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音乐表演专业“课堂 舞台 岗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b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应该对新时代文艺事业发展的新要求予以回应,本文以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为例,分析如何从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支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高职教育;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新时代,人们的精神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艺术审美的要求越来越高,需求也越来越丰富。音乐表演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对新时代文艺事业的发展要求予以回应,这不仅对繁荣中国的艺术事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对提升国民的文化艺术素养、提升全民素质具有深远的影响。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在多年的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以探索创新“课堂 舞台 岗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引领,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效果显著。
  一、广泛开展社会需求调研,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面向行业、企业、毕业生、在校生、兄弟院校相关专业展开调研,并结合麦可思提供的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报告(短期、中期),分析行业发展状况和岗位需求,依据社会人才需求分析和教育部下发的《高等职业学校音乐表演专业教学标准(征求意见稿)》的要求,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和文化市场技术创新需要,具有“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和较高艺术素质,掌握音乐表演艺术基本理论和艺术表演、文化活动组织策划、艺术教育教学的技术技能,面向文化艺术相关领域,具有高尚品德、高雅气质和高新技能的创新性女性技术技能人才。
  基于行业、职业、专业分析,将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定性为职业教育,定格为大专学历,定位为服务于文化艺术相关领域的艺术人才,从而在知识、能力、素养三个方面确定培养规格。
  二、探索形成“课堂 舞台 岗位”工学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课堂 舞台 岗位”工学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的内涵是:“课堂”是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平台;“舞台”是学生锤炼专业技能的能力拓展平台;“岗位”是学生带着学习任务进入工作岗位的职场实战体验平台。通过“课堂→舞台→岗位”对应“基础学习平台→能力拓展平台→职场体验平台”序列化专业学习的展开,实现学生“基本技能→专业技能→职业综合能力”阶梯递进的能力培养。同时,在这一序列中,分别将工学结合项目、舞台演出、技能竞赛、岗位工作任务导入课堂、舞台和岗位三大育人平台之中,实现工学交替、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
  三、以课程建设为抓手,开展教育教学改革
  (一)基于全面发展和专业能力培养,构建“4 1”模块化课程体系
  加强调研分析,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基于人的全面发展构建了通识教育课程、职业平台课程、职业能力课程、职业能力拓展课程、自主学习课程的“4 1”模块化课程体系;基于对歌唱演员、乐器演奏员、群众文化指导员、文化艺术培训人员的职业分析,构建了职业平台课程和职业能力课程;基于职业发展和岗位迁移构建了分方向的职业能力拓展课程;基于个性化发展构建了自主学习课程。
  (二)基于专业特点,优化专业教学方式
  音乐表演的核心在“演”,而技能的形成關键在“练”,结合这一专业特点,我们形成了“以演代练,以赛带训”的教学方式。以“班级课堂表演——学习成果展示——校际表演交流——社会演出实践”为横向表演练习阶梯,以“专业技能比赛——校际艺术展演比赛——省级、国家级专业技能竞赛——国际艺术交流比赛”为纵向编制教学计划的线索,以学生二课堂和艺术团为载体,优化了教学方式,打破以往单一的课堂教学,采用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相结合、教室与舞台相结合,开创了舞台是教室的延伸、表演是课堂的另一种展示的教学方式,为提高教学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学生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依托专业课程展演考试、毕业汇报演出、送演下基层、工作室承接各类商演任务等途径,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舞台实践机会,培养表演能力。以专业技能竞赛为核心,其他各类艺术比赛为补充,带动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从而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育人成效。
  (三)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丰富专业教学资源
  借助学校先进的信息技术平台,通过校企合作、师生共建、行业指导等方式,以声乐、钢琴、合唱与指挥、视唱练耳、文化艺术活动组织与策划、儿童钢琴教学法等专业核心课程为切入点,以资源丰富、充分、开放、共享为基本目标,以服务课程教与学为重点,以课程资源的系统、完整为基本要求,优化建设专业教学资源。
  四、形成了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协调的“三个一”师资培养机制
  师资队伍水平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音乐表演专业根据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职业性和实践性特点,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形成了“三个一” 的师资培养机制。
  (一)“一师一岗一课程”,提升教师职业教育能力
  本专业教师根据自身的专业成长需要,对应本专业人才培养岗位群中的某一岗位的特定工作任务,开发一门项目导向的课程,并以此为落脚点开发实训项目,编制实训教材,丰富课程资源,提升课程建设水平,开展课程研究,从而促进教师职业教育能力和教学研究水平的提高。
  (二)“一师一社团一活动”,提升教师社会服务能力
  根据本专业的就业机构和服务面向人群的特点,设立合唱队、器乐队、舞蹈队、戏剧队、电声乐队、司仪队、口才协会等社团。教师根据自身的专业特长担任具有专业特色的社团指导老师,组织策划相关的专业活动,指导学生参与技能竞赛、社团巡演和社会服务等活动,从而使专业教师既能承担教学又能独立开展社会工作实践,提高教师专业实践教学能力和专业发展的自我管理能力。
  (三)“一师一企一项目”,提升教师职场工作能力   在學校大力推进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的制度框架内,要求每位下企业锻炼的教师必须承担完成至少一项企业项目,从而使教师真正融入企业的职场环境之中,深入了解和掌握企业的核心技术,并切实提高技术研发、应用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将教学、学习和社会实践服务紧密联系在一起,密切关注行业发展新需求新动态,整合跨学科的新技术,将企业项目引入课堂,使“技术”“学习任务”“社会服务项目”整合于课堂、应用于实际,实现“教、学、研、用”的综合实效性。
  五、完善实训实践基地,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提供条件支撑
  (一)集专业实训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
  以培养音乐表演能力、音乐教育能力、职业拓展能力为主线,以音乐技能训练中心、音乐教育实训中心、职业培训中心三大实训中心为主要建设内容,建设包括音乐教室、数码钢琴教室、舞蹈室、录音棚、多功能音乐厅、体育馆舞台、微格教室、练习琴房等一批实训教学场所,营造真实职业氛围的教学环境,为学生专业技能训练、专业价值观培养提供良好的条件。在满足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同时,将基地用于开展相关的对外培训服务和专业咨询服务,建成集专业实训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高水平、多功能、开放性的音乐表演专业实训基地。
  (二)与校内实训基地功能协调、有机衔接的校外实习基地
  在校外建成一批稳定优良的的实习基地,依托校外实习基地,本专业的文艺演出深入社区、学校、企业、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及校外教育机构开展公益艺术服务项目,如每年的5月是“青春志愿行——凤凰花开幸福社区” 文艺演出进社区;6月是“青春志愿行——凤凰花开幸福童年”文艺演出进幼儿园、小学;每年暑假“青春志愿行——艺术浸润守望乡村”文化艺术支教三下乡活动;每年10月是“青春志愿行——凤凰花开企业巡演”,为周边企业提供文艺演出服务。文化艺术志愿服务进社区、进乡村、进校园、进企业、进部队、进会展,校外艺术实践的舞台,是同学们专业课堂的延伸,在此,她们可以尽情展现自己的专业才华,同时这里又是同学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锻造德艺双馨职业品格的专业实践平台。
  六、结束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顺应时代发展,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艺术服务人民群众专业价值观和过硬艺术本领的音乐表演专业人才,不仅对繁荣中国的艺术事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对提高国民的文化艺术素养、提升全民素质具有深远的影响。
  作者简介:区靖珺(1975-),女,汉族,广东广州人,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文化艺术系讲师,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在“互联网 ”的创业大潮中,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以下简称“大创”)在实践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创业结构由单一向交叉重叠、混合多样式发展。参与者不断审视自身与项目的结合点,在功能、应用上聚力发功。本文从创业活动在实际中的应用入手,探讨其发展路径和创业人才培育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大创;项目应用;趋势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从2011年至今,北京城市学院的学生在创新创业的
【摘要】过去历朝历代的新朝君主,罕有褒奖旧朝死难之臣的,而《明史》则为一些忠明反清臣子如史可法、高弘图、姜曰广等作传并弘扬其忠义精神。以《史可法传》为例,清修《明史》列《忠义传》以及对忠明反清人物的叙述包含其政治宣传需要,从其叙述手法、表达的思想观点也可看出清修《明史》的特点。  【关键词】明史;史可法;忠义;南明朝廷  【中图分类号】K03 【文献标识码】A  在历代正史的记载中,凡新朝对旧朝某
【摘要】塞缪尔·贝克特(Samuel Beckett,1906~1989)是爱尔兰著名的作家,也是荒诞派戏剧的主要代表人之一。其主要创作涉及戏剧、小说和诗歌,但尤以戏剧见长,其中《等待戈多》(1953)是其戏剧的代表作。贝克特的作品大多呈现出一种荒诞的意味,而《等待戈多》则集中体现了其戏剧创作的荒诞性。  【关键词】塞缪尔·贝克特;荒诞戏剧;《等待戈多》;荒诞性  【中图分类号】J817 【文献标
大型丛书《中共党史人物传》的编写肇始于1979年。当年春天,18所高等院校的党史教师在郑州倡议成立以编写、出版《中共党史人物传》为主要任务的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6月5日,胡华在致郑州大学陈志凌(后任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周文顺两位老师的信中表示:“不管什么名义,我总是竭力支持这一工作的。”言出必行,在人生的最后几年里,胡华竭尽全力、不知疲倦地投入编写《中共党史人物传》这一鸿篇巨著的重
【摘要】博物馆是人类文明的保护者和传承者,承载着人类几千年的波澜浩荡的历史积淀。走进博物馆,不仅能够切身感受馆内藏品带给我们感官的震撼和视觉的冲击,更重要的是能让我们体验到多元化背景下的历史文化与精神文明。在博物馆内开展美术教学,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教学方式,开发与利用馆内的优质藏品资源不仅可以促进美术教育教学的发展,也可以优化美术教育教学的内部结构,最重要的是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养成也有实质性
【摘要】极简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艺术派系,直到今天这种艺术风格在设计艺术中也有十分重大的影响。极简主义追求视觉上的极致简约,注重精神上的情感共鸣,在当今展示设计中应用日渐广泛。深泽直人与藤井保《MEDIUM 媒介》作品展中的展示空间更是把极简主义艺术风格运用到了极致,本文以《MEDIUM 媒介》作品展为例,浅析极简主义艺术风格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极简主义;展示设计;《ME
【摘要】“课本剧”社团是阜阳四中落实艺术教育实践的一大亮点,通过开展“课本剧”社团活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本文首先概述了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然后详细介绍了阜阳四中“课本剧”社团活动的实施方案和“课本剧”的展演,最后列举了笔者在“课本剧”方面所取得成果及学生参与“课本剧”后的感言。  【关键词】课本剧;社团;艺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
【摘要】“三语习得”即指学习者除母语之外对第二门外语的习得。在国内,多语系、多语族与语支并存。其句法句型结构,语言习得者的心理素质等均具有典型性,这对三语教育和三语习得都有很大的影响。藏语、英语、汉语三种语言体现了不同的民族文化,文化差异是影响藏族学生三语习得的一个重要因素。该研究主要基于青海民族大學外国语学院的三语教育模式,对在三语教育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
【摘要】中国结艺是一项非常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建议着重从保护传承人、引入“非遗 互联网”模式、与当代教育融合、举办多种宣传活动、创新编织形式等五个方面加强工作,从而更好地将其传承、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中国结艺;淮安地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一、淮安地区中国结艺的历史和现状  中国结艺作为一种异常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来源
【摘要】中国手工技艺作为传统农耕文化背景下人民社会生活的重要部分,承载着民众赖以为生的经济与文化诉求,维系上千年之久,稳定且持恒。在文化创意产业开发和“非遗”保护的视域下与“工匠”精神回归的时代诉求下,传统手工艺生产所承载的造物理念、独具匠心对于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基于此,笔者将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就在高职美术教学中如何做好中国手工技艺的传承谈谈自身的看法。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