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言学角度欣赏西方电影《罗马假日》的艺术效果

来源 :杂文月刊(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zi555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罗马假日》是好莱坞电影中一部经久不衰、堪称经典的电影作品。它讲述的是一位高贵的公主和一名普通记者之间浪漫的爱情故事,男主由影星格里高利派克出演,女主是我们现在都熟知的好莱坞巨星奥黛丽赫本饰演。一部好的影视作品由诸多因素所组成,比如演员的选择、场景的布置、台词的推敲等等,这些因素的好坏直接影响影片的质量。在《罗马假日》这部影片中,演员与场景相融合,并且把台词与故事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这样一来,影片就会颇具吸引力,达到引人入胜的影片效果。本文选择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来欣赏《罗马假日》这部影片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语言学;欣赏;西方电影;《罗马假日》;艺术效果
  一、在影视作品中语言学的重要性
  影视作品给观众最直接的呈现是声音和画面,随着时代的进步,影视作品比先前的广播更加具有吸引力也更加得到观众的喜爱。这其中最直接的因素就是群众可以音貌结合全方位地欣赏影视作品,广播只有声音没有画面,最早的影片有画面但没有声音。真正的音貌结合的电影是人们致力于追求的效果,有需要就会有进步,所以现代电影音貌结合才得以产生。在影视作品中语言是极其重要的,在表达故事情节的时候语言既要让观众听得明白还要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把观众引入到情节当中去,语言可以表达人物的心理状态,可以表现人物的文化水平和生活的层次等,在《罗马假日》 这部影片中人物身份的设定分界线十分明显,一个是高贵的公主,一个是普通的记者,他们在自己的生活圈子里說话就大不相同,观众也很容易区分人物的身份等级。
  二、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西方电影《罗马假日》的艺术效果
  1.影片开头播报员官方且急促地播报配合着主人公公主盛装出行,给观众制造出一种紧张、有气场的感觉,这一段播报描述了故事的开头,同时也为情节的发展埋下了许多的伏笔。播报中有一段话是“从公主的微笑中我们可以看到,经过一周的访问活动,她并无疲惫。”这句话是对这种行为最大的讽刺,公主来到罗马进行访问并不是她访问的第一站,而是经过一周的访问后才来到的罗马,侧面烘托了公主其实已经很疲惫不堪了。这句话在整个影片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公主并无疲惫”是真的吗?通过影片在之后的呈现,我们可以知道,“并无疲惫”是外人的看法,是公主的伪装,这句话是影片的催化剂,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如果公主真的并无疲惫,她也不会用药物来维持镇定。
  2.回到房间的奥黛丽赫本听到窗户外面的音乐声激动地从床上跳下去看,但立刻被她的侍从制止并且开始了冗长的行程对接。在公主和侍从对接行程的时候我们可以从公主的应答语言中发现,这一切都是被安排好的,对于回应的台词她一个字都不能错。在她们的一问一答中深刻反映了奥黛丽赫本以及她们那个阶层特有的无奈和苦楚,在外人看来公主是高贵的、典雅的、谈吐不凡的,但是奥黛丽赫本并不喜欢这样的生活,循规蹈矩、呆滞刻板的行为和语言让她厌倦。最后一个行程的语言对话也颇具内涵,侍从说:“11点45分回来休息”,但又立马更正“不,11点45回来召开记者招待会。”11点45分不是整点,而是有零有整的时刻,这深刻体现了公主的行程之紧、生活之无奈。这句话从侍从嘴里说来看似平常,但也就是这样纠错把11点45上升到一个关键点,纠错的过程加强了观众对11点45的印象,同时也是为影片男女主人公的偶遇埋下伏笔,11点45本来是记者和公主正式见面的时间,但由于公主的出逃,让记者提前与公主相遇,并发生了之后浪漫的爱情故事。
  3.男女主人公第一次见面是公主出逃后躺在花池的边上,公主半梦半醒之间与记者进行了简短的交流,而我们可以发现公主的话语让我们既感到搞笑又不禁产生了同情之感。作为公主,没有自己的生活圈,而是被禁锢在固有的模式里,半醉半醒中公主还用官方的口吻与记者交流,这是公主的无奈,也是影片对公主身份的暴露。男主人公听到这样的言辞感到很搞笑,但觉得奥黛丽赫本一人在路边也不安全,便产生了怜悯之心,正是因为这样,才能推动影片的发展,把二者放到同一个空间里。
  4.记者担心公主自己不安全,便把公主带上了出租车,这里司机开始说话,他用简单的英文问男主人公去哪里,男主人公便问女主人公的住所,问了两三次,女主人公都回答说“圆形剧场”,男主对司机说“这不可能”。男主人公犹豫不决要送女主去那里的时候,司机幽默又急促的话语再一次成为了影片发展的催化剂,男主在司机的催促下不得已把女主人公带回了自己的住所。这其中“圆形剧场”表现了女主人公的身份,男主人公不管是对待女主人公还是对待司机都体现了他宽厚、友爱的一面。
  三、整体感知《罗马假日》的语言特色
  上面我们挑出一部分经典且关键的语言来分析《罗马假日》的艺术效果,接下来我们再对影片进行整体的语言艺术分析。
  1.本影片的语言风格轻松欢快,但隐约渗透着公主生活的无奈。男女主人公在一起的短暂时间里一起经历了许多有趣的事情,公主也做了自己从来没有机会尝试的事情。
  2.在语言上,影片中出现了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语言,有外国语言,也有他们的方言,不管是公主在会见活动中还是在出逃之后,都在不同程度上有语言的变化。这些语言特色正是影片中吸引观众的关键所在,也是推动影片发展的重要纽带。
  四、结语
  《罗马假日》堪称经典制作,我们细细欣赏确实会发现影片的精巧之处。《罗马假日》在拍摄过程中就非常注重演员的一举一动和每一个眼神、心理状态。奥黛丽赫本是实力派兼偶像派演员,她把女主人公的神态、处境表现到了极致。演员在表演的过程中除了外貌形态的表演更需要语言的配合,研究好语言学对于影片的完善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每一句台词、每一个语气都是影片呈现和发展的重要环节。
  中国电影的水平也在日益提高,这其中就包括导演对语言学的把握,每一部好的影片都会在语言上做到尽善尽美。
  参考文献:
  [1]张玉兰.从语言学的角度对《罗马假日》进行艺术赏析.河北大学.2009(3).
  [2]李兰芬.语言学对现代电影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河北外国语大学.2011(11).
  [3]宋玲清.《罗马假日》影评.河北传媒学院.2009(3) .
其他文献
摘 要:光盘中生动的画面、丰富多彩的内容,如英文歌曲、游戏、儿歌、故事、示范表演等,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但是,空中课堂内容丰富多样,学生很容易兴奋,课堂秩序就难以控制;用单调的看、听、说模式,学生容易疲倦。对自制力差、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来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如果老师不能科学合理的运用光盘,那就无法发挥它的积极作用,教学效果也不会理想。  关键词:空中课堂 思维能力 思维空间 教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引起肺外表现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方法对我院56例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肺外表现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可并发一至多个系统器官的
摘 要:预习作业如果只是要学生识记重点内容,可能使学生记住了知识,却丢掉了科学方法和科学过程,使科学变得枯燥而乏味,失去学习科学的动力,反而离我们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越来越远。预习作业应该是相关知识的回顾和梳理、有效的生活场景的再现、以及一些课前的准备……预习作业应科学、合理的设计,宜遵循一定的原则:1.预习部分的设计重点是复习、回顾原有旧知识。2.难度要适中。3.要有趣味性。4.要联系学生的生
摘要:汉字是记录汉民族语言的的书写符号系统, 不仅是用来书写的文字, 而且本身具有非常深刻的文化内涵。本文分析了汉字的四种文化信息,并指出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环节,掌握汉字的程度不仅影响到学习者的认读和写作,而且直接关系到他们汉语水平的高低。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合适的原则,将汉字的文化信息应用于其中,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认字数量,传播中国文化,加速汉语国际推广。  关键字:
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重要的一环。《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低年级识字有明确要求: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愿望,认识常用字1600-1800个,会写其中的800-1000个。然而识字教学本身是枯燥、乏味的事情,再加上低年级学生独特的心理特点,要求我们的识字课堂具有趣味性,是充满快乐体验的课堂。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快乐课堂识字教学呢?  一、多彩的活动,激发兴趣和欲望  兴趣是学生发
一个成功的地产景观作品有赖于开发商和景观设计师的通力协作。下面是笔者认为理想的开发商和设计师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