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维度下的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研究

来源 :社会主义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zhide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化是世界发展的大势,也是我国现代化的重要战略选择。当前,农村信息化建设是我国信息化发展中的“短板”,如何补齐这块“短板”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本文从时间和空间的维度切入,以时间和空间变量构建起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要件。研究发现,在时间层面上,我国农村信息化与现代化有叠加的社会时间优势,这是政府作为主导性力量推动的结果。同时,其落脚点在人的时间上,即农民对信息的认知期许与农民信息能力的提升之间的时间博弈。在空间层面上,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需要超越自然经济条件造就的区域空间不均衡和经济发展造就的城乡“二元”空间分割,在国家空间和城乡一体化中进行空间上的次序安排和整合。因此,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是时间和空间的内部互构与外部共构共同作用下的结果,这种实现过程将经历空间对时间的扩展和时间对空间的压缩两个阶段。
其他文献
社区居委会直选的民主程度因部分基层政府的操控与干预而倍受质疑,从政治生态学的视角来看,可将社区居委会直选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生态系统,在政府干预下社区居委会直选政治生态会发生异化,这与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演化的惯性、生态资源的不均衡以及生态系统的自身缺陷密切有关,因此需要从生态环境的优化、生态系统的完善、生态资源的均衡等方面推动社区居委会直选政治生态系统的优化。
中国农民被习惯称为小农,由于他们具有诸多先天不足与落后性,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组织都尝试着改造他们为集体化劳动者,然而他们只变身为集体化小农。后人民公社时期,家庭经营瓦解了农村整体社会结构,农民分化为若干阶层,但无论他们身处何处,从事何种职业,他们的身份还是农民,备受社会歧视和不公正待遇。如此,为有效地促进农民向市民或市民化职业农民转身,一方面要尊重农民的公民权,放弃通过合作社、集体化等方式改造农民的企图;另一方面,要根据农民阶层地域分化状况,按照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要求,给予城市农民工、城郊农民和居村农民的
美国州政府在中美关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日益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全球化、中关关系的深化发展、联邦政府权力下放以及州政府自身的改革等一系列背景下,美国州政府通过直接和间接渠道积极参与中关关系,以便实现自身利益诉求。然而,美国州政府对中美关系的参与也受到诸如资源相对匮乏以及联邦政府干预等因素的制约。
国际制度是各国为了满足交往便利化和法制化需要而建立的公共平台。通过考察中关参与国际制度的情况、制度场合的互动议题以及制度场合的战略互动,本文认为在制度框架下寻求合作和解决分歧符合双方基本的利益诉求和价值取向。但鉴于国际制度的承载力有限,且国际制度对国家主权具有侵入性,中关有时无意将一些重大议题或者私有问题付诸国际制度平台。因此总体而言,国际制度能有效规范和调整中关在常规事项上的互动,而对中美涉及重大议题和私有问题的交往则不具有太大的约束和引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价值观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生命价值的基础观、生命价值的评价观、生命价值的创造观。现代社会大众文化的兴起与发展对这些观点提出了挑战,主要表现为:漠视生命价值基础的珍贵、消解生命价值的崇高意义、钝化生命价值创造的能力。应对这些挑战需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培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才、创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最终使每个人的生命价值得到完全充分的实现。
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引起了远在俄国的列宁对中国革命的高度关注。针对中国各阶级在辛亥革命时期的表现,列宁分析指出,“孙中山的党”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派,是还能从事历史上进步事业的亚洲资产阶级;“袁世凯的党”是中国资产阶级自由派,是投机革命出卖共和的反动党;广大的农民是资产阶级民主派的主要社会支柱,却没有被广泛地吸引到革命中来;发展中的无产阶级是能够将中国民主革命斗争进行到底的先进阶级,未来的中国无产阶级政党能够克服孙中山的党脱离群众的弱点,能够批判吸收孙中山纲领的革命民主主义内核。列宁的科学分析不仅对于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既铸就了非凡业绩,也生成了宝贵经验。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视界进行审视,就能够体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主要表征为五个注重,即在实践主体维度注重党的领导与群众创造的统一,在实践准则维度注重遵循原理与联系实际的统一,在实践目标维度注重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统一,在实践方法维度注重立足现实与谋划未来的统一,在实践策略维度注重吸收借鉴与实现超越的统一。这些经验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实践,特别是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关键在于要大力提升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目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建设未能足够重视“人的需要”维度,难以应对市场经济体制下多元需要格局的冲击和挑战。因此,在加强思想教育和文化宣传的同时,要以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为指导,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现实根基,以引导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丰富的多层次需要为主线,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建设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中,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广泛接受和认可,并内化为人们日常生
在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道路上,“五四宪法”无疑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本文试从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角度透视、剖析“五四宪法”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在关系,揭示“五四宪法”在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的开创性、奠基性的地位,反思“五四宪法”在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的缺陷和教训,探讨“五四宪法”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时代价值。
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村庄从“管理”到“治理”、从“压力型”治理到“民生型”治理的转向,需要农村妇女的组织化参与,但目前农村妇女无论在村两委、党团组织、民间社会组织的参与还是农村妇联在村庄治理中的参与度都不尽如人意。因此,必须建立妇女组织化参与的机制、提升妇女组织化参与的能力、拓展妇女组织化参与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