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海在讲话中主要强调了三点。
服务大局,积极促进教育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今年是我省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广东的关键一年。要有效推进科学发展,必须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紧紧围绕以人为本这个核心,真正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使经济发展朝着有利于人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前进。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构建完备的教育体系,全面提高人们的受教育程度,培养数以千万计的创新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面对这样的要求,必须提升教育科学发展水平,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选拔方式的改革,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素质高、用得上的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以适应、支撑和引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我省作为全国先行制定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分省规划的九个省区市之一,要牢牢把握“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精神实质,加快制定实施《广东省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9—2020年)》及其配套政策,全面谋划推进广东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的思路、目标、任务和措施,着力创新教育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切实提高领导和服务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的能力,大力破解制约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
以推进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为抓手,在县域内统筹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调整优化中小学校布局,继续实施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城市对农村帮扶工程,逐步缩小城乡、区域义务教育差距,实现义务教育服务均等化。要全力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建校工程,加强高中阶段学校内涵建设。要抓住建设珠三角职业教育基地的重要契机,发挥珠三角职业教育龙头带动作用,继续加大力度招收欠发达地区初中毕业生,积极推进农村困难家庭子女和涉农专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现免学费就读。
要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继续积极争取扩展普通本专科教育规模、研究生教育规模、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规模,大力发展广播电视教育、网络教育和自学考试,保持高等教育规模合理增长。在扩展规模的同时,要更加重视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大力实施高校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工程、高职高专教育质量和实践工程,加大分类指导的力度,引导各高校进一步科学定位,在各自层次类型上争取一流,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类型多样、特色鲜明的高校分类发展新格局。
要以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为导向,深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紧密围绕我省产业结构调整,推动职业学校按照市场要求设置专业,按照企业需求设置课程。
积极探索各级各类教育多元化的办学模式和运作方式,切实发挥地方政府、学校、企业和行业的积极性,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和集团化办学。积极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注重借鉴学习先进国家和地区的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和管理模式。
要加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建立防止代课人员反弹长效机制,确保代课人员问题彻底解决。要落实好中小学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两相当”和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改革的各项政策,切实改善一线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要大力加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求真务实,不断开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
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高校要切实加强对教育科学发展的组织领导,切实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下的教育投入增长新机制,落实各级政府对教育经费投入的分担责任,建立教育经费统筹管理机制,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优先规划实施教育发展项目,大力推进教育五大工程建设。在各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评价工作中,要把教育科学发展细化、量化、实化的情况作为衡量地方党政领导重视教育程度、地方教育发展水平、区域教育现代化重要内容。
全省教育系统要大力加强作风建设,提高行政效能,更加注重主动服务,更加注重服务质量,更加注重学习提高,更加注重沟通协调,更加注重调研督办。要切实按照汪洋书记提出的“以目标倒逼进度,时间倒逼程序,社会倒逼部门,下级倒逼上级,督查倒逼落实”的抓落实机制,建立推进教育五大工程的考核机制、高校领导班子推进学校科学发展的考核机制和各级地方党委、政府落实教育科学发展的考核通报制度等一系列督查检查机制,以考核促落实,务必把省委、省政府优先发展教育、科学发展教育的重大决策落到实处。
2010年广东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广东省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09—2020年)》,扎实推进教育五大工程,狠抓各项工作落实,促进教育优先发展、均衡协调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努力使我省教育事业发展进一步适应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争当推动科学发展的排头兵。
——罗伟其
罗伟其指出,贯彻今年广东教育工作总体要求需要抓紧抓实的重点工作很多,归纳起来就是要开好一个会议、落实两个《规划纲要》、推进教育“五大工程”,圆满完成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各项任务。
——开好一个会议,就是要开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关键是从今后一段时期我省教育优先发展、均衡协调发展全局高度出发,起草好会议有关文件材料,做好筹备工作。
——落实两个《规划纲要》,就是要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和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广东省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09—2020年)》。关键是制定好两个《规划纲要》相关的配套文件,明确重点任务、重要政策和重大工程,扎实推进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试点工作。
——推进教育“五大工程”,就是要:以统筹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和规范化学校建设为抓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以推进招生建校工作为抓手,推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程;以职教基地建设为抓手,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壮大工程;以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高校领导班子考核为抓手,推进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提升工程;以农村教师队伍和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抓手,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工程。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坚持不懈地抓好第二批、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和整改工作,建立和完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抓好教育规划的制定和贯彻落实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和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广东省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09—2020年)》,建立健全实施两个《规划纲要》的工作机制。开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落实有关精神。积极配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和省委政研室做好会议文件等各项准备工作,确保会议圆满成功。组织教育系统认真学习贯彻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狠抓会议精神的落实,推进我省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
积极稳妥地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加快推进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建立县域内义务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和校际共享机制,加大县域内特别是学区内教育资源、校外资源与校内资源的整合力度,合理配置教学设施设备、教师资源、公用经费、学校生源等义务教育资源。大力实施义务教育“千校扶千校”行动计划、“三室一场五有”工程和“广东省教育资源下乡行动计划”,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开展“以信息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验区”试点工作,探索以信息化整体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路子。
服务大局,积极促进教育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今年是我省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广东的关键一年。要有效推进科学发展,必须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紧紧围绕以人为本这个核心,真正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使经济发展朝着有利于人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前进。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构建完备的教育体系,全面提高人们的受教育程度,培养数以千万计的创新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面对这样的要求,必须提升教育科学发展水平,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选拔方式的改革,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素质高、用得上的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以适应、支撑和引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我省作为全国先行制定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分省规划的九个省区市之一,要牢牢把握“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精神实质,加快制定实施《广东省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9—2020年)》及其配套政策,全面谋划推进广东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的思路、目标、任务和措施,着力创新教育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切实提高领导和服务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的能力,大力破解制约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
以推进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为抓手,在县域内统筹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调整优化中小学校布局,继续实施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城市对农村帮扶工程,逐步缩小城乡、区域义务教育差距,实现义务教育服务均等化。要全力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建校工程,加强高中阶段学校内涵建设。要抓住建设珠三角职业教育基地的重要契机,发挥珠三角职业教育龙头带动作用,继续加大力度招收欠发达地区初中毕业生,积极推进农村困难家庭子女和涉农专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现免学费就读。
要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继续积极争取扩展普通本专科教育规模、研究生教育规模、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规模,大力发展广播电视教育、网络教育和自学考试,保持高等教育规模合理增长。在扩展规模的同时,要更加重视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大力实施高校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工程、高职高专教育质量和实践工程,加大分类指导的力度,引导各高校进一步科学定位,在各自层次类型上争取一流,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类型多样、特色鲜明的高校分类发展新格局。
要以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为导向,深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紧密围绕我省产业结构调整,推动职业学校按照市场要求设置专业,按照企业需求设置课程。
积极探索各级各类教育多元化的办学模式和运作方式,切实发挥地方政府、学校、企业和行业的积极性,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和集团化办学。积极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注重借鉴学习先进国家和地区的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和管理模式。
要加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建立防止代课人员反弹长效机制,确保代课人员问题彻底解决。要落实好中小学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两相当”和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改革的各项政策,切实改善一线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要大力加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求真务实,不断开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
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高校要切实加强对教育科学发展的组织领导,切实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下的教育投入增长新机制,落实各级政府对教育经费投入的分担责任,建立教育经费统筹管理机制,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优先规划实施教育发展项目,大力推进教育五大工程建设。在各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评价工作中,要把教育科学发展细化、量化、实化的情况作为衡量地方党政领导重视教育程度、地方教育发展水平、区域教育现代化重要内容。
全省教育系统要大力加强作风建设,提高行政效能,更加注重主动服务,更加注重服务质量,更加注重学习提高,更加注重沟通协调,更加注重调研督办。要切实按照汪洋书记提出的“以目标倒逼进度,时间倒逼程序,社会倒逼部门,下级倒逼上级,督查倒逼落实”的抓落实机制,建立推进教育五大工程的考核机制、高校领导班子推进学校科学发展的考核机制和各级地方党委、政府落实教育科学发展的考核通报制度等一系列督查检查机制,以考核促落实,务必把省委、省政府优先发展教育、科学发展教育的重大决策落到实处。
2010年广东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广东省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09—2020年)》,扎实推进教育五大工程,狠抓各项工作落实,促进教育优先发展、均衡协调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努力使我省教育事业发展进一步适应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争当推动科学发展的排头兵。
——罗伟其
罗伟其指出,贯彻今年广东教育工作总体要求需要抓紧抓实的重点工作很多,归纳起来就是要开好一个会议、落实两个《规划纲要》、推进教育“五大工程”,圆满完成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各项任务。
——开好一个会议,就是要开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关键是从今后一段时期我省教育优先发展、均衡协调发展全局高度出发,起草好会议有关文件材料,做好筹备工作。
——落实两个《规划纲要》,就是要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和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广东省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09—2020年)》。关键是制定好两个《规划纲要》相关的配套文件,明确重点任务、重要政策和重大工程,扎实推进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试点工作。
——推进教育“五大工程”,就是要:以统筹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和规范化学校建设为抓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以推进招生建校工作为抓手,推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程;以职教基地建设为抓手,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壮大工程;以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高校领导班子考核为抓手,推进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提升工程;以农村教师队伍和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抓手,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工程。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坚持不懈地抓好第二批、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和整改工作,建立和完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抓好教育规划的制定和贯彻落实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和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广东省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09—2020年)》,建立健全实施两个《规划纲要》的工作机制。开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落实有关精神。积极配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和省委政研室做好会议文件等各项准备工作,确保会议圆满成功。组织教育系统认真学习贯彻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狠抓会议精神的落实,推进我省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
积极稳妥地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加快推进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建立县域内义务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和校际共享机制,加大县域内特别是学区内教育资源、校外资源与校内资源的整合力度,合理配置教学设施设备、教师资源、公用经费、学校生源等义务教育资源。大力实施义务教育“千校扶千校”行动计划、“三室一场五有”工程和“广东省教育资源下乡行动计划”,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开展“以信息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验区”试点工作,探索以信息化整体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