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重大突发性事件中的媒介先锋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enj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四川汶川地震发生以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推出特别节目《汶川紧急救援》全天24小时不间断播出达数十天。中国之声在此次地震中的报道是继今年年初南方遭受冰雪灾害后的又一次成功接力,也充分表现了广播在重大突发性事件中发挥的不可替代作用。本文从广播媒介的特性、广播与新媒体的融合、广播功能在突发事件中拓展三方面来分析中国之声特别节目《汶川紧急救援》,旨在思考和总结广播在媒介变革中独特优势以及进一步发展的规律。
  【关键词】地震 广播特性 广播功能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大地震。对于这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灾情,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代表的国家广播在这次地震中的报道是继今年年初南方大部分地区遭遇冰雪灾害之后的又一次新的突破。在灾情严重的地区,在断水、断电,报纸、电视甚至手机等移动媒体的信息接受和传送及其不便的情况下,广播这个传统媒体成为了政府部门指挥抗震救灾的指挥平台,是灾区群众、解放军官兵以及志愿者获取相关信息的最主要渠道,也是搭建奉献爱心、援助受灾群众、为灾区人民排忧解难、释疑解惑的公益桥梁,最大限度的体现了广播媒体快速、灵活、便捷的特点以及在突发性事件中的不可替代作用。
  
  一、充分发挥广播媒介的优势
  
  在重大突发性事件和灾难中,作为抗灾救援应急平台的广播应该充分发挥自身“快、广、易、情”的优势特点,成为最快捷、最适用、最有效的大众传播手段。地震发生后,电视、网络等媒体的集体“失语”,手机信号也因通信设施的受阻而频频中断、报纸则因为印刷周期的限制不可能第一时间传达信息,而这也是广播和所有媒体相比的最大优势所在。
  1、“快”——第一时间发布、第一时间连线、第一时间专家进驻。
  与报纸、电视主要利用文字、画面等符号进行传播相比,广播以声音作为自己唯一的传播方式,这个在常态新闻中看似“传播符号单一化”的缺点,在突发性事件中却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因为报纸有无法抗拒的发稿、排版和印刷时间,电视必须有必要的画面信息和影像合成,而广播除了声音之外则什么都不需要,这就大大加速了信息在第一时间的发布和关键信息的实时供应与分享。同时广播作为立即性传播的媒介,在特别时期所采用的直播方式,更是最大程度的开发了广播的“时间版面”,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可以同步报道新闻事件的最新动态;重大新闻事件的跟踪滚动播出更使广播成为“随时出版的报纸”。在此次地震报道中,中国之声特别节目《汶川紧急救援》在灾情发生后以最快的速度报道了胡锦涛总书记要求尽快抢救伤员、确保灾区人民生命安全的重要指示,温家宝总理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指导救灾工作的新闻,并且在节目中随时插播政府的最新公告、灾区救援的最新进展、爱心救助的最新动态,不仅大大过滤了信息传递的无效环节,而且为救灾争取了宝贵的救援时间。
  现代电子技术的高度发展,一个短信平台、一个导播电话,就可以使相隔万里的听众和直播间的主持人、嘉宾进行同步交流,就可以使深入灾区的一线记者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直播间进行第一时间连线。这次《汶川紧急救援》中,采用了大量的前方记者和主持人直接电话连线,三部直播电话实时开通。记者在连线的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会邀请现场有关专家、医护人员等做简要的发言,这样的方式不仅使广大听众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迅速了解真实、可靠的第一手灾区情况,而且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现场访谈,在心理空间上大大缩短了听众和灾区之间的距离、现场感强。
  2、“广”——覆盖范围大、特定听众多。相对于报纸、电视和网络等媒体,广播具有较强的信号覆盖优势。此次《汶川紧急救援》借助中国之声的平台,在全国覆盖率达到96%,这是当今任何其他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和正常状态下不同,在特定的时期尤其是重大灾害事件中,广播会在较短时间拥有大量的特定听众群体,包括地震灾区的人们以及广大的解放军官兵和深入前线的志愿者等。
  3、“易”——成本低。这里的“成本低”具有三层意思:一个是作为广播接收终端的收音机价格低廉、消耗低。比起电视机、电脑等价格高昂的电子产品来讲,由于收音机价格低廉,人们购买一台收音机的可能性要大大提高,而接收所需要的能源也只不过是几节电池而已;二是获取信息的成本低。根据美国传播学家威尔伯﹒施拉姆提出的“选择的或然率”理论,即人们选择某种媒介的可能性等于这种媒介报偿的程度和获得该媒介费力程度之比。广播信号的接收过程简便,收听伴随性强,听众在做别的事情的同时可以兼听广播,这就大大解放了听众的“双眼”和“双手”,在伴随性状态中实现了听觉的有效传播。三是广播报道技术更加简便灵活,只要有广播信号和简单的设备,就可以搭建信息沟通的桥梁,因而也更加适合利用直播贴近听众。因此,作为低成本的大众信息传媒,广播应该享有更大的运行空间和更加宽松的运行条件,特别是在重大灾难性事件中,广播的这种特性应该有更大的凸显。
  4、“情”——人文关怀
  (1)广播借助声音传递信息,是一种情感媒介。相对于报纸通过文字传播、思维更加理性、内涵更加深刻而言,广播凭借声音与听众交流,就更加善于再现生动形象的感人场景。《汶川紧急救援》不仅在第一时间对灾区的情况进行了报道,而且在第一时间搭建了公共信息平台,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部署和救援行动传达给灾民。总理的声音不断通过广播传遍灾区,“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尽百倍的努力。”;“灾区的听众朋友,你听到我们的广播了吗?你安全吗?党中央国务院在关心你们,全国人民牵挂着你们,你们一定要坚持住活下去的信念啊!”这是《汶川紧急救援》节目主持人对灾区持续不断的问候和叮咛,这些看似普通的话语带给灾区的确是一种鼓舞、一种温暖、一种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2)《汶川紧急救援》还开设了寻亲纸条、平安纸条、记者倾述等环节,让失去联系的亲人尽早团聚、让记者讲述新闻背后的感人故事。从广播里不断传来——儿子寻觅父亲的信息、妹妹寻找哥哥的声音、妈妈牵挂女儿的信息,一句问候、一声平安无不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此外《汶川紧急救援》中还滚动播出专家谈话和解读余震的趋势、医务人员细致的提醒和叮咛,大量救灾物资的及时到位,把亿万真切、关爱的心灵汇聚在一起,给灾区送去帮助、安慰;在记者倾述环节,一个个真实、感人的小故事感动着每一个听众,也给灾区人民迷茫的心灵提供导向;此外为帮助灾区群众度过难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于5月14日12:30组织百名歌手开展“爱在天地间”广播赈灾大行动,并且共同录制“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群星合唱大型音乐作品《相信爱》,用歌声为灾区群众送去深深的祈祷和祝福。
  
  二、打造广播与新媒体的有效结合
  
  1、实现台网一体化。在这次汶川地震的报道中,中国广播网迅速跟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汶川紧急救援》直播节目,同步开辟《我们在一起》的大型专题,有效地延伸了广播的传播触角,成功地实现了台网一体化,为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共存共融、共同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广播是线性传播,不易保存,不能倒检索,这给听众带来了不可回避的收听不便,而网络和广播的结合有效地实现了资源的再保存和再利用。一方面,在广播直播节目的同时,中国广播网的网络编辑迅速对直播实录进行文字和音频整合,将其中的重要新闻按照专题(例如记者手记、记者连线、特别聚焦等)的形式分类摘取和编排。另一方面,中央人民广播台中国之声也从网络文字直播中选用相关新闻,在广播中滚动播出,补充了广播新闻资源,实现了网络新闻与广播新闻的互动互补,传统广播与网络传播相映成辉。此外,中国广播网还开辟了中广在线包括中国之声在内10个频率的直播板块,真正做到了“听新闻不用等”,实现了“随听随点”的理想信息接受模式。
  2、有效开辟短信平台。广播是典型的单向传播,信息从电台单向传递给听众,通常不能及时有效地得到反馈信息,从而影响了受众的互动参与,随着信息时代各大传播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互动传播已经越来越成为广播媒体所致力于的目标。手机短信作为新兴媒介,以它固有的特点,在传统媒体广播的即时互动传播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从而也促进了不同媒体间的融合和发展。短信平台的建立使得传统的广播有了更广阔的天地。特别节目《汶川紧急救援》直播中就开辟了短信平台,这里有来自灾区群众的情况反映,有对解放军官兵的关心和问候……这样短信平台、互动热线、公益宣传带等多种方式反复播出,有效扩大了宣传影响。
  
  三、探索广播功能的新拓展
  
  1、信息及时发布的第一平台。地震发生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最快的速度,第一时间报道党中央有关抗震救灾工作的重大部署,第一时间报道受灾地区的天气状况、余震信息、救援物资供应短缺情况以及相关的防震抗震知识和措施,有效的帮助灾区群众做好相关事宜。同时,《汶川紧急救援》还为灾区救灾工作提供切实的帮助,尽可能使各种救灾物资在资源配置上实现最优化。
  2、民众与政府互动的沟通桥梁。在抗震救灾报道中,《汶川紧急救援》对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一线指挥救灾的活动进行了及时充分的报道;对解放军、武警官兵、广大医护人员、一线志愿者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精神进行了讴歌;对受困群众互帮互助、坚韧顽强品质进行了歌颂,这些话语温暖了民众的心,也拉近了政府和民众之间的距离,既激发了民众抗震救灾的信心,也有效地引导了舆论、成为安抚民心、疏导情绪的沟通桥梁。
  3、心理疏导和情感交流的安抚枢纽。汶川地震中灾区的人们不仅要接受家园毁坏的现实,更要迎接内心深处遭受的创伤,地震会对重灾区每一个亲历地震者的心理造成强烈冲击,成年人在灾难后没有因为得到及时而适当的心理治疗尚且如此,对于少年儿童来说问题可能更严重。这是其他突发性事件所没有的情况,《汶川紧急救援》特别节目充分考虑到了这点,在深夜会请心理专家做心理咨询指导和安抚工作。同时从5月26日开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还开办了一档以灾区孩子为收听对象的特别节目《同在星空下》,该节目以温馨的陪伴、潜移默化的心理疏导为主,每天邀请一位“星空使者”(明星、心理医生或是走过坎坷的人)一起陪伴灾区的孩子们度过最艰难的时期。这是在以往任何特别节目中所没有的策划和环节。
  此次中国之声特别节目《汶川紧急救援》值得研究和探讨的地方尚且还多,这也是继中央人民广播电台2008年初《爱心守望 风雪同行》成功报道之后的又一次辉煌接力,不仅再次验证着广播媒介在重大突发性事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也显示着国家电台在广播转型中的日益成熟,下一步的任务正如中国传媒大学曹璐教授所言:“国家广播主流频率的品格如何从‘特别’进入‘常态’,在‘常态’中保持优化状态,使‘特别’节目的品格得以持续和提升”。
  
  参考文献
  ①曹璐,《解读广播》,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2004年8月第1次印刷,第31页。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07级硕士研究生)
其他文献
二毛,快下来帮我擦车。
期刊
杰克苏醒过来,缓缓地睁开眼睛。向四周望去,周围全是高耸陡峭的山峰,没有树木,也没有小草。杰克感到自己来到了一个非常荒凉的地方。这里怎么看不到一点生命迹象呢?难道是降落到了M星球?不会吧!我刚才还在家里睡觉呢!说着,他狠狠地掐了自己一下。“啊!”他疼得叫了起来。  “咕噜咕噜!”杰克的肚子抗议了。“哎!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这M星球也太不够意思了。我大小也是一个客人呀!怎么连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过许许多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养小动物,第一次去野营,第一次登台表演、第一次去外地旅游……一个个“第一次”就像一个个脚印,印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而使我记忆最深的,还是我第一次走夜路的情景。  记得我小时候,天不怕地不怕,却偏偏害怕那黑漆漆的夜晚。要问我为什么这么怕黑,我也说不清,也许是怕鬼吧!  一天晚上,夜幕已悄悄降临,爸爸让我去买东西。我看看外面黑黑的一片,实
侦探社接到居民的紧急报案,说自己家里收藏的邮票不见了。金旋风和蓝梦火速赶到了案发现场。  “我在家里准备做午饭,结果发现冰箱里没有菜了,就赶紧出去买菜。我回来的时候就发现收藏的邮票不见了!”刺猬先生生气地说,“那可是动物王国正式发行的第一版邮票,价值连城呢!”  金旋风勘查现场,在刺猬先生的书房内,摆放着一个展示柜,只有正面是一层不太厚的玻璃,四壁全是胡桃木,里面用相框框着一枚枚邮票,只有一个柜子
改变  弗兰克·布兰撒是一个加拿大人,他在二十岁的时候开了一个刹车片厂。工厂的效益可以说非常不错,但是这些都是靠弗兰克每天工作二十个小时以及无数个失眠的夜晚换来的。  一天早晨,弗兰克突然开始全身冒虚汗,还一直发抖。女友赶紧把他送往医院。经过诊断和化验,医生告诉弗兰克说:“你身体里的每一项指标都是不合格的,也可以说是非常差的。再这样下去,估计你会没命的。”  弗兰克听到这番话之后,顿时有一种五雷轰
黄瓜,也称胡瓜、青瓜,属葫芦科植物。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并且为主要的温室产品之一。黄瓜肉质脆嫩,汁多味甘,生津解渴,有特殊芳香。黄瓜中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含水量达98%,每100克鲜黄瓜中含蛋白质0.6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2.0克。蛋白质含有精氨酸等必需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的种类较多,有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果糖、木糖。此外,黄瓜还含有粗纤维、维生素B1、核黄素、烟酸、维生素C等多种维生素。
启德机场的接机大厅,人群熙攘而嘈杂。香港警察刑侦组姚华探长率领几个便衣探员,混迹其中。他们也是来“接机”的,只是等待的“客人”有些特殊——世界知名的华裔钻石鉴赏专家夏东尼。  这位夏东尼先生嘛,非常厉害,在美国黑社会很吃得开。要知道,那些黑道老大常能得到来路不正的名贵钻石,全仰仗这位鉴赏专家来判断真假。  夏冬尼这次出现又有什么端倪?香港警察要找他鉴赏钻石吗?宝物鉴赏嘛,警察不感兴趣。他们感兴趣的
公务员当有书卷气  《上海市级机关创建学习型机关评价指标体系》试行。该市有关部门为公务员提供一批学习“菜单”,而机关公务员也将完成每年6-12本书的阅读。  读书养心,读书修德,读书思廉,鲁宾斯坦说过,评价一座城市,要看它拥有多少书店,同样,评价一级政府,要看这级政府有多少图书室和学习小组,要看有多少公务员在读书,是读什么书,读了多少时间的书,城市书店多而滋生城市精神,政府因为读书的公务员多而滋生
教堂的大钟缓缓地敲响了,一下,两下,三下,四下……声音低沉,不多不少,正好十二下。  阴冷的风呼啸着穿过街道。树叶沙沙作响,在地上投下一片浓黑的暗影,与惨白的月光唱着反调。  天上飞过一只乌鸦,刺耳地叫着,随即停在树枝上瑟瑟发抖,眼睛却不怀好意地扫视着四周。  李硕精心打扮了一番,穿上了一套夜行衣,见广场上有一个黑衣少年站在阴影里,便走了过去。  那少年也是十几岁年纪,正低头沉思着什么,一身黑衣让
一项新研究显示,到晚年开始运动,即使是每周只运动1次,也对健康具有明显益处。  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对3454名、平均年龄为65岁的英国男女进行了8年的跟踪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每周至少进行一次中等强度运动的人,像园艺、洗车、散步或跳舞,“健康老化”的可能性会增加2.5倍。  “健康老化”指的是未患癌症、心脏疾病、肺部疾病、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症等重大疾病。  那些每周至少进行1次高强度运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