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和MRI征象对EC生物学行为及病理分期的评价价值

来源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fiv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CT和MRI征象对EC生物学行为及病理分期的评价价值.方法:本研究采取前瞻性研究,以本院妇产科2015年9月~2019年12月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进行C T和M R I检查,比较不同病理分期、不同生物学行为患者的CT、MRI指标之间的差异.研究CT和MRI征象对EC生物学行为及病理分期的评价价值.结果:Ⅰ-Ⅱ期患者的NIC、ΔCT以及k水平显著高于Ⅲ-Ⅳ期;Ⅰ-Ⅱ期患者的Ktrans、Kep、Ve、Vp显著高于Ⅲ-Ⅳ期,不同深肌层浸润、脉管浸润、侵犯转移患者的NIC、ΔCT以及k水平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不同深肌层浸润、脉管浸润、侵犯转移患者的Ktrans、Kep、Ve、Vp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CT联合MRI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以及生物学的行为的诊断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单独检测.结论:CT和MRI征象对EC生物学行为及病理分期的评价具有显著的意义.
其他文献
背景 高分辨率(HR)-MRI可以对血管腔壁清晰成像,动态对比增强(DCE)-MRI可以评估血-脑脊液屏障(BBB)的完整性.目的 分析HR-MRI和DCE-MRI在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9月在广安市人民医院放射科经3D TOF-MRA诊断为单侧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并疑似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的患者36例,均行HR-MRI、DCE-MRI检查,记录患者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检出率及其一般资料、管腔狭窄程度和范围、BBB通透性改变情况.结果 36例患者中2
目的:探析医疗保险参保地点对我国老年流动人口健康状况的影响及路径.方法:利用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基于安德森卫生服务利用行为模型,运用路径分析方法,分析医疗保险参保地点对健康状况的影响及路径.结果:在居住地参保有利于流动老人参加健康体检(β=0.60,P<0.001)、小病就医(β=0.33,P<0.001);同时,参加健康体检(β=0.40,P=0.001)和小病就医(β=0.23,P<0.05)对流动老人的健康状况有正向作用.对于患慢性病的流动老人而言,参保地点除了可以通过“健康体检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与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9年4月~2020年10月收治的胃癌患者60例,患者均术后病理检查得到确诊,本研究将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作为检查金标准,术前接受螺旋CT增强扫描、超声造影检查,将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应用价值.结果:比较螺旋CT增强扫描与胃肠超声造影检查结果,螺旋CT增强扫描检出肿瘤穿孔并侵犯胰腺率1.67%、肿瘤合并溃疡率11.67%、破浆膜层、侵犯周围脂肪率76.67%、周围淋巴结转移率80%、累及肌层率85%、胃癌率93.33
治理机制是构建区域整合型医疗健康服务体系的核心机制之一,从单中心治理向多中心治理转变,是推动卫生健康领域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探索构建区域整合型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多中心协同治理框架,提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结构以及实现制度有效嵌入的核心机制;针对实践中的现实困境,提出在构建区域整合型医疗健康服务体系过程中,要以健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明晰整合服务边界、构建适宜的整合策略,充分发挥多元主体的作用,健全治理机制、合理使用治理工具,推动形成网络化的多中心协同治理格局.
目的:分析一次性使用中性电极使用情况和产品说明书,为临床正确一次性使用中性电极提供参考.方法:对234份一次性使用中性电极临床使用情况调查表进行分析,包括产品重复使用情况、高频设备输出功率、术中中性电极粘贴部位皮肤局部温度、手术时长对产品的影响和婴幼儿使用情况等.结果:临床存在不当使用情况,包括重复粘贴、裁剪后使用产品、任意改变高频设备输出功率、不考虑手术时长对产品的影响和患者体重和年龄特点等.结论:临床应加强产品说明书阅读,应完善产品和使用说明书,开展产品使用时间验证,确保产品安全使用.
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指在有过剖腹产或者有过宫腔内手术,再次怀孕后孕囊着床在上次剖腹产的瘢痕处,或者孕囊长在腔内留下的瘢痕处.瘢痕妊娠属于一种罕见异位妊娠,容易引起阴道内出血,严重者将引起子宫破裂,胎盘置入等情况出现,如果不及时处理将严重危及到孕妇及胎儿的生命.剖宫产瘢痕妊娠分为Ⅰ型内源性类型和Ⅱ型外源性类型.目前临床上对于治疗瘢痕妊娠方法较多,包括药物治疗、腹腔镜手术治疗、开腹手术和宫腔镜手术等方法.其中宫腔镜手术治疗和传统手术方法比较,创伤面积小,恢复时间快,成为微创的主要手术方法之一,随着医学的深入研究
目的:分析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肺癌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2月128例肺癌胸腔积液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64例,对照组实施传统胸腔穿刺术治疗,观察组实施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对比临床指标、并发症、生活质量.结果:(1)临床指标对比:观察组患者胸腔积液吸收时间、气促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无统计学意义;(2)并发症对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3)生
脊柱骨折在临床中的发病率较高,以骨折部位的不同可将脊柱骨折分为颈椎骨折、腰椎骨折、胸椎骨折以及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等类型,其中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相对比较常见,骨折后患者可出现肿胀、压痛以及运动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和表现.目前针对脊柱骨折的治疗以手术为主,以往跨伤椎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是治疗该疾病的常用方法,能够促进其胸腰椎活动能力的恢复,但术后内固定螺钉断裂、松动等并发症风险较高,且远期矫正度易丢失,因此寻找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十分重要.近年来医学技术不断发展,经伤椎置钉技术因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的优势
背景 近年心力衰竭发病人群逐渐年轻化,且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年病死率高达40%.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是心脏康复的新兴治疗手段,但其治疗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仍存在争议.目的 采用Meta分析探讨HIIT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及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公开发表的HIIT或HIIT联合其他运动训练方式治疗心力衰竭患者有效性及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HIIT组为采用HI
主要介绍了浅谈放射治疗患者体表光学摆位系统的实际使用情况、产品特性、技术优势和在放疗领域中的应用范围.明确了浅谈放射治疗患者体表光学摆位系统的应用特点与选取方案,分析了浅谈放射治疗患者体表光学摆位系统的测试重点与测试要点,选取了典型的放射治疗患者体表光学摆位系统试验样本进行大量数据采集工作,对放射治疗患者体表光学摆位系统产品与标准进行了全面的评价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