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绘本之花在阅读教学中绽放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yc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绘本阅读是阅读的一种形式,它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以生动的图画讲述故事情节。本文呈现和分析了一节七年级英语绘本阅读课例。该课例通过分析教材和学情,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读前、读中、读后三个方面的有效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七年级;绘本阅读;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6-0053
  一、引言
  绘本,是采用图画或图画与文字相结合的形式构成连续性故事情节的文学作品。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在绘本中,图画不是对文字的解释,而是有着自己的价值,优秀的绘本有着美术、文学、教育三者独特完美的结合。它短小精悍,好比一部微电影,几分钟呈现一个完整的世界,引读者走入画与文字中。
  本文以2016年谢海峰老师执教的一节绘本阅读课为例,具体阐述在绘本阅读教学中如何设计有效的活动和问题来提高课堂效率。
  二、教学分析
  1. 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为世界经典绘本作品之一——《爱心树》,该绘本描述的是一颗有求必应的苹果树和一个贪得无厌的孩子共同组成的既温馨又略带哀伤的动人故事。这节课要求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理解故事,教师引领学生把握绘本中男孩与树之间的感情,挖掘和拓展其现实意义,让学生整合出属于自己的情感世界——学会感恩。
  2. 学情分析
  绘本教学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学习和认知特点。学生对于绘本故事的理解不会很难,关键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挖掘绘本背后的思维空间和情感体验,情感触动和情感升华。
  3. 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学内容和学情的分析,本节课预设了以下教学目标:
  (1)语言能力。全体学生能了解以下词汇:trunk,branch,stump,come back等,重点句型“I want...” “Can you give me...?”“Sorry.I can’t.But I can give you my...”;
  (2)思维品质。全体学生会理解绘本主题——感恩,并能有所感动;
  (3)文化意识。半数以上的学生通过绘本阅读体验施与爱、爱与被爱之间的关系;
  (4)学习能力。大多数学生在绘本阅读中可以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大多数学生在绘本阅读教学中能运用阅读策略开展绘本阅读。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活动:(见图1)
  四、教学过程
  Step1:Pre-reading
  读前活动的设计主要是创设语境,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激活原有知识,发展思维。
  Activity1:Lead in
  上课伊始,教师依次向学生呈现图片(图2和图3),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Q1:What can you find from the pictures?
  Q2:What can you do with the apple tree?
  设计意图:成功的导入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帮助学生预先感知文本内容。
  Activity2:Prediction
  学生再次观察图片,根据自身生活经验猜测以下问题的答案:
  Q: Can you guess what may happen between the boy and the tree?
  教师用思维导图(见图4)归纳并总结学生的不同预测。
  设计意图:运用预测技能是学会阅读的关键。教师通过提问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思考,激發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预测和推理的能力。
  Step2:While-reading
  读中活动意在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文本。活动的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一步步获取文本的概要和细节,加强文本理解深度,让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
  Activity 1: Read, Talk and Think
  教师呈现第一张绘本图片(见图5),学生验证预测是否正确。
  1. 略读文本,回答问题What does the boy want?
  2. 阅读文本并回答以下问题:
  Q1: Can the tree give money to the boy?
  Q2: What can the tree give to the boy?
  Q3: Is the tree helpful? Why?
  3. 跟读强化语音语调,从中感知小男孩与树之间的情感变化。
  设计意图:教师呈现第一张绘本图片,学生猜测小男孩想要从苹果树那得到什么,感知第一阶段绘本信息。
  Activity2:Further thinking
  教师呈现第二张绘本图片(见图6),回答以下问题:
  Q1:What would you want if you were this boy?
  Q2:How do you think the apple tree feels at that time? Why?
  设计意图:教师呈现第二张绘本,学生猜测小男孩又想从苹果树那得到什么,苹果树有何感想,感知第二阶段绘本信息。
  Activity3:Think, Listen and Read
  教师呈现第三张绘本(见图7),思考以下问题:
  Q1: What will the apple tree ask?   Q2: What will the apple tree answer? Will the tree refuse the boy? Why?
  设计意图:教师呈现第三张绘本图片,学生预测苹果树会问什么问题,感知第三阶段绘本信息。
  Activity4:Think and Write
  教师呈现第四张绘本图片见(图8),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描述故事的结局。
  设计意图:续写故事结局旨在引导学生发展创新思维和进行创意表达,把所学内容迁移运用于新的情景中,学用结合。
  Activity5:Role Play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表演对话。
  设计意图:教师组织学生演绎完整的绘本对话,让学生体会小男孩与苹果树之间的情感交流。
  Step3:Post-reading
  读后活动要抓住文本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将绘本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真正使语言教学回归生活,巧妙地体现人文性和工具性语言教学的特点。
  Activity1:Listen and say
  教师播放整个绘本,鼓励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并回答开放性问题:
  Q: What’s the best title of the story? Why?
  设计意图:设计开放性问题在于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注重对所学信息的加工、内化和归纳。学生根据自己的情感体验生成各种答案,如The Giving/Kind/Nice Tree。
  Activity2:Think and say
  生成标题后,教师问学生: Who can be your giving tree in your life?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让学生反思他们生活中的“giving tree”并说出理由,从绘本学习迁移到学生生活,体现了用英语学科教人、育人的理念。
  Activity3:Think, Read and Write
  教师以自己儿子写给妈妈的一封感恩信为示范,让学生给自己生命中的“giving tree”写一封感恩信。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需要活化读后环节,教师在设计读后活动时需遵循三贴近的原则:贴近学生的生活、认知水平、生活实际。本环节旨在进一步凸显本节课所引领的积极价值观。
  五、总结与反思
  本节课得到了听课教师的好评。开展绘本阅读教学是有益的尝试,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深度解读文本,探究主题引领
  教师应该研读语篇,挖掘出文本深层次的内涵,并据此提炼出主题,以意義为主线,贯穿课堂,体现语言本身的生命力。
  2. 创设情景,有效引领阅读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需要教师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景,开展提问式引导,以预测猜想、开放讨论等不同方式提问,引导学生从低阶思维到高阶思维,真正实现学科育人的目标。
  3. 挖掘绘本价值能力
  英语绘本阅读不能仅停留在几张画和几句话,它还是原汁原味传递多元文化的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在不同文化的冲击下理性地了解、认知、思考世界,用文化熏陶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绘本阅读教学是新生事物,还需要教师不断去实践、研究。只要教师心中有这个教学理念,不断在绘本教学中学思结合,就可以绘出妙趣横生的精彩课堂。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 陆红玉.借助绘本阅读,绘出英语课堂之精彩[J].学园,2013(132).
  [3] 卢爱华.围绕话题,重点训练,明晰主线——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活动的设计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4(8).
  [4] 卢国华.以策略运用研究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5(1).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大佳何镇初级中学 315621)
其他文献
摘要:青少年课外活动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科技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关键词:青少年;校外活动;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8-0122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青少年校外活动被日渐重视起来。校外活动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学校教育相
摘要:在教学中,教学语言要具有“诗情”,教态要“脉脉含情”,教学方法要激发“热情”,归纳总结要具有“煽情”。只有倾注更多的“情”,才会对学生產生巨大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才会盘活课堂,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一见钟情”;“脉脉含情”;“煽情”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7-0048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内容,既有贴近学生日常生活
摘要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提高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如果没有教师主动的音乐表现,就没有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也就没有音乐课中的情感教育和情境教育。在中学音乐欣赏课的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实施音乐的情境教学?本文试图从音乐场景的还原和音乐要素与音乐形象的比对这两个途径进行。  关键词 :音乐场景; 音乐要素 ; 音乐
摘要:实验是科学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科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科学探究水平、建立独立设计实验能力和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的能力等方面有其独特的价值,作为科学教师须重视实验教学。  关键词:科学实验;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声音振动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6-007
摘要:初中物理是初中学生的必修课程,肩负着培养中学生科学素养的重任。学好物理除了需要学生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之外,更需要学生勇于探索。课堂讨论法作为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新型教学方法,着力于为学生创设科学有效的教学情境,相对应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讨论和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课堂讨论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初中物理
摘要:创新教育包括培养学生很多方面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构成成分。学生如果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就可以全面理解、应对遇到的问题,他们会独辟蹊径,用新颖、创新的方法解决问题。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并普遍发展的当代社会,利用科学技术可以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和实践中,教师应该善于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营造活跃、互动的课堂氛围,摒弃之前生硬被动的教学模式,利用新的
摘要: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历来是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一定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实现有效的阅读教学。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读赏并重,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深入探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的许多语文课堂往往喜欢花哨,追求形式的丰富多彩,追求手段的多种多样,失却了语文课应有的朴实。语文教学应回归于对本质的真善美中,少一些浮华的表象,多一些本质的追寻。  关键词:回归;倾听;真实;朴实  总觉得在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缺了点语文的味道,少了点书卷气,多了些功利心。什么是“语文味”?“语文味”就是言意融合的独特韵味。它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第一,是文本的“言”,通过语言本身的
摘要:在阅读教学中,可从四个方面辨析细节描写:一是内容是细微末节,二是字数笔墨较少,三是具有电影特写镜头的效果,四是人物、事物、环境的描写及叙事过程中均是细节描写出现的范围。  关键词:细节;描写;辨析;范围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6-0050  什么是细节描写?不少教参认为,细节描写是关于人物、景物和事物的一种描写手法,它和人物描写
摘要:青少年学生早恋问题,一直是学校教育既关注又讳莫如深的问题。这个案例中的两个孩子成绩都很优秀,但由于进入青春期后,缺乏亲人的关爱以及没有及时教育引导,早恋的种子慢慢开始萌芽。笔者通过参与他们的活动,适时引导;拓宽交际范围,培养多种兴趣以及学校家庭教育相统一等方法去引导孩子学会如何与异性正常交往。  关键词:早恋;交往;儿童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