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典型支流回水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来源 :淡水渔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tags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三峡库区典型支流回水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环境因子的影响,于2018年5月(低水位期)和10月(高水位期)对御临河、澎溪河、大宁河和香溪河回水区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水环境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浮游植物7门99种,以硅藻门、绿藻门和蓝藻门为主,各支流回水区浮游植物种类数排序为澎溪河>大宁河>御临河>香溪河.5月各支流回水区浮游植物群落以蓝藻及绿藻为优势类群,水华蓝藻、微囊藻为这些水域的共同优势种;10月以硅藻和绿藻为优势类群,硅藻门小环藻为这些水域的共同优势种.5月各支流回水区浮游植物丰度显著高于10月,均以澎溪河回水区丰度最高,御临河回水区丰度最低.不同支流回水区浮游植物Shannon-Win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无显著差异.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5月和10月支流回水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5月各支流间差异不显著,10月各支流间差异显著.Spearman秩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水温对三峡库区支流回水区浮游植物丰度和群落结构具有显著影响;5月,pH和高锰酸盐指数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具有显著正向影响;10月,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和磷酸盐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具有显著影响.
其他文献
从黑尾近红鲌发表的46对微卫星引物中筛选出的11对多态性较高的引物,分析团头鲂(♀)和黑尾近红鲌(♂)及其杂交后选育的F4代,即鲌鲂“先锋2号”三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研究结果显示:这三个群体之间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分别为4.182、4.273、4.273;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2.482、2.803和3.080;平均观测杂合度分别为0.712、0.380和0.507;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579、0.474和0.656;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508、0.414和0.572.鲌鲂“先锋2号”与母本
为了解雅砻江大河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别于2018年11月和2019年5月共设置10个断面对雅砻江大河湾浮游植物开展调查.结果显示:雅砻江大河湾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162种,其中硅藻门居多(84种).2018年11月主要优势种为弧形蛾眉藻(Ceratoneis arcus)、尖针杆藻(Synedra acus)、弯形弯楔藻(Rhoicosphenia curvata)和简单舟形藻(Navicula simplex)等,2019年5月主要优势种有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
为了解稻田养殖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个体大小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实验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对稻田养殖红螯螯虾大个体(RB)组和小个体(RS)组肠道菌群的组成、多样性、指示物种、功能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RB组共产生615个OTUs(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RS组共产生602个OTUs,共有OTUs为345个,特有OTUs分别为270个和257个.RB组和RS组的优势菌群相似,门水平主要为变形菌门(Proteob
为了解高邮湖鱼类群落结构特征,采用三层刺网和单目地笼网鱼类采样工具,于2019-2020年在该湖泊设置的5个点位进行4次调查,鉴定了渔获物种类,分析了鱼类生态类型和群落结构特征指数.结果显示:高邮湖鱼类24种,隶属20属7科6目.淡水性、肉食性和中上层鱼类为优势生态型.鲫(Carassius auratus)、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us)、鳙(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刀鲚(Coilia
本研究根据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的铁载受体(fstA)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了一种基于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与侧向流试纸条(lateral flow strips,LFS)相结合的可视化快速检测杀鲑气单胞菌的方法.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基于RPA-LFS的杀鲑气单胞菌检测方法在37℃孵育25 min即可完成,特异性良好,与其他致病菌无交叉反应;灵敏度实验结果显示,该菌的纯培养
为明确江苏苏州某养殖场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死亡病因,本研究从病蟹肝胰腺组织中分离到优势生长菌,对分离菌进行致病性、形态与生理生化特征及gyrB基因同源性与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为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caviae),分离菌SHZ1对中华绒螯蟹半数致死量(LD50)为1.6×106 CFU/mL,表明分离株可以引起中华绒螯蟹死亡,确定豚鼠气单胞菌是此次造成中华绒螯蟹出现大规模死亡的病原.为进一步明确分离菌SHZ1毒力携带基因情况,对分离菌进行热敏蛋白酶(ep
为明确茶园害虫群落多样性、优势种与昆虫群落的时间格局,对山东省代表性茶园的主要害虫及天敌群落特征进行研究.通过目测法、黄板法、扫网法以及室内观察法,进行害虫和天敌的种类鉴定以及数量统计,共发现害虫(包括害螨)27种,天敌(包括蜘蛛)15种.茶园的主要优势种害虫有黑刺粉虱、小贯松村叶蝉、茶蚜、绿盲蝽与茶黄蓟马.主要优势天敌有桨角蚜小蜂、食蚜蝇类、瓢虫类、草蛉类与蜘蛛类.茶园越冬之前物种丰富度较高,均匀度较高,群落多样性也维持较高水平;越冬期间则生态优势度迅速上升,群落多样性降低,说明影响茶园群落动态的主要因
试验旨在探索研究不同的水深和容器的透光性是否影响望天眼金鱼最终成功翻眼率,并通过杂交试验,探讨金鱼望天眼性状是否稳定遗传.试验首先选取红望天眼金鱼两雌一雄和一雄偏龙睛五花金鱼,进行人工混合繁殖,随机选取后代分四组,分别在透明玻璃缸水深15 cm(A)、透明玻璃缸水深30 cm(B)、不透光塑缸水深15 cm(C)和不透光塑缸水深30 cm(D)环境中养殖290 d,统计最终金鱼成功翻眼率,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同时进行望天眼金鱼与翻眼不成功的介于望天和龙睛中间体的金鱼进行正反交和各自自交,统计后代最终的眼睛
为了探明叶尔羌河流域长身高原鳅(Triplophysa tenuis)体内寄生线虫(Nematodes)的感染情况及分布类型,于2019年5月-2020年7月对叶尔羌河长身高原鳅进行3次采样,通过运用统计学方法对长身高原鳅感染线虫情况和分布类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捕获的414尾长身高原鳅中共检出2种线虫,分别为杆咽线虫(Rhabdo-chona sp.)、鲁道夫对盲囊线虫(Contracaecum rudolphii),其中杆咽线虫为优势虫种;线虫的总感染率为53.38%,平均感染丰度为7.00±0.9
为了解三峡库区水体中微塑料污染现状,于2019年12月对三峡库区重庆段4个城市人口密集区域江段进行表层水体采样,共采集12个水体样品,进行微塑料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三峡库区重庆段各水域12个水体样本中微塑料的检出率为50%,主要形状包括颗粒、碎片、薄膜和纤维4类,其中以纤维和碎片为主,丰度范围为20.83~83.33 ind/m3,平均丰度为39.35 ind/m3.各采样点水体微塑料的化学组成经拉曼光谱定性分析,微塑料主要化学组成包括聚乙烯(P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丙烯(PP)、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