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满中加友谊馆

来源 :文化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gf2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温州瓯江南岸,有一个风景秀丽的村庄,叫驿头村。这里,是原非洲加蓬国外交部长,现任非洲联盟委员会主席让·平先生的祖居地。村子的中间,紧依让·平先生祖居,新崛起一座现代型的中非风格混合的高大建筑。这座建筑,就是由让·平先生的侄女程秀萍和侄儿程小平经5年筹划,花800余万元兴建起来的中加友谊馆。2009年9月10日,非盟主席让·平先生亲自来到祖居地驿头村,为中加友谊馆开馆剪彩,从而使这一蕴藏着中国和加蓬乃至非洲人民友谊的建筑又加重了一份挚情。
  
  情系两大洲 家乡建丰碑
  
  现任非洲联盟委员会主席、华裔国际政坛名人让·平先生的父亲程志平出生于温州市鹿城区临江镇驿头村,于上个世纪30年代去法国马赛,后去加蓬创业、成家,并培养出了让·平这样一位国际政坛巨人。上世纪80年代开始,让·平先生开始担任加蓬国总统民事办公室主任、能源部长、外交部长、副总理等职,并于2004年6月当选第59届联合国主席。作为中国人的儿子,在非洲、在世界上,为中国人、为浙江人和温州人树立了光辉的形象。然而,让·平先生的父亲程志平先生去加蓬以后,直到1986年去世,由于各种原因,却一直没有回过家乡。让·平先生躬践孝行,带着父亲梦牵魂萦的故国情思,先后五次到驿头村寻根探亲,每一次故乡之行,都增进了中国和加蓬及非洲人民之间的友谊。这期间,让·平先生在温州驿头村的侄儿程小平等应邀到加蓬经商,得到了非洲人民的热情接待和支持,如今在加蓬开办了两家公司。让·平称赞侄儿程小平像他父亲一样勤劳能干。
  为了使这种友谊能以形象的形式得以见证和体现,为了使这种真挚的亲情能世代相传,程秀萍、程小平早在六七年前就暗下决心,要建一座友谊馆之类的纪念性建筑,以世代寄托中国和非洲人民之间的这种亲情和友谊。
  程秀萍、程小平要建中加友谊馆,这在临江镇驿头村以及鹿城区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村民说,让·平父子是我们驿头村的骄傲,是我们程家的骄傲,他们为我们中国人和加蓬、非洲人民之间带来国际友谊,这种感情要世代传下去,我们应当大力支持建友谊馆。友谊馆选址在让·平先生祖居附近18户村民的自留地上。村民们主动向程秀萍表示,愿意腾出自家的自留地支持兴建友谊馆。
  2006年6月,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中加友谊馆奠基。兴建友谊馆,对于经商办企业的程秀萍、程小平来说,是一项陌生的工作。主体建筑可以请专家设计,而友谊馆内部的布展,陈列品的搜集等工作,只能由兴建者筹集。为此,程秀萍姐弟俩向行家们虚心请教,温州市、鹿城区有关方面给予了全力支持,就有关工作多次进行协调。鹿城区文化部门还为中加友谊馆配置展柜等,使展馆提高了展出的档次和品位。
  
  展品琳琅满目 件件寄托深情
  
  2009年9月10日,让·平先生来驿头村为中加友谊馆开馆剪彩。程秀萍满脸笑容地向叔叔让·平介绍友谊馆创办的经过,让·平先生看到展览馆里一些具有鲜明的非洲民族文化特色的工艺品及自己大学时代的照片,开怀大笑着问:“这些东西是什么时候收集的?”程秀萍伸出手掌翻了几翻说,“我们于1987年2月16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亲以后,就开始搜集有关资料和陈列品了!”
  确实,为了建一座展览馆,姐弟俩长期来坚持不懈,了解加蓬乃至非洲传统文化的个性特色,寻找两地友谊亲情的结合点。1995年8月,程秀萍为了筹集展馆陈列品特地去加蓬。在加蓬的程小平一家陪姐姐去美国、法国寻找有关资料和图片。在加蓬,程小平有时会不辞劳苦地去看望一片大森林。当年,他们的三爷爷,也就是让·平先生的父亲程志平就在这些地方植树造林,发展木材生产和经营。于是他们便购买了这里生产的坚韧的黑木,请当地木雕艺人,雕刻出一件件婀娜多姿、形态各异的非洲人物造型及木雕艺术品。
  程小平在加蓬经商创业,程秀萍有机会也去非洲。她每到加蓬和非洲其他国家都会留意收购当地雕刻、民族服装等工艺品,日积月累,为创办友谊馆做好充分准备。
  现在,走进这座纪念馆,最能吸引眼球的还是一幅幅反映中国和加蓬及非洲人民之间深厚友谊的图片。这里有胡锦涛主席等我国领导人会见加蓬已故总统邦戈的照片,有让·平先生和我国领导人的合影,还有让·平出席联合国和各国领导人的合影……让·平先生非常珍惜父辈的故乡情思,尤其对父母非常怀念,他将自己父母的照片赠送给程秀萍、程小平。现在这些照片也成了友谊馆的陈列品,从历史的角度见证了中国和加蓬以及非洲人民的深情厚谊。
  
  观众纷至沓来友谊遐迩传颂
  
  目前,中加友谊馆共收集有凝结中国和加蓬及非洲人民友谊结晶的照片、木雕、民族服装等陈列品260余件,分期分批展出,每次展出80多件。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的展馆,分为中国厅、加蓬非洲厅、影视厅等展厅。影视厅里播放的有让·平先生祖籍行的录像,以及现已被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的、反映让·平先生介绍父亲程志平创业精神和爱国情怀的《我的中国父亲》纪录片。
  这些陈列品、录像片,和让·平祖居里陈列的浙南民间传统生活、生产器具相映成趣,既集中体现了中加及中非人民的友谊,也勾画了中非合璧的生动的社会画卷。现在,这里成了温州地区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机关干部、青少年学生纷纷前来参观,接受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国内外一些文艺家、游客也慕名来此参观旅游。□
其他文献
March 11, 2010 marked the inauguration of an ambitious five-year Kunqu Opera project at Peking University. The project is named after Bai Xianyong, a Taiwan writer who has helped usher in a renaissanc
期刊
Editor’s Note: Sun Xizhen (1906-1984) was a prominent man of letters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Born in a relatively rich family in a village in Shaoxing, he grew up to be a wizard b
期刊
他在我国石油匮乏年代临危受命,为空军“战鹰”翱翔蓝天保卫国家安全,人工合成航空煤油;  他为“神舟飞船”造“舵”,呕心沥血研制控制飞船飞行姿态的肼分解催化剂;  他培养出40多位博士生,为中国物理化学事业造就了一批高级人才;  他被全球化学界影响最大的“英国皇家化学学会”选为“会士”,享誉世界……  他就是我国著名物理化学家、中科院院士,被誉为“催化剂大师”的林励吾。    立志报国    林励吾
期刊
After learning that we are going to visit his sculpture gallery, Professor Ye Qingwen asks us to take him along so that we will not need to pay for 60-yuan tickets. So we go to his house first on our
期刊
因为《盗墓笔记》,他名声大振:6部书销售200万册……南派三叔,凭什么这么红?  2010年全国图书订货会上,南派三叔携《盗墓笔记6》亲临现场。高大、微胖、安静,因为怕冷穿得极其严实;腼腆、内向、语速快还有点结巴。很难想象,写出了令无数人尖叫连连的鬼故事的南派三叔,竟如此年轻、憨厚,一脸的孩子气。  就是这样一个27岁的年轻人创造了一系列显赫的成绩:《盗墓笔记》写到了第六部依然势头生猛,好莱坞派拉
期刊
上海世博会浙江馆,在一件迷人的艺术品前,观众络绎不绝,这就是专为世博会精制的浦江麦秆版《清明上河图》。  这幅用工艺来表现古代都市繁华景象,再现中国古代名画风采的浦江麦秆版《清明上河图》,在启运上海世博会浙江馆向世人展示之前,笔者有幸先睹为快,并采访了设计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传承人蒋云花。  浦江麦秆版《清明上河图》全长23.8米,宽1.2米,分7个板块拼接而成,比原画放大了4倍还多
期刊
2010年4月,首届国际贝叶文化研讨会暨《中国贝叶经全集》出版典礼在云南西双版纳自治州首府景洪市召开,来自中国、泰国、老挝和西班牙的100多名学者、专家以及相关人员参加典礼。全套100卷共114册、9000多万字的《中国贝叶经全集》,历时9年出版问世。这项浩大工程竣工,是傣族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佛教文化中的一大盛举。  傣族人民千百年来世世代代传诵的贝叶经,是这个民族全部的古籍文献。这整个
期刊
成龙连续跑了十几年龙套  成龙在横店影视城演过电影《功夫之王》。1961年起他开始跑龙套,在第一部影片《大小黄天霸》中演六霸,继而演出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及《秦香莲》。1971年,他与师妹元秋一起与大地公司签约,演了好多影片,但始终只是配角。他曾经很痛苦地说,不行就到澳洲当厨师,因为他会烧菜。  1973年,李小龙暴毙。导演罗维看中了成龙,但令罗维和成龙都失望的是,他接拍的《新精武门》《风,雨,双
期刊
June 6, 2010 saw the curtain rise on the fourth China Rural Painters Festival in Xiuzhou, a rural district in Jiaxing in northern Zhejiang Province. The district now boasts a galaxy of amateur folk ar
期刊
海峡两岸合作雕塑《富春山居图》    海峡两岸两位重量级艺术家朱炳仁和杨奉琛,最近在杭州举办两岸两人艺术展的首展,两位艺术家的60余件作品一同亮相。  朱炳仁是大陆著名工艺美术大师、熔铜艺术家,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铜雕艺术的唯一传承人。杨奉琛是台湾雕塑学会会长,著名雕塑艺术家。在此次展出的60余件作品中,由两人共同创作的雕塑《富春山居图》格外引人注目,作品以熔铜锻铸为基座,以铸铜与蚀刻艺术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