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不清界限

来源 :读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ro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从“低调俱乐部”到“高陶事件”
  1937年七七事变后,面对日本咄咄逼人的侵略局势,许多人坚决主张对日作战,胡适和他一些朋友的调子却非常低。1937年7月30日,胡适在日记中写道:
  到高宗武家吃午饭,在座的有萧同兹、程沧波、裴复恒。此皆南京之青年智囊团也!
  我们深谈国事,决定了两事:
  1.外交路线不能断绝,应由宗武积极负责去打通此路线。
  2.时机甚迫切,须有肯负责任的政治家担负此大任。(《胡适日记全集》 第七册,第427页)
  也就是在这次会面中,“低调俱乐部”成为一个历史名词。对此,高宗武也有回忆,依据高宗武的口述,邦克(Gerald E.Bunker)曾在 《和平阴谋——汪精卫和中国抗战,1937—1941》 一书中写道:
  胡氏向高寒暄:“高先生有何高见?”高答曰:“我的姓虽然‘高’,但我的意见却很‘低’。”从此,几个主张以外交解决中日问题之人的依据,得了个“低调俱乐部”之名。(见夏侯叙五 《高宗武隐居华盛顿遗事》,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第32页)
  当时,高宗武是国民政府内部的知日派官员,是亚洲司司长。这些希望通过外交手段来解决中日问题的人,经常聚在一起吃飯,交流国际形势,被人称为“低调俱乐部”。
  第二天,也就是7月31日,蒋介石邀请胡适等人吃午饭,在座的还有张伯苓、陶希圣等人。席间,蒋介石就抗战问题征求大家的意见。说起来之后,蒋介石决心抗战,张伯苓附和之,老泪纵横,坚决主战。毕竟,此时此刻,倾注了自己毕生心血的南开大学已经被日本帝国主义炸成一片废墟。在这样的场景中,感到难于说反对意见的胡适向蒋介石推荐了高宗武,希望蒋介石听听高宗武的意见。胡适的意图,还是希望通过外交手段来解决中日纠纷。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胡适积极活动之际,他生病了,连续拉肚子。高宗武赶紧给他找了一个叫夏禹鼎的医生来看病,结果诊断为肠炎。面临特殊使命的高宗武,对当时的局势非常悲观,胡适劝他不要太性急。在这一年的9月,胡适依然认为:在对日大战之前,做最大的和平努力是正确的。
  这一年9月,应蒋介石邀请,胡适前往美国,争取美援。高宗武则积极开展对日外交。面对节节不利的抗战局势,1938年夏,高宗武再次向蒋介石提出了言和的言论,与以往的情形不同,这次蒋介石没有说话。
  对此,高宗武意会为蒋介石默许了。在没有请示的情况下,高宗武直接前往东京,跟日本人展开了接触。与此同时,汪精卫认同高宗武的言和主张。很快,高宗武、陶希圣、周佛海、梅思平等人追随汪精卫,展开了与日本人的求和谈判。
  会错了蒋介石意的高宗武与汪精卫,最终走向了与日本媾和的道路。真正看到日本的条约时,屈膝求和的汪精卫,才明白这是一杯致命的“毒酒”,一旦签了,将会身败名裂。最终,以“牺牲自我”的名义,汪精卫走上了汉奸之路。
  与此同时,同样看清日本人底牌的高宗武与陶希圣,在喝了半杯“毒酒”之后,幡然悔悟,在杜月笙、万墨林等人的帮助下,毅然决然地从上海逃到了香港,并将携带出来的 《日汪密约》 公布天下,酿成了抗战历史上有名的“高陶事件”。
  大家对此事议论纷纷,1939年8月9日,据胡适日记:
  萧吉珊来谈。他说,精卫的错误在于不认识蒋先生的“假亲善”政策。他认为真诚,故深信他的亲日“班子”迟早总有用处。
  萧说,政府在汉口时,高宗武从东京回来,蒋先生不肯见他。汪先生为他请见,蒋先生说,“我没有叫他去东京!他有话,告诉你就行了。我不必见他了。”(《胡适日记全集》第七册,第686页)
  由此可以看出,对高宗武擅自前往日本东京媾和的行动,蒋介石是很不满意的。其实,正如萧吉珊说汪精卫的,高宗武的问题,也在于没认清蒋介石“假亲善、真战争”的策略。
  二、战时在美国的交往
  高陶事件之后,如何处理高宗武成为国民政府很头疼的一件事。从道理来讲,他差一点就成了汉奸,但另一方面,他又有将功赎罪的一面。最终,国民政府要求高宗武前往美国。此时的胡适,正是驻美大使。为掩人耳目,高宗武转道欧洲,又化名为“高其昌”。这一时期,高宗武给胡适写了几封信,希望胡适派人迎接。
  1940年5月23日,胡适日记:“见着高宗武夫妇。他们前天从欧洲来。”(《胡适日记全集》第八册,第51页)
  高宗武刚到美国,国民政府发给胡适的电报也到了,电报中要求胡适对高宗武的行动严格监督。然而,信奉“对人要在有疑处不疑”的胡适,并没有按电报的要求做。这一时期,他跟高宗武夫妇来往密切。
  消息传到国内,很引起一些人的非议。1940年8月14日,傅斯年写信给胡适,其中写道:
  近日高贼宗武夫妇常往大使馆,此则此间友人大有言论。先生本有教无类之心,以为此人有改过之迹,或因是耶?然此贼实为穷凶极恶,……而汪逆之至于此,皆高丑拉拢也。(《胡适来往书信选》中册,中华书局1979年5月,第478页)
  此信最可以看出傅斯年当时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作为五四学生运动的领袖,“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信念渗透在他的骨子里,在他看来,高宗武恰恰就是这样一个国贼。
  对傅斯年的劝谏,胡适不以为然。对朋友,胡适是划不清界限的。这一时期,胡适跟高宗武的来往依然非常密切。为了更好地宣传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罪恶,胡适还让高宗武帮忙起草了一份关于对日宣传的提纲材料,以备参考。要知道,当时在美活动的高宗武,在国内还是通缉犯呢。1942年2月18日,国民政府才专门致电胡适,撤销了高宗武通缉犯的罪名。
  在这一时期,在许多人的建议下,高宗武还撰写了 《日本真相》 的回忆录。胡适仔细阅读了高宗武的这一回忆录,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胡适建议他写“一部好书,自己满意的书”。   1942年,胡适卸任驻美大使。对胡适驻美大使期间的工作,高宗武给予了极高的评价。1942年9月28日,高宗武在日记中写道:
  胡离开华盛顿至纽约。做为外交家,他干不了外交家所干的事,但他干了外交家不能干的所有事。(见夏侯叙五 《高宗武隐居华盛顿遗事》,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第181页)
  胡适不仅跟高宗武划不清界限,对汪精卫,他似乎也别有一种情怀。1944年11月10日,汪精卫在日本医院逝世。得知这一消息后,胡适给高宗武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
  精卫以“烈士”出大名,终身不免受此“烈士心理”之累。“烈士心理”者,就是自认只要有牺牲精神,一切事情都可做,都不会错。“我生命尚且不惜,你们还不相信我吗?”他好像常常这样想。(见夏侯叙五《高宗武隐居华盛顿遗事》,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第99页)
  胡适的这一评价,恰恰切中了汪精卫的要害。汪精卫心目中的这种“圣徒情结”与“殉道意识”,最终使他走向万丈深渊。或许,在汪精卫的自我幻想中,他恰恰就是以这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心态来“拯救”万民于水火吧。汪精卫的这场政治赌博,输得血本无归。他原本可能有的“千秋万岁名”,最终只能变成“寂寞身后事”。对汪精卫的这种结局,胡適抱着理解之同情,同样在这封信中,他写道:
  社会上能谅解他的人也许不少,但未必肯公然为他辩护。在二三十年中,他的“恶名”恐难洗刷。一个很可爱的人,一生最有血性,而不能不负“恶名”而死,真可惋惜!(见夏侯叙五 《高宗武隐居华盛顿遗事》,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第99页)
  这段话很可以看出胡适做人处事的个性。在“世人皆欲杀”的舆论环境下,胡适展现出的,则是哀矜勿喜式的“吾意独怜才”。
  三、在高家酒馆
  抗战胜利之后,应国民政府任命,胡适成为北大校长。此时的高宗武,也热切期盼可以回到国内,大展身手。但是,回到国内的胡适,却专门写信给他,让他暂时不要回国。信中,胡适还附了当时报纸上的报道。
  原来,抗战胜利之后,在对周佛海、梅思平、陈公博这些汉奸进行审判时,审判记录中屡屡出现高宗武的名字,他若这时回国,将恰好撞在火山口上。高宗武急切盼望回国的愿望,随着国民党在国共内战期间的节节败退,迅速破灭。
  1949年,胡适应蒋介石的邀请,再次前往美国,寻求美援。到美之后,胡适与高宗武来往更加密切。这一时期的胡适日记中,多次记载了高宗武、沈惟瑜夫妇去拜访胡适的片段。1950年12月17日,是胡适59岁的生日,之前的一天也是江冬秀60岁的阴历生日。高宗武、沈惟瑜都有寿礼送上。
  这一时期,也是胡适最消沉最悲凉的一段时期。因经常去高宗武家吃饭喝酒,胡适戏称他们家是“高家酒馆”。1952年9月28日,胡适在日记中写道:“晚上与宗武、惟瑜吃小馆子。”(《胡适日记全集》 第八册,第801页)
  当时,吃完晚饭之后,喝得微醺的胡适还写了一首打油诗:
  大姑娘,二十一,
  配个姑爷一十一。
  昨儿井边去抬水,
  一头高来一头低。
  要不是爹妈待我好,
  一脚踢你到井儿去!
  (见夏侯叙五 《高宗武隐居华盛顿遗事》,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第186页)
  这首打油诗,是一首北方民谣。1941年4月20日,胡适在跟钱思亮吃饭时也说起过。这首民谣主要写北方人养“童养媳”之后的“老妻少夫”现象。钱思亮父亲的婚姻、李大钊的婚姻,都是典型的“老妻少夫”现象。
  不过,胡适写给高宗武这首打油诗,似乎说的是国际局势,似有批判美国放弃国民政府的意思。如果将大姑娘视作是美国政府的隐喻,把姑爷看作国民政府的隐喻,这首诗似乎表达了胡适对 《白皮书》 的愤懑与不满。在这一点上,胡适、高宗武、蒋介石的观点是相对比较一致的。在他们看来,国民政府的失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国对国民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
  这一时期,高宗武与胡适的交往中,理财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当时,高宗武已经涉及美国股市,身手不凡,多数时候都是赚多赔少。与高宗武的长袖善舞相比,1950年代的胡适,生活相对潦倒,再加上生了几场大病,经济压力陡增。这时期,胡适的全部财产共有七八千美金,他这些钱都由高宗武代为经营保管。当时,程沧波、陈立夫等人也都把钱交由高宗武经营,他不负众望,为这些老朋友增加了不少收入。
  1960年,胡适担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之后,因院里配的车子老旧,时常熄火,需要更换新车。按规定,这些都是由公家出钱来置办。用公家的外汇来给自己配车,胡适心中不安。于是,他动用了自己在高宗武那里的储蓄,从那里取了将近2500美金,为自己配了车。
  四、诉肠曲
  1960 年8月18日,在美国参加学术会议的胡适给高宗武写了一封信,在这封信中,胡适通过白居易的 《桂华曲》,含蓄地表示了自己当时的心境。信中写道:
  宗武兄:
  你提到唐人登高诗,使我想起白香山晚年有《桂华曲》,其词甚悲哀:
  遥知天上桂花孤,
  为问嫦娥更要无;
  月中幸有闲天地,
  何不中央种两株?
  我猜想白公必是眼见当年李、牛两党斗争之惨酷,而作此“中央种两株”的梦想。但当时无人肯听此劝告,故香山晚年又有 《醉后听唱桂华曲》的诗:
  桂花辞意苦叮咛,
  唱得嫦娥酒便醒,
  此是人间肠断曲,
  莫教不得意人听!
  此首作曲记忆,可能有记错的字句?
  看此后一首,可知 《桂华曲》 含有绝大的哀呼。
  偶记着此二诗,写出来给你们俩玩玩。   适之
  1960年8月18日夜
  (夏侯叙五 《高宗武隐居华盛顿遗事》,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第193—194 页)
  胡适引用的白居易的第一首诗,寄托了他对国民党的希望。他希望国民党“何不中央种两株”。一言以蔽之,也就是希望国民党自行分裂成执政党与在野党两个政党,通过政党轮替的方式来推动“中华民国”的民主宪政之路。可惜,蒋介石并不听胡适的苦口婆心。
  为了打破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政治格局,当时,《自由中国》 的主编雷震意图组建中国民主党,胡适成为他依靠的主要对象。与此同时,胡适又跟许多国民党高层官员有很深的私人交往与个人情谊。夹杂在雷震与国民党之间的胡适,颇有进退两难之感。
  这两首诗中,胡适以白居易自比,而唐朝“李、牛两党斗争之惨酷”则契合了雷震等与国民党的矛盾冲突。当时的白居易,既跟牛党的首领牛僧孺、李宗闵等人有过交往,又跟李党的首领李德裕等人有交情,白居易深陷于这两党的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处境尴尬,跟胡适的处境非常类似。在给老朋友高宗武的这封信中,胡适通过这首诗恰切地表达了自己的内心世界。
  1962年,受雷震案的刺激,再加上各种思想围剿,在“中央研究院”院士会议上,胡适心脏病猝发而逝世,两人之间的交往戛然而止。
  纵观两人的交往历程,作为国民政府少壮派的官员,30岁就成为国民政府智囊团的高宗武可谓春风得意。但是,在政治风暴的波谲诡云中,猜不透最高当局心思的高宗武很快出局,成为政治的牺牲品。幸运的是,遭遇滑铁卢的高宗武,在其人生历程中与胡适相遇,两人的相知相助,成就了一段朋友之誼。毕竟,政治上的翻云覆雨远远逊色于朋友之间的风轻云淡。
  胡适与高宗武的交往,也反映了胡适人际交往的一个特点:“与人划不清界限。”傅斯年将高宗武称为贼,在他的词典里,汉贼不两立。与傅斯年不同,胡适的辞典里似乎没有“划清界限”这一说。陈独秀入狱了,胡适去看他,他们依然是朋友。周作人落水了,胡适也去看他,为他减轻罪责,晚年还专门收集知堂的书,他们依然是朋友。汪精卫死后,万人唾骂,恨不能“啖其血,食其肉,寝其皮”,胡适却是无比的惋惜与哀叹。当别人看到汪精卫“贼”的一面时,胡适却总惦记着那个引刀一快、风流倜傥的汪精卫。即使曾经的朋友已被万人唾骂,但在胡适眼中,朋友依旧是朋友。
  1949年之后的大陆知识分子,在各种政治运动中,很多人动辄就跟人划清界限。夫妻反目有之,父子相残有之,朋友相卖有之。很多人,以此来昭示自己的“大”与别人的“小”,以此来昭示自己的“红”与别人的“黑”。与这些知识分子相比,终生没有跟一个朋友绝交的胡适之,总让人想起江上的清风与闲庭中的月色。诚所谓:“云水苍苍,山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选自《文史天地》2016年第11期)
其他文献
摘 要:影像志工作室能够通过人类学的方式来保护与传播民族文化,这无疑将对民族文化的保护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对高校而言,与民族影像工作室有关联性的专业也能去尝试将教学成果运用在实践活动工作中,通过以研究成果反哺学科建设内涵的方式,实现教学实践与科研发展的不断推进、转化,从而实现共建、互赢的教学与科研目标。  关键词:民族影像志;专业建设;新闻传播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
摘 要:祖国经典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班主任在从事班级管理过程中,能够从中得到很多启迪。文章通过引用相关经典,介绍大学教授对古代文化经典中的精彩论述,并结合作者的教育实践和班主任工作的反思,探索如何将中国传统管理文化转化为班级管理的智慧與行动,做学生心目中的班主任。  关键词:学生心声; 传统文化; 班级管理  2019年6月,我有幸成为株洲市名优特华东师大高研班学员。在研修的第一天上午,我们聆听了中
“《殷宝滟送花楼会》写得实在太坏,这篇是写傅雷。他的女朋友当真听了我的话到内地去,嫁了个空军,很快就离婚,我听见了非常懊悔。”1982年12月4日,张爱玲写信给宋淇,披露了她发表于1944年11月的小说 《殷宝滟送花楼会》 的内幕。  宋淇是翻译家,涉猎甚广,与张爱玲、傅雷均有密切交往。1949年后,傅雷一直租住在宋家的房子中,直到自杀。宋淇走上翻译之路,还是傅雷催逼的结果。  1939年起,傅雷
摘 要: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必备的学科素养。在提升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重要载体,课堂活动是主要途径。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有利于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文章以微专题“陌生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为例,采用“一法三项教学法”的教学模式,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了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一法三项教学法”;化学教学;教学效果;陌生化学方程
人们都喜欢用“金色”来形容自己的童年,欣久却坚决反对。我们从小在一起长大,她说:“我可没有这样的感受。”是啊,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少不更事”,当他长大以后,成熟以后,尤其是惊讶地发现自己竟然成了某一历史的“见证人”时,他竟不由自主地会产生出一种庄严而肃穆的使命感。  “大酱园”的故事  大酱园者,中国作家协会宿舍也。  它的详细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总布胡同四十六号。  根据欣久的考证,这条名为东总布
摘 要:物理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助于学生积累正确的感性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独立工作的能力,能够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因此,切实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关键词:实验;物理课堂;能力培养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不仅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同时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基础和内容,它对学生建立物理概念
摘 要: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阶段的地位非比寻常,由于小学生的认知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型,因此学校及家长要把握好这个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时期,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要及时解决其当前出现的心理问题,让学生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为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关键词:小学教育;心理健康教
摘 要:文章以《狼牙山五壮士》为例,基于统编版教材特点重新解读经典文本中“不变”的教学价值,通过比对人教版教材和统编版教材中此文的册别安排、单元目标、编写意图等要素,梳理异同,关注统编版教材创新的编排体系、双线组元方式,围绕本单元“语文要素”,重新定位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以学生的原有学习经历为基础,进行有效增删,寻求“变”的价值,力求使“复现文”教学“重”而“不复”。  关键词:
毛泽东以其大量著述影响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使他兼具政治家和理论家的身份。新中国成立后,他主持编辑了四卷 《毛泽东选集》 (以下简称 《毛选》),还不时回顾过去的著述,谈论新近的文章,且多有评点。这既是梳理自己过去的思想心路,也难免拨响波澜壮阔的历史心曲,还涌动着回应现实需求的政治心潮。其间有多少回声,多少感慨,多少沉思,多少遗憾?拿句老话说,可谓是“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当然,毛泽东对
摘 要:好习惯成就好人生。小学生处于行为习惯培养的黄金时期与关键阶段,在班级德育工作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发挥“活动育人”的重要功能,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实践活动,培养正确的行为习惯,培育良好的道德品性,促进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文章简单分析了实践活动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意义,重点探讨了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措施,以期实现小学德育管理的高效化。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