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电力企业要提高电力运行效率,更好的为企业和用户服务就要从各方面提高其电力管理水平及经济效益,线损管理作为衡量供电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及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在供电企业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供电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线损进行管理就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将有效提高电力的企业的经济效益,减少由于线损给人们经济,生活,生产等带来的不利影响,近年来为了更好的提高用电信息系统在线损管理中的应用,工作人员做了大量的诸多尝试,本文通过对用电信息系统和线损管理的详细介绍和分析,进而讨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线损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线损管理;应用研究;
在电力运行过程中,由于电阻,磁场,地心引力等各方面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使得电力电能以不同的方式发散出去,造成一定的影响,给电能带来部分损失,从而导致电能质量降低,并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通过一定的手段对线损进行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工作人员通过对线损进行统计、分析、计算从而及时准确的找到发生线损的位置及其产生的具体原因,提出并作出有效的解决方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传统的线损统计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代线损管理的具体要求,为了提高线损管理效率,提高线损管理工作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将电子信息采集技术应用到线损管理中来,以此对线损管理进行系统、快速的自动统计管理,使得线损管理工作更高效,准确,清晰化,从而减少了线损对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影响。
1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概述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设备和用户用电数据采集和分析,对用户用电进行电量监控,负荷管理预测,线损分析;电量抄表,防盗电等目的。并定期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发布。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立需要一系列的电子设备及通信管道和采集设备和电子智能表等。
在线损管理工作中,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主要针对各个用电设备的用电数据进行数据采集,分析,从而实现数据采集与线损管理一体化的应用,进而提高线损管理工作效率。快速高效的解决在电力运输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能量消耗问题,在实际应用中,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线损中的应用由多个模块共同组成,与电力系统模块相结合,形成了配变计量检测模块,电力电能采集模块和电量负荷预测管理模块,达到了全面覆盖,集合了采集,监控,计量管理于一体。为电力企业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电力管理系统,并且对供电站等电气设施进行综合性数据采集,实现了有序用电与电费结算一体化管理提高了线损管理水平还对当前线损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提高了线损管理水平。
2线损的概述
线损是指在电能的运输过程中,由于设备自身的电阻的影响,外部磁场的干扰等众多因素而导致电能运行过程中形成有功功率,通过热能的方式发散出去,从而导致电能质量下降的能量损耗。
2.1线损产生的原因
在实际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线损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的原因有三个方面;
(1) 电阻的作用;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电能的运输是通过电气设施来完成的,而这些电气设施的材料大多都是以金属材料(铜、铝)为主要导体材料,铜、铝在作为比较好的导体材料的同时其自身本身就存在一定的电阻值。因此在导电的过程中就会产生一定的点阻力。形成有功功率,使得部分电能以热能的方式发散出去造成部分能量的损失。
(2) 磁场的作用;电能在输送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电磁作用,从而形成磁场,这种交变磁场能导致电气设备中的铁心产生磁滞和涡旋状况,导致电气设备铁心发热,从而导致电能的损耗。
(3)管理的原因;在日常管理过程中由于相关工作人员态度不认真,没有严格按照电气设备管理规定对电气设备进行管理和定期维护,导致电气元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各种漏电现象,从而形成电量损耗。
3用电信息管理系统在线损管理中的应用
所谓的线损管理是指电力系统从内部组织管理,管理制度建设,数据资料统计,及电量抄表管理等多个方面需要抓好的管理工作。线损管理模式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分区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方式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来进行区域管理。将电网划按照区域划分为多个行政管理单位,分别对其进行线损统计和数据分析,对于区域管理的重要考核指标是线损率,线损率是国家考核电力系统的一项重要经济指标,也是体现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生产技术和运营管理的一项综合性技术经济指标。
3.2分压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主要是通过按照不同的电压等级来统计收集数据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方式通过对不同电压级别下的线损情况进行考察分析,从而进行科学有效的决策。
3.3分线管理模式:通过对不同电压等级下的电力设施元件的电能损耗进行分别的统计,从而进行分析和计算考核,它主要管理的是送电线路等。
3.4分台区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主要针对不同的公用配件变压器的用电区域进行数据统计及分析的管理模式。
针对不同的电力系统选择不同的线损管理模式,根据当地的现实状况即可以选择单一模式,也可以多种模式相互结合进行综合分析,通过计算,分析对比,找到偏差,作出科学的全面的决策。
4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自动分析报表功能的实现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完成电量采集和数据计算的基础上根据分析对象的拓展关系自动计算线损,从而实现了分区管理模式,分压管理模式,分线管理模式、分台区管理模式下线损的自动统计,同时生成不同管理模式下的线损报表,为线损异常提供分析处理功能。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自动创建线损模型,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过对目前已经存在的变电站,计量点,大客户等相关资料进行分析,从而自动创建线损模型,同时可以根据不同时期监控资料的模型来变更和完善其线损模型,实现模型的自我调整。
其次:利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进行自动线损计算,线损计算分为自动线损计算和手动触发线损计算,主要由线损模型,计量抽取和线损率几个部分组成。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可以根据日,月,季度、年度等固定周期的不同数据的统计对线损指标进行计算,从而选择不同的曲线,表格等不同方式的模型图,也可以指定时间段对线损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汇总计算使得线损分析更加直观。它的计算同时考虑到了换表,修正,及其他因素带来的影响。
根据线损模式的不同可以将线损分为:分区线损、分压线损、分台区线损、分线线损。
分区线损:按照分区模式设定的全区,分区供电分局,按照其每天,每月,每季度或者某段规定日期统计线损,根据其层次关系逐层分析。
分压线损:是指将不同电压等级下的线损按照固定周期或指定日期进行统计分析。
分线线损:根据线路,馈线不同时段的线损分析,计算出月出电损耗。
分台区线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可以根据不同公用变压器用电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按照一定周期进行统计线损。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查询方式来查询线损,也可以查询某一段线损在某个时期,区域的相关数据。利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对同期线损比较与线损异常分析进行报告输出。
结束语:由此可见,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一门综合的复杂的管理系统,用其对线损进行管理不仅有利于提高线损计算的效率,同时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得相关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数据获得最快的线损情况,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减少了线损对人们生活生产所产生的影响。有利于我国电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午森,探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线损管理中的应用[J].建筑,建材,装饰;2014(13);204-204
[2]冯屏,浅谈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线损“四分”管理的作用[J].广东科技,2011(22);145-146
[1]张敏.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台区线损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
关键词: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线损管理;应用研究;
在电力运行过程中,由于电阻,磁场,地心引力等各方面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使得电力电能以不同的方式发散出去,造成一定的影响,给电能带来部分损失,从而导致电能质量降低,并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通过一定的手段对线损进行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工作人员通过对线损进行统计、分析、计算从而及时准确的找到发生线损的位置及其产生的具体原因,提出并作出有效的解决方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传统的线损统计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代线损管理的具体要求,为了提高线损管理效率,提高线损管理工作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将电子信息采集技术应用到线损管理中来,以此对线损管理进行系统、快速的自动统计管理,使得线损管理工作更高效,准确,清晰化,从而减少了线损对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影响。
1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概述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设备和用户用电数据采集和分析,对用户用电进行电量监控,负荷管理预测,线损分析;电量抄表,防盗电等目的。并定期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发布。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立需要一系列的电子设备及通信管道和采集设备和电子智能表等。
在线损管理工作中,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主要针对各个用电设备的用电数据进行数据采集,分析,从而实现数据采集与线损管理一体化的应用,进而提高线损管理工作效率。快速高效的解决在电力运输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能量消耗问题,在实际应用中,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线损中的应用由多个模块共同组成,与电力系统模块相结合,形成了配变计量检测模块,电力电能采集模块和电量负荷预测管理模块,达到了全面覆盖,集合了采集,监控,计量管理于一体。为电力企业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电力管理系统,并且对供电站等电气设施进行综合性数据采集,实现了有序用电与电费结算一体化管理提高了线损管理水平还对当前线损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提高了线损管理水平。
2线损的概述
线损是指在电能的运输过程中,由于设备自身的电阻的影响,外部磁场的干扰等众多因素而导致电能运行过程中形成有功功率,通过热能的方式发散出去,从而导致电能质量下降的能量损耗。
2.1线损产生的原因
在实际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线损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的原因有三个方面;
(1) 电阻的作用;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电能的运输是通过电气设施来完成的,而这些电气设施的材料大多都是以金属材料(铜、铝)为主要导体材料,铜、铝在作为比较好的导体材料的同时其自身本身就存在一定的电阻值。因此在导电的过程中就会产生一定的点阻力。形成有功功率,使得部分电能以热能的方式发散出去造成部分能量的损失。
(2) 磁场的作用;电能在输送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电磁作用,从而形成磁场,这种交变磁场能导致电气设备中的铁心产生磁滞和涡旋状况,导致电气设备铁心发热,从而导致电能的损耗。
(3)管理的原因;在日常管理过程中由于相关工作人员态度不认真,没有严格按照电气设备管理规定对电气设备进行管理和定期维护,导致电气元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各种漏电现象,从而形成电量损耗。
3用电信息管理系统在线损管理中的应用
所谓的线损管理是指电力系统从内部组织管理,管理制度建设,数据资料统计,及电量抄表管理等多个方面需要抓好的管理工作。线损管理模式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分区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方式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来进行区域管理。将电网划按照区域划分为多个行政管理单位,分别对其进行线损统计和数据分析,对于区域管理的重要考核指标是线损率,线损率是国家考核电力系统的一项重要经济指标,也是体现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生产技术和运营管理的一项综合性技术经济指标。
3.2分压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主要是通过按照不同的电压等级来统计收集数据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方式通过对不同电压级别下的线损情况进行考察分析,从而进行科学有效的决策。
3.3分线管理模式:通过对不同电压等级下的电力设施元件的电能损耗进行分别的统计,从而进行分析和计算考核,它主要管理的是送电线路等。
3.4分台区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主要针对不同的公用配件变压器的用电区域进行数据统计及分析的管理模式。
针对不同的电力系统选择不同的线损管理模式,根据当地的现实状况即可以选择单一模式,也可以多种模式相互结合进行综合分析,通过计算,分析对比,找到偏差,作出科学的全面的决策。
4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自动分析报表功能的实现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完成电量采集和数据计算的基础上根据分析对象的拓展关系自动计算线损,从而实现了分区管理模式,分压管理模式,分线管理模式、分台区管理模式下线损的自动统计,同时生成不同管理模式下的线损报表,为线损异常提供分析处理功能。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自动创建线损模型,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过对目前已经存在的变电站,计量点,大客户等相关资料进行分析,从而自动创建线损模型,同时可以根据不同时期监控资料的模型来变更和完善其线损模型,实现模型的自我调整。
其次:利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进行自动线损计算,线损计算分为自动线损计算和手动触发线损计算,主要由线损模型,计量抽取和线损率几个部分组成。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可以根据日,月,季度、年度等固定周期的不同数据的统计对线损指标进行计算,从而选择不同的曲线,表格等不同方式的模型图,也可以指定时间段对线损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汇总计算使得线损分析更加直观。它的计算同时考虑到了换表,修正,及其他因素带来的影响。
根据线损模式的不同可以将线损分为:分区线损、分压线损、分台区线损、分线线损。
分区线损:按照分区模式设定的全区,分区供电分局,按照其每天,每月,每季度或者某段规定日期统计线损,根据其层次关系逐层分析。
分压线损:是指将不同电压等级下的线损按照固定周期或指定日期进行统计分析。
分线线损:根据线路,馈线不同时段的线损分析,计算出月出电损耗。
分台区线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可以根据不同公用变压器用电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按照一定周期进行统计线损。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查询方式来查询线损,也可以查询某一段线损在某个时期,区域的相关数据。利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对同期线损比较与线损异常分析进行报告输出。
结束语:由此可见,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一门综合的复杂的管理系统,用其对线损进行管理不仅有利于提高线损计算的效率,同时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得相关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数据获得最快的线损情况,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减少了线损对人们生活生产所产生的影响。有利于我国电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午森,探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线损管理中的应用[J].建筑,建材,装饰;2014(13);204-204
[2]冯屏,浅谈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线损“四分”管理的作用[J].广东科技,2011(22);145-146
[1]张敏.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台区线损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