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认识与实践

来源 :天津教育·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si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阶段,物理学科具有较强的生活性和实践性,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还要通过生活化的方式开展物理教学,加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本文主要针对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认识与实践进行分析和阐述,希望给我国相关教育同仁以参考和借鉴。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行,其提倡教学要突破传统模式的限制和束缚,鼓励学生走出教室,从实践中和生活中掌握知识。物理是初中阶段的基础学科,其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实践性和生活性,很多知识概念,例如压强、浮力和重力都较为抽象,如果单纯依靠教师课堂讲述难以让学生获得直观的理解,而实现教学生活化,从生活现象中体会物理知识的和概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因此,针对物理教学生活化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实现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价值与意义
  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具体教学中,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内容有机融合,可以赋予枯燥的教学以生活色彩,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进而提升课堂效率。同时,初中物理知识与生活具有关系密切,通过引入生活实例开展教学,也有助于加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感性认识。
  激发学生物理学科兴趣
  兴趣是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动力和基础,只有充分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才会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教学生活化,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掌握以及理解知识,进而在生活探索中发现物理的神奇与奥妙,激发学生的物理兴趣。同时,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还可以促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和重要性,进而以更加积极地态度投入到生活中。
  帮助学生构建物理知识体系
  新课标要求初中物理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突出学生的教学核心和主体地位,实现教学生活化,可以帮助学生从生活中构建物理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进而完成实践与理论的有机融合,对提升学生物理认知具有积极意义。
  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具体实践分析
  创设生活情境
  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与物理有关的生活现象随处可见,例如水蒸气、河水结冰、乘车时的惯性现象、走路摩擦力等,由于物理知识具有密切关系,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为學生创设具体生活情境,从情境中开展教学,鼓励学生开展知识探究,进而完成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例如在学习“惯性”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坐公交车的例子:当同学们乘坐公交车上学的过程中,是否遇见过公交车急刹车后,人扶不住扶手险些摔倒的情况?由于这一现象是公交车最常见的情况,会引起很多学生的共鸣,然后通过乘坐公交车的情境,引入惯性的概念开展教学。通过生活化的情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还有助于拓宽学生物理思维。
  融入生活内容
  初中物理知识更加基础,很多生活现象都包含了物理知识,因此,实现教学生活化,教师要在课堂中融入生活案例和内容,进而帮助学生对物理知识产生直观的认识。同时, 融入生活内容,还可以挖掘物理知识的价值,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兴趣。
  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人工降雨的生活案例开展教学,促使学生明白其物理原理,通过生活化的案例和内容,将抽象而复杂的知识转化为生活常识,降低物理学习的难度,帮助学生快速查掌握知识,有效提升课堂效率。又例如在学习“杠杆”知识的时候,教师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一物理原理的理解,可以带领学生共同寻找生活中涉及杠杆原理的物品,并且引导学生说出其属于等臂杠杆、费力杠杆以及省力杠杆中的哪一种,学生寻找杠杆物品的过程,也是学生理解和消化知识的过程。
  布置生活作业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关键渠道,对学生加深知识掌握和记忆具有积极作用。因此,教师在布置物理作业的过程中,需要体现作业的生活化,将教学生活化理念充分融入于作业中。同时,布置生活作业还有助于学生摆脱传统作业牢笼与题海战术的限制,让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中,体会到物理学习带来的成功和快乐。
  例如在学习“电功率”这一知识点之后,教师要为学生布置具有较强实践性和生活化的作业:同学们回到家之后,计算家中的空调、洗衣机、电冰箱以及电视机的功率。通过这种具有较强生活操作性的作业,可以激发学生对作业的热情和兴趣,让作业变得不再乏味和枯燥。
  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具有密切关系,而在新课标的指导和提倡下,教师也要对传统固化的教学手段进行创新,实现教学生活化,在课堂中融入生活内容,挖掘生活中的物理元素,通过生活实例开展教学,将抽象而复杂的知识具体化和形象化,促使学生对物理知识产生直观的体验,进而提升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其他文献
本文以乌江构皮滩水电站高拱坝为工程实例,把坝基与拱座岩体中地质缺陷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拱坝应力影响范围内的地质缺陷分布情况,通过地质方法和非线性有限元法计算地质缺陷
电力系统动态行为可归结为非线性微分—代数方程组,其中微分方程描述控制过程,讨论功角稳定问题,而非线性代数方程描述控制过程的运行点,讨论电压稳定问题。电压稳定域与电压稳定裕度的分析关键在于如何获取临界电压崩溃边界,它涉及全面求解高维非线性代数方程所面临的数学难题,但非线性代数方程是稳态交流电路方程,是电网的综合描述,满足电路运行规律。基于这一思路,本文以临界电压崩溃边界为研究对象,在R_P*OR_Q
感应电机由于其造价低、结构简单、运行可靠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的大多数领域中。一旦电机出现故障,可能会导致生产过程的非计划停机,从而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轴承故障是感应电机高发的故障类型。因此,针对感应电机轴承故障产生的机理与特征展开研究对实现电机的在线故障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Blodt提出的轴承故障引起定子电流的相位调制理论,进一步推导出轴承故障时转矩波动分量与定子电流波动分量之间的关
多电平变流器因具有开关器件承受电压低,电压谐波含量少等优点正逐渐成为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的首选。本课题以NPC/H桥型五电平变流器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调制方法存在的问题,如电容功率平衡、输出电压电流谐波、开关频率及共模电压等;此外,为提高变频器的动态性能,研究电流预测控制在多电平中的应用。首先,分析NPC/H桥型的主电路结构,重点分析串联12脉波二极管整流器输出侧中点与负载中点是否连接对交流侧电流谐波
二十一世纪以来,在能源与环境的双重压力下,分布式发电技术得以迅速发展。然而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随机性,将导致分布式电源的输出功率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因此分布式电源
基于MMC换流器的模块化多电平直流输电系统(MMC-HVDC)对功率器件的要求低,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可以方便地扩展到很高的电压等级和功率水平。此外MMC-HVDC采用IGBT等可关断器件,没有换相失败问题,具有更强的可控性和灵活性,在大容量远距离输电、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并网、改善电能质量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解决现代电网诸多挑战的重要手段之一。首先,本文详细研究了MMC的数学模型,包括开关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