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1950-1970年代科幻写作中的工业想象与城市景观

来源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bh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0-1970年代的中国科幻小说,吸收、借鉴了苏联科学文艺的创作经验,以少年儿童为目标读者,以激情澎湃的乐观想象、理性严谨的科学精神和浪漫奔放的共产主义理念,建构起一个个强国梦想.通过对工人群体与知识分子群体的城市日常生活塑造,科幻小说创作也为1950-1970年代的主流文学创作提供了补充.
其他文献
新晃四月底的早晨,有雾,有细雨.随着银铃般的笑声入耳,眼帘中是三个头戴别致银饰、身穿蓝土布衣衫的侗族少女的娇娆身姿.她们让我这个初来乍到的回族人,感到了侗乡的第一好印象.rn只是新晃的雨和江南的雨不同.清香中略有一点点甜丝丝的泥土味,大有令人抒情的架势.
期刊
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贡溪乡四路村,有一天然泉井,名日天井.井不大,石块围砌成正方形的墙,边长约三米,石墙相对高出平地和水面一米有余,水有几许深却难以看出.纯净的水面映着瓦蓝瓦蓝的天,好像偌大的苍穹和挂在天边的云彩不在我们的头顶,而是在一潭清幽幽的井泉里.这时候云彩在天空里浮动着,井泉水面映着它们楚楚动人的倩影.
期刊
百年新诗是起于青萍之末而浩大于风云际会的壮阔进程.首先,“白话”与“新月”给予了新诗在形式上的原初动能,以及“诗美”内质上的基本合法性;其次,“象征派”与“现代派”的出现为新诗注入了第二波演化与成熟的动力;第三,在救亡与革命的语境中,新诗与现实需求之间保持了长期的妥协,但也在其外创造着超越历史限定的个性化文本;第四,在六十到七十年代的环境下,新诗通过内地的“潜流”部分与台湾的“现代诗运动”,实现了现代性的迂回承续;第五,在八十年代以后的新诗潮运动中,精英主义与平民主义一直存在着一个有力的互动,这也是百年新
讲个故事吧,这是父辈以前的事情了.rn我的姑父是个下放知青,特别爱吹牛,当年下放到我们寨子没几天,就和姑姑好上了.姑姑对这个满脸胡茬,说话狂喷口水的男人也是一知半解,只知道他家在县城,那里有好大的一条河,这条大河在县城拐了个弯,就从他家门口哗啦啦地流过.大河到底有多大,姑姑并不知道,只知道河面上来来往往的小船有上百只,河心里有一片绿地,孤岛似的,一到夏天,上面便落满了白鹭,只要在他家门口扔上一枚爆竹,或者大喊一声,就会惊得那些白鹭满天飞.
期刊
布洛赫认为,存在者总是生活在厚重的黑暗中,唯有“希望”能够照亮这重黑暗并颠覆现有体制,引领人们走向乌托邦世界.与此相关,一方面,大众文学、大众文化富有乌托邦潜能,并闪烁着“理想国”的光辉.它们隐匿着乌托邦“预显”的效用,并教会主体领悟梦想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大众文学、大众文化所建构的诸梦幻景象具有“间离”从而“震惊”身处其中的观众的功能,促使他们从日常生活中抽离出来,意识到自身所处的匮乏,并领受到乌托邦的光芒.布洛赫还在肯定大众文学的同时区分了大众文学和媚俗文学,以及童话故事和神话故事,并从自身的哲学理论
一提严家炎先生的学术品格,很多人马上联想起他“严加严”的绰号.没错,“严谨”确实是严先生治学的重要特征.但在2020年发表的《教材编写与严谨求实的一代——关于及其他》①中,我提及“严谨”是不少优秀的第二代学者的共性:“作为学科的\'中国现代文学\',真正成型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代高举大旗,站稳脚跟;第二代忍辱负重,继往开来.若论治学风格,这第二代学者的特点是,严谨求实之中,不乏开拓进取,努力开枝散叶,往各个方向发展,如文学史、思潮流派、文体风格,还有学科史等.”也就是说,单表扬他们治学严谨还不
期刊
本文从鲁迅对曹禺的“左翼剧作家”评价谈起,重返曹禺创作前期阅读、思考的文化语境,辨析他的剧作与当时颇有影响的以人类学方式阐释马克思主义的德国社会学家库诺的著作之间的内在关联,分析《序》中“自然的法则”这一概念并非左翼论者所指认的形而上学“观念论”,而是作为人类学“哲学之根”被曹禺吸纳的.批评家们对曹禺创作中人类学视野和人类学式马克思主义阐释则有某种程度上的盲视.鲁迅1936年对曹禺的评价能够引导我们逐渐贴近曹禺的创作初衷及其思想立场.
新晃在湖南人头形版图的鼻尖上,天雷山在这个鼻子尖的顶端,天雷寨坐落在天雷山脚下,我家在天雷寨的怀抱里.rn关于这个有着五六百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村落的记忆,最早的就是唱戏.rn关于唱戏的记忆,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挂在戏台前的两盏灯.rn其实,它们都不是灯,只是两团棉花球燃烧时的火焰.一左一右挂在戏台前的两根长铁丝上,都浸满了煤油,只需村民用抽着的旱烟火星一点,“噗”的一声响,戏台及周围瞬间亮如白昼.
期刊
叶维廉在《中国现代诗的语言问题》等文章中以比较诗学的视野对中国现代诗的语言特质提出了一些批评,他从古今比较、中西对照的角度出发,认为新诗建立健全、严密的语法,大量使用虚词等特征妨碍了诗歌的“直接呈现”,破坏了诗歌的形象性和多义性.本文对此提出一些商榷意见,我们认为叶维廉将旧诗中省略虚词、代词,简化语法关系等特征解释为“蒙太奇”效果一定程度上是附会,将部分旧诗中的“以物观物”视镜用来批评新诗也有失公允.新诗中语法关系的相对严密、虚词的大量使用、时态表达的明确其实有利于扩展新的表意空间,并开创一些独特的诗意传
我读大学的时候,学校的现代文学史课程,用的是唐弢、严家炎主编的教材,但那时并不知道主编的情形.待到考取硕士研究生,对于现代文学研究的前辈才开始有所了解.大概是1986年暑期吧,得知现代文学馆筹备处有讲习班的信息,便从沈阳赶到京城的万寿寺,第一次见到严家炎先生.他为我们这些学员讲的是小说流派史,分成几章慢慢道来.授课的声音不大,严谨、扎实的思路,一扫文坛漂浮的文辞,虽然感到有点沉闷,却也让我明白了治学的路径上,有一批与时风迥异的长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