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假设需求,体会策略优势--苏教版六上“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学设计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erpanphil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上第68~69页例1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用假设的策略把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体会用假设的策略把两个未知量假设成一个未知量的方法。2.经历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假设思想的价值。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会综合运用各种策略的能力。3.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比较,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其他文献
2020年初,全国各校受疫情影响延期了较长时间才开学。当时,学生返校复学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其中对学生返校复学最具调侃性的说法莫过于“神兽归笼”。这种说法既体现了家长和社会对返校复学的热切期望,也暗含对线上教学和家庭教育的深切困扰。因此,我们不禁要反思:线上教学的主要困难是否仅是时空阻隔?跨越疫情背景下的线上教学,我们最应该反思的是什么?
古诗词教学应引导学生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的古诗中,像《墨梅》《马诗》这种托物言志的古诗占了较大的比重。“诗言志”是此类诗最突出的特点。那么,如何破解咏物诗的创作秘妙?课堂教学如何进行,才能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笔者以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石灰吟》的教学为例,谈谈看法。
“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以教学目标为核心,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课堂评价为导向,引导学生去触摸言语的温度,感受言语的厚度,品味言语的情度,进而向文本深处涵泳,得言、得意、得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下面以统编版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的教学为例,谈谈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词是古人智慧的化身,其语言凝练、韵味无穷、内涵独特,字里行间透露出古人的生活情感,蕴含着中华民族丰厚的精神寄托,是宝贵的民族精神文化。统编教材古诗文篇目增加,说明新教材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统编教材第二学段古诗词的教学目标是:诵读经典诗文,展开合理想象,借助文中注释,了解诗文大意,创造富有诗情画意的古诗词课堂,让学生爱上古诗词。小学三年级是学生学习的转折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借助信息技术,引领学生一步步走进诗歌意境,理解诗意,充分感受古诗的语言美、画面美和情趣美。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关于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人们常认为是语文教师的事。其实,数学学习同样离不开阅读。与一般阅读略有区别,数学阅读是学生自主获取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包括对语言符号的感知认读,对数学的符号、公式、图形等的阅读理解,对数学概念和数学问题的探索等,对于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推理力等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数学思维是“读”出来的,数学兴趣是“读”出来的,数学的学习能力也是“读”出来的。那么,该让学生读什么?怎么读?笔
基于农村小学的教学环境,在课外阅读的安排上要结合环境特点,找到创新点与内在价值,真正地让学生找到阅读的乐趣;无论是在题材的选择上,还是在课程的安排上,都要关注趣味性,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基于这些方面的考虑,笔者将情境教学与阅读妙趣结合在一起,让情境起于兴趣,让兴趣融入情境,探索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教学的方法。一、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教学的着力点1.发挥农村自然环境优势。农村的教学环境常常让有些教师产生一些错误认知,他们认为农村硬件设施不够完善,进而对教学丧失信心。笔者认为,对于语文阅读教学而言,农村的地理位置及自
数学阅读是通过阅读书面数学语言,进而获得数学意义的一系列心理与思维活动的过程;通常是指围绕数学问题或数学资料,以数学思维为基础,从数学的角度出发,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去理解、获取数学知识和感受数学文化的学习活动。常态课堂教学中数学阅读读什么、怎么读?笔者以人教版五上“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教学实践。一、快读课题--疑因“读”而生数学阅读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有效策略,是数学学习的元认知活动。课题通常是一节课学习内容的高度概括。
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时代要求下,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显得尤为迫切。这需要教师立足单元整体,从知识的整体结构入手,对教材进行“解构”与再“建构”,从而让学生清楚了解知识架构,形成结构化的思维,进一步提升思维品质。一、把握整体结构,激活思维教师需要有全局视野,正确地把握知识的整体结构,以整体、关联、发展的视角开展教学,促进学生建立整体而有联系的知识框架。
小学语文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就是要增强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而写话教学则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及语言逻辑思维的重要途径。那么,在习作教学中,如何将学生的习作能力从低段的看图写话向中段的段落习作提升呢?笔者认为,可积极寻求和创造作文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为习作教学注入“活水”。一、加强“生活教育”写话指导,在欣赏中激发写作兴趣学生写话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生活教育的过程。
所谓“教-学-评一致性”,是指在学习目标导向下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课堂的评达成的一致性。这里的“评”是指嵌于教与学之间,与学习目标保持一致的课堂评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落实“教-学-评一致性”,以推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以人教版四下“四边形的内角和”为例,从“教学设计”到“课堂实施”谈谈自己的实践和思考。一、教学设计关注“核心”和“关键”(一)目标是核心教、学、评之所以能一致,是因为这三者有着共同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