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诗学视阈下莱斯利·玛蒙·西尔科的政治书写

来源 :当代外国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3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莱斯利·玛蒙·西尔科从美国印第安传统文化获取创作元素,以故事为记忆政治之载体,将"最有效的政治宣言"置于其文学创作中。她以印第安女性特有的认知视角书写美国印第安文化,希冀重构"母系宇宙",为"属下女性"发声;作为传承美国印第安文化的"书籍人",她弘扬美国印第安循环时间观,以此解构欧洲线性时间观,重现被边缘化的印第安血泪史;作为"龟岛"原住民混血后裔,她形塑"龟岛"灵性,助力原住民收回被"偷走"的土地。从认知诗学视角对西尔科的作品进行细读,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诠释西尔科作品中的"政治宣言",也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美国印第安人独特的文化认知观。
其他文献
美国建国初期,刘易斯和克拉克受时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委派,前往西部探险,一直抵达太平洋并返回东部。基于刘易斯、克拉克和部分队员在探险过程中写下的日志、数位研究专家的著述,以及日常通信等其他文献资料,尤其是基于作者对探险路程的实地探访,本书对这次艰难的探险进行了细致、生动的还原和描述。探险队作为第一批美国人见到了北美西部的壮丽景观,
本文比较系统地梳理了2007—2017年间中国学者研究美国越战文学的概貌。它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研究的视域涵盖越战文学中的主要文类;研究方法和手段丰富多彩;研究成果相当丰富。持续关注美国越战文学和越战文学研究既有助于中国学者了解中国越战文学研究的前期成果,也为今后在该领域进行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2017年11月10日—12日,由江苏省外国文学学会、江苏省作家协会外委会主办,江苏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承办,译林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协办的"江苏省外国文学学会、江苏省作家协会外委会2017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在江苏理工学院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外国文学经典与当代中国",
本书以空间为核心元素,建构出一个与精灵有关联的大家族的秘密往事:七代人居住在一栋偌大的房子里,在时光变迁中静待故事终结的日子。在精灵主宰下,隔阂、欲望、失落和蒙蔽贯穿于家族史当中,与此抗衡的是义无反顾和生生不息的爱。
一位谜一般的旅客,一座迷宫一般走不出去的城市。 镇上的街道和房子不断重组和换貌。 守夜人消失在街角,阴影中探出帽子黑色的边檐。高跟鞋急促的穿过小巷。
苏珊·弗里德曼运用当今全球化与跨国研究、人类学研究和地理学研究中的文化理论,挑战夸大性别、种族、民族和阶级等界限的思维模式,提出从多元文化和地缘政治角度对女性主义进行定义,大大拓展女性主义的理论边界。
当别的作家在“写书”的时候,艺术家阿拉斯代尔·格雷却在创造书。他的人生智慧举重若轻,幽默轻快的笔触下揭示的是人性最深的本性。格拉斯哥的灰姑娘没有水晶鞋,劳工的生活也没有奇迹……离奇的故事总是缺乏想象力,生活本身才最出人意料。
在这本教导式的书中,庞德遵循了“一切批评都是一种界说古典作家的尝试”。在希腊人中,庞德喜欢荷马和萨福,在罗马人中他喜欢卡图卢斯、奥维德和普洛佩提乌斯;而对于品达和维吉尔,庞德作出鲁莽而果断的否定。这种强调直觉的方式引起讲究逻辑性的教授们的不满,却给了艾略特、威廉斯为代表的同辈诗人极大的启示。
发生在1950年代初的罗森堡间谍案曾被联邦调查局局长胡佛称为"世纪要案"。在麦卡锡主义甚嚣尘上、反共气焰愈演愈烈、美国在朝鲜战争上损失重大的政治气候下,罗森堡夫妇的命运不可避免地受到意识形态斗争的影响。虽然纽约星星监狱里的电椅已从普通民众的记忆里淡去,但半个多世纪以来任何提及罗森堡间谍案的举动都意味着引发一场新的争辩。本文全面梳理并深入探讨历史学家、独立调查者、新闻记者和后现代小说家笔下有关该案的著作,揭示有关该案的非虚构性作品对纪念罗森堡夫妇事实上产生了负面作用,而后现代作家笔下的虚构性"罗森堡文
“我哥哥质疑记忆的根本真实性,而我质疑我们渲染记忆的方式。”《没什么好怕的》是巴恩斯唯一一部家庭回忆录,其中既有他与身为哲学系教授的哥哥的观念交锋,又有对家族往事抽丝剥茧般的按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