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24.21
小学语文课堂成功的尾声,可以使课堂充满活力,拓宽学生的课外阅读面,提升学生的想象空间,创造学生灵感的火花。古人说写文章要"凤头、熊腰、豹尾",充分说明结尾的讲究与重要性,课堂教学尾声亦是如此。如何上出课堂教学精彩的尾声,从而达到"课虽尽而趣无穷的效果?"以下教法供探讨。一、文道式尾声
在教学即将尾声时,教师应启发学生,在总结"文"的同时,进行"道"的灌输。
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尾声时,教师可以这样结尾:读了这篇课文,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矿产","人们随意毁坏自然,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就会造成的地球再生自然资源枯竭,生态失去平衡,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恶化,受到惩罚和报复的终将是人类本身。我们应该怎样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呢?让学生搜集资料,谈体会,写感受。这样的尾声,不但紧扣了教材的"文",而且还给学生上了一堂自觉"保护大自然"即"道"的思想教育课。二、复习式尾声
讲授内容之后,课尾指导学生将刚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口头或书面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的知识。
如教学《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尾声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填空练习:
因为(军中缺箭)结果(三天内向曹操巧借了十万支箭)
因为(周瑜嫉妒才干,想加害诸葛亮)结果(自叹不如)
这样在练习中结尾,既培养了学生分析能力,又点明了本单元"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这一读写重点。三、讨论式尾声
目的在于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能力,培养他们健康的个性、创新的精神。
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文尾声时,教师可以这样设问:五壮士把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英勇地跳下了悬崖。如果是自己的枪,他们还"砸"么?这时,一部分学生同意"砸",一部分学生不同意"砸",于是就将他们分为两组展开讨论,各谈各的观点,批驳对方的观点。经过一场激烈的辩论,同学们都明白自己的枪同样砸,因为一个"砸"字,表达了五壮士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对敌人的憎恨之意。
又如《穷人》一文,教学尾声时,可以这样启发:穷人桑娜和渔夫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她家的生活本来就很困难,但终于还是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孤儿。如果我们都像桑娜那样,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不就变得更加美好么?让我们共同欣赏歌曲《爱的奉献》吧!一曲终了,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教者可以这时抓住机会,让学生讨论,桑娜家将怎样生活?结局怎样?请展开丰富的想象,续编这个故事。
四、激励式尾声
目的在于联系课文中心,培养学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正如第斯多惠说过:"教学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如教学《詹天佑》尾声时,可以这样激励学生:詹天佑这位中国工程师,在清政府腐败无能,外国人嘲笑、要挟、蔑视,再加上工程巨大,设备简陋,技术落后、山势恶劣的情况下,实现了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修筑铁路成功的梦想,大涨中国人的志气。今天,我们的祖国还不发达,日本无耻地霸占我们的钓鱼岛、菲律宾这样一个盛产香蕉和菲佣的国家,竟也对我国南海垂涎欲滴......时至今日,我们仍然需要很多像詹天佑这样的人才,他们就在你们的中间,你们是祖国的希望,祖国的栋梁,我们又能不能为祖国为人民争光添彩呢?下课后,大家写篇读后感吧?五、畅想式尾声
目的在于结合课文内容,启发引导学生畅想美好的未来,激发崇高的理想。
如《蝙蝠和雷达》一文教学的尾声时,教师可以这样启发: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研制出了雷达;牛顿从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有位小朋友看到妈妈切土豆片沾刀,经过各种尝试,发明了不沾刀的双面菜刀......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分析、思考、实践,我想,我们也会成为发明家、科学家。学生听了,都会提高创新的意识,知道从生活点滴中挖掘无穷的创造力。六、游戏式尾声
临近课尾,学生会感到疲倦,注意力开始分散,为了保持学生高涨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可用游戏方法作结,让学生在玩中求知。
比如:1.画一画,在教学《索溪峪的野》一课尾声时,可以让学生画一画"一线天"、"百丈峡"、"热恋情人"、"窈窕淑女"的山,感受索溪峪山的形态美,感受索溪峪山"惊险的美"、"磅礴的美"、"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
2. 唱一唱,如教学《长城》尾声时,可以让学生唱《长城长》,让学生体会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学习《春风吹》后,教学生唱《春天在哪里》的歌曲,让学生感受到盎然的春意。学习《王二小》后,教学生唱《歌唱二小放牛郎》,让学生在悲壮的歌曲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3. 赛一赛,让学生用开火车的形式,依次成语接龙。如《世纪宝典》教学尾声时,可以这样设计:世纪宝鼎、鼎志昌盛、盛气凌人、人才辈出、出生入死、死里逃生、生龙活虎......这样的尾声,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动脑的热情。
当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尾声的艺术很多,但它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树立爱国思想,增强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
小学语文课堂成功的尾声,可以使课堂充满活力,拓宽学生的课外阅读面,提升学生的想象空间,创造学生灵感的火花。古人说写文章要"凤头、熊腰、豹尾",充分说明结尾的讲究与重要性,课堂教学尾声亦是如此。如何上出课堂教学精彩的尾声,从而达到"课虽尽而趣无穷的效果?"以下教法供探讨。一、文道式尾声
在教学即将尾声时,教师应启发学生,在总结"文"的同时,进行"道"的灌输。
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尾声时,教师可以这样结尾:读了这篇课文,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矿产","人们随意毁坏自然,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就会造成的地球再生自然资源枯竭,生态失去平衡,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恶化,受到惩罚和报复的终将是人类本身。我们应该怎样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呢?让学生搜集资料,谈体会,写感受。这样的尾声,不但紧扣了教材的"文",而且还给学生上了一堂自觉"保护大自然"即"道"的思想教育课。二、复习式尾声
讲授内容之后,课尾指导学生将刚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口头或书面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的知识。
如教学《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尾声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填空练习:
因为(军中缺箭)结果(三天内向曹操巧借了十万支箭)
因为(周瑜嫉妒才干,想加害诸葛亮)结果(自叹不如)
这样在练习中结尾,既培养了学生分析能力,又点明了本单元"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这一读写重点。三、讨论式尾声
目的在于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能力,培养他们健康的个性、创新的精神。
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文尾声时,教师可以这样设问:五壮士把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英勇地跳下了悬崖。如果是自己的枪,他们还"砸"么?这时,一部分学生同意"砸",一部分学生不同意"砸",于是就将他们分为两组展开讨论,各谈各的观点,批驳对方的观点。经过一场激烈的辩论,同学们都明白自己的枪同样砸,因为一个"砸"字,表达了五壮士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对敌人的憎恨之意。
又如《穷人》一文,教学尾声时,可以这样启发:穷人桑娜和渔夫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她家的生活本来就很困难,但终于还是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孤儿。如果我们都像桑娜那样,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不就变得更加美好么?让我们共同欣赏歌曲《爱的奉献》吧!一曲终了,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教者可以这时抓住机会,让学生讨论,桑娜家将怎样生活?结局怎样?请展开丰富的想象,续编这个故事。
四、激励式尾声
目的在于联系课文中心,培养学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正如第斯多惠说过:"教学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如教学《詹天佑》尾声时,可以这样激励学生:詹天佑这位中国工程师,在清政府腐败无能,外国人嘲笑、要挟、蔑视,再加上工程巨大,设备简陋,技术落后、山势恶劣的情况下,实现了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修筑铁路成功的梦想,大涨中国人的志气。今天,我们的祖国还不发达,日本无耻地霸占我们的钓鱼岛、菲律宾这样一个盛产香蕉和菲佣的国家,竟也对我国南海垂涎欲滴......时至今日,我们仍然需要很多像詹天佑这样的人才,他们就在你们的中间,你们是祖国的希望,祖国的栋梁,我们又能不能为祖国为人民争光添彩呢?下课后,大家写篇读后感吧?五、畅想式尾声
目的在于结合课文内容,启发引导学生畅想美好的未来,激发崇高的理想。
如《蝙蝠和雷达》一文教学的尾声时,教师可以这样启发: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研制出了雷达;牛顿从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有位小朋友看到妈妈切土豆片沾刀,经过各种尝试,发明了不沾刀的双面菜刀......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分析、思考、实践,我想,我们也会成为发明家、科学家。学生听了,都会提高创新的意识,知道从生活点滴中挖掘无穷的创造力。六、游戏式尾声
临近课尾,学生会感到疲倦,注意力开始分散,为了保持学生高涨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可用游戏方法作结,让学生在玩中求知。
比如:1.画一画,在教学《索溪峪的野》一课尾声时,可以让学生画一画"一线天"、"百丈峡"、"热恋情人"、"窈窕淑女"的山,感受索溪峪山的形态美,感受索溪峪山"惊险的美"、"磅礴的美"、"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
2. 唱一唱,如教学《长城》尾声时,可以让学生唱《长城长》,让学生体会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学习《春风吹》后,教学生唱《春天在哪里》的歌曲,让学生感受到盎然的春意。学习《王二小》后,教学生唱《歌唱二小放牛郎》,让学生在悲壮的歌曲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3. 赛一赛,让学生用开火车的形式,依次成语接龙。如《世纪宝典》教学尾声时,可以这样设计:世纪宝鼎、鼎志昌盛、盛气凌人、人才辈出、出生入死、死里逃生、生龙活虎......这样的尾声,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动脑的热情。
当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尾声的艺术很多,但它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树立爱国思想,增强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