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留时间分布分析法在井间示踪剂监测中的应用

来源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good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渤海A油田I1井组注采井间动态连通关系、储层非均质性及整体水驱效果,优选水溶性有机微量物质示踪剂WT-07,对该井实施了为期1.5a的井间示踪剂监测.对各个监测井产出油水样中的示踪剂浓度进行了分析,结合生产动态数据,利用停留时间分布分析法计算了各井井间波及体积、平均停留时间以及洛伦兹系数等参数.结果表明,受益井P1井间波及体积53671m3,平均停留时间101d,洛伦兹系数0.17;P2井间波及体积102751m3,平均停留时间168d,洛伦兹系数0.24;P3井间波及体积9232m3,平均停留时间80d,洛伦兹系数0.39.P1、P2井与I1井间水窜通道接近均质储层,而P3井与I1井间水窜通道非均质性较强,该井组P2井水驱效果最好,P1井次之,P3井最差.本次应用研究为停留时间分布分析法在井间示踪剂结果解释中的进一步推广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胰血管外科暨肝移植中心收治1例肝移植术后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的受者,排查肝功能异常原因并移植肝穿刺活检后考虑急性排斥反应,给予增加免疫抑制剂、激素冲击治疗后效果欠佳;考虑受者可能为肝移植术后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给予完善供者特异性抗体(DSA)检查、移植肝C4d染色后明确诊断,给予血浆置换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后肝功能明显好转,外周血DSA显著下降,随访时间>18个月,期间肝功能平稳,外周血DSA进行性下降、术后第18个月再次行移植肝穿刺活检发现小叶间静脉内膜和肝窦周C4d
为深入研究微间隙放电下电缆接头温度与应力的变化规律,探究其对电缆接头复合界面的开裂影响,本文以110 kV电缆中间接头为原型,结合实际电缆接头中气隙最常出现的位置建立三维仿真模型.以温度、应力及界面开裂量作为衡量电缆接头损伤程度的指标,在考虑接头附件与电缆本体间初始紧握力与气隙压强的情况下,利用有限元法计算出间隙放电能量、气隙压强、气隙厚度及气隙位置变化时接头温度与应力的变化规律,并重点研究间隙放电能量及气隙压强变化时接头复合界面的开裂情况.结果表明:随着间隙放电功率的增加,气隙附近局部温度和应力均呈快速
目的:结合临床数据及文献分析儿童ABO血型不相容活体肝移植针对血型抗原低免疫应答状态的潜在免疫机制。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13年6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施行的术后长期生存的儿童ABO血型不相容活体肝移植受者29例,受者血型均为O型,其中A型供者10例,B型供者19例。移植物类型包括左外侧叶26例,左半肝3例;肝移植手术中位年龄10月龄,中位体重为8.0 kg,中位随访时间41.9个月。连续监测移植术前及移植术后1、3、6、12、24、36个月受者体内针对供者血型相关抗体与供者血
为研究余弦方波电压频率对电缆典型绝缘缺陷击穿时间的影响,本研究制作了针板电极缺陷和水树缺陷模型,分别利用0.1、0.5、1.0 Hz的余弦方波电压进行击穿试验,统计了击穿时间的分布和击穿点的时刻,观测了击穿通道的微观形貌,并讨论余弦方波电压频率对电缆典型绝缘缺陷击穿时间影响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随着余弦方波电压频率的增大,电缆典型绝缘缺陷的击穿时间显著缩短,分散性下降.绝大多数击穿发生在电压的极性变换阶段也就是余弦方波的上升沿或下降沿位置.空间电荷注入导致的极性转换过程中合成场强增大和单位时间内极性转换次
酞嗪是一类结构特殊且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含氮杂环化合物.近年来,关于酞嗪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活性研究已经成为药物化学研究领域的热点课题.综述了酞嗪衍生物的主要合成方法及活性研究进展.
本文总结了移植肾排斥反应的病理学基础和临床特点,分析了常规超声的应用现状及局限性,通过对超声造影在该领域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探讨了其良好的应用前景及存在的问题,以期进一步探索超声造影在移植肾排斥反应中的合理应用。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现阶段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关系到移植的成败。代谢组学作为一门新型组学,在多个研究领域都得到了迅速发展,同时也推动了GVHD相关代谢标志物的广泛研究。本综述概述现有研究中,代谢组学在HSCT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早期预测、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作用,并展望基于代谢组学的GVHD预防策略及治疗前景。
患者女,39岁。因“咳嗽、咽部不适,伴有恶心、呕吐6 d”入院。胃镜检查示:贲门见1处黏膜下隆起,大小约3.0 cm,表面黏膜光滑,局部敷薄苔。超声内镜检查示:贲门黏膜下隆起(间质瘤或外压可能),贲门隆起型病变处呈中高回声改变,与第4层固有肌层相邻,回声欠均匀,大小观察不清。腹部CT检查示:胃贲门处可见类圆形异常密度影,边界清楚,大小约4.1 cm× 3.7 cm× 4.2 cm,考虑胃囊肿可能性大(图1)。上消化道X线造影检查示:贲门部、右前侧壁见类半椭圆形充盈缺损,约3.0 cm× 1.5 cm大小,
期刊
患者女,33岁,因“间断腹痛1个月余,加重2 d”入院。腹部平扫+增强CT检查示:左侧腹腔不规则形稍低密度影,边界清,呈不均匀强化。考虑(结肠)胃肠道间质瘤可能(图1)。末次月经较前量多、色深。婚育史:既往因“双侧输卵管堵塞”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查体:腹平软,左上腹有压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行腹腔镜检查术,术中见降结肠系膜肿物,呈暗红色,表面破裂,与周围脏器界限清,质韧,呈囊实性(图2)。盆腔有暗红色积血约100 ml。遂行腹腔镜下肠系膜肿物切除术+降结肠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示:暗红凝血块样组织
期刊
目的:探讨优化的供肾病理评估体系和改良的术式在成人双肾移植(DKT)中的安全性、可行性,并评估其疗效,以期为扩大标准的供者供肾移植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期间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实施的10例按照统一标准实施的成人DKT临床资料,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为(57.9±12.8)岁;体重指数(BMI)为(24.1±4.1)kg/mn 2;捐献类型中心脏死亡7例,脑死亡3例;获取前血肌酐为107.6(93.3,163.5)μmol/L。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