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企业应收账款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是应收账款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加强对应收账款管理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应收账款;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286-01
一、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意义
应收账款是企业因销售产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的单位收取的款项。广义的应收账款包括应收货款、应收票据和其他应收款项。但是,对于企业来讲,应收账款的存在又是一把“双刃剑”,企业一方面运用信用政策来扩大销售,增加营业利润;另一方面,由此产生的呆、坏账的增多,如果长期得不到改善,会使企业的资金流逐渐枯竭,蒙受严重的财务损失,甚至会危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并不意味着企业不能拥有应收账款,而是应将其控制在一定的合理范围内。
二、应收账款对企业的影响
1.扩大销售,增加企业市场份额。企业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不断发展壮大,就必须不断扩大销售,提高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占有率,增加企业的赢利水平。采用赊销方式是扩大销售的最有效手段之一,特别是在经济不景气、市场萧条的情况下,赊销更是一种抢占市场的主要手段。此外,企业在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时,采用赊销方式也是增加企业市场占有率的一种手段。
2.减少存货积压。企业存货数量的多少与企业相关费用支出息息相关。一般来说,存货积压过多则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仓储费、保险费等费用的相应增加。因此,当存货数量过多时,企业一般会采用较为优惠的条件进行赊销,将存货转为应收账款。
3.增大了坏账出现几率。赊销过程中,有些企业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不健全,对客户的信用了解不够,这就容易导致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直接成为坏账。
4.对企业营业周期有影响。营业周期即从购进货物到销售货物直至收回货款为止的这段时间。不合理的应收账款的存在,延长了营业周期,影响了企业资金循环,使大量的流动资金沉淀在非生产环节上,致使企业资金短缺,严重时会影响工资的发放和货物的购买,破坏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
5.夸大企业经营成果。在权责发生制的要求下,货款没有回笼的销售收入仍需要确认,这势必产生没有现金流入的账上利润的增加,无形中就夸大了营业利润,并最终产生销售税金上缴及年内所得税的预缴。
6.降低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赊销并未真正使企业现金流入增加,反而使企业不得不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来垫付各种税金和费用,加速了企业现金的流出,致使企业资金更为紧张、资金周转不畅,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工作。
三、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形成的原因
1.激烈的市场竞争造成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在市场竞争条件下,竞争机制作用迫使企业以各种手段来扩大销售。在产品价格、质量水平、售后服务等大致相同的情况下,要吸引顾客,允许顾客推迟付款是一个不错的方式。由于顾客可以从赊销中得到好处,因此更愿意购买企业产品。出于扩大销售的竞争需要,企业不得不以赊销或其他优惠方式招揽顾客。于是就产生了应收账款。
2.企业的经营观念落后,盲目追求收入、利润,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一些企业的领导,没有做到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只注重如何去借钱和花钱,致使企业产生了大量的应收账款。
3.企业内部控制不严格,激励机制不合理。业务部门为了达到考核的目标,只关心销售任务的完成,采取赊销等手段强销商品,使应收账款大幅度上升。而对于这部分应收账款,一些企业却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要求有关部门和经销人员积极催收,再加上财务部门对各客户的欠款信息不及时反馈,使销售回款指标没有真正落实到具体的部门,由此造成各部门的责任不明确,应收账款数额也就居高不下。
四、加强企业应收账款有效管理的策略
1.建立切实可行的对账制度。在进行对账工作时,企业应根据业务量大小及时间等因素对应收账款定期进行核对,并由双方当事人签章,作为有效的对账依据;如发生差错应及时处理。应收账款的对账工作包括两个方面:(1)总账与明细账的核对;(2)明细账与有关客户单位往来账的核对。
2.加强应收账款风险程度的分析。应收账款发生后,企业应采取各种措施,尽量争取按期收回款项。对还未收回的款项,应做好应收账款风险程度的分析,必要时采取一定的措施。
3.建立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制度。不管企业采用怎样严格的信用政策,只要存在着商业信用行为,坏账损失的发生总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企业要遵循稳健性原则,对坏账损失的可能性预先进行估计,积极建立坏账准备制度。
4.制定最佳收账政策。收账政策就是指对于逾期的欠款公司应采取的收账策略。企业对于信用质量的客户要采取不同的收账政策收取应收账款。此外,还应注意讲究收账技巧,即对不同类型的客户采取不同策略,既要账收回,又要不失去客户。对于无力偿付与故意拖欠,以及欠款期不同的企业要采取不同的收账策略进行收账,如暂不打扰等。
5.发挥会计监督作用,及时掌握应收账款的变化情况。应收账款形成以后,相关责任人应定期与债务方对账,动态掌握客户情况,尤其对有疑问的账款必须及时核对,请对方在对账单上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予以确认,定期让债务方确认“应收账款”金额,也是最终通过法律手段寻求债权保护的起码要求。应定期进行账龄分析,并密切关注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根据时间长短、金额大小排队,逐笔分析欠款原因,估计潜在的风险损失,正确计量应收账款价值,还应制定“应收账款”占全部流动资金情况表等。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平均收账期,看流动资金是否处正常水平,企业可通过该项指标,与以前实际、现在计划及同行相比,借以评价应收账款管理中的成绩与不足,并修正信用条件,提升企业资金循环周转。同时,对尚未过期的应收账也不应放松管理和账龄分析。
6.制定应收账款回收责任制。为了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企业应严格实行货款回收与销售责任结合起来。同时,制定严格的资金回款考核制度,以实际收到货款数作为销售部门的考核指标,每个销售人员必须对每一项销售业务从签订合同到资金收回全过程负责。使应收账款的回收率成为销售业绩考核的一项指标。使销售完成与收款和个人收益捆绑起来,与个人收入挂钩,明确风险意识,加强货款的回收。
参考文献:
[1]李清祖.强化企业应收账账款的日常管理[J].商业会计,2005(7).
[2]袁秀兰.当前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会计之友,2005(5).
[3]顾颖,马晓强.中小企业创业管理[J].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10).
[4]赵改玲.对中小型企业加强财务信用管理的探讨[J].经济问题,2005.
关键词:应收账款;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286-01
一、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意义
应收账款是企业因销售产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的单位收取的款项。广义的应收账款包括应收货款、应收票据和其他应收款项。但是,对于企业来讲,应收账款的存在又是一把“双刃剑”,企业一方面运用信用政策来扩大销售,增加营业利润;另一方面,由此产生的呆、坏账的增多,如果长期得不到改善,会使企业的资金流逐渐枯竭,蒙受严重的财务损失,甚至会危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并不意味着企业不能拥有应收账款,而是应将其控制在一定的合理范围内。
二、应收账款对企业的影响
1.扩大销售,增加企业市场份额。企业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不断发展壮大,就必须不断扩大销售,提高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占有率,增加企业的赢利水平。采用赊销方式是扩大销售的最有效手段之一,特别是在经济不景气、市场萧条的情况下,赊销更是一种抢占市场的主要手段。此外,企业在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时,采用赊销方式也是增加企业市场占有率的一种手段。
2.减少存货积压。企业存货数量的多少与企业相关费用支出息息相关。一般来说,存货积压过多则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仓储费、保险费等费用的相应增加。因此,当存货数量过多时,企业一般会采用较为优惠的条件进行赊销,将存货转为应收账款。
3.增大了坏账出现几率。赊销过程中,有些企业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不健全,对客户的信用了解不够,这就容易导致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直接成为坏账。
4.对企业营业周期有影响。营业周期即从购进货物到销售货物直至收回货款为止的这段时间。不合理的应收账款的存在,延长了营业周期,影响了企业资金循环,使大量的流动资金沉淀在非生产环节上,致使企业资金短缺,严重时会影响工资的发放和货物的购买,破坏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
5.夸大企业经营成果。在权责发生制的要求下,货款没有回笼的销售收入仍需要确认,这势必产生没有现金流入的账上利润的增加,无形中就夸大了营业利润,并最终产生销售税金上缴及年内所得税的预缴。
6.降低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赊销并未真正使企业现金流入增加,反而使企业不得不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来垫付各种税金和费用,加速了企业现金的流出,致使企业资金更为紧张、资金周转不畅,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工作。
三、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形成的原因
1.激烈的市场竞争造成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在市场竞争条件下,竞争机制作用迫使企业以各种手段来扩大销售。在产品价格、质量水平、售后服务等大致相同的情况下,要吸引顾客,允许顾客推迟付款是一个不错的方式。由于顾客可以从赊销中得到好处,因此更愿意购买企业产品。出于扩大销售的竞争需要,企业不得不以赊销或其他优惠方式招揽顾客。于是就产生了应收账款。
2.企业的经营观念落后,盲目追求收入、利润,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一些企业的领导,没有做到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只注重如何去借钱和花钱,致使企业产生了大量的应收账款。
3.企业内部控制不严格,激励机制不合理。业务部门为了达到考核的目标,只关心销售任务的完成,采取赊销等手段强销商品,使应收账款大幅度上升。而对于这部分应收账款,一些企业却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要求有关部门和经销人员积极催收,再加上财务部门对各客户的欠款信息不及时反馈,使销售回款指标没有真正落实到具体的部门,由此造成各部门的责任不明确,应收账款数额也就居高不下。
四、加强企业应收账款有效管理的策略
1.建立切实可行的对账制度。在进行对账工作时,企业应根据业务量大小及时间等因素对应收账款定期进行核对,并由双方当事人签章,作为有效的对账依据;如发生差错应及时处理。应收账款的对账工作包括两个方面:(1)总账与明细账的核对;(2)明细账与有关客户单位往来账的核对。
2.加强应收账款风险程度的分析。应收账款发生后,企业应采取各种措施,尽量争取按期收回款项。对还未收回的款项,应做好应收账款风险程度的分析,必要时采取一定的措施。
3.建立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制度。不管企业采用怎样严格的信用政策,只要存在着商业信用行为,坏账损失的发生总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企业要遵循稳健性原则,对坏账损失的可能性预先进行估计,积极建立坏账准备制度。
4.制定最佳收账政策。收账政策就是指对于逾期的欠款公司应采取的收账策略。企业对于信用质量的客户要采取不同的收账政策收取应收账款。此外,还应注意讲究收账技巧,即对不同类型的客户采取不同策略,既要账收回,又要不失去客户。对于无力偿付与故意拖欠,以及欠款期不同的企业要采取不同的收账策略进行收账,如暂不打扰等。
5.发挥会计监督作用,及时掌握应收账款的变化情况。应收账款形成以后,相关责任人应定期与债务方对账,动态掌握客户情况,尤其对有疑问的账款必须及时核对,请对方在对账单上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予以确认,定期让债务方确认“应收账款”金额,也是最终通过法律手段寻求债权保护的起码要求。应定期进行账龄分析,并密切关注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根据时间长短、金额大小排队,逐笔分析欠款原因,估计潜在的风险损失,正确计量应收账款价值,还应制定“应收账款”占全部流动资金情况表等。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平均收账期,看流动资金是否处正常水平,企业可通过该项指标,与以前实际、现在计划及同行相比,借以评价应收账款管理中的成绩与不足,并修正信用条件,提升企业资金循环周转。同时,对尚未过期的应收账也不应放松管理和账龄分析。
6.制定应收账款回收责任制。为了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企业应严格实行货款回收与销售责任结合起来。同时,制定严格的资金回款考核制度,以实际收到货款数作为销售部门的考核指标,每个销售人员必须对每一项销售业务从签订合同到资金收回全过程负责。使应收账款的回收率成为销售业绩考核的一项指标。使销售完成与收款和个人收益捆绑起来,与个人收入挂钩,明确风险意识,加强货款的回收。
参考文献:
[1]李清祖.强化企业应收账账款的日常管理[J].商业会计,2005(7).
[2]袁秀兰.当前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会计之友,2005(5).
[3]顾颖,马晓强.中小企业创业管理[J].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10).
[4]赵改玲.对中小型企业加强财务信用管理的探讨[J].经济问题,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