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魔法师的外甥》中的隐喻

来源 :读书文摘(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eijian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纳尼亚传奇》成书于1950—1956年间,作为一套儿童游历冒险系列小说,其将神话元素、基督教思想和时代精神完美结合,受到了广泛的赞誉。美国伊利诺维顿学院、密歇根州立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高等院校相继在其英文系开设了该书的选读课程。本文拟就《魔法师的外甥》这一部作品,结合故事情节,简单梳理分析其中隐喻的基督教思想。
  关键词:隐喻;神话;时代精神
  一、《魔法师的外甥》的创作背景
  在经历了残酷的战争后,人们的精神世界痛苦而荒凉。后现代主义的兴起,使得人们在怀疑与虚无之间徘徊不前,内心的创伤不见痊愈,心灵的宁静无法求得。身处和平但喘息未已,头顶阴霾总不曾散去,天地浑弥令日月无光。城市的废墟、伤病的同胞和衰败的经济,愈发加剧了人们精神世界的荒芜。于是,刘易斯提出回归古典主义和希伯来传统,希望以此来拯救西方世界的精神危机。《纳尼亚传奇》丛书是其传统思想的生动体现,并引发强烈反响。
  身为基督徒的刘易斯,其作品大多带有浓重的基督教色彩,《魔法师的外甥》也不例外。虽然该书作为《纳尼亚传奇》的第一篇章,却是创作顺序中的第六部。此时刘易斯已在学术严肃著作和冒险奇幻小说之间游刃有余,其宗教思想体系亦更加完整,该书可看作是刘易斯的一次宗教表达。虽然其反感别人将丛书看作说教故事,但我们却可在书中轻易找到直指基督教内核的大量隐喻。
  二、《魔法师的外甥》中的基督教隐喻
  首先是原罪,夏娃没能禁受住蛇的诱惑,偷吃了智慧树上的果子,最终和亚当一起被逐出伊甸园。他们的后代在出生伊始,便背负原罪。千百年来,很难辩清亚当夏娃是因为偷吃禁果获罪,进而祸及子孙,还是因为其本身背负原罪所以才禁受不住诱惑偷吃禁果。
  刘易斯在书中弥合了这两种观点:他通过阿斯兰对迪戈里“亚当之子”的称呼,承认了人类身上的原罪。不仅如此,他还进一步具体叙述纯真善良的波莉和迪戈里是如何受到诱惑而犯错的。在实验室,转身准备离开的波莉听到安德鲁舅舅假意赞美之后,欣然接受了心仪的黄色戒指,凭空消失在房间之中,将自己置于一片未知之境。在恰恩王国,挑衅意味十足的短诗,最终蛊惑迪戈里拿起了桌上的小金锤,即使遭到同伴的奋力阻止,但是扭曲炽热的欲望促使他对朱莉大打出手,最终唤醒了邪恶的女巫。不过,刘易斯也充分肯定人类的灵性与自觉,在迪戈里对阿斯蘭毫无保留的信仰面前,男孩搁置了让母亲康复这一迫切的愿望。为了弥补过失和践行诺言,义无反顾地只摘下一个苹果回到纳尼亚王国。刘易斯认为,诱惑的侵袭,源于心中信仰的缺失,只有在心中充满光明与善,才不会堕落。与其说人类是有原罪的,不如说是人类缺少信仰。
  其次是信仰,对上帝的信仰。在《旧约·创世纪》中,对上帝创造世界的过程,有详尽描写。上帝用六天时间,先后创造了天地万物。在《灯柱前的战斗》这一章后半部分,刘易斯同样是逐步将这个虚拟世界诞生出来。坠入黑暗中的四人一马先是感受到脚下的泥土和凛冽的空气,然后高山、繁星、太阳、森林和动物依次被狮王创造出来。《圣经》和《纳尼亚传奇》所叙述的,都不是于瞬息之间呈现一个崭新世界,我以为是饶有深意的。创造世界的过程体现的是万物于一本体中的持续流出,二者之间由此建立确定而牢固的联系,为后来的交互提供前提,向世人宣示上帝从来在场;同时颂扬造物主的劳苦,及由此产生对受造之物的爱。神爱世人,上帝的召唤至始至终。
  《圣经》和《魔法师的外甥》并未止步于此,无论多么伟大的神迹,在时间的漫漫长河中,都将归于平凡;无论多么仁慈的厚爱,在日常的朝夕相处中,都将趋于平淡!这个世界必是有所残缺的,尽管它受造于上帝。于黑暗中寻找光明,才会渴望光明;于不幸中祈求平安,才能感恩上帝。于是,安宁祥和的伊甸园中,美丽飞舞的蛇居心叵测;生意盎然的纳尼亚,黑暗女巫悄然降临。刘易斯认为信仰通常是由人们自己选择的。在被抛入这个世界之后,世人持留于各自的日常状态中,庸庸碌碌,好奇闲言。因为他们不去考虑终极的关怀,不去探求人生的意义,所以才会沉醉于世俗的成见与虚妄的欢乐之中,而自甘沉沦。安德鲁舅舅在听到阿斯兰动听的创世之歌时,不仅没有觉得喜悦满足,却宁愿相信这只是一头狮子普通的嘶吼咆哮,自绝于神迹,最后在新生王国的欢声笑语中颤栗发抖。与之相对地,迪戈里克服了心中的恐惧,勇敢追随雄狮而去,经过努力弥补了过错,完成人生的自我救赎,并为患病的母亲带来健康。不难看出,刘易斯认为人们只有主动投身宗教,才能避免世俗的沉沦进而得救。
  最后是语言,作为构建的语言。《圣经·创世纪》中,有对言语创造构建作用的多处描述。第一章第三节写道“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此处,语言被赋予了非凡的力量。但如果认为其力量的源泉是出自上帝的话,那么便有失偏颇了。因为在接下来的第十一章第六节中,“耶和华说,看哪,他们成为一样的人民,都是一样的语言,如今既做起这事来,以后他们所要做的事情就没有不成就的了”这是对语言自身力量的肯定。是语言使得不同的人民成为一样的人民,使得他们无所不能。于是耶和华来到凡间变乱人们的语言,“使他们从那里分散在全地上。他们就停工,不造那城了”。
  《魔法师的外甥》中刘易斯描写阿斯兰用歌声创造世界,即是对“巴别塔”的借鉴宣扬。语言是主体间的联结,也是主客间交流的纽带。个体直面世内之物时,不仅有称心如意的交道使用,还有难以避免的障碍困难。这时,只有通过语言来沟通协作,才能够将个体的劳作转变为人类的实践,从而赋与这个世界全新的意义。另外,作者也暗示了语言自身的藩篱。言说者与收听者往往成为一个矛盾。虽然语言交流为二者建立了联系,但是这个联系又往往使二者背离。语言在传达之中会产生歧义,送达至收听者耳边时,已经似是而非。于是交流产生批谬,最终导致对抗。纳尼亚王国的智慧动物们对受到惊吓的安德鲁舅舅的善意帮助,却使得他狼狈不堪。这无疑是语言藩篱的有力说明。
  三、《魔法师的外甥》的时代特征
  战后的英国衰败而迷茫,不复昔日的荣光。后现代主义的大行其道,使得传统逐渐成为一双蔽履。但是经历战火的人民,却并未从中得到慰藉。刘易斯反思灾难的源头,认为正是由于某些人民的贪婪与仇恨,最终酿成了这场浩劫。
  于是他呼吁人们“理性生活、遵从道德”,为避免悲剧重演,并拯救世人的灵魂,他进而提出应当“回归古典主义与希伯来传统”。因为德性的生活能够使人充实恬淡,严格的自律能使国家和平安宁。但流变的世界已是沧海桑田,传统的思想道德与现代工业文明格格不入,无力回天的刘易斯最后只能自嘲自己为一个“守旧的西方人”。这个“守旧的西方人”身为一个热衷传经布道的福音派教徒,早年间以严肃的文学、哲学和神学研究工作著称,对中古及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文化造诣尤深。但是最终为他赢得世界范围内声誉的,却是这部《纳尼亚传奇》系列丛书。
  20世纪下半叶,奇幻文学的兴起,为基督教义在生活世界的传播注入了新的活力。单调的教义往往令人腻烦,善人贤者的所思所行随着历史的远去而刻板僵硬。但是在一个充满魔法的世界中,面对邪恶势力的虎视眈眈,守护宁静和平便成了每一位热爱生活的人们义不容辞的使命。在一次次光明与黑暗的较量之中,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能渐次深入地感受到善与爱的深刻内涵。而这也正是战火之后,人们内心所最迫切渴望的慰藉。
  作者简介:
  王巧(1986—),女,汉族,辽宁大连人,助教,辽宁师范大学英语语言学在职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职于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教育管理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从细述情境教学法运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出发,并在此基础上,对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情境教学法的有关使用举措进行了一番探究,望可以为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一些实质性的建议。  关键词:情境教学;初中历史;教学  随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其除了给初中历史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以外,还使得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改革势在必行。情境教学方式就是在此条件下诞生的,且也是改善历史教学课堂的有效举措之一。
摘 要:在幼兒教学当中,游戏是让其了解文学知识、领悟一定道理的主要途径,而幼儿文学接受的游戏特征主要是伴随着游戏活动进行的一种依靠教师和幼儿想象能力,并带入自身情感的游戏。在这种教学方式中需要让幼儿有充分的想象力、表达能力及环境,能够从中感受到阅读的趣味性,满足自身情感所需。  关键词:幼儿文学;接受;游戏特征  就目前国内幼儿园文学教学过程而言,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较为普遍的注重思想和知识方面的
摘 要:古往今来,古诗词对中国汉语的教育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古诗词的学习滋养了无数学者、诗人和孩童,特别对儿童的文学素养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古诗词的教学,通过古诗词的教学来培养儿童的汉语言文学素养,熏陶学生的语言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表达能力。  关键词:古诗词;语文;培养;高效  义务教育阶段的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模
摘 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引入创客教育,是积极响应新课改的要求,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音乐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音乐知识,提高他们的音乐技能,更是要在教学中进行育人教育,这是音乐教学的最根本的教学目标。本篇文章主要结合现阶段小学音乐的教学现状,谈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开展创客教育,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音乐;创客教育;教学方法;核心素养  创客教育主要是指建立在信息技
摘 要:陈旧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小语种学习的兴趣大为减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大受影响,教与学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口语伙伴”是一种借助网络或实际生活中的口语学习伙伴帮助学生学习外语口语的伙伴工具,本研究在合作学习理念的指导下,欲通过实践、总结形成一系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自主学习策略的方法,进而促进韩语课堂教学改革,提高韩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口语伙伴;韩语;口语教学;实践;探讨  一、引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英语单词的几种记忆方法。通过瞬间记忆,增加大脑刺激,理解记忆,重现记忆等方法来记忆单词。  关键词:英语单词记忆;大脑刺激;理解重现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是记忆单词。为了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笔者在试用新教材的过程中,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记单词是学生学英语的一个薄弱环节,如何帮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最高效率地牢牢记住所学的词汇,只有解决了效率的问
摘 要:党的十八大提出要优先发展农村教育。笔者认为,要想抓好农村教育首先还得从基础教育入手,而作文,作为学生综合素养的具体体现,它的水平无疑是农村教育水平的最直观地展示,因而,作文教学的提升尤为关键。当下农村小学生的写作水平不容乐观,明显症状是“无话可说”,或内容空洞,或不切实际。“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效积累和组织运用写作素材是形成自我见解和准确表达的前提,若想笔下见功夫,学会积累与运用写作素材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中职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而在传统中职学校英语教学中教师为教学的主体部分,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造成目前中职学生只是了解英语知识而不会使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应该积极引入课堂互动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教学中占据主体地位,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中职院校;英语水平;积极性;互动教学模式  前言  在中职院校传统英
摘 要:政府工作报告受众广、内容事关重大,译者在翻译时,必定要注意用语准确。本研究旨在提供政论文原语中谓语的处理方法,使目标译本能更形象、更容易被理解。通过归纳、分析与总结,文章介绍了形象译法和非形象译法两种谓语处理方法,其中形象译法包括“抽象”转“具体”、“具体”转“具体”;非形象译法包括“动”译“静”、“根据宾语确定谓语”两种细法。研究结果表明,在运用适当的谓语处理方法后,译文确能在一定程度上
摘 要:数学学习是我们整个求学生涯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不仅是我们进行其他学科活动的基础,而且数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后,我们逐渐会进入到数学学习的一个新的阶段,其学习也主要从理论知识学习向实用数学过渡,在这一阶段,我们不仅要重视数学学习中的理论体系知识,还需要掌握逻辑思维在数学领域的实际应用。高中数学的学习是变化的,同时也极具想象力和挑战力,为了学好数学这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