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元帝焚书

来源 :海外文摘·文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artdu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梁元帝萧绎(字世诚,508-555)是梁武帝萧衍的第七子,本来并不具备接班当皇帝的条件,太子先后是他的哥哥萧统和萧纲,但梁末爆发了侯景之乱,梁武帝和他的接班人简文帝萧纲先后死于非命;萧纲失去自由时募人出去烧东宫,“所聚图籍数百厨,一皆灰烬。”(《南史·侯景传》)其时在长江中游重镇荆州的萧绎主导了镇压侯景的战争,取得重大胜利,上台当了皇帝;而为时甚短,很快就被西魏所灭(承圣三年,555)。同西魏联手搞垮萧绎的是他的侄子萧詧(昭明太子萧统之子),稍后萧詧称帝,但只是一个在西魏及其后续者北周监控下的二级政权,史称后梁。
  萧绎文化修养很高,读书甚多,也非常重视藏书,水平之高在古代帝王中实属一流;当他知道自己很快就要完蛋的时候打算自杀,同时把当时江陵的全部藏书一把火全部烧光。
  萧绎早年读书非常刻苦,知识渊博,著作等身。据说他读书“一日二十卷”,“不知疲倦”(《颜氏家训·勉学》),后来一只眼失明,另一只视力也比较差,改为听书。《南史·梁元帝纪》载:“既患目,多不自执卷,置读书左右,番次上直,昼夜为常,略无休已。虽睡卷犹不释。五人各伺一更,恒致达晓。”其人刻苦用功有如此者。他的著作,据《梁书》和《南史》记载,有《孝德传》三十卷、《忠臣传》三十卷、《丹阳尹传》十卷、《注汉书》一百一十五卷、《周易讲疏》十卷、《老子讲疏》四卷、《内典博要》一百卷、《连山》三十卷、《洞林》三卷、《玉韬》十卷、《金楼子》十卷、《补阙子》十卷、《怀旧志》(《怀旧传》)二卷、《古今全德志》一卷、《荆南志》(《荆南地纪》)一卷、《江州记》一卷、《贡职图》一卷、《古今同姓名录》一卷、《筮经》十二卷、《式赞》三卷、文集五十卷;另外还有编著多种。他自己最看重的是《金楼子》一书,其序言说他很早就开始准备这本书了,“年在志学,躬自搜纂,以为一家之言”,他很看不起那种自己不动手、全靠手下人的陈规陋习。《金楼子》基本完成于他四十二岁时(太清三年,549),后来仍有修改补充,书中提到的最晚之事是他四十六岁时的情况,而到第二年他就兵败被杀了。
  一位如此重视读书著书的大学者,自然也很重视聚书藏书,《金楼子》中有《聚书篇》,详细记载他搜罗各种书籍和名人法书的经历与收获,最后说:“吾今年四十六岁,自聚书来四十年,得书八万卷。”平定侯景之乱后,原在建康文德殿的皇室藏书数万卷以及一批名人法书也都归于江陵,最后却被他一把火统统给烧了,总数在十四万卷以上。他叹息说:“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资治通鉴》卷一六五)《太平御览》卷六一九引《三国典略》载:
  周师陷江陵,梁王知事不济,入东阁竹殿,命舍人高善宝焚古今图书十四万卷。欲自投火,与之俱灭。宫人引衣,遂及火灭尽。并以宝剑斫柱令折,叹曰:“文武之道,今夜穷矣!”
  《梁书·元帝纪》也有这样的记载。萧绎完全崩溃了,他不仅是亡国之君,也是毁灭文化遗产的一大历史罪人。同那十多万卷书籍一道烧掉的,还有王羲之、王献之等大书法家的大量作品。张彦远《法书要录》卷四唐张怀瓘《二王等书录》载:
  梁武帝尤好圖书。搜访天下,大有所获。以旧装坚强,字有损坏,天监中,敕朱异、徐僧权、唐怀允、姚怀珍、沈炽文析而装之,更加题检,二王书大凡七十八帙,七百六十七卷,并珊瑚轴织成带,金题玉躞。侯景篡逆,藏在书府,平侯景后,王僧辩搜括,并送江陵。承圣末,魏师袭荆州,城陷,元帝将降,其夜乃聚古今图书十四万卷并大小二王遗迹,遣后阁舍人高善宝焚之。吴越宝剑,并将斫柱,乃叹曰:“萧世诚遂至于此!文武之道,今夜穷乎!”历代秘宝并为煨烬矣。
  《金楼子·聚书篇》曾详细说到他收藏过哪些珍贵图书,其中亦颇有二王墨宝:“法书,初得韦护军叡饷数卷,次又殷贞子饷,尔后又遣范普市得法书,又使潘菩提市得法书,并是二王书也……”
  通过购买、接受赠送等各种渠道,萧绎自己收藏的书法珍品达数千卷之多;再加上后来得到的其父皇旧藏之二王秘宝近八百卷,最后全都毁于一旦。
  原载《中华读书报》2017年6月28日
  责任编辑:黄艳秋
其他文献
儿时,外公经常借一座大院完成他对我的教训。这座大院,此时就在我的面前:何应钦故居。  泥凼街上的何应钦故居坐落于山腰,由前厅、两厢及正厅构成四合大院,均一楼一底,院中天井用石板镶嵌,站在大院的门前远眺,云烟深处,便是广西的十万座大山。何应钦出走的年月,除了牛马走出的山道,真正意义上的路是没有的。1945年,他代表国民政府接受日本人投降后,回故乡,才有人在峰峦中凿开一条毛坯路,够一辆小车进来。  外
1941。波兰  需得有一场大雪  荷枪实弹的士兵。厢式火车  空气中弥漫着焦虑和未知的恐懼  五岁的安德烈  他带上了心爱的玩具和星光  他把行走的火车当成甲壳虫  他的手里  捧着一个红艳艳的苹果  冬日书  它们努力向一个方向靠  一小撮  一小撮  逼出一生中  全部的翠绿
年年腊月二十四,过小年,扫灶屋的扬尘总是重点。母亲带领我们盖上水缸,搬出铁锅,移动碗柜,天翻地覆地清扫,但灶屋里仍是黑漆漆的,又潮又暗。然而,就这扁窄狭小、烟熏火燎的小房,却是我儿时最喜爱的地方,玩累了就往灶屋里钻,摘掉背上的书包就往灶屋里跑。因为,那里有菜羹,有姆妈,有火钳。  鄂东一带,火钳往灶膛添柴拨火是很有学问的。灶膛的火要烧四处:炒菜煮饭的铁锅为主要、烧水蒸菜的汽罐不能忽视、灶膛里烧开水
(接上期)  十一、董文炳臂断汴京 鬼神争夺大汗命  忽必烈一行人在蒙哥的接应下,很快歼灭了金兵,跟随蒙哥来到了兀良合台的营帐。兀良合台居中而坐,蒙哥、忽必烈、董文炳进来后分列左右,众人刚刚杀了一批金兵,掩不住脸上的畅快之情,和兀良合台说了,兀良合台也拍手称快,直言这是长生天在帮助蒙古。兀良合台又听忽必烈说三峰山已破,完颜哈达正回军向汴梁而来,甚感快慰,痛快地说道:“灭金的时刻就要到了,托雷大王令
有不少朋友问:“创作历史题材小说,最难之处是什么?”我以为,最困难的也是最重要的是人物形象的立体化。  其实,不但“历史题材”,其他题材作品也都是给当代人看的。你即便是历史学家,熟通历史掌故,写出的小说如无形象,今人也不肯买你的账。人们掏出自己的血汗钱买书,要的就是人物形象有立體感,贴近人心,贴近阅读的情趣。  也有小说家,尤其是长篇小说家,认为写小说最困难的是谋篇布局,我以为这应是小说作者认为自
“除了一张书桌、一个小橱子及一张单人床,房间里再放不下任何东西,下榻于此,我不免幻想这仄狭空间岂不像一则警示预言……”这是国际知名摄影师范毅舜对法国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在20世纪50年代所设计的拉图雷特修道院里那些隐秘而紧如蜂巢排列的修士住所的描述。他初见那些逼仄的隐修室,只觉得简直就是压抑人性,但最后却为之改观,或许只有这样的房间,才能逼迫人更能诚实地面对内在。  我虽不曾有如此苛刻的体验,
刚登上去嵛山岛的轮渡,阵阵潮湿的带着淡淡海腥味儿的海风满面扑来,啊,大海,我来了!  我们久居北方的人对大海的向往,是常住海边的人无法理解的,我不顾轮渡管理人员的劝阻,出了船舱,独自来到了船尾,想亲近一下大海, 一个大大的浪花扑面而来,我没有躲避,反而很兴奋,咸咸的,淡腥的海水,让我深深陶醉。也许是阴天,海水没有平时的蓝,深沉的颜色更显现出了海的苍茫,海天一色,好辽阔,我们的心胸似乎也变得开阔了,
没有人说得清湖究竟有多大,装下多少水。就知道天上落下来的雨,田里塘里装不下的水都到了河里,小河大河的水都到了湖里。一千年一万年的水,没有尧和舜之前的水,没有秦皇汉武之后的水,大禹不曾治过的水,屈大夫最后托身的水,汉字半边的水,浮过东吴后来又把它淹没的水,李白读作酒、杜甫读成泪的水。那时的人一定是说不清楚,大概也没想说得太清楚,就用了一个模糊的数字:八百里。后来的人常常捉住这个数字问:八百里是什么?
我老家西乜木歹村在内蒙古东部。自清代,山海关以西称关里,东三省加内蒙古东部地区称关外。历史上因生活所迫,大量的关里百姓向关外移民,形成闯关东移民潮。从那时起关里关外的称呼更加热闹了。不知哪一年,老家来了一个带着儿子投靠亲属的寡妇,村里人都叫她关里婆。   她在自家的土坯屋前支煎饼棚卖煎饼,我常去买她的煎饼。我们两人照过的时候,她总是嘿嘿憨笑,很少说话。她摊煎饼的技法娴熟,先朝平底锅舀一勺玉米糊,
飞是我的闺蜜,听说杂志社要跟我约稿,就说非常想让我写写她的母亲——   我的母亲总共生育了我们兄妹四人,大的两个是儿子,小的两个女儿,儿女双全,原本是多么幸福的一家子。可是在我记忆的深处,有一条溪流在缓缓流淌,那便是母亲的眼泪。   1994年夏天,晴天霹雳!有如春天般花季壮实的二哥因做生意被骗,债台高筑,丢下一双儿女(儿子刚过完5岁生日,女儿才3岁多),就离开这个生他养他二十多年的家,至今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