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口语交际是人们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谈、演讲、辩论等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一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想说;二是创设情景,让学生敢说;三是寻找生活话题,让学生乐说。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学生 口语交际 能力 培养
当今世界是一个知识经济社会,交往活动是人们最基本、最经常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创业中,要求创业者不但要有文才,还要有口才。展望未来,口语训练不可忽视,这既是以人为本的需要,也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更是和谐的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因此,口语交际必须从孩子抓起,从小学语文教学抓起。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广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想说。
生活就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学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口语交际才能入门。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活水之源,运用身边活动,启发学生观察、表述。如“今天是教师节,你想对老师说什么?”“你家刚搬进新楼,向大家介绍你家的情况,说说你的感受”……经常利用各种小事情,随时随地让学生组织语言表述,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也无形中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想说。
在阅读文教学中,针对课文的重点,我采用多媒体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表达能力。如在教学《黄山奇松》一课时,我通过多媒体教学展示,声像并茂、视听结合,以直观的图像,艳丽的色彩,逼真的音响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想象,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激起了学生想说的欲望。这样既能使学生很快进入课文描述的情景中,又能超越教材本身,使学生的思维呈现出多元态势,还能培养学生不受制约、纵横思考的习惯。迷人的黄山风光,优美动听的旋律,点燃了学生的情感火花,激起了学生畅所欲言的愿望。这时我让学生充当“小导游”,向远方来的游客介绍,学生仿佛成了黄山上的“陪客松”,声情并茂地为人们介绍着迷人的黄山风光。同学们在侃侃而谈中真切地体会到了陪客松的神奇,大自然的壮丽。此时学生扬起了想象的风帆,开启了思维的闸门,情绪高昂。课堂教学达到了“任情感激荡,任思维涌动,任想象飞翔”的高潮。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敢说。
灵活多样的方法中有一把金钥匙,即一个“活”字。我认为,进行口语交际课,这个“活”字就是要有一种交流的情景或氛围。情景是一种特定的氛围,以学生语言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整体发展为目的的优化了的语言生活环境,利用情境激发学生说的欲望。例如,我在教学“学会向别人解释”专题训练时就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小亮急急忙忙去上学,这时,他看见前面有一个残疾小同学在艰难地行走,小亮赶上前去说:“小弟弟,让我背你走吧。”雪越下越大,行走起来越来越难了,眼看就要迟到了,但是,小亮仍然背着小同学艰难地行走着。等他到学校时已经上课了,老师当众批评了小亮。下面就请同学们畅所欲言,如果你是小亮,你应该怎样说。(一)小亮哭了,一句话不说,回到自己座位上,(二)小亮大声争辩说:“我不是故意的,你不该批评我,我是在做好事……(三)小亮马上小声说:“老师,我刚才为了帮助一位残疾小弟弟,所以迟到了。”通过情境的设计,让学生们在直观的教学情景中领悟到,在解释原因时,不但要说清理由,还要讲文明,态度要和蔼,语气要委婉。
实践证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动力就是创设的教学情境所激发的。但有些同学害怕说话不当,举止失措会当众出丑,害怕一旦说错就被同学嗤笑,抬不起头……这些问题成了不少学生口语交际中的心理阴影。“心病还得用心来治”,维护学生口语交际的自尊心、自信心至关重要。
三、寻找话题,让学生乐说。
生活就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就是生活的工具,所以口语交际训练的范围很广,途径很多。
在口语交际训练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素材,也就是寻找口语交际的话题。话题贴近生活,使学生更容易交谈,如:借文具、问路、接电话、看病、转述、介绍一本书、劝阻、讲故事、请教别人、找人、辩论……
阅读对口语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可以帮助积累大量丰富多彩的词汇,这不仅是学生说话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知识的前提,使学生的口头语言变无序为有序,口语基础知识有了很大提高。对待阅读中的空白处,要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驰骋,这对感性文章主题会有极大的促进,在想中、说中,自然也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或者,还可以在课文的结尾处巧设话题,吸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动口兴趣,进行口语拓展训练,如《狼和小羊》一文结尾:说着,狼向小羊扑去……老师可以提问,如果你是小羊,会怎么办?心甘情愿让它吃吗?还是跑?或用机智应对?让学生自己组织语言材料,对每位学生的表述都给予表扬,增强学生的信心。师生可以互相点评,共同提高。当学生具备一定的说话技巧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共同参与评价,形成“师评生,生评师”的局面,对某位同学说话的内容,都要阐述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这样,既让说者知道自己的不足,又培养了评论者的分析能力,从而可以提高了自身的口语交际能力,师生互评的过程不仅纠正了不良的交际习惯,还使学生变得敢于争论,善于交流,从而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口语交际训练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上,还应在课外寻找更广阔的天地,利用各种有效机会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进行指导、训练。课堂教学中虽然能让学生掌握酝酿的口语交际的知识、技能,但单靠课堂短短的40分钟是远远不够的,语言的实践,需要通过大量的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因此,我除了通过课堂教学加强训练外,还组织、引导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实践。如组织参观、访问、调查、慰问、做好人好事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如果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的话,可以在校内开展模拟社会活动。如模拟在“招聘会”活动中当“应聘者”,向“顾客”介绍、推销产品,模拟“商店”、“餐厅”等服务活动中当服务员等。这样模拟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很大的提高,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进行实际的交往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学生 口语交际 能力 培养
当今世界是一个知识经济社会,交往活动是人们最基本、最经常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创业中,要求创业者不但要有文才,还要有口才。展望未来,口语训练不可忽视,这既是以人为本的需要,也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更是和谐的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因此,口语交际必须从孩子抓起,从小学语文教学抓起。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广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想说。
生活就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学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口语交际才能入门。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活水之源,运用身边活动,启发学生观察、表述。如“今天是教师节,你想对老师说什么?”“你家刚搬进新楼,向大家介绍你家的情况,说说你的感受”……经常利用各种小事情,随时随地让学生组织语言表述,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也无形中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想说。
在阅读文教学中,针对课文的重点,我采用多媒体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表达能力。如在教学《黄山奇松》一课时,我通过多媒体教学展示,声像并茂、视听结合,以直观的图像,艳丽的色彩,逼真的音响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想象,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激起了学生想说的欲望。这样既能使学生很快进入课文描述的情景中,又能超越教材本身,使学生的思维呈现出多元态势,还能培养学生不受制约、纵横思考的习惯。迷人的黄山风光,优美动听的旋律,点燃了学生的情感火花,激起了学生畅所欲言的愿望。这时我让学生充当“小导游”,向远方来的游客介绍,学生仿佛成了黄山上的“陪客松”,声情并茂地为人们介绍着迷人的黄山风光。同学们在侃侃而谈中真切地体会到了陪客松的神奇,大自然的壮丽。此时学生扬起了想象的风帆,开启了思维的闸门,情绪高昂。课堂教学达到了“任情感激荡,任思维涌动,任想象飞翔”的高潮。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敢说。
灵活多样的方法中有一把金钥匙,即一个“活”字。我认为,进行口语交际课,这个“活”字就是要有一种交流的情景或氛围。情景是一种特定的氛围,以学生语言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整体发展为目的的优化了的语言生活环境,利用情境激发学生说的欲望。例如,我在教学“学会向别人解释”专题训练时就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小亮急急忙忙去上学,这时,他看见前面有一个残疾小同学在艰难地行走,小亮赶上前去说:“小弟弟,让我背你走吧。”雪越下越大,行走起来越来越难了,眼看就要迟到了,但是,小亮仍然背着小同学艰难地行走着。等他到学校时已经上课了,老师当众批评了小亮。下面就请同学们畅所欲言,如果你是小亮,你应该怎样说。(一)小亮哭了,一句话不说,回到自己座位上,(二)小亮大声争辩说:“我不是故意的,你不该批评我,我是在做好事……(三)小亮马上小声说:“老师,我刚才为了帮助一位残疾小弟弟,所以迟到了。”通过情境的设计,让学生们在直观的教学情景中领悟到,在解释原因时,不但要说清理由,还要讲文明,态度要和蔼,语气要委婉。
实践证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动力就是创设的教学情境所激发的。但有些同学害怕说话不当,举止失措会当众出丑,害怕一旦说错就被同学嗤笑,抬不起头……这些问题成了不少学生口语交际中的心理阴影。“心病还得用心来治”,维护学生口语交际的自尊心、自信心至关重要。
三、寻找话题,让学生乐说。
生活就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就是生活的工具,所以口语交际训练的范围很广,途径很多。
在口语交际训练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素材,也就是寻找口语交际的话题。话题贴近生活,使学生更容易交谈,如:借文具、问路、接电话、看病、转述、介绍一本书、劝阻、讲故事、请教别人、找人、辩论……
阅读对口语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可以帮助积累大量丰富多彩的词汇,这不仅是学生说话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知识的前提,使学生的口头语言变无序为有序,口语基础知识有了很大提高。对待阅读中的空白处,要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驰骋,这对感性文章主题会有极大的促进,在想中、说中,自然也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或者,还可以在课文的结尾处巧设话题,吸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动口兴趣,进行口语拓展训练,如《狼和小羊》一文结尾:说着,狼向小羊扑去……老师可以提问,如果你是小羊,会怎么办?心甘情愿让它吃吗?还是跑?或用机智应对?让学生自己组织语言材料,对每位学生的表述都给予表扬,增强学生的信心。师生可以互相点评,共同提高。当学生具备一定的说话技巧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共同参与评价,形成“师评生,生评师”的局面,对某位同学说话的内容,都要阐述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这样,既让说者知道自己的不足,又培养了评论者的分析能力,从而可以提高了自身的口语交际能力,师生互评的过程不仅纠正了不良的交际习惯,还使学生变得敢于争论,善于交流,从而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口语交际训练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上,还应在课外寻找更广阔的天地,利用各种有效机会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进行指导、训练。课堂教学中虽然能让学生掌握酝酿的口语交际的知识、技能,但单靠课堂短短的40分钟是远远不够的,语言的实践,需要通过大量的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因此,我除了通过课堂教学加强训练外,还组织、引导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实践。如组织参观、访问、调查、慰问、做好人好事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如果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的话,可以在校内开展模拟社会活动。如模拟在“招聘会”活动中当“应聘者”,向“顾客”介绍、推销产品,模拟“商店”、“餐厅”等服务活动中当服务员等。这样模拟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很大的提高,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进行实际的交往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