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组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探究学习方式。与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一味接受的教学方式不同,这是一次重大的教学方式的变革。这种教学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更训练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在合作探究中,学生掌握了所要学习的知识,增强了学习动力,减轻了学习负担。教师应精心设计、有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数学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探究;实施方法
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主要学科,也是贯穿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所以,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学生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那么,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如何运用好小组合作探究这一学习方式呢?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学生借合作探究的机会开小差,成为探究之外的一员;有些学生随意走动,离开自己的小组参与别的小组的活动。这样就成了自由散漫、组织失败的小组探究活动。下面我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小组合作探究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有效组织学生在数学课堂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1.小组合作探究是把每个组员的智慧结合到一起,寻求最为恰当的解题方法。既要能够让每个学生在小组中积极参与,又要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成果的平台。如“? ?=15”这个开放性的题目有很多种方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答案。学生先自己做好答案,再拿到小组中进行探讨,发现别的同学做法和自己的不同,但所得的结果都是正确的。方法虽然简单,却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让他们把自己的成果拿到小组中来讨论,收获的不仅仅是自己一个人的成果。
2.小组交流合作,并不是由某一名学生在谈自己的解题思路,而是小组所有成员都参与进来,把自己的思路拿到小组来分享,共同借鉴。小组有效合作就是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确定思路的过程。在小组合作探究中,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思考方向,又要指导学生在合作中产生质疑。不断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让那些相对内向的学生在小组中敢于发言,让那些外向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得到发展。
3.培养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良好的发言习惯。小学生善于表现自己,并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在老师提问的时候往往高高地举起自己的小手,甚至是站起来,希望能引起老师的注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学生不断地在纸上去验证自己的答案,黑板上只是少数同学的暂时演示的场地。所以要鼓励学生先在小组中发言,然后到黑板上演示。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只顾自己做题而不学习别的同学的好的解题方法的错误行为。
二、小组合作探究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
小组合作探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是对原有教学方式的补充,同时转变学生一味听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单一学习模式,这是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在教学中,一些教师在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后,就结束课堂教学了。那么合作的目的是什么呢?我们必须明确探究的目的。如在教学小学四年级的角的分类,老师可以先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准备各种不同角度的模型,让学生在里面找出自己喜欢的模型,并用量角器量出相应的度数,进行归类。自然得出角的度数有小于90度的、大于90度的、等于90度的、等于90度2倍的、等于90度4倍的。各组测量,再次进行探究:90度角的作用。总结出:小于90度的是锐角、大于90度的是钝角、等于90度的是直角、等于90度2倍的是平角、等于90度4倍的角周角。使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加深了对所要学习的知识的理解。
三、抓住时机进行表扬,让学生参与探究。
学生在合作中总是有不清楚的地方,教师要善于发现,善于掌握时机,恰到好处地进行总结。如学生在争论不休时,我们要及时参与到学生中去,做学生活动的引导者。对小组中较为优秀的学生进行指导,尤其在他洋洋得意时,教师可以从另一角度讲解问题,让学生发现,原来他想得并不是很完善。也要指导基础不好的学生,给他们自信,让他们在小组中也能活跃起来。面对坐享其成的学生要及时发问,以调动他参与的积极性。
四、开展小组竞赛,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小学生在课堂上最希望得到表扬。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中选拔出一个组长,组长负责分配本组讨论任务。根据每个小组的讨论和回答情况,组长推荐并负责记录小红花,每五朵小红花可以兑换一个练习本,在讨论中发言最多的学生将得到小红花一朵。这样,小组长就会为了自己小组的荣誉精心组织小组探究。
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掌握它们。”合作探究的形式是多样的,小学数学教学有效实施合作探究还需要我们针对学生所处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探究;实施方法
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主要学科,也是贯穿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所以,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学生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那么,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如何运用好小组合作探究这一学习方式呢?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学生借合作探究的机会开小差,成为探究之外的一员;有些学生随意走动,离开自己的小组参与别的小组的活动。这样就成了自由散漫、组织失败的小组探究活动。下面我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小组合作探究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有效组织学生在数学课堂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1.小组合作探究是把每个组员的智慧结合到一起,寻求最为恰当的解题方法。既要能够让每个学生在小组中积极参与,又要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成果的平台。如“? ?=15”这个开放性的题目有很多种方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答案。学生先自己做好答案,再拿到小组中进行探讨,发现别的同学做法和自己的不同,但所得的结果都是正确的。方法虽然简单,却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让他们把自己的成果拿到小组中来讨论,收获的不仅仅是自己一个人的成果。
2.小组交流合作,并不是由某一名学生在谈自己的解题思路,而是小组所有成员都参与进来,把自己的思路拿到小组来分享,共同借鉴。小组有效合作就是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确定思路的过程。在小组合作探究中,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思考方向,又要指导学生在合作中产生质疑。不断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让那些相对内向的学生在小组中敢于发言,让那些外向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得到发展。
3.培养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良好的发言习惯。小学生善于表现自己,并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在老师提问的时候往往高高地举起自己的小手,甚至是站起来,希望能引起老师的注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学生不断地在纸上去验证自己的答案,黑板上只是少数同学的暂时演示的场地。所以要鼓励学生先在小组中发言,然后到黑板上演示。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只顾自己做题而不学习别的同学的好的解题方法的错误行为。
二、小组合作探究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
小组合作探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是对原有教学方式的补充,同时转变学生一味听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单一学习模式,这是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在教学中,一些教师在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后,就结束课堂教学了。那么合作的目的是什么呢?我们必须明确探究的目的。如在教学小学四年级的角的分类,老师可以先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准备各种不同角度的模型,让学生在里面找出自己喜欢的模型,并用量角器量出相应的度数,进行归类。自然得出角的度数有小于90度的、大于90度的、等于90度的、等于90度2倍的、等于90度4倍的。各组测量,再次进行探究:90度角的作用。总结出:小于90度的是锐角、大于90度的是钝角、等于90度的是直角、等于90度2倍的是平角、等于90度4倍的角周角。使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加深了对所要学习的知识的理解。
三、抓住时机进行表扬,让学生参与探究。
学生在合作中总是有不清楚的地方,教师要善于发现,善于掌握时机,恰到好处地进行总结。如学生在争论不休时,我们要及时参与到学生中去,做学生活动的引导者。对小组中较为优秀的学生进行指导,尤其在他洋洋得意时,教师可以从另一角度讲解问题,让学生发现,原来他想得并不是很完善。也要指导基础不好的学生,给他们自信,让他们在小组中也能活跃起来。面对坐享其成的学生要及时发问,以调动他参与的积极性。
四、开展小组竞赛,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小学生在课堂上最希望得到表扬。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中选拔出一个组长,组长负责分配本组讨论任务。根据每个小组的讨论和回答情况,组长推荐并负责记录小红花,每五朵小红花可以兑换一个练习本,在讨论中发言最多的学生将得到小红花一朵。这样,小组长就会为了自己小组的荣誉精心组织小组探究。
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掌握它们。”合作探究的形式是多样的,小学数学教学有效实施合作探究还需要我们针对学生所处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