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家张鍊生平四考

来源 :陕西社会科学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_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鍊,字伯纯,号太乙、双溪渔人。陕西武功县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官至湖广按察司佥事。他是明代以康海、王九思为核心的北曲作家群体中重要的一员。著有《经济录》《太乙诗集》及散曲集《双溪乐府》。前两种于清乾隆时被陕西巡抚毕沅作为“违碍书籍” 查缴禁毁①,今已难以寻获。后一种散曲集,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对其评价甚高,曾题曰:“大雅元音郁昼霾,遗编净扫劫尘开。何年残月晓风里,带得琵琶铁板来。风语华言百不闻,□然野鹤与闲云。笠翁才尽苕生夭,关马以来树一军。”
  但是,对于张鍊的生平,在有关著作中大都语焉不详。即便是搜罗明清文集、史传、笔记类典籍及年谱、事状、别状等较全面的《明人传记资料索引》中,也只寥寥数语。笔者不揣浅陋,勉为考索如下:
   生卒年考
  张鍊的生卒年一向无考,无论是明清时的地方志还是近代、今人的有关著作,均未见记载。唯其所著《双溪乐府》著有【北正宫•端正好】《九十自寿》散曲一套,知他长寿;《续武功县志》卷四《人物志第七》言其“年九十一岁卒”,但未言其卒于何年。其残存的《双溪乐府•跋》云:
   (前佚51字)石围棋。当是时也,志忘驰骛,景会幽便,人生取适,云胡不乐。乐而有言,言而成声。复命二青衣,教数童子被之管弦。然击壤之歌,非求脍炙;沧浪之咏,用畅性情而已。意之肤舛,词之芜谚,非所恤也。嘉靖丙寅五月望日双溪渔人。
  嘉靖丙寅为嘉靖四十五年(1566)。《跋》当作于《双溪乐府》完成之后。笔者曾设想,如其于撰《跋》掷笔之次年——隆庆元年(1567)即逝,则其生年当在成化十三年(1477)。但康海为其父张儒珍所撰《墓志铭》②,记张儒珍生于天顺六年(1462),张鍊为张儒珍的第六子。十六岁已有六子,不能不令人生疑。
  于是,笔者继续查考。从方志中查到如下几条记载:
  《续武功县志•建置第二》“教谕训导署”:“在学前街北。明嘉靖三十四年,教谕荆琨及邑绅士倡众捐修。万历九年知县曹崇朴移明伦堂旧堂西北旧基为敬一亭,辟门直堂。(俱见张鍊《重修庙学碑记》)”
  《续武功县志•建置第二》“在城镇”:“孙真人洞(有万历三十年张鍊碑记)。”
  《陕西通志》 卷二十七《学校》“西安府”: “兴平县学:……成化十年知县王琮、弘治九年知县朱萱、正德间知县李应阳、嘉靖间知县孔完重修。四十年知县朱文增修,武功张鍊记。”
  《陕西通志》卷二十七《学校》“干州”:“武功县学:正德十四年提学副使何景明、知府刘祥、知县冯玮增修,万历九年知县曹崇朴重修,邑人张鍊记。”
  《陕西通志》卷二十九《祠祀》“武功县”:“关帝庙:在城南道西,明隆庆年重修,邑人张鍊有记。”
  以上记载说明,张鍊归里后经常为当地的修建撰写记述文字,其中最晚的乃万历三十年为孙真人洞撰写的碑记。据此,则张鍊至少活到了万历三十年(1602)。设如他于掷笔的第二年即去世,则其生年应在正德七年(1512)。此时,其父张儒珍已五十一岁,育有六子,毋庸置疑。且《掖垣人鉴》记张鍊为“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三十余岁考中进士,毋庸置疑。不过,这终究只是“大约”的推算,未能找到确凿的记载。
  幸运的是去年冬天我来美国后,终于在“中美百万册书数字图书馆”中发现了已被禁毁的崇祯版张鍊《经济录》的影像本。更令人惊喜的是,此书在贾鸿洙所作《经济录序》后,竟然“奉取誊录”了杨绍程所撰的《(张鍊)墓志铭》。杨绍程(1549—1617),字儒系,号洛源。陕西岐山人。万历十一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历河南道监察御史、山西参政等职。他刚直敢言,曾在“国本”之争中,请定储位而被夺俸;又曾抗疏力争请罢对倭寇封贡。其事迹在《明史纪事本末》中,有所记载。这篇新发现的《(张鍊)墓志铭》中云:
   公当嘉靖间为给谏,退而老于双溪之上。年九十有一卒。卒之二年是为万历庚子嘉平月十有三日,将归葬邑之焦阳,其孙杲步至峧,持状丐余铭,以余稔知公者。人言公受异人长生吐纳之术将不死,奈之何终归于尽也,乃其炳炳大节在人耳目,不可以无记述。……公生于正 德戊辰七月念有四日,以万历戊戌七月十有一日卒。
  其中明确记载张鍊生于正德三年戊辰(1508)七月二十四日,卒于万历二十六年戊戌(1598)七月十一日。杨绍程既是张鍊的同乡,又是“稔知”墓主者,且为墓主之孙持其《状》,亲至岐山请铭,其所记,自是可信。至此,张鍊的生卒年当无可疑。而《续武功县志》“孙真人洞(有万历三十年张鍊碑记)”之记载,显然有误。
  两个张伯纯 —— 张鍊、张琎
  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五十三章《散曲的进展》中提到:“集合于康、王的左右者有张鍊、史沐、张伯纯、何瑭、康湋川诸人。”《全明散曲》中除收入张鍊的散曲外,还收入了张伯纯【北仙吕•点绛唇】《寿康对山太史》、【北双调•新水令】《寿康对山太史》两组套曲。但张伯纯为何许人,未见介绍。而曲家张鍊字伯纯,这不能不使人怀疑,张伯纯或许就是张鍊。二者究竟是一人还是二人,这引起了笔者探讨的兴趣。
  在翻阅明人崔铣的著作中,发现《洹词》卷六有一篇《前陕西按察佥事舜泽张先生墓志铭》。墓志所记张琎,亦字伯纯。他是山西泽州人。生于成化丙戌二年(1466)五月十六日。弘治九年进士,授知河南尉氏,改宜阳,历官御史、按察佥事。生性刚直,正德时先后遭阉宦刘瑾、廖鹏及贪官张某诬陷,曾下诏狱三年。台臣数论列,诬乃明,然仍被除名。嘉靖初起用屈滞,又有仇家于当路阻之。故屏居山中十余年,读书谈道,考订古义得失。于嘉靖辛卯十年(1531)去世。著有《邃言》《舜泽记》《文集》等。
  据此,则张琎(伯纯)尝与康海同朝为官(康海为弘治15年状元,正德五年被诬罢官里居)③,而比张鍊(伯纯)略早。山西、陕西又相邻近。这两套贺寿之曲,很有可能是张琎之作。因为,“张伯纯”所制曲名称康海为“太史”,张鍊之曲皆称康海为“舅”,如《寿对山舅六十四》《贺对山舅得逸子》等,故《全明散曲》所收张伯纯两组套曲,不会是张鍊之作。
  《谿田文集》误将马理送张鍊之诗刊为《送张伯赵进士还武功》
  理学家马理的《谿田文集》卷十一有首七律《送张伯赵进士还武功》。作者于诗题后注云:“进士,友人张待聘子,康对山甥。”(标点为笔者所加)诗注称张伯赵进士为张待聘子。张待聘即康海的堂姊夫张儒珍,于嘉靖十三年去世。康海为其所撰《登仕郎永寿王教授张君墓志铭》曰:“君讳儒珍,字待聘,别号东田居士……娶予叔姊,生六男子:铸、钥、铉、镐、镈、鍊,皆县学生。而铉、镐先君卒,镈、鍊戊子同科举人。”杨绍程撰《(张鍊)墓志铭》称张鍊之父:“……儒珍,永寿王府教授,赠大理寺评事,配康氏,工部尚书汝楫公之孙女也。生子六,公即第六子。”据《续武功县志》载,六子中,长子铸,庠生;次子钥,嘉靖贡生,襄城训导、太原教谕;三子铉、四子镐,为县学生,早卒。唯第五子张鎛中嘉靖四十一年进士,第六子张鍊 中嘉靖二十三年进士。马理卒于嘉靖三十四年地震中④,其送儒珍子、康海甥中进士者,只能是张鍊。诗题“张伯赵”,“赵”字当为刊印之误。鍊,字伯纯。诗题应为《送张伯纯进士还武功》。
  马理诗录于下:“若翁卬友几何期,文定康门奠雁时。□纪梦中亲几席,一朝都下见男儿。观光谒帝酬翁志,落笔惊人宛舅姿。凤翮依予还起去,渭阳椿树益兴思。”马理与康海为数十年的挚友,张儒珍亦其敬慕的故交,此诗表达了他为张鍊考中进士得“酬翁志”和“落笔惊人宛舅姿”的欣喜之情。
  出仕仅六年即被免官的原因:
  据(明)萧彦撰《掖垣人鉴》记载:“张鍊,字伯纯,号太乙。陕西武功县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二十六年六月由行人选刑科给事中,二十七年升湖广佥事,□□□年免官。”书中未言其被免官的时间及原因。《明人传记资料索引》第553页亦只云其“由行人选刑科给事中,累官至湖广按察司佥事”,且未言被免官。今人著作,也未见言及其罢归的原因。
  考张鍊在短短六年的仕宦生涯中,却经历了两次波折:
  第一次是嘉靖二十六年任刑科给事中时。笔者查到的有关记载如下:
  (张鍊)……由行人司行人迁刑科给事中。齐东有红罗女田赋变,巡抚何鳌匿不闻。鍊特疏发其事。世宗震怒,下鳌狱。鳌党严嵩,嵩助(按“助”,古同‘锄’,除去之意。)鍊。
   鍊知陕西总督曾铣才,与大学士夏言议,俾开府西陲,图复河套旧疆。嵩与言有夙隙,诬杀言及铣,更责谏垣,各予杖。鍊被杖几死,出为湖南按察司佥事。(《续武功县志》卷四《人物志第七》)
  ……又二年,选授刑科给事中。当是时,世庙颇修元默为治,分宜当国,与交知咸据津要。山东有红罗女者,鼓煽地方作乱,而开府何郎,相国故人,匿不以闻。公具疏力陈纵寇殃民诸不法状。上震怒,逮何诣京下之狱。分宜父子浼之不容,极之不逮,衔公刺骨。而时复有复河套之议。公居尝以西北苦外患,计在失河南故地,以是筹之桂洲夏公。公主其议,公具疏(疏草尚存),以石塘曾公足办其事,起开幕府经略之。牧马渐北徙,功计日可成。而会夏公以醮事忤上旨,分宜讽台省论劾曾公交结近侍官开边衅,连及夏公寘重典,言事者杖之廷,公独将不起,赖有与众援者得不死。(杨绍程撰《(张鍊)墓志铭》)
  由以上记载可知,张鍊此次被杖几死,是因在两件事上得罪了奸相严嵩:
  其一为疏劾严嵩之党山东巡抚何鳌不法事,致何被逮下狱。
  何鳌,据焦竑编《国朝献征录》卷八十八黄佐撰《湖广左布政使何公鳌墓志》及卷四十五李本撰《资政大夫刑部尚书赠太子少保沅溪何公鳌墓志铭》两篇墓志,当时有两个何鳌。一为广东顺德人,字子鱼,号雁峰者,正德三年进士,卒于嘉靖十二年。一为浙江山阴人,字巨卿,号沅溪者,正德十二年进士,由刑部主事官至刑部尚书,其间曾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山东。卒于嘉靖三十八年。张鍊于嘉靖二十六年所劾之何鳌,应为后者。
  说何鳌为严嵩之党,亦有文献记载为证。据雷礼《国朝列卿纪》及《明史•七卿年表》 所载:何鳌于嘉靖二十六年逮狱,谪福建参议;嘉靖二十七年任应天府府丞;二十八年以右佥都御史复右副都御史总理河道;二十九年南京兵部右侍郎,未任;三十年遣刑部右侍郎;三十一年升刑部尚书,直至三十五年十二月致仕。他于嘉靖二十六年被劾下狱后,若非得严嵩之助,怎能很快出狱、继续做官,且节节上升,直至做到刑部尚书赠太子少保。另据《明史•杨继盛传》载:杨继盛弹劾严嵩五奸十大罪,严嵩恨之入骨。时为刑部尚书的何鳌遵严嵩之命,以‘诈传亲王令旨’之名治罪,致杨继盛于三十四年十月弃尸西市。 可见,何鳌确为严嵩心腹。
  至于“山东有红罗女者,鼓煽地方作乱”、何鳌“匿不以闻”事,笔者未查到有关文献记载。不过嘉靖二十六年,山东巡抚何鳌率重兵镇压山东白莲教起义之事,在“中国菏泽网” 2009-06-17登载的《菏泽市文化资源情况介绍》中,有所介绍:
  白莲教起义,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3月13日,谢汉(单县浮岗集人)、杨惠、慧金分别在汶上、巨野、单县发动白莲教起义。义军在单县浮岗集会合后,打败了明千户宋武臣部并击毙了邳州镇抚使王希文,朝野震动,明王朝派出山东巡抚何鳌率重兵镇压。官兵云集浮岗,烧杀抢掠,庐舍为墟。义军在百姓支持下,屡败官兵,终因寡不敌众,突围西去,死难者千余人。义军一部分突围南去,又坚持战斗了30余年。
  单县信息港网“走进单县”中,载有《白莲教起义》一文,记叙更为详尽。为镇压义军,何鳌“亲临指挥”,“按剑督战”,“怒申军法,重立赏格,陆续增兵壮威,官军方步步进逼。杨、谢见众寡悬殊,于四月二十八日夜三更,率众向西突围,退走曹南李家集。继续遭到官兵堵截尾追和包围。官兵纵火烧村,起义军终因外无援兵、内无接济,寡不敌众,杨惠投火自杀,商大常、田斌战死,谢汉被俘虏就义。起义军被大火烧死者千人,约八百男子、四百女子被俘。”由此可知,当年何鳌率重兵镇压白莲教起义时,其所率官兵“烧杀抢掠,庐舍为墟”,害及地方百姓。山东红罗女借田赋事“鼓煽地方作乱”,亦嘉靖二十六年事。据此,所谓“红罗女田赋变”,很可能即白莲教起义事。即便不属白莲教,但根据何鳌镇压白莲教起义的表现,其平红罗女煽起的地方之乱,显然亦是以“烧杀抢掠”、贻害百姓为结果。张鍊不惧权势,疏发其“纵寇殃民诸不法状”,是其忠于给事中监察六部百司的职责,亦体现了其同情百姓苦难的一面。
  其二为与大学士夏言赞决恢复河套之议。
  关于恢复河套之争,在《明史纪事本末》中有专章记叙。明代的边患,北有北虏,南有倭寇。河套之地,一般指贺兰山以东、吕梁山以西、阴山以南、长城以北之地。黄河在这里沿贺兰山向北,遇阴山之阻向东,又沿吕梁山向南,形成“几”字状,故称“河套”。明代自北方游牧民族占据河套之地后,便成为其屡屡侵犯内地的基地。张鍊,陕西人,“居尝以西北苦外患”,“以是筹之桂洲夏公。公主其议,公具疏(疏草尚存),以石塘曾公足办其事,起开幕府经略之。”(见前引《(张鍊)墓志铭》)
  桂洲夏公即夏言(1482─1548)字公瑾,号桂洲,江西贵溪人。时为首辅。据《明史•夏言传》载:“贵州巡抚王学益、山东巡抚何鳌为言官论劾,辄拟旨逮讯。”“未几,河套议起……因陕西总督曾铣请复河套,赞决之。” 可见,张鍊劾何鳌,乃得夏言认可而“拟旨逮讯”。张鍊官秩虽不高(给事中为从七品),却因给事中“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遗、稽察六部百司之事。”⑤权力很大。张鍊于嘉靖二十四年任行人时,又尝奉命赴江西取免职家居的夏言入阁⑥,故其得“筹之桂洲夏公”,议复河套。而夏言援引入阁的严嵩,却构陷夏言、曾铣。夏言于二十七年正月被削夺保傅,以尚书致仕。十月弃市。曾铣,被严嵩害死于是年三月。张鍊则被廷杖几死,于二十七年秋出为湖广佥事。
  第二次在仕途上遭受的沉重打击即在湖广按察司佥事任上。
   《湖北通志》卷113“职官表”载,张鍊于嘉靖二十七年分巡荆西道,29年有施昱分巡荆西道。《通志》未载其29年后的去向。杨绍程撰《(张鍊)墓志铭》有着明确的记载:
   戊申秋补湖广佥事,分宪荆西。荆西承天为上龙飞之地。阉人廖以皇庄故受人投献占民田,讼理多瘐死狱中。公绐以狱必两造而后允,廖信之,出投献诸亡赖,公痛治之拟边戍。廖大失望。以是颇折中贵人之角,而权相意益不解。友人为公危之曰:“升高以缓,猎猛在宽。往日鲍陆足为镜戒。”公曰:“不然。仆囊者伏蒲抗言,何尝不计及此,然内有大憝,外逢恶党,前虎后豺,与其首鼠前却,无如一遵明宪,为一方屏翰,可无愧耳。今有父为飞廉,子为恶来,由来官长不敢正目,仆令父死杖,狴子死逃亡,道路流言以为快睹。仆之断断不疑,渠已付之无可奈何。渠之忿忿欲报,仆亦付之无可奈何。望祖有灵,必垂阴护,必不使仆复受咀嚼如前人也,复何虞?”庚戌,公遂落职。公之分宪荆西也,值连岁江水涨溢为患,公相其地,为巨堤障之,迄今赖其利;申保甲之法,以防境内之劫掠者,而又时时简阅训练、强其兵卫;楚多才,然亦多剽窃,公倡明经学,论文根极理要,以故识抆之士咸知名,当世人多去后之思焉。既归,筑室双溪,间垦土田,日饮诸知己,制长短调,令青衣子按声谱歌之,曰:吾将于此老矣!……隆庆改元,恩诏晋阶朝列大夫。
  由此确知,张鍊于嘉靖二十七年秋出为湖广按察司佥事,二十九年落职归里。虽然,张鍊在任上多有建树,终因得罪了阉人而为严嵩所不容。他为保障一方百姓、不惧朝内权奸及其恶党的凛然正气不能不令人起敬。
  六年仕途,两受重挫,皆因得罪了当时的权相严嵩。张鍊从康海、王久思等前辈的经历及自己切身的感受中,真正醒悟了。其曲云:
  利名场路陡,是非海人稠。风云会里惹冤仇,趁早儿罢手。黄鸡浊酒穷将就,清风明月闲迤逗,狂朋怪友共追游。省出乖弄丑。(【北正宫醉太平】《偶书》)
  “安乐窝权安乐,快活仙且快活。新诗新酒新酬和,闲花闲草闲功课。随多随少随缘过。想着他有权有势有风波,怎如我无名无姓无灾祸。”(【北仙吕寄生草】《有感》)
  张鍊归里后,林下优游近50年,于91岁时寿终正寝。他的曲,比康、王之作少了些愤慨不平之气,而表现为较多真诚的醒悟和豁达的风度。看破一切,再不追名逐利,只求平安快乐,这是他归里后的生活态度,也是他散曲中的主要内容。前引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的评价虽似偏高,却道出了其“野鹤”“闲云”的特色。这也许正是张鍊能够活到91岁的秘诀吧。
  
  注释:
  ①见《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下(第1351-1360页),署理陕西巡抚毕沅为查缴违碍书籍,于干隆四十六年闰五月二十七日所具奏折。
  ②《康对山先生全集》卷36《登仕郎永寿王教授张君墓志铭》。
  ③参见拙著《康海研究•康海年谱》。崇文书局2004年出版。
  ④见薛应旂《谿田马公墓志铭》等记载。
  ⑤《明史•职官志》。
  ⑥据杨绍程撰《(张鍊)墓志铭》。
其他文献
山路吊野的很,从坡跟底下慢上慢上,到老唐家住的八组这里,也足够远,但也不算高。坐在他家院坝边歇气,群山都在脚底下,一溜山头尽收眼底。接着老唐家门前的路再慢上慢上,到了观音梁,就是梁峁村最高点,但山路还在绵延,仿佛延展到天边。山路像条丝带,弯弯绕绕没有个尽头,路两边的梁梁峁峁住的人家就像些毛细血管,成网状延伸开来,山大沟深,出行不便,老唐两口子大半辈子也没怎么出过门,最远不过到县城,他们也不想出门,
期刊
冰雪消融,无边的田野充满了春天的希望,  春回大地,苏醒的东方升起了蓬勃的朝阳。  东风浩荡,伟大的祖国吹响了奋进的号角,  候鸟归来,解冻的江河奔腾着欢快的巨浪。  是谁?用青春的热血将严寒的冬季驱散?  是谁?用生命的火焰将漫长的黑夜点亮?  是谁?在崇山峻岭中默默无闻地倾情奉献?  是谁?在冰天雪地里无怨无悔地挺起脊梁?  是我们,是我们在地层的深处挖掘宝藏,  是我们,是我们在汹涌的煤海扬
期刊
两只鸟  黄昏时分,两只小雀  站在高高的电线上  长时间地沉默  始终保持着一拃的距离  我不愿猜它们是一对  闹别扭的小夫妻  它们的心事,看上去  远比家庭琐事  浩淼而且重大  它们一定是提前知晓了  即要来临的暴风骤雨  因此,静静地勘测  过往而无不麻木的行人  直到暮色降临  远天划出一道闪电  小书店  火车站的那个小书店  不见了  但服装店还在  茶叶铺也在原地  快餐馆又多了
期刊
夜,已经很深了,我毫无睡意,怅然地坐在沙发上。  墙上悬挂着新婚照,我和丈夫依偎着,是花开并蒂莲。  窗外月光如水,铺成河,一袭我的孤单。  习惯性地,我打开茶罐,将茶饮放入杯中,看着那玫瑰花蕾在沸水中慢慢变得饱满,渐渐舒展,我不能拒绝,那种清香扑鼻……  丈夫又上井了,临走前专门托人从兰州带回了这盒玫瑰茶饮。我对茶饮并不热衷,可这小小的紫罗兰花蕾却有一个让我一见钟情的名字———苦水玫瑰。  它的
期刊
回家  南走北浪,漂荡到老  连名字都换了好多个  还好,姓氏还是原来的那个  回家,村子不认识我  说出粗俗的小名  和我一样老了的村子  锤肩,拉手,拥拥抱抱  光腚时候的伙伴样  突然有后生喊:狗旦爷!  我猛然一惊,接着泪眼婆娑  智能  家中不算先进  却也有一些智能的物件  它们冷不丁会说一声话  让人一惊,还以为是小偷进了家  特别是到了晚上  深更半夜喊:老大,有电话  女的,声音
期刊
从石头上发现  从头开始  从原始的状态开始  我们以无比的自信  从石头上发现  自然之美  去掉一切名利和幻想  像追求真理一样  面对每一块石头  用自己的眼睛  用自己的大脑  用自己的脚和双手  用自己的汗珠和微笑  从石头上发现  自然之美  经过无数次与石头的密切接触  你会发现  自然之美  就像那春天的花儿  绽放在石头之上  多姿多彩  让人陶醉  有玉的冰清  有翠的光鲜  
期刊
百里桥山,  古柏竟青,  郁郁蔥葱。  看红日东升,  霞光缕缕;  浮云媲美,  妖娆峰峦。  杨柳随风,  紫华斗艳,  意与红莲比心丹。  犹可见,  好清凉风景,  仲夏暑消。  沮水泱泱缠绵,  伴轩辕初祖五千年。  喜矿山儿男,  煤海奉献;  初心永驻,  使命在肩!  追赶超越,  集思智慧,  创新发展笃信念。  最难忘,  答时代问卷,  辉煌立言。  责任编辑柳江子
期刊
摘 要:荣氏家族问题是近十年来学术界较为关注的一个问题,围绕着这个问题史学界主要就荣氏企业的经营观点、文化特色、经营策略及发展模式等方面进行研究,为荣氏家族问题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荣氏家族;企业文化;经营策略;综述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0)01-043-03    荣氏企业是中国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民族资本企业集团,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
期刊
读杨智华长篇小说《龙潭镇》,沿着文字的线索回到几十年前黄土高原里的村庄和矿山,遇见一群个性鲜明的人物。黄土高原的气息随着作者浑朴厚实却细致入微的文笔扑面而来。作者在写出了时代变迁过程中小说人物的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让读者感受到这个时代人的命运感。这是一部根植于现实生活的长篇小说,反映了人物面对人性之恶的惨淡和痛楚,也描写了惨淡和痛楚中人物对现实的抗争,对正义和善良的守护。读这部长篇小说,我看到平凡
期刊
广袤的毛乌素沙漠,我们来到了大苏里格。何以谓其大呢?因为这个气田管辖的面积基本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一样大,其也是中国陆上目前最大的整装气田。  这里千年前是个水草丰美的地方,人民靠放牧为生,著名的成吉思汗陵就坐落在鄂尔多斯。这里的地下还有宝藏,有储量可观的煤炭资源,有稀土,有储量高达5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资源。  扬眉吐“氣”的苏里格,一个让无数石油人魂牵梦绕的地方。这里自然环境极其恶劣,这里有着气田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