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提取物对结缔组织增殖的抑制作用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lic03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用初生大鼠真皮提取物注射于幼小成熟雄大鼠皮下,可见该鼠的人工伤口增生的结缔组织的DNA合成受到抑制,此现象以背部的伤口为最显著,而对伤口边缘部的上皮元抑制现象。本研究提示在体内有一种抑素样负反馈机理(chalone-like negative feedback mechanism),对伤口愈合中纤维母细胞的增殖有部分控制作用。

其他文献
对200例男性麻风患者,其中极型结核样型(TT)85例、极型瘤型(LL)75例、界线类偏结核样型(BT)和界线类偏瘤型(BL)各20例的血清用双缩脲法测定了总血清蛋白量,用血清蛋白纸上电泳,光生伏打电子光密度计扫描电泳区带测量血清白蛋白、α1、α2、β、γ球蛋白的含量。对60例麻风患者(其中TT和LL各20例,BT和BL各10例)用单一特异性抗血清经单向放射扩散法测定了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I
期刊
本症是由伊藤氏在1952年首先报道的。皮损的特点为斑点状、条纹状及螺纹状的色素脱失。这种奇形怪状的色素脱失可以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的一侧或双侧。由于皮肤缺欠的自然发展、病理特点及遗传方式的不同而被认为与色素失禁症(Bloch-Sulzberger)是不同的疾病,虽然在表面上有些相似之处。迄今在皮肤科文献中已报道过20多例。
儿童皮肤的特征是表皮薄、组织水份较多,毛细血管网丰富、无机盐代谢旺盛伴神经系统机能不完整,致使皮肤易受伤、温度调节过程不完善和对外界刺激反应较明显。而儿童皮肤不同部位的生理正常值尚不明确,后者对皮肤病在理论和实践上是有意义的。本文检查了6~15岁健康男孩及女孩各10名,在身体17个部位(额及左右胸、腹、上背、下背、前臂屈侧、手背、大腿伸侧、小腿后侧)作了各项生理数据测定,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如下:
期刊
作者等自1970年以来,应用口服大剂量β胡萝卜素(Solatene)治疗133例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EPP)、27例多形性日光疹(PMLE)、6例目光性荨麻疹、3例夏令疱疹、1例迟发性皮肤卟啉病及2例光化性类网状细胞增生病(actinicreticuloid),以求改善与这些疾病相关的光感性.
近10年间作者开展了一系列有关研究,旨在澄清在观察处于临床分类光谱的麻风病人对麻风杆菌的反应中所产生的一些问题.作者用加热灭活的麻风杆菌和活卡介苗(BCG)混合物给光田反应阴性的接触者、光田反应阴性的未定类麻风病人和细菌阴性的瘤型病人作皮内注射,见到前两种人能诱发免疫学改变――弗氏反应、光田反应和消除细菌能力(CCB)试验皆为阳性,对具较高特异性的麻风菌可溶性抗原提取物在48小时呈阳性反应以及试管
期刊
1970年Pinkus首先提出了巨细胞棘皮瘤(LCA)的概念。本病在临床上是一种轻度色素沉着及轻度过度角化损害,稍高出皮面,红色基底,损害直径约为5~10毫米。
期刊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系统的炎症性疾病,神经系统的受累是较突出的。有时其临床表现与其他因素引起的神经精神障碍较难区别,给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由于在一些神经系统疾病中对神经组织中环核苷酸的研究提示,在它们的代谢和功能中可能涉及到环磷鸟苷(c-GMP)和环磷腺苷(c-AMP),故作者对有神经症状的SLE病人测定脑脊液中c-GMP和c-AMP的含量。结果发现有c-GMP的增高。
作者报告了3例急性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ALL),在应用维持量化疗的缓解期间发生何杰金氏病.例1女18岁,患全身性淋巴结肿大,活检确诊为ALL,应用亚德里亚霉素(Adriamycin),长春新硷,强的松龙和1-门冬酰胺酶(AVPL)联合治疗,6周后获得临床和血液学的缓解,腰穿脑脊液发现大量母细胞,故用颅脑放疗(2400r)和鞘内注射氨甲喋呤(MTX),一疗程后脑脊液阴性,再接受标准口服维持量化疗(每
期刊
本文介绍了应用维生素甲酸衍化物Ro10-9359和安慰剂治疗掌?脓疱病的双盲对比研究.材料和方法:20名患者包括13名女性列入本研究,年龄介于19~72岁,平均为44岁.病期1~16年,平均3.6年,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10例,一组服25毫克的Ro10-9359胶囊,另一组服内装乳糖安慰剂的同样胶囊.此外对14名患者在停药后2~4月还进行治疗后复查.试验的第一个月中,每日服一粒胶囊,每月每日剂
色甘酸钠(Sodium Cromoglycate,简称SCG)是治疗哮喘、鼻炎、卡他性角膜结膜炎及直肠结肠炎等病的有效药物。其作用系抑制Ⅰ型过敏反应中化学介质的释放,对哮喘病中l型过敏反应也有同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