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惊醒梦中人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ishioce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例背景
  多年来,体育课多以单个技术进行教学,这种单一、刻板的教学模式,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也不利于学生掌握好运动技能,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如何对当前的教学进行改进呢?在阅读了《中国学校体育》杂志中“技能与体能融合”的一系列文章后,我很受启发,决定改变“单一技术”或“单一技术 体能”的教学模式。经过深入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和不断的教学实践,我初步摸索出篮球“三步走”教学模式,该教学很受学生喜欢,在达到良好课堂效果的同时也给我带来了一些新的思考。
  二、案例描述
  记得那天风和日丽,下午第二节是七(10)班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课,课的基本部分为“两步走”。
  第一步:学习单个技术——双手胸前传接球。
  练习方法:两人一组,间隔4~6m进行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练习。
  第二步:练习组合技术。
  1.运球与滑步 双手胸前传接球。
  练习方法:两人一组,一人原地运球,另一人侧向滑步后接同伴的传球,然后两人互换。
  2.运球与变向跑 双手胸前传接球。
  练习方法:两人一组,一人原地(或行进间)运球,另一人变向跑(拉开跑然后再返回)接同伴的传球,然后两人互换。
  当学生在进行组合技术练习2时,我发现学生慢慢开始懈怠了:有的组变向跑的学生慢吞吞,看我在注意他时,才稍微加快步伐;有的组干脆蹲下来休息了;还有靠近篮圈的组趁我不注意偷偷地投籃,连体育委员也表现出一副“假象”。我有些生气,刚要批评他,他却跑到我面前大声“哀求”道:“老师,给我们留点儿时间打比赛行吧?”其他几个喜欢打篮球的学生见状也快速跑过来,附和着、央求着,还说只练双手胸前传接球没意思,不如打篮球比赛。听到这些我更加生气了,心想:体育委员不带头好好练习反而出头提要求,看样子他们“蓄谋已久”了。“不好好练习,就甭想打比赛。”我大声严厉的批评声打断了周围正在练习的学生,有的闻声抱球而看,有的双手臂迎球停在空中转头看过来,其余的学生也无心再练,纷纷看了过来,胆大的学生围拢过来想一探究竟。几个学生见我真生气了,说:“老师,您别生气……”“我们保证一定好好练习……”“我们认真练就可以打比赛,是不是,老师?”“我们再练几组啊?”劝解声、期盼声此起彼伏。听到这些话语,我十分后悔,自己不该冲动、发脾气,可是事情已经发生了,接下来课该如何上?难道还按照原来教学思路上?我思考着……体育委员见我还在生气且站在原地一言不发,便大声催促同学们快点儿去练、认真练,那几个喜欢打篮球的学生也帮着催促:“快点儿,都认真练!”只见在他们的带动下,学生们都“投入”地练起来,只听到呼应声、脚步声、接球声响彻全场,纪律和练习效果“久违”地好。我看到此情景,气也消了大半。
  我站在队伍一侧观察、思考着,此时气已全消。突然,我豁然开朗:何不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组合练习后再进行篮球比赛,说不定教学效果会更好。这时学生也基本掌握了技术,于是我把学生集合起来,当我宣布篮球比赛时,“好—好—好!”学生们欢呼雀跃,兴奋的喊声响彻整个操场,引得其他上体育课的班级都看过来。紧接着体育委员高兴地直呼:“老师,您太好了!”“真拿你们没办法!”我心里高兴但表面又装出一副无奈的样子。
  接下来我利用4块半场,把学生分成人数不等的8组,形成以少打多的局势,目的是利于双手胸前传球技术的运用。当然,我也提出了比赛要求,比如学生必须摘掉眼镜、不能不顾个人或他人安全而拼命争抢球(这是初打比赛学生易出现的问题)的安全问题;比如每队必须连续传球至少三次方可投篮等。一开始,有的学生由于不熟悉“新规”经常达不到传球次数,拿到球有机会就投篮。到后来,学生们都不约而同地大声数传球次数,每组都打得不亦乐乎。课结束时,多数学生满头是汗,有的学生后背的汗浸湿了衣服。我想,这是前“两步”很难达到的效果。
  案例发生后,我把篮球教学分为“三步走”:第一步单个技术教学;第二步组合技术教学;第三步临赛教学(接近正规比赛的教学)。其中第二步和第三步都是围绕第一步开展教学,每步教学所用时间为基本部分的1/3左右,当然还可以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从改进的教学中可以发现,学生们为了尽快进入第三步,往往积极地练习前两步的基本技能。
  当看到学生从“一窝蜂”似地跟着球跑到打得有模有样时,当看到进攻方进球成功欢呼雀跃时,当看到学生打得满头是汗时,当集合哨音吹响学生还恋恋不舍时……我知道这才是学生们真正喜欢的体育课。
  三、案例反思
  1.民主的课堂、和谐的师生关系容易激发“灵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师生之间是一种相互友好、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力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民主的课堂、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发挥学生主体性提供了有力保障。在课堂上,师生、生生的思想互动、碰撞、交融容易激发“灵感”,产生积极的心理体验,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更利于教师用心地教和学生主动地学。本案例中,得益于我平时与学生的关系比较融洽,学生才敢于“提要求”。当我生气时,学生也没有与老师产生矛盾,而是像“朋友”一样劝解;当我满足学生的需求时,学生感激直呼“老师,您太好了!”
  2.尊重学生兴趣,让学生真正体验运动项目本身的乐趣
  七年级学生的乐趣是投篮和打比赛,他们认为在比赛中投中篮远比传球获得的乐趣多,这就是篮球的魅力!为此我们要研究学生的真正兴趣,为学生的兴趣提供指导和帮助。在案例中,幸亏我尊重了学生的兴趣,改进了教学,否则教学很难进行,也会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我的改变也得到了学生尊重,一句“老师,您太好了!”便是对教师最好的认可。
  3.控制情绪,反思教学
  当我看到学生消极练习时,不应该“发火”,也不应该用“权威”使学生被动接受。一方面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为什么是这样、教学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另一方面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因为学生是主体,最有“发言权”。如此思考和研究教学中的问题,相信我们的体育课堂一定是“多姿多彩”的,一定是学生真正喜欢的课堂。
  4.篮球教学“三步走”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篮球的兴趣,有利于发展学生体能和掌握技能
  第一步单个技术教学是掌握技能的基础;第二步组合技术教学是运用技术的过渡阶段;第三步临赛教学是运用技术的检验。三个步骤层层递进、紧密联系。单个技术教学不是枯燥的单一学习形式,而是通过改变距离、限时、限次数等方式,可以比一比、赛一赛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让学生掌握技术的同时发展其相关的体能;组合技术不是简单地把几个技术叠加,而是围绕第一步的技术进行合理设计,既可以巩固单个技术又可以与其他技术进行流畅的衔接,达到掌握单个技术和组合技术的同时提高其相应体能的目的;临赛教学是接近正规比赛的一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临赛”的教学环境中不断地运用所学技术并积累比赛经验,然后再练习、再运用,最终形成一定的篮球技能。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不断学习,敢于突破传统经验,敢于创新,敢于尝试,当然这都要有充足的理论支撑,否则难以成功。
其他文献
“恭喜恭喜!娶了这么好的媳妇。”“祝你们百年好合,早生贵子!”“小田,今天当新郎官!来喝两杯!”天哪!怎么这么多人说话,再这样吵下去,我还怎么睡觉呀?  那时我还是老妈肚子里的小细胞,多亏老爸工作忙,结婚典礼拖延了半年多,要不,我怎么会有机会“目睹”他们的婚礼呢?  中午12点,客人终于到齐了。“有,有……有请新郎新娘!”这是我口吃的小叔在做主持,全场人笑翻了。“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呀,不好
一、跳远项目的特点  跳远依照动作发生的过程可以分为助跑、起跳、腾空、落地4个阶段,从助跑到踏板起跳,人体与地面发生非弹性碰撞,身体下肢各肌群做离心收缩,之后迅速转变为向心收缩,腾空过程中采用蹲踞式、挺身式、走步式空中姿态,最后双脚落地[1]。  二、跳远项目的营养需求特征  1.能量代谢特征  跳远项目要求运动员在不到10s的时间里,做出最大功率的输出。从体能和能量代谢角度来讲,跳远时能量供应主
《小香咕前传之一:男孩毒蛇生日会》  放暑假了,香咕来到了外婆家,和表姐表妹们生活在一起。香咕和表姐表妹一起搭起了最豪华的猫猫狗狗房,她还受邀当陪客参加了男孩毒蛇生日会,玩得可高兴啦!    《小香咕前传之二:第三只神眼》  香露竟然不大买零食了,胡马丽花说是香露决心变苗条;香拉说是因为香露的压岁钱用光了。只有香咕相信,那是因为香露有了最好的“第三只神眼”……    《小香咕前传之三:天大的秘密》
问题:原有男女同学325人,新学年男生增加25人,女生减少5%,总人数增加16人,那么现有男同学多少人?  这是一道求部分数的百分数(百分率)应用题。解题的关键是熟悉总量、分量与分率之间的关系。先算出女生减少5%所对应女生减少人数是多少。  关系:总量=分量÷对应分率  可用逆推法(即分析法)这样思考:要知现有男生人数,应知原有男生人数。要知原有男生人数,应知原有女生人数。要知原有女生人数,应知女
书院要选拔才艺少年,我准备表演转呼啦圈!
正当空空儿、库洛洛、西西为找出怪兽眼中的红宝石碎片而努力时,在他们身后的树丛里,一个黑漆漆的身影也在悄悄地接近他们!可这会儿库洛洛全部心思都在怪兽身上,他发现怪兽的三只眼中有一只没有盯着脚下努力蹦跳的空空儿,而是无神地望着远处。库洛洛立刻叫来西西,对她说:“快射怪兽的右眼!那里一定有宝石碎片!”  西西冲他瘪嘴:“你又不是猎人,怎么知道怪兽右眼有问题?这种事还得靠我!”“我不是逗你玩的!野兽在捕猎
广州市花都区秀全中学是广州市首批重点建设的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是广东省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近年来,在打造“聚秀育全—卓越能力培养”特色课程的过程中,学校高度重视社团组织建设,明确社团是全面育人的重要组织教育形式,校长主抓,校团委、学生处、教导处联合成立的学校社团联合会负责社团的组建、活动、评价、考核等日常工作,提出“自我教育,追求卓越”的社团活动育人理念,制定“星级社团”评价体系。学校在体育社团项
一、案例背景  刚步入小学校门的一年级新生,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上节课安排好的站队位置,下节课就忘了,找不到位置时就在队伍中你推我拽、大声嚷嚷、乱成一团,这种一年级站队难的问题并不鲜见。如何能让一年级的新生喜欢教师、听教师指挥,在最快的时间内把队伍排好、站准确呢?笔者运用“飞行证书”游戏组织教学,提高了队列队形的教学效果。  二、案例描述  课前笔者给每一名学生发放了一张彩色“飞行证书”(图1)
教研制度是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的前提,是建设高品质学校重要的一环。良好的学校体育教研制度,对学校体育工作、教师专业化成长、学校体育文化建议、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四川省峨眉山市第三小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来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学校立足创新改革教研制度,在教师专业成长、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高、体育文化、体育特色等方面获得较好成效,全面促进“育体”和“育人”任务落地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语言,引导学生积极学练,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笔者认为需要把握好以下六个维度。  一、精准性  “精准性”是指根据实际教学内容的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对动作技能要领的讲解力求做到表达精准、语言规范、逻辑严密,使学生能根据已有认知能力,容易理解动作,形成正确的运动概念,掌握动作要领,学会运动技能。如在讲解燕式平衡动作要领时,教师要把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