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杏花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gz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花时已晚。
  云龙湖畔,十里杏花。盛花期已过,前日一场小雨,更使花事阑珊。林下草坪低凹处积了一层雪白花瓣,疑上残雪未消。枝头繁花还在,只是多处花瓣脱落,空有花蕊守着残萼;花叶渐长,更显得满树杂芜。
  红日欲坠,暮色渐浓,还有独行的看花客举着相机拍摄。穿行林间,心中默语:十里杏花,我来了。虽然,有点晚了。种种原因,导致相逢不是最佳时。有遗憾,有欣慰,不可名状。随手拂过花枝,花瓣便纷纷落下。再晚些来,就是“绿树成荫子满枝”了吧。
  数日前,杏花还不是这样。乡下小路边,一株老杏枝桠遒劲,万点胭脂含苞待放。停车驻足,看了好一会。早开的几朵,颜色粉粉的,白里带着红晕,像杨万里说的“道白非真白,言红不若红”。杏花的动人之处,我以为全在花瓣和花萼的交相辉映,粉白花瓣衬着绛红花萼,甜美而又娇俏,温婉里带着几分妖娆。
  一树杏花已如此美丽,十里杏花该是何等壮观?我期待着去云龙湖畔与万株杏花同醉春风。
  还是来晚了。半个月亮不知何时升起,路灯也悄然亮了起来。我徘徊着不忍离去,此时离开,相逢当是来年,谁又知来年会怎样呢?十里杏花存在已有多年,每年的春天我都爽约了,花期那么短,不经意就错过了。涛走云飞,花开花谢,万物在自然规律中生长;除旧迎新,人来人往,人事在社会法则下变迁。有时候覺得时间慢了,好多年都没有改变,有时候觉得时间快了,一不留神就事过境迁,物是人非。
  多想就这样与杏花相伴。看着她红色的小花骨朵一点点变淡,越长越淡,开花时淡淡的粉色,凋落时雪样的纯白。我的心情也将随着花容变淡,在刹那芳华里穿越流年。可惜相逢时就已迟暮,只看到她“纵被东风吹作雪”,不见其“枝头春意闹”、“烂漫开山城”。
  可是,花开必将凋落,美人终归迟暮,万般惆怅也是于事无补。淡了吧,心境,放下吧,执著。世间多少事,都像这杏花一样,由浓转淡,越来越淡。妖美的容颜会老,甜蜜的感情会淡,记忆里的影像在时光的冲刷下来越来越淡,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会变淡,追求完美爱情的心会变淡,少年的云志气,变成中年的习惯和安稳,变成老年的平淡和从容,生命的规律原是如此,而立、不惑、知天命,越来越明白生命的本质,越来越看淡了人间百态。
  从含苞的胭脂红到淡淡的粉红到纯净的雪白,生命在渐变中回归本质,质本洁来还洁去,一阵晚风袭过,无数杏花簌簌飘落,我也该离开了,带着顺其自然的心境。
  (编辑 月诺)
其他文献
“坐忘”,是《庄子》里的一个词,与“坐驰”相对。  我很欣赏这个词,如果用成语来解释一下,“坐忘”大致相当于“心无旁骛”;“坐驰”大致相当于“魂不守舍”。  人的精神,有自己的家舍。人守不住自己的精神,经常让它在外面浪游,不知归家,这样的人生,就是“坐驰”。  《世说新语》里讲管宁和华歆是同学。两个人在园子里锄草,同时看到一块金子,管挥锄无异,华却停下来,捡起金子,掷去之;又一次,兩人一起读书,外
1982年,23岁的英国青年马赫在家乡爱丁堡西西安小镇上创办了属于自己的一家小型火柴厂。  为了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马赫将父亲留给他唯一的遗产——一栋上下两层的旧楼房卖了,用卖房款做了新厂房。再把新厂房抵押给当地银行,贷出8万英镑,作为火柴厂的启动资金。  然而,马赫在创立火柴厂之前,并没有做认真细致的市场调查。当时,火柴虽然属于易耗品,但当地有规模的火柴厂不下5家。马赫的火柴厂,技术上落后于其他
1  当你喝不了冷饮,才开始怀念年轻时候那个生吃猛喝的胃;当你吹不了冷风,才开始羡慕当初那个冲冷水澡睡凉炕的身体;当你被欲望迷乱,陷于泥淖,才开始仰望起先那颗无边宁静的心。  然而,回不去了。人生的好多东西,就这样回不去了。当你失去了这一切,你与生活,就只剩下了将就、妥协以及投降。  我们都过过天堂一样的生活,也都曾在天堂待过。但我们待的时候,不懂得,不珍惜,也从未想过,天堂,原来就是这般模样。 
33岁那年,命运和阿穆开了个很大的玩笑。他因左膝关节疼痛去医院诊治,不幸被查出患了中期恶性骨瘤。医生说,根治的最好方案就是截肢,如果保守治疗,很难保证癌细胞不扩散。阿穆冷静下来后,痛苦地接受了截肢手术。  阿穆残疾了,使原本贫困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他无法下地干农活,原来赖以生存的木工手艺也逐渐荒废,因为他行动不便,四乡八邻们再也不请他上门打家具了。  怎么办?未来的路在哪?望着空荡荡的左裤管,阿穆
每一个文字就像一朵花,但它只会在你最美的心情里摇曳芬芳。  心情沉重或者轻盈,文字之花就会开得黯淡或者娇艳。你一瞬间的执念,都会改变文字之花开放的氛围和方向。那里是天堂。也或者是地狱。  每一朵花,优雅而生,最后颓废着落入天堂。每朵谢落的花,都如静谧的脸庞,安详而舒展。  一个一个方块字,让它开花。开花。  遍地是花。  每个人也是一朵在文字下盛开的花。人把心隐藏在文字里,坚强抵御风雨,也寂寞忍受
文彦博在北宋历史上是一个很特别的人,他出将入相50年,却历经各种政治风波而不倒,以92岁高龄无疾而终,这是极为罕见的。文彦博历经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位皇帝,不管是老皇帝,还是重孙子辈儿的小皇帝,对他都极为信任,十分亲近,他为官的秘密何在呢?  公元1069年,宋神宗任命陈升之为宰相,同时他又做出了一件打破常规的事,那就是在朝堂上觐见的位置,将担任枢密使(最高军事长官)的文彦博,排在了陈升之的前
民国初年,湘南蝗虫肆虐,粮食歉收,殷天引一家在镇上最先断了粮,一家人不得不吃起草根树皮。这天晌午,一顶软轿停在殷家门口,从软轿里下来的是殷天引的一个好朋友王扬。王扬一边叫着“殷兄”,一边走进屋去,殷天引听到叫声,赶紧迎了上来。王扬拱拱手,說:“殷兄一向可好?我今天去前街办点事儿,路过你家,进来坐坐。”说到这里,王扬突然盯着殷家窗台上一个香炉走了过去。他伸手拎起香炉,仔细端详起来,这座香炉有点儿与众
水火不相容,似乎定论。其实,比水更冷的冰亦能与火相容——不止是相容,而且冰能生火,或者说火可以出于冰。  那还是在两千多年前,一个寒冬。深山中,有两个有世仇的猪队为了争夺一个猎物交手了,直打了两天两夜。  真可谓“战罢玉龙三百万”,“撑得周天寒彻”。从他们相互出手开始,天就铺天盖地下起了大雪。两天下来,虽说雪停了,可四野一片皓白,路迹不辨。几于快被冻僵的双手虽说各自罢手,相互后退,然而他们却被大雪
只要看到“梅花”两个字,相信很多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寒冬腊月、独自盛开在冰天雪地里的那朵梅花,那種不畏严寒的风骨,那种凌雪怒放的气节,不知让多少人钟情和赞赏。  只是,此梅花非彼梅花,此“梅花”和2005年的“麦莎”、“海棠”一样,都是台风的一个代号,有着非常美丽而且好听的名字,但却是和红色预警联系在一起的,它带给人们的不是浪漫诗意,而是恐慌和不安。  台风之前几天,大气就开始异常闷热,湿度大,气
我的父亲文化不高,少言寡语,但心灵手巧,是当地木雕石雕的匠人。小时看他雕物件时,总是左看右摸,画来画去,特别执著。他的作品精湛细腻,神态逼真。他一辈子常说的一句话是:“凡事多悟,悟能生巧。”这句话就是父亲给我的启蒙教育。当时幼稚地认为悟就是琢磨,现在经过岁月的洗礼,对悟的内涵有了些认识。它不是简单的琢磨,也不仅能生巧,更能益智、修身、明事理,是人生必修的功课。   悟,是有心人的个人专利。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