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高职院校中层干部培训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高职院校中层干部培训的现状,并结合实际指出了如何在新形势下解决中层干部培训的对策,指出要与时俱进,充实培训内容;转变观念、改变培训的方式方法;营造氛围、理论教育与实际相结合。
关键词:培训;思考;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5-0013-02
加快高职教育的发展已成为一种国家发展战略,高职院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严峻挑战。能否充分调动全体师生员工的积极性,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关键在于中层干部。提高中层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是增强领导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关键,是改革和发展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中层干部管理观念的转变、管理技能的提高、管理知识的更新关系着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
一、加强中层干部培训的重要意义
1.加强中层干部培训,是中层干部自身提升的需要。中层干部是联系学院高层与基层的桥梁和纽带,置身于教学、科研或管理工作的第一线,是贯彻上级部署要求的领导者,是管理工作的组织者,是化解矛盾的引导者,是目标管理的责任者,承上启下,责任重大。这对中层领导干部的理论修养、领导能力和知识水平都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
2.加强中层干部培训是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需要。干部选拔任用需要“发现—培养—使用”三个阶段。三个阶段缺一不可,环环相扣。培训可以解决院级后备人才的“发现”问题,内部成长起来的干部对学院的忠诚度高,浸透着学院特有的文化气质,熟悉情况时间短,进入角色快,为后备干部的成长与储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对中层干部强化培训还可以解决干部的“培养”问题,为干部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对中层干部进行培训,使之边学习边工作,有利于在实践中锻炼提高,为干部的进一步推荐选拔以至“使用”提供了保障。
3.加强中层干部培训,是建设学习型校园的需要。学习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第一任务。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要想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就要不断地提升,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建设学习型校园,做学习型干部,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中层干部要带头学习,要使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在建设学习型校园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中层干部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对培训重要性认识不足。加强中层干部培训虽已成为各高职院校干部管理的重要课题,但“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仍然存在。许多院校的干部自己也存在“工作是硬任务,培训是软任务”的思想,重实践轻理论、重工作轻学习,以干代训、以干代学,认为中层干部培训工作是走形式,对参加学习培训的机会不珍惜,不能摆正自身学历与教育培训的关系,对短期培训的作用和效果认识不足,对培训缺乏原动力,培训对于他们来说,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2.培训机制不健全。干部培训没有形成制度,培训组织走过场,监督检查走形式,考核结果形式化,没有将干部培训情况纳入干部考核体系中,不能解决干部学习和工作的矛盾,造成干部边培训学习,边处理工作业务,影响学习效果。
3.培训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学习内容单一,缺乏灵活性,在内容的安排和问题的分析上没有整体考虑参训干部的文化知识、基础理论水平,也没有考虑不同类型干部对知识需求的程度,采用“大锅饭、大课堂”的方式培训干部。二是学习的形式单调,重视集中培训,放松对干部自学和互学的要求。三是缺乏干部培训的激励机制。干部培训的好坏没有与干部晋升挂钩。
4.没有固定的培训机构,师资力量不强。没有党校,没有固定的师资队伍,成为培训干部工作的最大瓶颈。有的院校设有党校,但由于财力不足,对党校的经费投入少;没有专职教师,教研活动开展得不够扎实,教学设施陈旧,培训的方法、方式、途径不够灵活,与职能部门缺乏广泛接触和沟通。
三、解决中层干部培训工作的途径
1.转变培训观念,提高对中层干部培训的认识。一是要树立培训也是生产力的观念,把干部培训作为人才开发的重要环节。二是要树立干部终身学习观念。逐步建立和完善干部终身学习体系,把干部培训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的、不间断的工作来抓,使培训贯穿干部成长发展的全过程。三是要树立培训也是政绩的理念,把干部培训合格作为考核干部、选拔任用干部的必要条件之一,使干部做到工作学习化和学习工作化。四是要树立培训促进生产力的观念。培训出人才,培训出效益,干部培训工作成为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2.完善培训机制,加强对干部培训资源的整合。一是完善计划调训机制。充分调查研究,在班次设置、培训内容、调训对象和时间安排上做出统筹安排。实行干部任职一届培训一次,不参加培训不使用、不提拔的原则,使干部的培训与使用有机结合起来。二是建立自主择训机制。改进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和培训手段,满足干部自我需求、社会发展和工作需要,增强培训对干部的吸引力。三是实行办学竞争机制。采取与市委党校、兄弟院校联合办学模式,建立干部培训的主阵地,要逐步实行校与校之间的竞争。四是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和完善干部学习培训档案,制定学用结合、奖优罚劣的培训制度,激发干部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要把干部的培训学习作为提拔使用的一项重要的依据。
3.完善教学工作,在教学方式和内容上实现新突破。(1)改变培训方式。一是教学手段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使中层干部在任何有网络的地方都可以培训学习;教学方法要改变过去的单向封闭式的传授模式,把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结合起来,把集中培训与自学研讨结合起来,把相互交流与经验介绍结合起来。二是培训形式多样化,如举办“专家讲座”、“自由研讨”。主动出击,外引高水准的社会教育资源,迅速提升干部理论层次,提高干部人文素养。三是针对干部学习求“精”的需求,开展干部读书活动。本着把干部“逼向书本”的指导思想,要求党政机关干部每年精读两本指定的理论书籍。(2)拓宽培训内容。培训的内容要从提高干部的学习能力、应对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和执行力等方面来设计和安排,增强干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特别是在抓好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突出抓好高职教育理论、法律法规和国际形势的培训,强化新知识新技能新本领的培训,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3)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理论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探索和建立党校师资资源库,聘请社会知名人士和专家学者定期到党校授课,实现师资资源共享。
4.完善基地建设,在培训基地的多样化上有新突破。建立业余党校,作为干部培训的主渠道、主阵地。充分利用市委党校教学体系、科研能力和师资力量等方面的优势,聘请一些专家教授讲课,实现资源共享。积极探索在企业、社区和农村建立校外培训基地,有计划地选派中层干部挂职锻炼,使中层干部了解实际、开阔眼界、转变观念、提高能力。
总之,干部培训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做好新形势下的干部培训工作是高职院校党委面临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尽快采取措施,迅速行动起来,认真研究和做好培训干部工作,切实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为高职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培训;思考;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5-0013-02
加快高职教育的发展已成为一种国家发展战略,高职院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严峻挑战。能否充分调动全体师生员工的积极性,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关键在于中层干部。提高中层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是增强领导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关键,是改革和发展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中层干部管理观念的转变、管理技能的提高、管理知识的更新关系着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
一、加强中层干部培训的重要意义
1.加强中层干部培训,是中层干部自身提升的需要。中层干部是联系学院高层与基层的桥梁和纽带,置身于教学、科研或管理工作的第一线,是贯彻上级部署要求的领导者,是管理工作的组织者,是化解矛盾的引导者,是目标管理的责任者,承上启下,责任重大。这对中层领导干部的理论修养、领导能力和知识水平都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
2.加强中层干部培训是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需要。干部选拔任用需要“发现—培养—使用”三个阶段。三个阶段缺一不可,环环相扣。培训可以解决院级后备人才的“发现”问题,内部成长起来的干部对学院的忠诚度高,浸透着学院特有的文化气质,熟悉情况时间短,进入角色快,为后备干部的成长与储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对中层干部强化培训还可以解决干部的“培养”问题,为干部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对中层干部进行培训,使之边学习边工作,有利于在实践中锻炼提高,为干部的进一步推荐选拔以至“使用”提供了保障。
3.加强中层干部培训,是建设学习型校园的需要。学习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第一任务。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要想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就要不断地提升,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建设学习型校园,做学习型干部,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中层干部要带头学习,要使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在建设学习型校园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中层干部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对培训重要性认识不足。加强中层干部培训虽已成为各高职院校干部管理的重要课题,但“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仍然存在。许多院校的干部自己也存在“工作是硬任务,培训是软任务”的思想,重实践轻理论、重工作轻学习,以干代训、以干代学,认为中层干部培训工作是走形式,对参加学习培训的机会不珍惜,不能摆正自身学历与教育培训的关系,对短期培训的作用和效果认识不足,对培训缺乏原动力,培训对于他们来说,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2.培训机制不健全。干部培训没有形成制度,培训组织走过场,监督检查走形式,考核结果形式化,没有将干部培训情况纳入干部考核体系中,不能解决干部学习和工作的矛盾,造成干部边培训学习,边处理工作业务,影响学习效果。
3.培训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学习内容单一,缺乏灵活性,在内容的安排和问题的分析上没有整体考虑参训干部的文化知识、基础理论水平,也没有考虑不同类型干部对知识需求的程度,采用“大锅饭、大课堂”的方式培训干部。二是学习的形式单调,重视集中培训,放松对干部自学和互学的要求。三是缺乏干部培训的激励机制。干部培训的好坏没有与干部晋升挂钩。
4.没有固定的培训机构,师资力量不强。没有党校,没有固定的师资队伍,成为培训干部工作的最大瓶颈。有的院校设有党校,但由于财力不足,对党校的经费投入少;没有专职教师,教研活动开展得不够扎实,教学设施陈旧,培训的方法、方式、途径不够灵活,与职能部门缺乏广泛接触和沟通。
三、解决中层干部培训工作的途径
1.转变培训观念,提高对中层干部培训的认识。一是要树立培训也是生产力的观念,把干部培训作为人才开发的重要环节。二是要树立干部终身学习观念。逐步建立和完善干部终身学习体系,把干部培训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的、不间断的工作来抓,使培训贯穿干部成长发展的全过程。三是要树立培训也是政绩的理念,把干部培训合格作为考核干部、选拔任用干部的必要条件之一,使干部做到工作学习化和学习工作化。四是要树立培训促进生产力的观念。培训出人才,培训出效益,干部培训工作成为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2.完善培训机制,加强对干部培训资源的整合。一是完善计划调训机制。充分调查研究,在班次设置、培训内容、调训对象和时间安排上做出统筹安排。实行干部任职一届培训一次,不参加培训不使用、不提拔的原则,使干部的培训与使用有机结合起来。二是建立自主择训机制。改进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和培训手段,满足干部自我需求、社会发展和工作需要,增强培训对干部的吸引力。三是实行办学竞争机制。采取与市委党校、兄弟院校联合办学模式,建立干部培训的主阵地,要逐步实行校与校之间的竞争。四是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和完善干部学习培训档案,制定学用结合、奖优罚劣的培训制度,激发干部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要把干部的培训学习作为提拔使用的一项重要的依据。
3.完善教学工作,在教学方式和内容上实现新突破。(1)改变培训方式。一是教学手段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使中层干部在任何有网络的地方都可以培训学习;教学方法要改变过去的单向封闭式的传授模式,把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结合起来,把集中培训与自学研讨结合起来,把相互交流与经验介绍结合起来。二是培训形式多样化,如举办“专家讲座”、“自由研讨”。主动出击,外引高水准的社会教育资源,迅速提升干部理论层次,提高干部人文素养。三是针对干部学习求“精”的需求,开展干部读书活动。本着把干部“逼向书本”的指导思想,要求党政机关干部每年精读两本指定的理论书籍。(2)拓宽培训内容。培训的内容要从提高干部的学习能力、应对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和执行力等方面来设计和安排,增强干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特别是在抓好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突出抓好高职教育理论、法律法规和国际形势的培训,强化新知识新技能新本领的培训,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3)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理论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探索和建立党校师资资源库,聘请社会知名人士和专家学者定期到党校授课,实现师资资源共享。
4.完善基地建设,在培训基地的多样化上有新突破。建立业余党校,作为干部培训的主渠道、主阵地。充分利用市委党校教学体系、科研能力和师资力量等方面的优势,聘请一些专家教授讲课,实现资源共享。积极探索在企业、社区和农村建立校外培训基地,有计划地选派中层干部挂职锻炼,使中层干部了解实际、开阔眼界、转变观念、提高能力。
总之,干部培训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做好新形势下的干部培训工作是高职院校党委面临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尽快采取措施,迅速行动起来,认真研究和做好培训干部工作,切实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为高职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