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和他的牛

来源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uan04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祖父爱牛,是因为从小就与牛打交道。对地处浙东四明山麓的小山村而言,耕牛就是最重要的生产工具。没有耕牛,庄稼的收成就无法保障。因为家里养了牛,孩提时的祖父,白日便天天与牛在一起。再说,小山村周遭皆青山绿水,更兼满地满坡绿油油的青草,于是乎,一边放牛一边与小伙伴捉迷藏,无疑成了他童年最为惬意最是难忘的一种“玩耍”。放牛时间久了,与牛亦便有了感情。
  我从小就被寄养在小山村祖父祖母家,颇能感受祖父对牛的爱怜。每当农忙季节,牛便成了田畈里的主角。通常情况下,一些赶牛人总是高分贝地吆喝着,用长长的竹鞭抽着,希望牛快耕田、多耕田。疲惫的牛尽管猩红着眼睛,间或以走走停停相抵抗,可怎敌得过赶牛人接二连三地呵斥与鞭策?而祖父赶牛耕田时,似乎很少吆喝,虽手握竹鞭,但那竹鞭小得似乎只能用来挠痒,且只是悬而不抽。我很是纳闷,同样的牛,何以到了祖父手里,就那般被驯服了呢?
  渐渐地,我看出了其中的端倪。每当田间休息时,祖父并不急于吃我送去的点心,而是将牛牵到田埂旁的水渠边,先让牛饮水解渴,再让它吃自己早就准备好的草料。看着牛不慌不忙、舒心惬意地吃着草,祖父这才安心地坐下来吃点心。可不知为何,祖父一边吃着点心一边仍不安地双眼紧盯着耕牛,我心里想祖父怎么这么不放心呢?“你看,这畜生又来了,拍死你!”不一会儿,只见祖父一把放下碗和筷,像离弦的箭一样,腾地冲向耕牛,用他那长着老茧却结实有力的手“啪”地按向耕牛的臀部一侧。未等我反应过来,祖父已经带着他的战利品回来了。原来,他拍死了一只体积硕大的牛虻。他神情严肃地说:“这牛虻最讨厌,总是吸牛的血,若时间长了,叮咬的次数多了,牛会生病的。”
  每次耕田回来,祖父总是赶牛下溪滩,用他那把自制的大板刷替耕牛洗澡。到了暑天的晚上,祖父还会在牛棚一隅点上一堆驱蚊蝇的草,以确保耕牛能睡上一个安稳觉,好好恢复体力。冬天是耕牛歇息的时光,一般养牛者只是给准备一些稻草吃就完事了。然而,祖父还是会千方百计地去一些山坡暖阳处找寻青草。即便是准备稻草,他也是精心挑选。牛棚的窗户破漏了,他总是在第一时间自己动手去修。年三十的傍晚,他还会烧一锅粥并掺和些蔬菜给牛吃。他笑呵呵地对家人说:“人要过年,可别忘了牛。没有牛的帮助,哪来丰收?”
  冰雪消融、草长莺飞的春天,祖父总是赶紧将牛从牛棚中牵出,走向青草萋萋的田间山坡,让长期关在牛棚的牛渐渐适应户外的环境,活络活络筋骨,补充点新鲜的营养,以备即将到来的春耕备耕之需。“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春天是人们最嗜睡的季节,可祖父不敢也不屑贪睡,他的脑子里好像备着闹钟,一到早晨五点光景就倏地起床放他的牛去了。自然,方圆几里地内,哪儿有牛爱吃的草,哪儿的草长得茂盛,都被他一一记在心里。同样的牛,大凡经祖父打理过的总是长得格外的膘肥和健壮。按祖父的说法,那就是“一分投入一分产出,放水则必缩水”。
  养了这么多年的牛,牛会老,也会死,村里人称为“倒”。按照传统的习惯,以及当年的政策规定,牛只有“倒”了,才可宰杀并分配给各家各户。祖父祖母家,有时能分到一二斤牛肉。无论是宰牛的现场抑或家里烧煮牛肉之时,祖父总是在自言自语“罪过罪过”中远走,去亲戚家做客。其实,站在他的角度想想,差不多每天与之在一起,养它,用它,爱它,惯它,一旦它走了,怎忍心看宰割它的惨烈场景?又怎心安理得吃它的肉?据说,当下养狗人家,一旦自家养的狗死了,有些人会痛苦万分,也绝不吃这狗肉,其实这是朝夕相处形成的一种特殊感情使然,设身处地而想,也是可以理解的。更何况,当年祖父面对的是一头关乎增产增收的耕牛。
  记起祖父九十三岁以前还在放牛,只是不同于当年为生产队养牛,这牛是他自己买的。他说,看不到牛,心里堵得慌。因为牛,祖父的晚年生活过得很充实。尽管农村而今实现了机械化耕田,这牛已然失去了它本来耕田的价值,但祖父还是像先前那样爱着他的牛,视其为伴,精心侍弄,毋敢懈怠。有一年,祖父将养了几年的一头牛转让给了附近村里的村民,可想不到,几个月后它竟偷偷跑了回来,细心的祖父发现这头牛的身上有几处伤痕。祖父爱怜不止,于是跟人家商量,又把它买了回来,直至善终。
  祖父这种对待耕牛的态度,在我看来更愿意把它看作人与自然和谐的一种淳朴认知。须知,物也是有尊严的,对待物的态度,究其实,也是对待人的态度和对待自己的态度。祖父走后,我记得最深的,恰恰是他赶着拖犁铧的老牛,耕耘在小山村无垠的土地上,翻飞一坨坨肥沃的泥土,像一种丰收的预告。
  (选自2015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本刊有删改)
其他文献
上课铃响了,同学们快速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等着上开心魔法作文课。可是大家等啊等,也不见光头老师的踪影。班长徐文浩到办公室找了几趟,都没找到光头老师,莫非……  正当大家胡乱猜测的时候,教室的窗外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有人正探头探脑地往教室里张望,正是光头老师!  光头老师走了进来,没看脚下的路,被讲台绊了一下,差点儿摔倒。他整了整西装,显得有点儿尴尬,结结巴巴地说:“闹钟坏了,我起床晚了,再加上堵车
孙越  俄罗斯文学翻译前辈蓝英年先生请我小酌。酒过三巡,蓝老感叹俄苏文学翻译家星光灿烂的时代已逝。他说,汝龙、满涛、蒋路、戈宝权、力冈、高莽和草婴等人,曾使新中国的俄苏文学翻译殿堂尽显辉煌。  蓝老的话使我想到,文化繁荣往往从世界文学名著翻译和出版开始。布尔什维克建政之初,图书出版主要靠世界文学名著翻译支撑。作家高尔基1918年奉列宁之命在彼得格勒成立“世界文学出版社”,出版社大旗下汇集了勃洛克、
打开专记春秋史事的古典史学名著《左传》,读着读着就觉有一股酒气袭来,愈读愈浓,有的段落竟有些浓得化不开了,让人陶醉,让人扼腕,让人拍案叫绝,让人长歌当哭。其间,尤以田敬仲完与齐桓公、栾 与子重、寿子与急子间的三杯酒最富人文情怀,也最为感人。  田敬仲完与齐桓公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记:公元前672年春季的一天,齐国大臣田敬仲完在家中请齐桓公饮酒,正喝到兴头上,天却黑了下来,齐桓公命田敬仲完点起
古人云: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深刻说明了修志和学习方志的重要意义。族谱当属方志一类,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播精神文明,有着独特的历史作用。  近读由武汉大学前校长、资深教授陶德麟题写书名、陶德友先生编著的《族踪》新作,无比欣喜。该书由《家族图谱》、《徜徉桑梓旅》、《典范夙昔》、《忆往怀旧》、《参与公益》五部分组成,印刷精美,图文并茂,文字朴实优美,情感纯厚绵长,有很强的可读性;每
[摘 要]测量几何体的各种数据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千篇一律的测量方式和公式套用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要想在体积测量,尤其是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教学中体现数学趣味,就必须做到在公式化的“排水法”中找到新意,并引导学生学会用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  [关键词]测量体积;排水法;溢水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6-0082-02  【
一、“灰皮书”  去新疆旅游,是一件比较辛苦的事情。  比较辛苦,那就要带一本书在途中消磨时间。飞机、大巴、铁路各种交通工具都要用到,新疆是那么大、那么广袤,耗费在路上的时间,几乎快相当于走马观花的时间。伊宁又在新疆的最西部,如果要带一本书,带什么书呢?  站在书柜前,苦思冥想,忽然灵光一动,但自己都不免哑然失笑。去一个与苏联关系复杂且深厚的城市——伊宁,首选当然是“灰皮书”。除了“灰皮书”,还能
刘剑梅老师的新散文集《彷徨的娜拉》的内容分为四辑,每一辑虽未署上小标题,但看完还是让我意识到,第一辑是女性主义之思,第二辑是生活状态之悟,第三辑是文学记忆之感,第四辑是对《霍乱时期的爱情》和贾平凹的《带灯》的学术评论。整本书装满对文学、电影、绘画和戏剧等的独到见解,学理沛然,打开了我的眼界,也丰润了我夏天以来随着阳光渐渐盛开的心灵。  刘老师的文章,不仅仅是知性与感性兼具的学者散文,在《彷徨的娜拉
1938年11月13日凌晨燃起的长沙大火整整烧了五天,酿成千古浩劫,史称“文夕大火”。长沙原有居民四十二万人,至11月12日已疏散百分之九十,而火灾的罹难者仍达三千余人;全市一千一百多条街巷,全部焚毁的有六百九十条,幸存房屋不到五栋的有三百三十多条,损毁程度合计超过百分之九十。著名古建筑如经历两千多年的贾谊故居和定王台,明代城墙上耸立的天心阁和明朝吉王府牌楼,清朝的巡抚衙门和布政使衙门,左宗棠公馆
生活不安定,又怕热闹,没过过生日。五十、六十,都没庆祝。今年满七十那天,很偶然地,在桑塔菲附近的高山上度过。寥寥长风,莽莽奇景,感到是最好的庆祝。和小雨谈起一些往事,我说,假如我现在是一个婴儿,或者是一个婴儿的病危的母亲,对于自己的、或自己死后孩子所面临的如此人生,一定会感到无比的恐惧。现在都过来了,能不感激命运?  何况除了活着,还有更多。更多之一,是意义的追寻化作了文字。早年冒这个险,是因为心
[摘要]在以全面发展学生数学素养为核心的背景下,不少教师对当前“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的价值发展认识还不足,教师为了完成课程任务而教,往往只重视基本的数学知识,教学方法单一,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与实践”教学应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在掌握基本数学知识的同时,还把研究的触角延伸到课外,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生活实践;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