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随和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该技术已经被逐渐应用到各个领域中,并为领域实现快速发展提高了良好条件。本文主要以技工院校思政课教学为探讨中心,分析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从多方面进行思考,提出多元化思政教育新路径,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技工院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多元化思路
前言
近些年来,国家相关部门为实现人才培养,针对教育模式改革提出了建设性意见。而思政课作为技工院校课程之一,为发挥该课程对社会主义社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必须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时俱进,充分利用“互联网+”背景条件下各方面优势,以此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培养效果。
一、坚持多元化教学模式构建原则
坚持相应的教学模式构建原则,可知道教学模式改进与创新,而多元化“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为保证技工院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构建质量,确保其与社会发展新时期原则、理念契合,必须在围绕教学目标培养基础上,坚持多元化教学原则,通过继承和发展传统教学,促进教学新型教学模式构建。而考虑具体坚持原则中,一方面,应考虑坚持一元与多元共建原则,即技工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应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但不可完全摒弃传统教学方式。应在继承优势基础上实现创新发展,发展多元化教学模式,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不足。另一方,坚持发展与创新齐头并进原则。要求教学改革中提升对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重视,将其应用于思政课程教学中,并坚持发展理念,不断根据实际需求,充分社会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各方面条件实现自我突破,不断为思政教学注入新生命力[3]。
二、发挥教师教育主导作用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教育就是社会改造,教师就是社会改造的领导者。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纵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可见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着极为重要作用,因此,技工院校思政科教育中,必须重视教师的主要作用。随着“互联网+”教学课堂建立,网络多媒体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中师生关注终端,吸引多数注意力。但授课中发挥主导作用人员依旧为教师,其在教学中难以替代。而导致这一现象主要原因,为即便技工院校思政课教师利用播放短片代替口头教授,利用图片文字代替书写,但若仅利用文字、图片和视频,多数学生难以具体了解相关内容,甚至难以产生代入感,影响着实际学习效果。因此,思政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发挥其主导作用,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与网络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方式进行授课,适时对相关知识进行补充和讲解,既可提升学生直观感受,又可提升其对内容理解程度。
三、以课堂教学为主题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网络平台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课堂教育不足之处,并为学生解决了多方面难题,但实际教育中,由于网络教学内容过于零散,形成的知识体系难以真正满足教学需求,尤其是思政课这一理论为主的教学。与之相比,教学课堂方式难以帮助学生段时间内完成相关知识记忆,但可给学生带来更加直接感受,并留下较为深刻印象。因此,技工院校思政课堂中,应继续以课堂教学模式为主,将其课堂教学放在首位,以書本为主要教学资料,将网络视为补充学习资源辅助工具[2]。
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
在“互联网+”时代下,受网络环境影响,各种不同价值观会渗入到人们所获取信息中,对人们思想意识产生影响。而技工院校学生处于即将步入社会年龄,尚且缺乏正确分辨价值观能力。因此,思政课教师授课中,为充分发挥网络作用,必须充分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思想引导作用,并以其为指导,引导他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同时,逐渐树立积极向上思想观念。并且授课中,应适当向学生提及误人邪教、法论功等危害性事件和思想,向学生告知不同类型信息对自身发展影响,使其逐渐养成积极、健康思维意识。定期举办红色专栏,借助互联网工具,向学生传播正能量事迹,从而引导其健康发展。
五、实施多元化考核模式
针对“互联网+”教学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应对传统以理论知识解答为主考核方式进行相应调整,以此推进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具体考核中,可将其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并提高实践考虑占比,一般可将其分值确定为总分值的50%。理论部分以传统考核中平时、期末成绩两部分为主,其中,平时成绩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课堂参与度确定,占理论部分总成绩10%,期末可利用网络以标准化试卷考试形式进行无纸化机考。实践部分主要以学生日常品行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组成,由班主任、辅导员和任课教师记录学生日常表现,并及时将其上传至学校相关教学网络实践考核系统,于本学期结束前采用百分制对其评分,分值占比为实践课20%。而剩余30%实践分数应包含校园实践、顶岗实习以及社会考察等组成。开展思政课中,应密切关注多元化考核方式实施效果,将学生日常行为表现和实践作为检验学生思政理论认知和应用效果重要途径,以此提升教学质量[3]。
结论
技工院校思政课程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置管重要,关系到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而为充分发挥该课程作用,必须对以往落后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要求院校响应相关教育部门号召,重视“互联网+”时代网络教学使用优势,积极适应并采用基于互联网的新型教学模式,以此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促进人才综合素质培养。
参考文献
[1]梁辉.关于“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改革的多元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6(67):64-65.
[2]郑淑贤.“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改革的多元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6):66.
[3]王倩.关于“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改革的多元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08):45-47.
作者简介:
苑晓燕,女,汉族,籍贯:山东潍坊,生于:1980-03,工作单位:山东技师学院,单位省市:山东省济南市,单位邮编:250014,职称:讲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思政课程,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技工院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多元化思路
前言
近些年来,国家相关部门为实现人才培养,针对教育模式改革提出了建设性意见。而思政课作为技工院校课程之一,为发挥该课程对社会主义社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必须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时俱进,充分利用“互联网+”背景条件下各方面优势,以此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培养效果。
一、坚持多元化教学模式构建原则
坚持相应的教学模式构建原则,可知道教学模式改进与创新,而多元化“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为保证技工院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构建质量,确保其与社会发展新时期原则、理念契合,必须在围绕教学目标培养基础上,坚持多元化教学原则,通过继承和发展传统教学,促进教学新型教学模式构建。而考虑具体坚持原则中,一方面,应考虑坚持一元与多元共建原则,即技工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应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但不可完全摒弃传统教学方式。应在继承优势基础上实现创新发展,发展多元化教学模式,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不足。另一方,坚持发展与创新齐头并进原则。要求教学改革中提升对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重视,将其应用于思政课程教学中,并坚持发展理念,不断根据实际需求,充分社会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各方面条件实现自我突破,不断为思政教学注入新生命力[3]。
二、发挥教师教育主导作用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教育就是社会改造,教师就是社会改造的领导者。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纵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可见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着极为重要作用,因此,技工院校思政科教育中,必须重视教师的主要作用。随着“互联网+”教学课堂建立,网络多媒体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中师生关注终端,吸引多数注意力。但授课中发挥主导作用人员依旧为教师,其在教学中难以替代。而导致这一现象主要原因,为即便技工院校思政课教师利用播放短片代替口头教授,利用图片文字代替书写,但若仅利用文字、图片和视频,多数学生难以具体了解相关内容,甚至难以产生代入感,影响着实际学习效果。因此,思政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发挥其主导作用,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与网络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方式进行授课,适时对相关知识进行补充和讲解,既可提升学生直观感受,又可提升其对内容理解程度。
三、以课堂教学为主题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网络平台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课堂教育不足之处,并为学生解决了多方面难题,但实际教育中,由于网络教学内容过于零散,形成的知识体系难以真正满足教学需求,尤其是思政课这一理论为主的教学。与之相比,教学课堂方式难以帮助学生段时间内完成相关知识记忆,但可给学生带来更加直接感受,并留下较为深刻印象。因此,技工院校思政课堂中,应继续以课堂教学模式为主,将其课堂教学放在首位,以書本为主要教学资料,将网络视为补充学习资源辅助工具[2]。
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
在“互联网+”时代下,受网络环境影响,各种不同价值观会渗入到人们所获取信息中,对人们思想意识产生影响。而技工院校学生处于即将步入社会年龄,尚且缺乏正确分辨价值观能力。因此,思政课教师授课中,为充分发挥网络作用,必须充分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思想引导作用,并以其为指导,引导他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同时,逐渐树立积极向上思想观念。并且授课中,应适当向学生提及误人邪教、法论功等危害性事件和思想,向学生告知不同类型信息对自身发展影响,使其逐渐养成积极、健康思维意识。定期举办红色专栏,借助互联网工具,向学生传播正能量事迹,从而引导其健康发展。
五、实施多元化考核模式
针对“互联网+”教学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应对传统以理论知识解答为主考核方式进行相应调整,以此推进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具体考核中,可将其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并提高实践考虑占比,一般可将其分值确定为总分值的50%。理论部分以传统考核中平时、期末成绩两部分为主,其中,平时成绩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课堂参与度确定,占理论部分总成绩10%,期末可利用网络以标准化试卷考试形式进行无纸化机考。实践部分主要以学生日常品行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组成,由班主任、辅导员和任课教师记录学生日常表现,并及时将其上传至学校相关教学网络实践考核系统,于本学期结束前采用百分制对其评分,分值占比为实践课20%。而剩余30%实践分数应包含校园实践、顶岗实习以及社会考察等组成。开展思政课中,应密切关注多元化考核方式实施效果,将学生日常行为表现和实践作为检验学生思政理论认知和应用效果重要途径,以此提升教学质量[3]。
结论
技工院校思政课程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置管重要,关系到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而为充分发挥该课程作用,必须对以往落后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要求院校响应相关教育部门号召,重视“互联网+”时代网络教学使用优势,积极适应并采用基于互联网的新型教学模式,以此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促进人才综合素质培养。
参考文献
[1]梁辉.关于“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改革的多元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6(67):64-65.
[2]郑淑贤.“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改革的多元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6):66.
[3]王倩.关于“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改革的多元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08):45-47.
作者简介:
苑晓燕,女,汉族,籍贯:山东潍坊,生于:1980-03,工作单位:山东技师学院,单位省市:山东省济南市,单位邮编:250014,职称:讲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思政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