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高校改革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学校内部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工作也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国家对教育重视度提高,下拨资金的增加,使高校的资金管理自主性空间,但高校创收款项不能及时集中,这使高校内部审计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文章探讨了高校内部审计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建議。
【关键词】高校;内部审计;现状;作用;建议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8-0069-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发展的新时代,教育投入持续增长,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但高校经济活动逐步走向市场机制的转型时期,高校的经济管理工作显然没有跟上新机制转变的步伐,学校财力分散,个别单位还设有“小金库”等一系列问题,这一系列违规和腐败现象,对高校的声誉和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面对这些新问题,新情况,高校应该更新观念,重新审视和定位高校的内部审计工作。
一、内部审计在高校管理中的现状
(一)在资金使用方面
资金使用效益不高,财务风险控制不力。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投入不断增加,但仍然显得不足,截止2006年底,教育部下拨到其所管理的72所高校的财政拨款经费中有300多亿的结余资金,仅2006年一年教育部结余资金就达100多亿元,占2006年全国财政结余资金的20%多。一方面是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另一方面是投入经费没使用完,高校财务状况不佳,项目投资用途和资金使用效益能力低下,导致国家对高校支持力度的降低,从而使高校经费的投入与使用形成恶性循环。同时,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经济自主权不断扩大,为了满足扩大招生规模和自身发展的需要,高校未充分高效利用国家拨付的资金,总是感觉资金缺乏,相当一部分高校已向银行贷款举债办学,高校的各种筹资、投资活动越来越多,风险已成为高校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另一方面,随着高等学校改革步伐的加快,各高校对外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对校内基础设施、科技产业、校内企业及其他方面的投资活动也日渐增多,各种投资活动是否具备合法性、可行性、效益性等,也使高校面临着投资风险。
因此,高校必须改善财务状况,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落实国家对高校拨付的各项资金得到高效利用。国家这个投资者切实看到高校利用国家的投入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了教学科研质量,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投资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显著,从而继续大力支持高等教育的发展。
(二)在机构设置方面
随着高校教育经费来源渠道的大量增多,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分配方式的多样化,经济管理复杂化,内部审计在学校经济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加重要,它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的任务亦显得愈加突出。为此,应怎样进一步认识和强化内部审计在高校经济管理中的职能和作用,本文就此问题谈几点看法。一、强化内审监督是加强高校内部管理的迫切需要高校内审工作是对高校经济活动的强有力的监督,对维护学校经济正常秩序,防止产生腐败行为是至关重要的。比如公款吃喝问题,我们几乎每天都在宣传、学习和教育,为什么屡禁不止呢,根本问题是吃喝的钱还能报销。又如现在我们一些单位的办公楼越盖越高,办公室装修越来越豪华,这么多钱从那里来,这些项目的预算、决算由谁来把关控制呢,从这些现象看,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三)人员情况
由于高校内部审计业务的复杂性,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还不能满足高校审计快速发展的需求。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仍然是高校内部审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另一个问题是人力不足的问题,由于编制等方面的原因,审计部门的人员多年来没有增加。但学校的经济业务在增加,审计项目逐年增加,审计内容逐年扩大。
(四)审计方法及技术情况
目前几乎所有高校的财务部门都已经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会计核算跟上了时代的脚步,而审计的步伐却没有跟上。只用简单的传统手工审计技术将无法实现高效率的审计。
二、新形势下高校内部审计的定位和作用
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内部审计的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工作与咨询活动,它的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它采取系统化、规范的方法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进行评价,提高它们的效率,从而帮助实现机构的目标。”
高校内部审计的职能长期以来一直定位于评价和监督,监督依然是基本职能,但重点应放在促进部门和加强单位管理、加强内部控制和提高效益上;应把定位点确定在为学校领导的决策当好参谋助手,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办学效益上,由监督型的审计向管理型的审计转变。内部审计的存在就是要为单位和部门自我完善,接受单位领导人的委托,为单位的主要领导人服务。内部审计应充分利用自身熟悉学校的规章制度,熟悉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熟悉财务状况等优势,及时反馈领导决策的落实情况和制度的执行情况,紧紧围绕着学校的发展目标,把审计服务融于审计监督之中,促进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的提高。在审计工作中需与被审单位进行广泛沟通协调,争取取得他们的理解和信任,审出成果、审出效益,真正做到有所作为,内部审计的地位才能得到巩固和提高。
内部审计在高校内部管理的地位高,内部审计的职能就能得以充分发挥,作用就愈明显。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四点:
1.有利于保证信息的真实可靠。通过内审部门的审查评价,查证账簿资料及其他信息反映的内容是否准确、真实、及时,检查信息渠道是否健全通畅,为高校的管理打下基础。
2.有利于保护高校财产的安全完整。通过内审部门对高校经济活动的检查分析,制止铺张浪费,及时堵塞漏洞,有效防范资产的流失。
3.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内审部门的检查分析,消除管理中的盲点,充分挖掘内部潜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促进高校管理效益。 4.有利于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高高校管理水平。通过内部审计部门对高校内部控制系统的检查评价,改进控制系统的薄弱环节,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与完善。
三、加强和改进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建议
(一)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推进审计工作的发展,首先应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第一、内审部门应由高校主要领导人直接领导。内部审计的直接领导者层次越高,就越有利于工作的开展。第二、设置独立的审计机构,独立实施审计监督权和发表审计意见,不受外界的干扰。将审计部门重新从合署办公的模式中独立出来,设置独立的,与财务部门平行的审计部门。
(二)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
雖然现在高校审计人员的学历职称都提高了,但经验仍然缺乏,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依然不足。高校的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对内部审计理论的基本结构有全面的把握,对内部审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和演绎归纳的脉络有较清晰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对有关内部审计的审计准则,审计规范有深刻的理解,才能从较高层面上把握高校内部审计的工作运行规律,对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能触类旁通,在工作中架轻就熟,适应日新月异的新情况,新变化。
(三)改进内部审计技术
目前几乎所有的高校都使用了会计电算化软件,传统的审计工作程序和方法显得日益陈旧和落后。只有使用科学的、能适应高校经济活动发展需要的先进技术方法,才能实施有效的审计。不久的将来,审计软件将会同会计软件一样通行,审计软件将成为审计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作为高等学校的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尽早接受计算机审计的相关知识。
(四)突出审计重点,增强审计力度
高校内审必须加大对内部控制审计的支持力度,增加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违纪违规问题。学校应委托审计部门对预算的编制及执行情况予以审计,这不仅有利于增加行政工作的透明度,也有利于预算编制的有效进行。要大力推行任期内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有计划地扩大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改进基建修缮工程审计方法,全面推行工程项目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建立完善的工程建设内部控制体系,增加收费制度的审计。加强重点审计和专项审计工作。内部审计部门在发挥内部各项职能的同时,应结合高校的特定情况开展一定数量的重点审计和专项审计。
(五)部分审计业务外包
对于现在高校内部审计急需解决的问题,需要学校在财力上大力支持,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时间才有可能实现。而现实不容回避,在审计人员不足,内审技术也难以短时间内迅速提高的情况下,将部分内审业务外包给独立第三方社会审计机构,是解决问题的的有效办法,也是提高审计独立性的有效方法。但高校不能将业务外包了事,而应对外部审计机构办理的的项目予以核查。
【参考文献】
[1]蒋俊鹏.如何开展增值型高校内部审计[J].审计月刊,2007(12).
[2]周善芳,范家玲.浅谈知识经济下高校的内部审计[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9).
[3]张海兰,常利.论高校内部审计的特征及发展方向[J].教育财会研究,2007(1).
【作者简介】苏云燕(1988- ):女,天津财经大学研究生院会计专业2011级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高校;内部审计;现状;作用;建议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8-0069-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发展的新时代,教育投入持续增长,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但高校经济活动逐步走向市场机制的转型时期,高校的经济管理工作显然没有跟上新机制转变的步伐,学校财力分散,个别单位还设有“小金库”等一系列问题,这一系列违规和腐败现象,对高校的声誉和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面对这些新问题,新情况,高校应该更新观念,重新审视和定位高校的内部审计工作。
一、内部审计在高校管理中的现状
(一)在资金使用方面
资金使用效益不高,财务风险控制不力。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投入不断增加,但仍然显得不足,截止2006年底,教育部下拨到其所管理的72所高校的财政拨款经费中有300多亿的结余资金,仅2006年一年教育部结余资金就达100多亿元,占2006年全国财政结余资金的20%多。一方面是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另一方面是投入经费没使用完,高校财务状况不佳,项目投资用途和资金使用效益能力低下,导致国家对高校支持力度的降低,从而使高校经费的投入与使用形成恶性循环。同时,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经济自主权不断扩大,为了满足扩大招生规模和自身发展的需要,高校未充分高效利用国家拨付的资金,总是感觉资金缺乏,相当一部分高校已向银行贷款举债办学,高校的各种筹资、投资活动越来越多,风险已成为高校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另一方面,随着高等学校改革步伐的加快,各高校对外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对校内基础设施、科技产业、校内企业及其他方面的投资活动也日渐增多,各种投资活动是否具备合法性、可行性、效益性等,也使高校面临着投资风险。
因此,高校必须改善财务状况,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落实国家对高校拨付的各项资金得到高效利用。国家这个投资者切实看到高校利用国家的投入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了教学科研质量,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投资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显著,从而继续大力支持高等教育的发展。
(二)在机构设置方面
随着高校教育经费来源渠道的大量增多,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分配方式的多样化,经济管理复杂化,内部审计在学校经济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加重要,它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的任务亦显得愈加突出。为此,应怎样进一步认识和强化内部审计在高校经济管理中的职能和作用,本文就此问题谈几点看法。一、强化内审监督是加强高校内部管理的迫切需要高校内审工作是对高校经济活动的强有力的监督,对维护学校经济正常秩序,防止产生腐败行为是至关重要的。比如公款吃喝问题,我们几乎每天都在宣传、学习和教育,为什么屡禁不止呢,根本问题是吃喝的钱还能报销。又如现在我们一些单位的办公楼越盖越高,办公室装修越来越豪华,这么多钱从那里来,这些项目的预算、决算由谁来把关控制呢,从这些现象看,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三)人员情况
由于高校内部审计业务的复杂性,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还不能满足高校审计快速发展的需求。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仍然是高校内部审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另一个问题是人力不足的问题,由于编制等方面的原因,审计部门的人员多年来没有增加。但学校的经济业务在增加,审计项目逐年增加,审计内容逐年扩大。
(四)审计方法及技术情况
目前几乎所有高校的财务部门都已经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会计核算跟上了时代的脚步,而审计的步伐却没有跟上。只用简单的传统手工审计技术将无法实现高效率的审计。
二、新形势下高校内部审计的定位和作用
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内部审计的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工作与咨询活动,它的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它采取系统化、规范的方法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进行评价,提高它们的效率,从而帮助实现机构的目标。”
高校内部审计的职能长期以来一直定位于评价和监督,监督依然是基本职能,但重点应放在促进部门和加强单位管理、加强内部控制和提高效益上;应把定位点确定在为学校领导的决策当好参谋助手,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办学效益上,由监督型的审计向管理型的审计转变。内部审计的存在就是要为单位和部门自我完善,接受单位领导人的委托,为单位的主要领导人服务。内部审计应充分利用自身熟悉学校的规章制度,熟悉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熟悉财务状况等优势,及时反馈领导决策的落实情况和制度的执行情况,紧紧围绕着学校的发展目标,把审计服务融于审计监督之中,促进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的提高。在审计工作中需与被审单位进行广泛沟通协调,争取取得他们的理解和信任,审出成果、审出效益,真正做到有所作为,内部审计的地位才能得到巩固和提高。
内部审计在高校内部管理的地位高,内部审计的职能就能得以充分发挥,作用就愈明显。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四点:
1.有利于保证信息的真实可靠。通过内审部门的审查评价,查证账簿资料及其他信息反映的内容是否准确、真实、及时,检查信息渠道是否健全通畅,为高校的管理打下基础。
2.有利于保护高校财产的安全完整。通过内审部门对高校经济活动的检查分析,制止铺张浪费,及时堵塞漏洞,有效防范资产的流失。
3.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内审部门的检查分析,消除管理中的盲点,充分挖掘内部潜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促进高校管理效益。 4.有利于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高高校管理水平。通过内部审计部门对高校内部控制系统的检查评价,改进控制系统的薄弱环节,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与完善。
三、加强和改进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建议
(一)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推进审计工作的发展,首先应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第一、内审部门应由高校主要领导人直接领导。内部审计的直接领导者层次越高,就越有利于工作的开展。第二、设置独立的审计机构,独立实施审计监督权和发表审计意见,不受外界的干扰。将审计部门重新从合署办公的模式中独立出来,设置独立的,与财务部门平行的审计部门。
(二)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
雖然现在高校审计人员的学历职称都提高了,但经验仍然缺乏,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依然不足。高校的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对内部审计理论的基本结构有全面的把握,对内部审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和演绎归纳的脉络有较清晰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对有关内部审计的审计准则,审计规范有深刻的理解,才能从较高层面上把握高校内部审计的工作运行规律,对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能触类旁通,在工作中架轻就熟,适应日新月异的新情况,新变化。
(三)改进内部审计技术
目前几乎所有的高校都使用了会计电算化软件,传统的审计工作程序和方法显得日益陈旧和落后。只有使用科学的、能适应高校经济活动发展需要的先进技术方法,才能实施有效的审计。不久的将来,审计软件将会同会计软件一样通行,审计软件将成为审计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作为高等学校的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尽早接受计算机审计的相关知识。
(四)突出审计重点,增强审计力度
高校内审必须加大对内部控制审计的支持力度,增加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违纪违规问题。学校应委托审计部门对预算的编制及执行情况予以审计,这不仅有利于增加行政工作的透明度,也有利于预算编制的有效进行。要大力推行任期内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有计划地扩大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改进基建修缮工程审计方法,全面推行工程项目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建立完善的工程建设内部控制体系,增加收费制度的审计。加强重点审计和专项审计工作。内部审计部门在发挥内部各项职能的同时,应结合高校的特定情况开展一定数量的重点审计和专项审计。
(五)部分审计业务外包
对于现在高校内部审计急需解决的问题,需要学校在财力上大力支持,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时间才有可能实现。而现实不容回避,在审计人员不足,内审技术也难以短时间内迅速提高的情况下,将部分内审业务外包给独立第三方社会审计机构,是解决问题的的有效办法,也是提高审计独立性的有效方法。但高校不能将业务外包了事,而应对外部审计机构办理的的项目予以核查。
【参考文献】
[1]蒋俊鹏.如何开展增值型高校内部审计[J].审计月刊,2007(12).
[2]周善芳,范家玲.浅谈知识经济下高校的内部审计[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9).
[3]张海兰,常利.论高校内部审计的特征及发展方向[J].教育财会研究,2007(1).
【作者简介】苏云燕(1988- ):女,天津财经大学研究生院会计专业2011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