析了土壤矿化氮质量分数与净氮矿化速率.结果表明:随着樟子松造林密度增大,土壤NH+4-N、NO-3-N和矿质氮质量分数先增加后减少,在1000株·hm-2时达到峰值;净氨化速率、净硝化速率和净氮矿化速率先增后减.土壤NH+4-N、NO-3-N、矿质氮质量分数主要集中在0~20 cm,呈现出表聚性.随
根际促生细菌(PGPR)对植物具有促生抗逆的作用,在分离筛选樟子松根际高效PGPR菌株基础上,通过接种试验测定不同菌株对樟子松1年生苗生物量、营养指标,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为开发对针叶苗木具有促生抗逆作用的微生物菌肥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通过产IAA能力、解磷作用、产铁载体的定性和定量筛选得到6株高效的PGPR菌株,菌株2-6、3-13产IAA能力较强,菌株1-11、1-12解磷能力较强,菌株1-42、6-13产铁载体能力较强.接种PGPR对樟子松1年生具有促生作用,可提高根际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
根据土壤碳储量计算、地表温度变化提取的方法,探究松嫩平原及自然保护区土壤储碳及气候调节功能.结果表明:松嫩平原土壤年碳储量达3811.17×106t,其土壤碳储量的高值区域集中于其腹地,该区域也是自然保护区的集中分布区,松嫩平原中的12个自然保护区土壤年碳储量为80.32×106t.自然保护区对该区局域气候调节具有显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