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一介纪念文集出版座谈会召开

来源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hahaha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3月4日,《探寻真善美——汤一介先生八十华诞暨从教55周年纪念文集》出版座谈会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召开。
其他文献
2007年秋,我与中文系两位师友到颐和园新宫门外的“百合素食”小聚。这里院落清静,曲径回廊,陈设雅致,颇有品味。尤其是在门厅里摆放着若干种传统典籍和一些让来客自由选取的单页材料,更显不俗。单页材料中有一张为白纸绿字,无所谓正反面。一面印着“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由来”,宣扬儒家思想;另一面则印了老子《道德经》中的一段话,宣扬道家思想;
期刊
马克思、恩格斯从来没有讲过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不能自发地孕育和形成社会主义因素的观点,相反,他们多次明确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可以自发地孕育和形成社会主义因素。“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不能自发地孕育和形成社会主义因素”,这个观点是列宁首先提出的,经过斯大林的强化,前苏联理论界的系统化,最后经过毛泽东更加强烈的意识形态化,成了前苏联理论界和中国改革开放前以至改革开放后的一段时间内理论界普遍认同的一种所谓“马克思主义观点”。这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极大误解。马克思、恩格斯不仅从来没有讲过这种观点,而且在他们的许多重要著
在世界诸古代文明中,虽然各地区都曾经历部族迁移、王朝更替的演变历程,但是中华帝国确有其他各国不曾具备的特点,这就是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无一例外地把自己看做是中华皇统和儒家文化的继承者,尊崇孔子,并安排本朝重臣参照传统体例为前朝修史。在中华大地上,皇朝名称的更替、皇帝族属的变化并没有斩断中华文明的主脉,而是“奉天承运”,谨慎地吸收前朝覆灭的教训,继续治理这一片国土上居住的各族子民。纵观欧洲、中东和地中海各地历史,在一个王朝被灭掉以后,征服者都会创立一个新的文明并努力去消灭原有王朝的痕迹。
1991年9月,费孝通先生以81岁的高龄在湘、鄂、川、黔交界的武陵山区进行实地考察,他在途中和随行人员讲到自己“武陵行”的研究思路时有这样一段话:“我把中华民族的核心群体叫做‘凝聚核心’。中华民族的发展进程就是围绕着这个核心展开的,许多群体都参与了这个‘凝聚核心’的发展过程,包括了汉人、蒙古人在内,有的进入了这个核心,有的附着在这个核心之上,
吴组缃先生是著名的现代作家、学者和教育家,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他就发表了《一千八百担》、《天下太平》、《樊家铺》等小说,以纯熟的艺术技巧反映出当时中国农村的现实图景,奠定了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抗战期间,吴先生又创作了《鸭嘴涝》(后改名《山洪》)、《铁闷子》等作品,深刻展示了那个战争年代中国人的韧性与抗争。解放后,吴先生主要在北京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撰写了《(儒林外史)的思想与艺术》、《论贾宝玉的典型形象》、《谈(红楼梦)里几个陪衬人物的安排》等一批至今仍有影响力的论文,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学术界大量引进西方各种文艺批评理论。一方面拓展了文学研究的视野,使之摆脱了成为政治学和社会学附庸的狭隘处境;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果,它使文学研究的边界日益模糊,文学研究越来越像是社会史、文化史研究的一个分支,文学研究者甚至比哲学家更关心哲学,比社会学家更乐意谈论社会,
上个世纪之交,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出现在中国东部沿海城市——即中文的现代西式百科全书问世。这些新式教育工具以简洁的语言为现代社会文化中的众多问题提供了简明而有序的信息,其创新意义,远非彼时中国所使用的“工具书”一词所能概括。本文考察了黄摩西1911年出版的《普通百科新大辞典》,它被视为1903-1911年间中国出版的同类著作中最先进的一部。我们特别关注这部著作之成为“现代”工具书的那些特征,以此勾勒出这部辞书的现代的、世界主义的特质,同时也展示出学者黄摩西的学术成就;并从一个特定角度,呈现已成为晚清社会风格标
中国与印度是相邻的文明古国,两国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共性,这些共性源白两国的地理幅员、人口规模和悠久历史。西藏地区位于汉文化和印度文化之间,汉人和印度人在与藏人交往时显示出不同的态度,这与中国和印度两种文明的特征和两个社会的不同性质有关。在文明的传播过程中,汉文化的传播与印度梵文化的传播也有各自的特点。文章最后就汉人、藏人和日本社会对源白印度的佛教采取的不同的接受方式,探讨了各自社会文化传统的特征。
在21世纪的第7个新年到来之际,《求是学刊》迎来了发刊第176期。176期,计34年,这在历史长河中不过是短短一瞬,但对《求是学刊》而言,却凝结着几代学人春蚕吐丝般的辛勤努力,广大读者良师益友般的精心呵护。今日之《求是学刊》虽属地方综合性大学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