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的爱情

来源 :现代妇女·爱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WU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09年,无锡西仓镇,二十岁的教师徐枕亚爱上了自己学生的寡母陈佩芬。渐渐地,陈佩芬也芳心萌动。民国伊始,封建纲常依旧,这场爱情难容于世。她心有不甘,竟将自己一手拉扯大的侄女蕊珠许配给他。
  洞房花烛,灯影摇曳,他颤抖着揭去红盖头,心中酸楚难言。蕊珠身上,承载着他们三个人的爱情。
  婚后,他与蕊珠感情日深,可他的母亲患有怔忡病,时常暴发,动辄指责蕊珠。夹在其中的他忧母虑妻,两头受气,终日借酒浇愁。回想前尘往事,他珠泪滚滚,在报馆里乘兴走笔,浇灭胸中块垒,将自己的情爱故事铺展成回肠九转的《玉梨魂》。小说在报纸上连载,一时间,国人“一册在手,万虑都消”。徐枕亚成为上海最走红的作家。
  他在事业上风生水起,婚姻上却折戟沉沙,蕊珠因承受不住婆婆的苛酷,抑郁而亡。徐枕亚再无展眉日。他写给亡妻的挽联字字血泪,令人不忍卒读,他还以“泣珠生”为笔名,写了一百首悼亡词。
  没承想,徐枕亚的泣血之作,给他带来了又一段旷世情缘。
  江南三月,草长莺飞。时任上海《民权报》编辑部主任的徐枕亚,收到了一封从北平寄来的信,紫色邮戳像一抹胭脂,清丽娟秀的笔迹,勾起他无穷的想象。
  写信的女子叫刘沅颖,是他的忠实读者,她倾慕他的才华,同情他家庭的不幸,愿以书信为媒,拜他为师。信件的结尾还附了她新作的诗词。徐枕亚一口气读完,只觉得情思流溢,大受感染,马上提笔给她回信。从此,二人诗简往还,时相唱和。
  其实早在中学时,刘沅颖就迷上了《玉梨魂》,并迷恋上了作者徐枕亚。她顾不上礼数,亲笔给徐枕亚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书信,勇敢追求自由的爱情。
  徐枕亚没想到,这位勇敢的女孩竟是末代状元刘春霖的女儿,显赫的身世背景,让他自惭形秽,但刘沅颖一天一封信,频繁催促他前来会面,徐枕亚只得硬着头皮北上。
  那天,在名门闺秀刘沅颖面前,徐枕亚黯然失色。刘沅颖看出了他的窘迫与不安,微昂起头说:“写出动情小说的人,绝不会是无情的人。”轻声细语,柔情蜜意,深深感动了徐枕亚。
  刘春霖知道女儿的意中人是徐枕亚后连连摇头:“状元府的千金,岂能下嫁给一个写小说的杂家!”父亲反对得干脆,却丝毫动摇不了她的决心。她让徐枕亚拜师名宿樊云门,名义上学习书法,实则援手婚事。徐枕亚和刘沅颖的罗曼史,恰巧对上了老名士的脾胃。他主动保媒,刘春霖只好点头应允。当年秋天,徐枕亚与刘沅颖喜结秦晋之好。
  可是,刘沅颖没想到,自己倾心以待的爱情会如此决然地背叛她。婚后不久,她就发现,自己认识的只是纸上的徐枕亚。她为之热血沸腾、孜孜以求的爱情,只是徐枕亚写在纸上的爱情。现实中,徐枕亚沉默寡言,嗜酒如命。她甚至看到:丈夫蜷缩在床头,抱着大烟枪,像一条面目可憎的毛毛虫。
  心中供奉的偶像轰然坍塌,她失声痛哭:纸上那么光彩动人,现实中怎么如此龌龊?开始,他们还吵吵闹闹,日子长了,心也麻木了。她托人找了一份工作,每天早出晚归。闲暇时,她焚烧当年的书信,那些泛黄的信笺,泪水滴落过的小圆圈,像陈年凋谢的花瓣,在红红火光中,沉默地解说旧日的爱情故事。
  随丈夫南归后,刘沅颖水土不服,加上婆婆性格乖张,动辄指责斥骂,她更加寡言少语,不久便一病不起。弥留之际,她对守在床边失声痛哭的徐枕亚说:“愿教儿子相从地下。”说完,两行清泪自眼角滚落,再不愿多看徐枕亚一眼。为了爱情,她曾经费尽心机,抛家别亲,苦心经营,无所畏惧,而写在纸上的爱情注定会化为灰烬。于许多女人而言,爱情死了,生命便没有了意义。
  一年后,徐枕亚也病殁,临终前,他说:“余少年喜事涂抹,于文字上造孽,应食此报。”
  (摘自《三月风》,本刊有删节)
  (责编 冰蓝)
其他文献
7月12日至16日,我司赴重庆市就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及扭亏脱困情况进行调研.在渝期间,我们与重庆市经委进行了座谈,分别召开了中央在渝企业和地方企业座谈会,并到重钢、重庆重
一、技术和产品结构调整“十五”期间 ,纺织工业要追踪国际新技术的发展 ,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加快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对纺织业继续实施淘汰落后、改组改造的政策 ,围
期刊
期刊
如何走出产权不清、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效益低下、包袱沉重的困境 ,是当前供销社系统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1998年 ,方城县供销社通过资本重组求新生 ,产权改革转机制 ,资产开发
时下,“农民工”一词所指的对象可谓家喻户晓,而笔者总觉得这一称谓似有不妥之处,有成份论的嫌疑.
在建筑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实际的工程测量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会涉及到许多较为复杂的因素,为了更加全面到位地分析影响工程测量的因素,满足有关标准要求,需要依靠三维技术.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