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在探究性教学中如何“设疑”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cdb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物理教学中应用较为普遍的探究式学习更是重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不断地“面临问题”,这样才能唤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设疑是要讲究一定技巧的,既不能过难又不能过易.过难,会使学生望而生畏,无从下手;过易,会使学生不需动脑便得出答案,感到没意思.都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设疑呢?现将笔者在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方法总结如下.
  1开门见山法
  对于学生刚刚接触到的知识点或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宜使用此法.如在研究影响动能和势能的因素时,由于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学生以前没学,并且又比较难以理解,因此,在使学生明确了动能和势能的定义后,教师可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是什么呢?引导学生思考.
  2观察实验法
  由于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这种方法在教学中是应用比较广泛的.如在研究《电与热》时,教师先让一只PZ220-40的灯泡和一只PZ220-1000的电炉正常工作一段时间,然后停止工作.让学生用手摸一下灯泡与导线哪个热一些?灯泡的导线与电炉的导线哪个更热?然后教师提出问题:你认为电流在通过导体时会产生什么效应?请你猜想一下这种效应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由于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他们会很容易得出:电流具有热效应.对于第二个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几种不同答案.于是教师顺势让学生带着疑问去研究.由于学生是去研究自己提出的问题,因此积极性会更高一些.
  3故设陷阱法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及自身知识的局限性,对周围的客观事物会形成一些错误的认识,并且这些错误认识根深蒂固,很难改变.如在学习力学之前,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如果一个物体不受力,那么这个物体将会保持静止.因此,在讲《牛顿第一定律》时,笔者采用了“故设陷阱法”.首先列举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用力推小车,小车运动,停止用力,小车停止.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如果关闭发动机,将会停下来.我们跑步时,如果两腿停止用力,我们将会停下来等.学生通过这些事例,很自然地得出了上述错误结论.然后,我们带着这一错误结论去研究《牛顿第一定律》.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论证推理,最后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开始得出的结论自然就被推翻了.这样,学生的印象会格外深刻,也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4联系实际法
  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因此,联系生活实际设疑也是常用的方法.如在学习《导体与绝缘体》时,我们可列举北约用石墨炸弹轰炸南联盟,造成供电系统损坏的事例.在讲《电阻》时,可提出日常生活中用的导线是用什么做的?为什么不用便宜的钢铁来做?在讲《电流的磁效应》时,可提出电铃的原理是什么?在讲授《压强》时,提出坐沙发为什么比坐板凳舒服等问题,以提高学生兴趣.同时也锻炼了他们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
  5发散创新法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因此,在平常的教学中应注意渗透发散创新精神.如:一只节日气球、一盆水、一个铁块、一只手帕、一根线绳、一根针、一张纸,你能用它们做哪些物理实验?小丽在菜市场买了一只西瓜,她用塑料袋提着回家,走了没有多远,就感到手被塑料袋勒得很痛.根据我们学过的知识,请你帮她找到解决的办法.水是人类宝贵的资源,请你把与水有关的物理知识或应用,用文字或图画等方式表达出来.给你一块橡皮模、一个茶杯、一根吸管、一把刻度尺、线绳、胶带,请你设计一个简易气压计等.这些问题,对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都是很有好处的.
  6逆向思维法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在物理学中,有很多物理量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如学习了奥斯特实验后,很多同学就会反过来思考:既然电可以生磁,那么磁能否生电呢?其实著名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实验正是这一逆向思维产生的结果.再如,电流过大时会烧断灯泡的灯丝,会烧坏用电器,看来烧断这种现象总是不好的.但是,反过来想一想,烧断这种现象能不能加以利用呢?在这种思维的启示下,人们发明了保险丝来保护电路.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利用逆向思维来设疑,不仅可以加强知识的前后联系,开拓学生的思维,更可以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7类比法
  对于一些比较抽象或难以理解的知识,采用类比法设疑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如电压这一物理量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那么我们可以将它与水压类比.我们可以将电源比作抽水机,将电源两极产生电压比作抽水机不停工作产生水压,将电流比作水流等.再如,我们在研究导体的横截面积对导体电阻影响时,可以形象地将导体类比为一条高速公路,将电流类比为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当公路宽时,汽车行驶得通畅,即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小;当公路窄时,容易发生堵车,即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如此一来,学生便非常容易理解了.
  8假想法
  假想法是将已有的东西设为无或将无的东西设为有,或者将已经存在且早已为人们所熟知的物理概念或规律加以改变,让学生假想可能出现的情况.如,假如没有了重力,我们的生活会怎样?假如没有了大气压强,我们的生活会怎样?假如没有了电流的磁效应,我们的生活会怎样?如果声音的速度变为0.1 m/s,我们的世界会有什么变化?请以假如空气的密度变为1.29×103 kg/m3为题,写一篇科幻文章等.假想法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方面很有帮助.
  当然,学贵有法,但无定法.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要善于发现总结新的好方法,并且还要注意多种方法的灵活综合运用.相信只要应用得法,便能达到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其他文献
[摘 要] 初中学生年龄一般在12~15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在身体、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既具有理性的特征,又有敏感的气质,对他们的教育必须讲究方式方法,否则有可能激化逆反心理,增加教育难度。通过解析教学实践中的一个具体案例,提出初中教师教书育人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 初中学生;教师;教书育人  [作者简介] 刘 娜(1978—),女,河南焦作人,学士,北京市第八十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施工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要求材料员向深层次、专业化方向发展,以适应当前建筑新形势下的社会需求。文章就高职院校建筑材料专业英语教学论述了“一带一路”背景下对材料员的需求,剖析了职业院校建筑材料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建筑材料专业英语的教改思路。  关键词:“一带一路”;建筑材料;职业教育;专业英语  中图分类号:G71
[摘 要] 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是教育部2016年批准的本科专业,迄今为止,全国已有100多所本科院校开设了此专业。健康促进与健康干预方法是该专业的核心技能,而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健康促进与健康干预方法”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等尚无共识。在广泛调研及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结合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特点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对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教学模式、教学团队、教学资源等方面提出建设思路,以期对课程建设和
[摘 要] “寒地高校建筑学专业联合毕业设计”是以寒地建筑文化为主题,联合各地域具有代表性的建筑院校进行的协同毕业设计模式,旨在现代建筑学科教育的基础上探索一条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寒地建筑教育之路。课程将寒地技术贯穿于整个联合毕业设计,充分挖掘东北寒冷地区的资源优势,研究具有地域特色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学形式,推动地域建筑教学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 寒地高校;建筑学;联合毕业设计;建筑教育;
[摘 要] 以专业认证为抓手推动专业内涵式建设与发展是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向前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首先从专业认证的理念出发,提炼出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应该达到的标准,并以此标准为衡量尺度,进一步对照并剖析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着重从学生、家长、就业单位的视角分析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目标和主要内容,进而以目标达成度为终点,重新构建起基于专业认证的农林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学生出现这样那样错误的时候,这个时候作为教师我们要用一种理智智慧的方式对待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如认真反思学生错误的原因,反思自己教学的缺漏之处,挖掘出有价值的东西,成为教学资源(这是其他的资源无法取代的),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功效,用这样一种宽容的教育方式去处理学生学习中的错误时,它的效果是惊人的。  妙用一 将错就错  案例一 新课标物理课本,八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和
[摘 要] 空间轨道设计竞赛作为一类适合航天类专业研究生参加的高水平竞赛,对研究生的学术能力有很好的提升作用。根据空间轨道设计竞赛的特点,分析了其促进学术能力提升的因素,并给出了关于依托空间轨道设计竞赛设计研究生学术能力培养策略的初步思考,在初步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轨道设计;竞赛;研究生;学术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
[摘 要] 治理“水课”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近年来高校办学规模快速扩张,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水课”的治理直接影响本科教育的整体水平。文章针对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学生为核心观察和梳理“水课”现象;基于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六个方面深度探讨“水课”的成因;从人才培养方向、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学生管理三个层面提出“水课”的治理策略。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水课”;教学质量  [基金项目]
“活动单”导学模式教学在我市已经轰轰烈烈开展了两三年,大家对于如何运用“活动单”导学模式进行教学都已经有了一定的心得,体会也已颇多、颇深,绝大多数教师已经从起初的尝试阶段过渡到了灵活运用阶段,如今不管是城里的老师还是乡村的老师都能够轻松进行“活动单”导学模式下的课程教学。  可就是在这样如火如荼的氛围之下,我们有一些教师对于每堂物理新授课的导入这个环节,认为“因有了活动单,新课引入就不那么重要了,
1 教材分析  本节课在杠杆平衡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杠杆的分类,使学生对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有清晰的认识,并且能列举常见的杠杆属于哪一类.  教材中安排了例题“用弹簧测力计秤大象的体重”,一方面让学生练习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题,另一方面使学生对力和力臂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生活、物理、社会”栏目中,介绍了几种不同的剪刀,让学生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以加深对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