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洪迈《夷坚志》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orikof1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榻琐谈之一
  
  宋朝志怪小说,《太平广记》以卷帙浩繁著称,凡五百卷。但这部书是李监修,同修者十二人,且多是海内名士,如鼎鼎大名的徐铉就参加了这项工作。这些人不仅博学多才,而且都会写志怪小说,连抄带改五百卷不算太难。洪迈则仅靠一人之力,写成《夷坚志》一书,竟多至四百二十卷,那可真是我国小说史上所罕见的事情。明代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类稿》中说:此书到元明两代大部分已佚亡。现在我们看到的仅二百零五卷,另不分卷补遗六十一事。份量已不轻,印成平装本整整四大厚册。多年前我住在乡间,无书可读,曾把它看完,今在病中,医生不准看书,实在闷得慌。承北大费振刚同志好意,借此书给我看。精神好时读它几页,终于把它全部读完。洪迈其人其书,正如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所说:“洪迈幼而强论,博极群书……迈在朝政敢于谠言,又广见洽闻,多所著述,考订辨证,并越常流,而《夷坚志》则为晚年遣兴之书,始刊于绍兴,绝笔于淳熙初。”另据洪迈自己在《夷坚志·支甲序》中说,此书之成,“盖始末凡五十二年”。他活到八十岁卒,可见他大半辈子精力都花在这部巨著中。看看他所记文人轶事,诗词歌赋,杂谈药饵,地方风俗等方面所显示出来的学识才华,确是令人佩服。即如所讲的药饵部分,医学家谈,都是临床可用者。即所记鬼神志怪,有的是寓言,有的是劝诫之作。作者是不信有什么鬼神的。当然其中也杂采阴骘冥报,可喜可愕的事情。笔下宣扬封建迷信,这在宋朝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不妨把这一部分当作文学作品来读。何况作者谈的是鬼实则骂人呢。而愚者自愿受骗,把泥塑木雕的都当作鬼神来顶礼膜拜,这可不能责怪作者,《夷坚志·乙序》中说得十分明白:“夫齐谐之志怪,庄周之谈天,虚无幻茫,不可致诘。逮干宝之《搜神》,奇章公之《玄怪》,谷神子之《博异》、《河东》之记,《宣室》之志,《稽神》之录,皆不能无寓言其间。”生在七百多年前的人当有这种议论,反观今人竟有信鬼神者,岂非咄咄怪事!
  此书不是没有缺点,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一中便说:“今迈亦然,晚岁急于成书,妄人多取《广记》中旧事,改窜首尾,别为名字以投之,至有数卷者,亦不复删润,径以入录,虽叙事猥酿,属辞鄙俚,不恤也。”这毛病洪迈自己也知道,他在该书《支庚序》中说:“每闻客语,登辄纪录,或在酒间不暇,则以翼旦追书之”,还说:“虽予亦自骇其敏也”云云。他到晚年急于成书,凡是道听途说,他都写进去,未免太滥。但尽管如此,还是掩盖不了它的学术价值。
  写到这里想起二十年前出版的《不怕鬼的故事》一书来。这书是把历代有关不怕鬼的故事从古书选出若干篇编辑成的。出版后很受读者欢迎,一版再版。其中曾选《夷坚志》不怕鬼的故事七则,尚有七则却不曾入选,而清人袁枚《子不语》中却选了十一篇,不知为什么,殊不可解。就刻画人物,故事情节安排以及文字技巧等方面来看,《子不语》远不及《夷坚志》。应选入而未选者,如该书甲志卷八的《金四执鬼》一篇便写得生动朴质。原文如下:
  福州城南禊游堂下有公莲池数十亩,民金四榷其利。其居在南召,去池七里,虑有盗,每夕辄往巡逻。尝遇一人行支径中,诘之,曰:“我以事他适,偶夜归耳。”时已三鼓,金素有胆,视其举措不类人,又非人所常行路,乃将谓之曰:“我家在江南,偶饮酒多,觉醉不可归,欲与汝相负。汝先自此负我至沙门,我仍负汝至马铺,汝复负我过浮桥。”其人欣然如所约而去。至马铺欲下,金执之甚急,连声呼家人烛火来视,已化为一老鹞,乃缚而焚之。
  这是洪迈五十多岁在福州做官时写的。他所写地点路线,现在一核对大抵不差。我曾在那里住过一年,故知之颇详。仅跨江一桥在宋为浮桥,后改建石桥,名“万寿桥”,今仍如旧,专供人行,另建公路桥以通汽车。洪迈写志怪往往虚中有实,不全属乌有。
  现在科学发达,人们对自然界的一切的理解比宋朝人高明得多。人类已登上月球,嫦娥奔月的美丽神话已成为事实。然而奇怪的是今天偏偏还有人迷信鬼神,可不是吗?在农村患病得请巫婆者有之;求神问卜者有之。杭州灵隐寺大雄宝殿前烧香磕头者络绎不绝,推而广之,还有怕洋人,怕霸权主义及种种现代迷信,这就不是一般的小问题了。
  二十年前出版的《不怕鬼的故事》序言中有几句话就讲得很好:
  我们编这个小册子,……主要是想把这些故事当作寓言,当作讽谕性故事来介绍给读者们。如果存在怯懦,思想不解放,那末人们对于并不存在的鬼神也会害怕。如果觉悟提高,迷信破除,思想解放,那么……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来说,都是不可怕的,都是可以战胜的,都是可以克服的。
  洪迈《夷坚志》虽有一部分宣扬封建迷信因果报应的糟粕、但我还要再说一遍,它还是一部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巨作。如作者所述宋代诗人的故事,资料以及揭露当时官僚地主阶级鱼肉人民,骇人听闻的事实,都值得一谈,因受字数所限,这里就不细说了。
  
  一九八三年元月卅一日于西苑医院
其他文献
读了杨绛《倒影集》,禁不住要写一封信致《倒影集》作者    读完了杨绛同志的五个小故事,我翻到前面重读她的《致读者》——这篇书信体的作者自序。婉约的语言,恳切的态度,使我觉得应该给作者回一封信,谢谢她的作品给我的愉悦。在回信之前,请允许我把杨绛同志的原信抄下来。    敬爱的读者:  我希望这几个小故事,能在您繁忙之余,供您片刻的消遣,让您养养心、歇歇力,再抖擞精神投入工作。这就是我最卑微的愿望。
复旦大学王永生同志主编的《中国现代文论选》收有康白情一九二○年写的《新诗底我见》。文章后面编者加的“本文提要”里有这样一句:“康白情认为,新诗应‘自由成章而后有一定的格律’”。然而,进一步逐句查阅康白情文章的原文,他的原话却是这样写的:“旧诗大体遵格律,拘音韵,讲雕琢,尚典雅。新诗反之,自由成章而没有一定的格律。”
今年大年初一一早,我又開始做新年计划:每天抽出一小时学英语,每个星期去两次健身房,三个月内学会剪辑视频,等等。我也要买几种设备,买台高级电脑,请个专业外教……  忽然之间,我回忆之前的光景,陷入一种反思。  去年,我加班熬夜发福了不少,在小区办了张健身卡。专业跑步鞋、高端运动服、名牌蛋白粉,一天之内,统统置办齐全,我脑海里都是蜕变的自己。然而真实情况是,第一天去健身房,刚锻炼10分钟,我就气喘吁吁
蒋星煜《明刊本研究》序    蒋星煜先生研究《西厢记》已有三十年之久,最近四、五年则以研究明刊本《西厢记》的版本为主,先后写出了十七万字论文。他对国内外现存的三十多种明刊本《西厢记》或其复制品,都作了多方面的比较和研究,所以能够把《西厢记》的版本源流讲得一清二楚,如数家珍。  他在写作这十七万字论文的过程中,经常来和我交换意见。一九七八年夏天酷热难熬,但我们的研究讨论迄未中断,仍旧继续进行。关于这
《宋百家词选注》序    周笃文同志已有《宋词》一书问世,读者咸有佳评。如今他的新著——《宋百家词选注》将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与前书相辅相成,词人选词,别有会心,珠联璧合,映照词坛,洵为美事。承他不弃,索写序文,辞而不获,于是出拙言以冠佳构,假绝唱而纾鄙怀,万一不致演成西子蒙不洁的故事,则不胜幸甚。  我在将及成童之前,就被词迷住了。那时是纯出偶然,在一本明人的剧曲里读到它开场的一首《阮郎归》,
广田在他的文学生涯中写了为数可观的优美的散文,写诗虽不算多,可写得出色,还写了一部别具风格的长篇小说。同时,在文学理论研究和文学评论工作方面,他也做出了贡献,留下值得传诵的六本书。他既有创作的才能,又有评论的才力。他著作等身,本本书里都凝结着他的智慧、心血和生命的热忱。  广田素来勤于学习和写作。他博览群书,满腹中外古今的文学及其他多方面的知识。他善写诗文,有多年丰富的创作经验。“七七”事变后,他
《科学学译文集》辑录了国外科学学方面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献资料,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向我国读者介绍了科学学的使命和沿革,理论和方法,对象和结构,以及最近的发展概况;介绍了科学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政策和组织,特别是美、日、西德等国发展科学的实践经验。这是一本能从多方面开拓眼界和启迪心智的书,值得向读书界推荐。  科学,这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产物,它本身就是客观存在的精神反映,是客观规律性的镜子。自从科学学诞生以
2021年7月27日,河南省郑州市,地铁5号线沙口路站B1出口,摆满了市民祭奠逝者的献花和卡片。  7月20日下午5点多,李英豪像往常一样坐着地铁5号线回家。他是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呼吸重症病区的一名男护士,这一天的工作像往常一样紧张忙碌。由于雨下得太大,他特地穿了一双凉鞋和一条短裤。除此之外,并未有任何不同。他还没有察觉到,这将是极为特殊的一天。  地铁的门关上了,李英豪听到广播里偶
杜特尔特菲律宾总统  “他们又不笨。中国人聪明,如果这事不安全、可靠、万无一失的话,他们不会冒险(生产疫苗)。”  近日,杜特尔特通过电视讲话向民众传达对中国疫苗的信心。  菲律宾政府计划今年为7000万人接种新冠疫苗。此前,菲政府采购了2500万剂中国科兴“克尔来福”疫苗,首批5万剂将于2月送达。有菲律宾民众对中国疫苗的保护率存有疑虑。杜特尔特在讲话中表示:“我不会做损害公众安全和健康的事,没有
曾春蕾  坐在《环球人物》记者面前的曾春蕾笑容明媚,一双大眼睛神采奕奕。与场上拼搏时浑身洋溢的激情和干劲不同,生活中的她更多了一份娴静。“大花蕾”是球迷们对她的昵称,也是她的微博名字,这位笑靥如花的女排姑娘,用自己的辛劳和汗水,在赛场上一次又一次绽放。“国歌响起的那一刻,我的眼睛都会湿润”  曾春蕾自小就熱爱排球。小学三年级时,体校的教练来学校挑选运动员苗子,身高突出的曾春蕾一眼就被看中,从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