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问政的传播机制初探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mr8232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就微博问政兴起的原因和2012年“两会”期间微博的使用情况作一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微博问政的未来发展提出展望。
  【关键词】微博问政;“两会”;传播机制
  2009年8月,新浪门户网站在国内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开启了社会各界使用微博的潮流。微博,以其即时性、草根性、互动性等特点弥补了传统媒体在时效性和互动性方面的不足。在2012年“两会”中,亿万网友通过微博平台为社会发展而建言献策。在新技术的推动下,微博正成为官民议政的重要舆论场所和信息传播平台。
  一、微博问政的兴起及原因
  1、微博的特性
  (1)即时性和互动性。网络媒体的出现,弥补了之前媒体在空间、时间和互动性上的不足,使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即时知晓天下事。微博,将图片、文字、视频等一体化,开放和互动的活力得以彰显。在新媒体诞生以前,人类的传播活动大都是“一对多”的大众传播,缺乏有效的信息反馈。而微博的诞生则开创了自媒体时代,人人可以通过网络或者手机登陆微博,成为信息的发布者。
  (2)低门槛。微博的使用非常简单,人们只要注册微博账号,登陆客户端就能随时随地就代表们提出的议案发表观点,开展讨论,“公共领域”的特征也开始显现。在网络环境下,一方面,公共空间能独立于市场之外,摆脱了政治和经济力量的控制,提供了一个自由辩论的场所;另一方面,参与主体为高学历、高素质的网民,他们的沟通及辩论也确实多是理性和具有批判性的。①在“两会”期间,民众就与自己相关的提案进行讨论,能够轻松参与到参政议政中来。
  2、官方的肯定
  2011年10月13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召开“积极运用微博客服务社会经验交流会”。此次会议肯定了境内50余家微博网站的积极作用,希望党政机关和党政领导干部“以更加开放自信的态度”开设微博、用好微博。微博能够真实地反映民意,形成网络舆论,在重大事件上影响政府决策。据《2011年中国政务微博客评估》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底,在新浪网认证的党政机构微博有12103个,党政干部微博10652个,政务微博总数22755个。新浪微博成为全国最大的政府与民众的互动平台。显然,微博问政已蔚然成风。
  二、微博在2012年“两会”中的应用
  1、微博的多样化传播形态,拉近了代表和民众的距离,对于“官民共同议政”具有里程碑意义
  微博直播。2012年“两会”期间,代表们用微博直播“两会”,进行“亲历式”独家播报。3月4日上午9时4分,全国人大代表@迟夙生律师:我们黑龙江代表团的车队已经出发行进在赴大会堂途中,上午将召开本次会议的预备会议。我知道我并不代表我个人,而是代表对代表们寄予了无限期望的人民……”②除此之外,其他代表委员也都通过微博及时发布自身动态,告知广大网友自身的最新情况。截至3月14日中午,新浪微博共认证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408名,与2011年相比增长100名。而腾讯微博则有205位经认证的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使用微博发布两会相关内容。
  微访谈、微辩论和“微心愿”。“微访谈”是由网友对访谈嘉宾直接提问,各种问题都能真实呈现,网民实时围观,访谈嘉宾、参与网友和围观网友都有一种强烈的“现场参与感”。不论是“两会”预热的微访谈,还是各代表团开放日的微访谈,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直接与网民进行对话,搜集广大网民的意见和想法,微博俨然成为两会代表提议案的大型“民意库”。
  除此之外,“微辩论”和“微心愿”等也为“两会”议政服务。3月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始审议刑事诉讼法草案。草案规定,涉嫌危害国家安全和恐怖活动犯罪被拘留后,如果有碍审查,可以不通知家属。在腾讯微博上,网友就此话题进行了激烈的辩论。除此之外,就大家都关心的“是否支持征收房产税”和“是否支持设立中国雷锋奖”等话题,网友也广泛的讨论。“微心愿”则是众多网友在微博上晒自己的期待和愿望的一种方式。在“两会”期间,据相关数据显示,腾讯微博“微心愿”在不到两周时间之内超过18万条,表达自己对于民主议政和社会发展的各种期待,将自己最真实的愿望通过微博平台进行表达。
  “微访谈”、“微辩论”和“微心愿”等多样化的传播方式搭建了代表、网民和政府之间的桥梁,各方面通过良性互动,共同为“两会”建言献策。
  2、传统媒体与微博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1)微博为传统媒体宣传造势,并配合其进行实时报道,挖掘了新媒体受众,扩大了传播覆盖面。据CNNIC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已达到5.13亿。传统媒体竞相推出自己的官方微博,配合自身报道,以获得更多新媒体受众的“注意力”。中央电视台在两会期间推出了“小丫跑两会”和“两会芮观察”等节目,这些节目以王小丫、芮成钢等名记者的视角来分析两会,关注民生。与此同时,这些节目还在新浪设立了官方微博,实时发布节目最新动态,与大家即时互动。在两会期间,“小丫跑两会”节目设立的新浪官方微博粉丝达到了27万之多。传统媒体开设微博的举动使受众结构得以优化,规模也得到扩大,这对于节目传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2)微博发布议题,再由传统媒体进行深度报道,媒介融合的优势得以显现。在“两会”期间,很多传统媒体都开设了微博版块,例如《羊城晚报》开设了广东两会微博专版,把网民一些真实的、具有代表性的想法和讨论公之于众。多家传统媒体的记者也都纷纷开博,收集新闻线索,对受众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报道,契合了受众心理。在这样的报道机制中,微博发布议题,传统媒体就网友们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深度挖掘,二者取长补短,相辅相成。
  三、对于微博问政的展望
  1、微博“意见领袖”影响力凸显,我们期待草根阶层能真正扩大自身话语权
  在传统的大众传播中,存在一群 “意见领袖”,他们具有较强能力和较高的社会地位,能够即时获取大众传媒的信息,并经过自己的加工和过滤之后,再将信息传播给其他受众。而在微博等新媒体中,“意见领袖”依然存在,网友们对自己喜欢的名记者、演艺界明星和商界名流加“关注”,追踪这些社会精英的思想和生活,并在潜移默化中被他们的看法所影响。虽然草根的话语得到一定程度的放大,但基于现实社会的人际关系与社会地位,既有意见领袖一如既往地在微博上成为意见领袖。同时,微博传播对于既有媒体的依附更巩固了既有意见领袖的权威地位;在此基础上,微博上的意见领袖使得策博对于传统媒体进行信息上的反哺,但整个媒体系统中的话语权仍归属于既有意见领袖。③草根阶层在发表自己意见时,很多都是对意见领袖的微博进行转发或者评论,这本身就强化了“既有意见领袖”的现有地位,而一个普通网民想要成为意见领袖,就必须发表更多更有冲击力和影响力的微博,发布夸张、宣泄性微博的不理性举动和骗粉行为就可能会出现。但即便如此,他们的影响力与“既有意见领袖”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对此现状,我们期待微博能够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表达自身意见的平台。微博中的意见领袖如著名记者或演艺界明星等应该运用自身的力量帮助草根阶层实现自身话语权,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温暖。
  2、微博精悍短小的特性决定了微博议政不可能深入彻底,而微博庞大的信息量也造成了虚假信息泛滥。据此,我们期待有关部门及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且期待网民能够辨别虚假信息,提高自身媒介素养
  微博具有140字的字数限制,网友们将自己所见所闻以几句简洁的话或一张图片的方式进行发布,这样的使用方式就决定了微博内容本身的局限。根据中国微博行业研究报告中的2011年国内微博使用目的分析图显示,有74.3%的用户是为了表达自我情感,有55.7%的用户是为了分享信息和观点,而搜集资讯的用户则为47%。很多名人开通微博也有很强的功利性和娱乐性,这对于微博议政并未起到作用。微博是一种实时媒体,更新速度很快,“注意力”的稀缺进一步造成人们对于话题的关注转瞬即逝,无法更深入的进行探讨。
  另外,微博信息容量庞大,难免有虚假信息或者欺骗信息。2010年12月6日金庸“被死亡”事件就是“微谣言”的典型案例。虽然新浪微博等微博媒体已经出台了“微博辟谣”功能,但是仅靠媒介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期待网民面对谣言能够进行考证和辨别,杜绝“微谣言”的进一步泛滥。相关部门也应该及时出台法律法规,对微博造谣者进行处罚,从法律层面遏制微谣言的扩散。
  3、政务微博大幅增长,舆情热点持续升温,对此现状,我们期待政府处理突发事件和化解矛盾的能力能够进一步提升
  微博提供了一个开放的言论环境,我国政府已意识到通过微博掌握舆情、了解民意的重要性。在2011年的“7·23甬温特大交通事故”发生之后,广大网民利用微博对铁道部纷纷提出质疑,一时间,各大媒体都是关于事件真相和事故救援的最新消息。其中有理性的声音,也有言语暴力,这无疑给了政府部门很大压力,促进了事故的处理和真相的查明。在微博盛行的新媒体时代,任何信息都能在第一时间在微博上进行可持续的放大传播,政府部门必须建立更加完善的网络舆情引导机制,正确处理突发事件,及时化解民众矛盾。因此,微博的裂变式传播机制将在一定程度上重塑政府的公共关系策略。
  如今,民众微博问政的热情有增无减,在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的今天,微博为我们带来的便捷不言而喻,我们应该准确把握微博在“官民议政”中的优势和劣势,更好地利用微博来推进我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参考文献
  ①宋正伟,《网络媒介的公共领域—由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谈起》[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30-33
  ②张意轩,《微博缩短两会与公众距离感》[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03-15
  ③桑亮、徐正林,《微博意见领袖的形成机制及其影响》[J].《当代传播》,2011(3):12-14
  (作者: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传播学2011级硕士)
  责编:姚少宝
其他文献
【摘要】《南方周末》作为国内精英类报纸的代表,其“南周体”的写作手法一直被人津津乐道。特别是在新闻写作上,常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独具一格。本文以《乔布斯:改变世界,能否改变中国》报道为例,从语言、结构、叙述视角以及叙述策略等方面对《南方周末》的报道进行初步探讨,总结《南方周末》讲故事的技巧,以期对新闻报道写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南方周末》;乔布斯;报道策略;叙事分析  坚持“让无力者
前言:  最近,有关“中国创客教育发展史”的内容吸引了我,同时也让我联想到与此相关的另一个命题:如果将这个命题变化成“国际视野”,我们是不是可以沿线索追溯出另一种图谱?其实,这类认知如果不是以“修史”的题材出现的话,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专属的路线图,而最初的动因完全可以因人而异、因时而异。例如,对于我们来说,真正引发思考和行动的,恰恰是十年之前,前往澳大利亚考察途中穿插的一个小环节:随机前往一个中产
“我不仅玩得转,而且会越玩越大”。    韩寒,最近很红!  先是10月底刚被《南都周刊》定位为“公民”,再是11月初登上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被称为“中国文坛的坏小子”。  马上韩寒又将以主编这样一个全新的身份示人,其处女杂志《独唱团》就要面市。  当年那个因斩获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而为人所知的17岁少年,在经历了高中中途退学,出版《三重门》成为畅销书作家后,如今已是著名作家、知名职业赛车手,
【摘要】本文以《中国日报》为例,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分析了目前我国英文报纸的发展环境,并从英文报纸自身的改进以及与新媒体和其他媒体融合的角度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英文报纸;《中国日报》;媒体融合  近70年来,世界报业面临了三次冲击。20世纪30年代爆发了第一次冲击,当时电台开始投入大规模商业运作。第二次是50年代,电视台的数量和规模开始迅速增长。而当今社会,互联网的出现和蓬
1990年10月1日,新中国41岁生日。这一天,在祖国的边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吾县,一位平凡的母亲历经十月怀胎的艰辛,带来一个小生命。我就是这个幸运的小男孩,我与亲爱的祖国同一天生日。  1997年,新中国48岁。我背上书包踏入校园,成为一名小学生。在开学典礼上,看见戴着红领巾的哥哥姐姐们,我羡慕极了,回到家就闹着要戴红领巾。爸爸告诉我:“红领巾不是爸妈能給你的,要靠你自己的踏实努力去争取。”
【摘要】本文以《亳州广播电视报》的成功改版为样本,就文化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地方广播电视报如何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努力求变,以在日趋激烈的报业竞争中谋求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广播电视报;理念;新闻;深度  在报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地方广播电视报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窄,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经辉煌一时的地方广播电视报早已风光不再,发行量和广告额急剧下降,很多地方的广播电视报甚至
驭势科技的无人驾驶行李车在香港机场投入使用。  4年前,人们设想的自动驾驶图景,还是庞大的无人驾驶出租车队在城市内穿行,车顶上长着几个触角般的激光雷达,拥堵和交通事故的发生几率得到大幅改善——这是当时最能吸金的创业故事,一个十几人的技术团队,可以据此拿到几亿美元。  几年过去了,业界修正了预期:上述图景可能得多等一会儿,或许要在2030年以后。彻底的无人驾驶(L4级)目前还处在测试阶段,硬件成本依
口香糖能消除异味,因此嚼口香糖在青年人特别是情侣中十分流行。其实,嚼口香糖还能——  美白健齿餐后会有淀粉、葡萄糖、膳食纤维等留在齿缝间,残留的淀粉会继续被转化成葡萄糖。而口腔里的链球菌、乳酸杆菌和念珠菌能把葡萄糖和膳食纤维代谢为有机酸。  口腔里有两种链球菌可分泌出葡萄糖转移酶,这种酶能把葡萄糖转变成高分子化合物葡聚糖。由于葡聚糖不溶于水,因此葡聚糖黏附在牙面上可形成牢固的牙垢。牙垢可在牙面上形
【摘要】微博的出现诞生,对于报媒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本文剖析了微博在报媒中应用的必要性,以《羊城晚报》为研究对象,对其运用微博的方式进行探讨,并对当前微博在报媒应用中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建议,从而为报媒在微博时代的竞争策略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微博;《羊城晚报》;应用  微博以其独特的传播优势成为新一代的媒介宠儿。微博的迅猛发展对传统报媒形成的巨大冲击已引起广泛关注。它对新闻的
中国和日本对木头的性质,早在唐宋时已经研究得到位,17世纪已经可以使黄花梨木做出美妙的明式家具,知道用鸡翅木雕花,同时期的欧洲人,还在把家具当大件粗活使,对木性也了解不多,法国的有钱人觉得花钱买不到真享受,颇为郁闷。得亏当日弗兰德斯(今日比利时和荷兰那一带)和德国工匠,慧眼识珠,从航海家带回来的宝贝里,发现了中南美洲产的黑檀木;介绍给法国人看,法国工匠一见此物,立时眼珠弹出眼眶:纹理黑白相间,仿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