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1962年2月11日审阅改变公社基本椋算单位指示草案的批语手迹

来源 :党的文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zlzsja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毛泽东1962年2月11日在审阅《中共中央关于改变农村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问题的指示》(草案)时写的一段批语。田家英2月8日报送毛泽东审阅这个草案时附信说:关于基本核算单位下放后不变的时间,有一种意见主张写成“二十年”。究竟写“四十年”还是写“至少二十年”,请主席决定。
其他文献
本刊1990年第3期发表我每的《刘伯坚1923年至1926年旅莫(斯科)大事记》一文后,有读者来访、来电,询问文中吴苓生在莫话动情况及回国行踪等。现答复如后。吴苓生是我党早期党员和东北地下党组织早期负责人之一。
民主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只是一块块局部区域,但它又是一个独立的政权,国中之“国”。我们党在致力于武装斗争和根据地政权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根据地的经济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由于我们党成功地领导了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奠定了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我们才一天天壮大起来,战胜自然的与社会的敌人,最终获得了全国胜利。
富农问题,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需要妥善处理的一个特殊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加深对富农问题的认识,探索出了一套符合国情的对富农政策。
陆定一同志是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宣传家,卓越的新闻工作者。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也以犀利的笔,撰写了大量的文章,包括理论文章,报刊的社论、专论和通讯,工作中的报告、讲话和总结,以及书信、译文、诗歌,等等。
为已故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写传记很难。要用区区几百页的篇幅如实地概括他的一生,他的行为和思想,他的精神和情感是项艰巨的工作。对于一些试图为这位名扬四海的伟人立传的西方人士,这几乎是一件根本无法做到的事。他的政敌也不得不赞扬他。在西方出版商看来,要出版这样一本周恩来传就难上加难了。
二、没有赶上南昌起义之后 大概是7月下旬的一天,大雨倾盆,陈毅同志打着雨伞,卷起裤脚,挟着布鞋,赤脚从武昌城内步行十余里,来到南湖教导团炮兵连找我。他先交给我党的介绍信。我见信后笑着说,你自己来,还带组织介绍信!
1970年8月23日至9月6日,在庐山召开的九届二中全会上,林彪反革命集团出于篡夺国家最高权力的目的,一再坚持设国家主席,坚持称毛泽东为天才,并与江青一伙相互争斗、倾轧,掀起了一股恶浪。党中央和毛泽东识破并采取措施抑制了他们的阴谋活动。
期刊
长期以来,人们在编辑注释周恩来题皖南事变的《千古奇冤》一诗“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时,往往只释出了其中所用的三国魏文帝曹丕与其弟曹植兄弟相戕的典故。其实,诗中“同室操戈”一句另含一典。
《历史,在北平拐弯》一书是以平津战役为题材的纪实文学作品,出版以后引起了一些反响,自有其成功之处。但作品的一些重大失实之处却让人不可苟同。这里仅就书中写到的打密云一战的历史本来面貌,与作者商榷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