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式太极拳走进中职卫校学生终身体育项目

来源 :当代体育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X5531524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万方数据库查阅关于二十四太极拳教学研究资料甚多,但从学生终身体育习惯出发,结合中职卫校学生学习二十四式太极拳研究甚少。该文基于“终身体育习惯的内在理论结构”,探讨如何让二十四式太极拳走进中职卫校学生终身体育项目,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二十四式太极拳基本功、单个技术动作和套路动作,并形成自动化的运动技能;提高学生对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兴趣;养成学生练习二十四式太极拳的习惯,使之成为学生终身体育项目之一。
  关键词:二十四式太极拳 中职卫校学生 终身体育项目
  中图分类号:G85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9(b)-0081-02
  1 “终身体育习惯的内在理论结构”简释
  1.1 终身体育习惯的内涵
  终身体育习惯的内涵是指终生能持之以恒地进行体育锻炼活动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1]。
  1.2 终身体育习惯的内在理论结构
  终身体育习惯的内在理论结构:自动化的运动技能是习惯形成的根本;身心收效是习惯形成的动力;体育态度是习惯形成的心理保障;外在诱因为习惯的形成创造了客观条件;锻炼信念是习惯维持的桥梁。
  2 二十四式太极拳怎样走进中职卫校学生终身体育项目
  2015年4月30日中央国家机关太极拳协会成立大会,必将推进全国太极拳的广泛开展。二十四式太极拳是国家体委根据流行最广的杨式太极拳简化编写的,它具有太极拳的特性,符合医理和健身功效。二十四式太极拳是中职卫校《体育与健康》教材内容之一,中职卫校的学生能够结合医学专业的特点,更好地理解太极拳的古代医学和养生学,同时不受场地、器械、天气等条件的限制,易于普及,是学生坚持终身体育运动的好项目。
  2.1 掌握正确的二十四式太极拳基本功、单个技术动作和套路动作,形成自动化的运动技能
  2.1.1 练好二十四式太极拳基本功
  俗话说“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很多教师在教学上忽略了这点,其实只有掌握好太极拳基本功,才能真正体会太极拳的特点[2]。根据中职卫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选取较简单的基本功练习。如桩功练习:松静桩和调息桩,这样可以端正身形、强固下肢,培养敛神入静、调息用意的能力;运臂练习:分靠势和堋按势、云手势等练习,加强运臂基本功训练;在太极拳的练习过程中,进退的变化、发劲的根源和周身的稳定主要在于腿部因而在锻炼时特别注重重心的移动、脚的位置和腿的弯曲程度,因此腿功练习显得尤其重要,如行步练习:上步、进步、退步。基本功的练习可以安排在课堂上的准备活动中,也可在课外练习时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取以上内容加以练习,学生要重视基本功的练习,练习时要保证时间和质量。
  2.1.2 合理运用教法,掌握正确单个技术动作
  教师利用电脑多媒体教学,从太极拳起源、特点、功能等知识传授,让学生初步了解太极拳相关知识,体会太极拳轻柔缓慢、阴阳虚实等特点,形成对二十四式太极拳动作的表象,利于掌握正确技术动作;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突出动作的重点,便于学生形象记忆,如简短的动作重点提示语:“白鹤亮翅”动作可提示“跟步抱球—后坐转体—虚步分手”;教师在教学中不断调整示范位置,以保证示范动作在学生的正面视线范围之内进行,如:在“双峰贯耳”的动作完成之后,转入重心后移时,教师变换示范位置,转移到队形对角线的另一端接做转体动作,学生转体时即可看到教师的动作,利于学生动作的掌握。所以教师通过合理运用教学教法,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正确二十四式太极拳单个技术动作。
  2.1.3 衔接套路组合动作,熟练套路,形成自动化的运动技能
  学生在掌握正确二十四式太极拳单个技术动作后,要衔接好套路组合动作。二十四式太极拳分成8组组合动作,每组2~4个动作,学生先掌握每组动作之间的衔接,后掌握每组之间动作的衔接。在动作衔接过程中要掌握它们之间结构、路线轨迹、方向变化和手、眼、身法、步法的协调配合。在此之后逐步过渡到套路的掌握,通过学生不断练习套路动作和教师的指导,熟练套路,做到动作之间轻柔缓慢、圆活连贯,形成二十四式太极拳自动化的运动技能。
  2.2 提高学生对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兴趣
  2.2.1 让学生理解二十四式太极拳的攻防含义
  武术的本质是健身和养生,技击和搏斗也是武术的一部分,所有的武术都有自己的攻击技巧,太极拳也不例外[3]。因此在教学中,应将二十四式太极拳每个动作的攻防含义渗透到教学中,使学生在感官和认识上理解动作意义,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左右野马分鬃”。以“左野马分鬃”为例,当对方右手打来,已方用右手擒握对方手腕向下捋引,同时左脚上步插入对方身后,左前臂随之插入对方右腋下,用转腰分靠之力使对方仰倒。通过学生理解每个动作攻防含义,能提高学生学习和练习太极拳的兴趣和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2.2.2 练习中融于古典音乐
  太极拳主张有身心合修,学生在练习中有目的地选择曲调舒缓、与太极拳特点相吻合的古典音乐,代替口令与节奏,融于太极拳练习之中(在掌握全套动作之后效果更佳),能提高学生太极拳演练的质量和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2.3 鼓励、表扬学生为主,耐心教学
  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中,学生常出现“多和乱的”概念,每一个动作所包含的因素多、方向路线变化多、细节多等,造成学生心理乱的感觉。这时教师应耐心地传授,讲解示范要准确,语言要精炼,并可通过相似动作进行归纳和总结:如“左右野马分鬃”和“左右揽雀尾”虽动作相似,但很多细微有许多不同之处。因此学生练习时,教师应多鼓励与表扬,一方面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另一方而也能促进良好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3 养成学生练习二十四式太极拳的习惯
  2.3.1 以练为主,体验太极拳身心合一
  “拳一天不练手生”太极拳教学,应突出一个重点,即“练”,光学不练,起不到好的效果,往往会导致“教过、学过,过段时间似风吹过”。学生基本掌握全套动作后,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早锻练及课外活动等时间,也可利用体育课的准备阶段与结束前,进行强化练习;也可以以宿舍为单位或相同层次的同学一起到适宜场地进行练习,同学之间相互指导,相互提高。学生经过不断练习,熟练掌握动作技术和套路之后,才能真正体会二十四式太极拳各种不同的手法、腿法、身法、步法、平衡等技术动作的灵活应用和套路轻柔缓慢、刚柔相济、连贯均匀,圆活自然等特点;通过习练,掌握意识引导动作,呼吸与动作之间协调配合,才能体验太极拳带来身心合一的锻炼效果,养成练习二十四式太极拳的习惯。
  2.3.2 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养成锻炼习惯
  二十四式太极拳通过“外练”能够全面地锻炼和发展人的综合身体素质。通过“内练”,可以有效地改善大脑皮层神经兴奋与抑制的过程,大大提高身体各系统功能。这种内外兼修,不仅使人达到形体的“外强”,更使人达到“内壮”,使身心得到均衡发展,达到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作用。通过理性认识二十四式太极拳锻炼的作用和价值,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养成锻炼二十四式太极拳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邵伟德.终身体育习惯的内在理论结构[J].体育学科,2003,10(1):28-29.
  [2] 李德印.太极拳入门与提高[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3] 韩博.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方法综述[J].运动,2013,9(65):108-109.
其他文献
摘 要:推进“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通过构建长期有效的方案或制度,促进高校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升,实现“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目标。当前我国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许多问题。该文在分析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的基础上,研究构建“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对策和师范生体育课程改革的构想。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 长效机制 体育课程 改革  中图分类号:G806 文
摘 要:该文采用自编的“高校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现状调查问卷”对我国华东地区部分高校的160名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调查,旨在了解其科研现状。结果表明:学生自身的科研能力不强,科研兴趣不足和科研态度还有待改善,科研活动和科研成果情况不容乐观,整体科研现状差强人意。  关键词:体育 专业学位研究生 科研现状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
摘 要:高校体育社团是熏陶校园文化氛围和发展学校体育的重要一环。其不仅可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和体育消费,还可以激发学生的运动才能,全面推进学生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首先对高校体育社团的概念和管理机制进行理论阐述,结合当前高校体育社团的现行管理制度,以集美大学为个案,试图分析该校体育社团组织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即管理制度不健全、社团成员素质不高和经费缺乏。并从
摘 要:初中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了解该年龄段学生的体力活动水平及其与耐力素质的关系,对于科学合理地开展体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七年级学生为例探索初中生体力活动现状及耐力素质的关系,力争为合理开展体育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体力活动 耐力素质 七年级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9(c)-0069-03  Abstract:
摘 要: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济南大学泉城学院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学生的锻炼动机、锻炼时间和锻炼的频率趋于合理,锻炼形式大都以与同伴一起锻炼为主要形式,锻炼过程中缺乏技术指导是影响学生参与锻炼最重要的因素,最后该文提出了相关对策,旨在提高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水平。  关键词:独立学院学生 课外体育锻炼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及实地调查法等主要研究方法,深入了解济南市主要城区健身路径的基本情况。通过对影响健身路径使用因素的分析,笔者认为:发展济南市全民健身路径要采取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力量、构筑良好的体育健身氛围和提高场地设施的利用率等措施。  关键词:济南市 健身路径 全民健身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9(
摘 要:培养大学生体育学习动机,养成自觉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是终身体育的目标和要求。研究者基于自我决定理论认为,干预体育学习的路径包括:提供自主性支持,增加学生自主性认知,满足自主需要;适当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设置适宜的挑战任务,满足学生能力需要;建立平等、民主、尊重、信任的新型体育课堂人际关系,满足学生归属感需要。  关键词:自我决定理论 大学生 体育学习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文章以历史凝结成的武术文化意向——师徒关系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及口述资料的调研,将历史性性研究与结构性分析相结合,分析其凝聚在武术人思想和行为观念中的文化因子,对武术人传习武术文化的师徒关系构成最深远的影响,以期藉由儒家文化的生成与发展而更深层次地理解师徒关系的民族之根,呈现历史生活与现代生活中武术传习的伦理经验。  关键词:儒学 人伦 武术文化 师徒关系  中图分类号:G853/85
摘 要:文章基于体育课堂,从“学”的视点进行建构,利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就体育课堂教学现状调查分析,从体育教师自认为非常有效的学情分析,发现很多应用于实践课堂中往往被现实印证为无效。为突破这一困境,唯有体育教师以“学情分析”为着力点,从分析方法、分析内容、分析结果3个维度分析建构,以便为高效的体育课堂互动建立起一种思维途径。  关键词:学情分析 学习内容 学习方法 学习结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竞技体操的传统十分评分制度于2006年正式画上了休止符。在规则的改变下,中国女子竞技体操的发展目标已经将如何保持良好的竞技水平列入在内。该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通过观察中国女子体操队在近两届体操世界锦标赛表现,分析我国女子竞技体操项目中平衡木单项的优势与弱势。  关键词:女子竞技体操 平衡木 优势 弱势  中图分类号:G8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