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句很不合时宜的话,马肉其实也能吃,还挺香的。
这两天看电视上的英国议会辩论,庄严的议事厅成了肉铺。
“牛肉在哪儿呢,牛肉在哪儿呢?”反对党议员直嚷嚷。
“首相能不能告诉本议会,他本人吃不吃加工的牛肉馅?”反对党议员不依不饶。首相卡梅伦环顾左右而言它。
1%到100%
说的是牛肉,其实是“马肉丑闻”。1月中旬,爱尔兰的食品检测当局说,他们在英国部分超市、包括在中国开有分店的特意购(Tesco), 出售的用来做汉堡包的牛肉饼中,测验出了马肉DNA,就是含有马肉。
英国食品标准局介入调查,短短几周里,大有“万马奔腾”之势。查出含有马肉的牛肉制品,不仅是牛肉饼,还有牛肉馅、牛肉末、牛肉酱拌料,总之是看不出原形的加工牛肉制品。
牛肉中马肉的含量,从最初查出的1%甚至更低,到30%、60%、直至100%。 整个一个挂牛头卖马肉。
牛头马肉替罪羊
更多的英国超市急忙从货架上撤货。不仅是英国,“马肉丑闻”目前已经波及到欧洲16个国家。
追根寻源,混入马肉的牛肉、或贴着牛肉标签的马肉,都是进口的,从法国的加工厂一直追到罗马尼亚的屠宰场。
罗马尼亚很愤怒。罗马尼亚总理说,受指摘的屠宰场都有合法的杀马执照,也清楚地标明是马肉,是在加工链中被他人做了手脚,罗马尼亚是受害者。
法国的加工厂说,它们也是受害者,英国的商家更是觉得冤枉。一群替罪的羔羊?
牛肉里怎么会混入马肉?屠宰和销售马肉本身是合法的,英国也有5家持有杀马执照的屠宰场,尽管马肉在英国没有市场。
马肉价格比牛肉便宜5倍,马肉混入甚至替代了牛肉,也就不是不可思议的事。
用英国环境大臣帕特森(O Paterson)的话说,这是针对公众的商业欺骗行为,是犯罪。
而现代肉类加工复杂的供应链,为利欲熏心之徒提供了做手脚的机会。一头牛,可能是在某个国家的屠宰场屠宰,在另一个国家的加工厂切块儿,再转到另一个国家精加工……上到货架上前,可能已经辗转了大半个欧洲。
放心肉放心吗?
一场“丑闻”,却成了英国街头肉铺的“福音”。“英国牛肉”,本地产、本地销,吃着放心。英国肉铺的销售量猛增了30%。
英国有着欧洲最严格的牲畜监测机制。读者可能有所不知,在英国出生的每一头牛,一生下来就有一本“牛护照”,有一个单独的编号。牛的每一次运动,比如从一个农场卖到另一个农场,从农场运到屠宰厂等,都要在“运动手册”上记录。所以理论上说,英国的牛即便被剁成了肉末,也能查出它的来源。
但这个理论正在受到考验。就在英国肉铺沾沾自喜的时候,英国食品标准局在警方助阵下,突袭检查了约克郡和威尔士的两家屠宰、加工场,在其合法屠宰的马肉中,查出了给马注射的镇痛剂。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据指称打药的马肉出口到了法国。
英国食品标准局下令,要对所有的加工牛肉制品进行成分化验,并警告人们可能会有“更多的坏消息”。
吃马肉又如何?
这场丑闻,表面上看是不法之徒利欲熏心,但现代超市利用其垄断地位压迫供应商降低出厂价、消费者要买便宜货又逼着超市竞相杀价,是否也扮演了推波助澜的角色?
混入马肉的牛肉制品都是冷冻、快餐的加工肉。英国政客们鼓励人们改到街头肉铺买牛肉,即爱国又放心。但街头肉铺的鲜牛肉不是所有的英国人都吃得起、舍得吃的。
其实,欧洲不少国家仍然有吃马肉的习惯。英国人也不是从来不吃马肉,只是日子逐渐好起来后才不吃了。
英国正在经受活着的一代人没有遭遇过的经济困窘。英国人从这场“马肉丑闻”的震惊中回过神来后,或许应该反向思维一下,吃点儿(不打药的)马肉又如何?
(编辑/唐馨)
这两天看电视上的英国议会辩论,庄严的议事厅成了肉铺。
“牛肉在哪儿呢,牛肉在哪儿呢?”反对党议员直嚷嚷。
“首相能不能告诉本议会,他本人吃不吃加工的牛肉馅?”反对党议员不依不饶。首相卡梅伦环顾左右而言它。
1%到100%
说的是牛肉,其实是“马肉丑闻”。1月中旬,爱尔兰的食品检测当局说,他们在英国部分超市、包括在中国开有分店的特意购(Tesco), 出售的用来做汉堡包的牛肉饼中,测验出了马肉DNA,就是含有马肉。
英国食品标准局介入调查,短短几周里,大有“万马奔腾”之势。查出含有马肉的牛肉制品,不仅是牛肉饼,还有牛肉馅、牛肉末、牛肉酱拌料,总之是看不出原形的加工牛肉制品。
牛肉中马肉的含量,从最初查出的1%甚至更低,到30%、60%、直至100%。 整个一个挂牛头卖马肉。
牛头马肉替罪羊
更多的英国超市急忙从货架上撤货。不仅是英国,“马肉丑闻”目前已经波及到欧洲16个国家。
追根寻源,混入马肉的牛肉、或贴着牛肉标签的马肉,都是进口的,从法国的加工厂一直追到罗马尼亚的屠宰场。
罗马尼亚很愤怒。罗马尼亚总理说,受指摘的屠宰场都有合法的杀马执照,也清楚地标明是马肉,是在加工链中被他人做了手脚,罗马尼亚是受害者。
法国的加工厂说,它们也是受害者,英国的商家更是觉得冤枉。一群替罪的羔羊?
牛肉里怎么会混入马肉?屠宰和销售马肉本身是合法的,英国也有5家持有杀马执照的屠宰场,尽管马肉在英国没有市场。
马肉价格比牛肉便宜5倍,马肉混入甚至替代了牛肉,也就不是不可思议的事。
用英国环境大臣帕特森(O Paterson)的话说,这是针对公众的商业欺骗行为,是犯罪。
而现代肉类加工复杂的供应链,为利欲熏心之徒提供了做手脚的机会。一头牛,可能是在某个国家的屠宰场屠宰,在另一个国家的加工厂切块儿,再转到另一个国家精加工……上到货架上前,可能已经辗转了大半个欧洲。
放心肉放心吗?
一场“丑闻”,却成了英国街头肉铺的“福音”。“英国牛肉”,本地产、本地销,吃着放心。英国肉铺的销售量猛增了30%。
英国有着欧洲最严格的牲畜监测机制。读者可能有所不知,在英国出生的每一头牛,一生下来就有一本“牛护照”,有一个单独的编号。牛的每一次运动,比如从一个农场卖到另一个农场,从农场运到屠宰厂等,都要在“运动手册”上记录。所以理论上说,英国的牛即便被剁成了肉末,也能查出它的来源。
但这个理论正在受到考验。就在英国肉铺沾沾自喜的时候,英国食品标准局在警方助阵下,突袭检查了约克郡和威尔士的两家屠宰、加工场,在其合法屠宰的马肉中,查出了给马注射的镇痛剂。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据指称打药的马肉出口到了法国。
英国食品标准局下令,要对所有的加工牛肉制品进行成分化验,并警告人们可能会有“更多的坏消息”。
吃马肉又如何?
这场丑闻,表面上看是不法之徒利欲熏心,但现代超市利用其垄断地位压迫供应商降低出厂价、消费者要买便宜货又逼着超市竞相杀价,是否也扮演了推波助澜的角色?
混入马肉的牛肉制品都是冷冻、快餐的加工肉。英国政客们鼓励人们改到街头肉铺买牛肉,即爱国又放心。但街头肉铺的鲜牛肉不是所有的英国人都吃得起、舍得吃的。
其实,欧洲不少国家仍然有吃马肉的习惯。英国人也不是从来不吃马肉,只是日子逐渐好起来后才不吃了。
英国正在经受活着的一代人没有遭遇过的经济困窘。英国人从这场“马肉丑闻”的震惊中回过神来后,或许应该反向思维一下,吃点儿(不打药的)马肉又如何?
(编辑/唐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