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迁入学对农村青少年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基于家长同群效应视角

来源 :农村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yallprogr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家长同群效应视角,本文研究了随迁入学对农村青少年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家长具有提高子女学业成绩的强烈动机,在由家长构成的社会网络中,家长之间可能互为参照,因此家庭的人力资本投资决策相互影响.子女随迁入学有助于重构农村家长的参照对象,从而影响其人力资本投资水平.使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模型、sobel简单中介效应模型和结构方程多重中介效应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与普通农村家庭相比,随迁家庭面临的教育竞争更加激烈,主要表现为所在班级的其他家庭期望子女接受的教育程度更高,对子女的人力资本投资更多.这有助于提高农村家庭对随迁子女的人力资本投资,最终有助于促进农村青少年人力资本积累.研究表明,在随迁入学对农村青少年人力资本积累的总效应中,14%~32%经由家长的同群效应(即家庭人力资本投资)渠道驱动.
其他文献
渝北区位于重庆北大门,渝北区以推动基层治理减负增效为目标,出台《渝北区村级组织工作事项准入制度实施办法》,建立村级组织依法自治事项清单、依法协助政府工作事项清单、负面事项清单、依法出具证明事项清单“四张清单”制度,累计减少部门和镇(街道)延伸事项340项,为村级组织总体减负50%以上,切实做到为基层组织“松绑减压”、赋能增效,着力提升乡村治理和为民服务水平,加快构建政府治理、社会协同和村民自治良性互动的工作格局.
期刊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下简称有效衔接),推进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是新阶段落实“十四五”规划、推进共同富裕迈出实质性步伐的战略选择,科学精准的公共政策正是实现国家战略的基础载体和主要方式.分析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公共目标与公共政策,揭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中的现实困境与问题,研究促进二者有效衔接的公共政策转换机制,从产业政策、生态政策、文化政策、治理政策、“双基”建设政策等维度,提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公共政策调适路径.
过度施用化肥会导致诸如土壤板结、酸化、水污染等系列环境问题,如何控制化肥用量过快增长成为中国当前平衡农业生产与环境污染的重要考量.1978年以来,中国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经历了1984年的流转权能赋权、1995年的资产权能赋权和2013年的资本权能赋权三个阶段,不同阶段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对劳动力流动和化肥施用量具有不同影响.本文研究表明:农业劳动力总数对化肥施用量具有稳健且显著的正向影响;农地流转权能赋权和资产权能赋权对农业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具有促进作用,进而导致赋权后的农民减少化肥用量;农地资本权能赋权则对
近日,农业农村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今冬明春重要农产品生产保供情况.rn据农业农村部有关司局负责人介绍,总的看,我国粮食库存充足,供给完全没有问题;蔬菜主要品种种植面积和产量都略有增加,预计全国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将比上年增加1%左右;生猪供应相对过剩的局面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肉类和奶类产量创历史新高.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继续为社会大局的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米袋子、菜篮子、肉盘子货足价稳.
期刊
当前,农业生产托管补贴分为三种形式:只补农户、同时补贴农户与服务组织、只补贴服务组织.本文运用经济学理论,对三种类型的补贴对不同规模服务组织的经济效应进行比较分析,并对不同经济特征的托管环节补贴对农户经济效应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三种农业生产托管补贴模式在提高大服务组织服务规模经济效应程度上补贴模式三最高,补贴模式二次之,补贴模式一最低;在对小服务组织利润损害程度上补贴模式二最高,补贴模式三次之,补贴模式一最低;不同经济特征的托管环节补贴对农户生产成本和收益的影响也有不同.依据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了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期间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既要有城市现代化,也要有农业农村现代化,浙江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率先突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浙江历届省委、省政府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接续实施统筹城乡系列工程,持续缩小城乡之间、工农之间差距,城乡融合发展走在全国前列.进入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党中央赋予了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新使命.这对浙江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城乡融合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深化城乡
期刊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关系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与国家安全.我国农村水利治理结构大致经历了建国至人民公社时期的“国家动员+基层运作”、农村税费时期的“国家退出+基层统筹”以及税费改革至今的“市场介入+项目供给”的变迁历程.在历史制度主义视域下,我国农村水利治理变迁主要受到宏观历史情境、治理能力与城乡分立政策以及行为主体博弈互动的影响与制约.同时,农村水利治理的变迁过程具有路径依赖与渐进转型的特征,存在着关键节点并呈现出断裂平衡的状况.当前,我国农村水利治理结构应打破新的“历史否决点”,适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制度
基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易地扶贫搬迁的调查发现,迁居新社区的移民呈现“双重脱嵌”特征:“身体离场”导致其原有的生产生活变型、社交关系疏离、文化传统消解,形成脱嵌于乡村社会的局面;另一方面,“身份缺场”使其面临现代化融入和发展困境,出现脱嵌于城镇社区的景象.后扶贫时期,需从主体、空间、政策三个方面推促搬迁移民“再嵌入”;应构建嵌入移民的自治理和公共治理体系,营造多维生计空间和社区公共空间,稳定供给兜底性和发展性政策;政策扶持的重点应聚焦于救助特困人员、保护失地移民、完善户籍和产权制度等方面.
“股权激励”作为提升企业职业经理人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在合作社这一农民互助性经济组织中是否也能有效发挥作用?文章借鉴最优契约理论和管理者权力理论,基于成都市202份农业职业经理人问卷调查数据,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2SLS)构建调节效应模型,验证农业职业经理人入股、决策行为倾向与合作社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 表明:一是在合作社的制度框架下,尽管存在更为复杂的决策程序,但“股权激励”对合作社经济绩效依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二是经理人入股与合作社经济绩效在决策行为倾向的调节作用下存在明显的倒U型关系,当经理人承担
探究城乡居民从超市渠道向电商零售渠道购买生鲜农产品的渠道迁徙意愿,对扩大“互联网+农业”的社会效益,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参考意义.研究基于江苏省四个地区的实地调研数据,构建以偏最小二乘法为基础路径的结构方程模型,对比分析城乡居民渠道迁徙意愿的演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与电商零售渠道相比,城镇居民超市渠道感知风险差距构成正向影响其渠道迁徙意愿的推力因素,感知易用性差距、渠道信任差距构成正向影响其渠道迁徙意愿的拉力因素,超市受众社会规范和电商零售渠道感知成本差距构成负向影响其渠道迁徙意愿的锚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