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如何将游戏自如地运用到幼儿园课堂教学中,促进课堂教学更有效地开展呢?本文围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一、以游戏的形式导入活动内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二、以游戏的方式展开不同的活动,增强幼儿的学习效果;三、以游戏的方式结束活动,巩固幼儿所学的知识。
关键词: 游戏 教学活动 有效运用
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说:“游戏从教育方面说是儿童的优良教师,他从游戏中认识环境,了解物性,他从游戏中强健身体,活泼动作,他从游戏中锻炼思想,学习做人。游戏实是儿童的良师。”可见幼儿喜欢游戏,不仅是身心特点的反映,也是身心发展的需要。如何将游戏自如地运用到幼儿园课堂教学中呢?
一、以游戏的形式导入活动内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得好“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活动导入对教学过程至关重要。以游戏的形式导入课题内容,既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又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如在组织美术活动《美丽的热带鱼》时,我以变魔术游戏导入,通过用大小两个三角形变变变,变成一条热带鱼,成功地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从而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想亲身试验一下的强烈欲望,于是,一次有趣而成功的手工课堂教学就开始了。又如在组织语言活动《七彩虾》是以猜谜游戏导入的,孩子们非常感兴趣地猜一猜、说一说,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我准备的谜语生动形象,大部分幼儿都猜到是彩虹。然后引导幼儿回忆彩虹的样子以及什么东西像彩虹,感受了彩虹的美,引出所讲的故事《七彩虾》,激发幼儿想听一听的愿望。在多年教学中我发现科学、社会、语言、美术活动以“变魔术”、“猜谜语”、“小动物或小朋友来做客”等游戏的形式导入活动内容,孩子们特别感兴趣。而数学活动我们则要根据活动目标有选择地组织游戏,如与数量有关的数学活动我们就可以组织幼儿以“看数字拍手”游戏、或“找朋友”游戏来导入活动。
二、以游戏的方式展开不同的活动,增强幼儿的学习效果。
1.科学、社会教学中游戏的运用。
幼儿好奇心特别强,喜欢摆弄、探索,所以科学内容的教学中很容易用到游戏。幼儿在游戏中,既有外部的操作感知和身体运动,以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又有内部的智力活动,要求幼儿努力进行思考,两者有机结合,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能达到科学游戏的目的。例如:在认识磁铁的科学教育活动中,我们给幼儿提供各种必要的操作材料:磁铁块、铁钉、曲别针、塑料片、碎布块等。首先让每个孩子亲自动手操作去感知磁铁的特性,老师作适时地启发提问,给孩子充分的探索时间。在玩的过程中,孩子们得出结论:“磁铁能直接吸铁”、“磁铁能吸曲别针”、“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从中体现出孩子们的聪明才智,这是主动探索的结果。在这一游戏中幼儿玩得愉快,获得了科学经验,发展了智力,培养了对科学游戏的兴趣。
2.数学教学中游戏的运用。
游戏深受幼儿喜爱,许多数学知识要通过幼儿的亲身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融入数学知识的游戏或者说将游戏形式融入数学教学活动中更受幼儿的欢迎。如:数学活动《数月饼》通过中秋节小熊做月饼来过节,引起幼儿数月饼的兴趣,在师幼一起数月饼中,我在请幼儿数时,说不同的月饼是送给不同的人,如:大的圆月饼是送给熊爸爸的,带有小兔子图案的长方形月饼是送给小白兔的。这使幼儿的积极性提高了。幼儿都能根据月饼的大小、形状数出月饼的个数。用小熊做月饼的游戏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幼儿学会按月饼大小、形状进行分类并用点来记录,突出了活动重点。
3.艺术教学中游戏的运用。
中班孩子的心理特征,介于小班和大班之间,他们有时像小班孩子那样需要情景,有时像大班孩子那样需要逻辑,游戏活动很好地将两者紧密地融合。如音乐游戏《小蝌蚪》,可以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出现一个一个规则,使幼儿自始至终保持极高的兴趣。利用“顿悟说”的认识理论:捕鱼人来了,小蝌蚪们不能在河里玩了,会被捕鱼人用网捉住的,应该快快地游回家,等捕鱼人走了才能再次游出来玩。孩子们对这个游戏规则记得特别牢。在教学活动中经常把音乐知识合理地融入各种游戏中,让小朋友在游戏中感受音乐,寓教于乐,乐中求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艺术教育的效率。
4.健康教学中游戏的运用。
好玩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因此健康活动中我们也常常运用到游戏。如《狡猾的狐狸在哪里》、《猫捉老鼠》、《小小跳伞兵》等等游戏都能锻炼孩子们的跑、钻、跳的肢体动作能力,并能通过游戏让孩子了解游戏的规则与应注意问题的相应常识。例如在开展“站报纸”健康活动中,我出示报纸让每个孩子拿张报纸玩一玩,看谁玩的花样多?不一会儿,他们玩出了许多花样:折飞机、把报纸团成纸团当球扔、将报纸卷成纸棒、顶报纸……当他们高兴地向大家表演自己的玩法的时候,他们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这使他们更积极地投入到下一个环节中。我就告诉幼儿新幼儿的名称及玩法。在游戏中我不断增加难度,请幼儿将报纸一折二、一折四、一折八,使报纸越折越小,并要求孩子与小伙伴都要双脚站在报纸上,看哪两位幼儿站得又牢又稳。孩子们认真地进行探索,在他们的努力合作中一次又一次地战胜困难,获得成功,提高了自己的平衡能力及合作能力,还进一步了解了游戏的规则及其应注意的问题。
三、以游戏的方式结束活动,巩固幼儿所学的知识。
活动中结束环节运用游戏的形式,能够舒缓活动的紧张气氛,对活动也是一个很好的总结。如在美术活动结束时,带幼儿玩“开火车”兜一圈,欣赏同伴的作品,然后老师说“火车到站了!”幼儿自然地回到座位上以这样的方式结束活动,做课间准备活动如厕、洗手、喝水等。
在进一步理解了《春天的电话》故事内容后,最后环节通过故事表演游戏,引导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角色,鼓励幼儿按照角色说话,然后,在游戏中巩固故事中的语言,满足了孩子们表演的欲望。此环节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也很高,能够模仿故事中不同小动物的语气大胆进行表演,这也是对故事的深入理解,同时也感受到了表演活动的乐趣,增进了幼儿间的默契。
关键词: 游戏 教学活动 有效运用
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说:“游戏从教育方面说是儿童的优良教师,他从游戏中认识环境,了解物性,他从游戏中强健身体,活泼动作,他从游戏中锻炼思想,学习做人。游戏实是儿童的良师。”可见幼儿喜欢游戏,不仅是身心特点的反映,也是身心发展的需要。如何将游戏自如地运用到幼儿园课堂教学中呢?
一、以游戏的形式导入活动内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得好“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活动导入对教学过程至关重要。以游戏的形式导入课题内容,既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又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如在组织美术活动《美丽的热带鱼》时,我以变魔术游戏导入,通过用大小两个三角形变变变,变成一条热带鱼,成功地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从而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想亲身试验一下的强烈欲望,于是,一次有趣而成功的手工课堂教学就开始了。又如在组织语言活动《七彩虾》是以猜谜游戏导入的,孩子们非常感兴趣地猜一猜、说一说,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我准备的谜语生动形象,大部分幼儿都猜到是彩虹。然后引导幼儿回忆彩虹的样子以及什么东西像彩虹,感受了彩虹的美,引出所讲的故事《七彩虾》,激发幼儿想听一听的愿望。在多年教学中我发现科学、社会、语言、美术活动以“变魔术”、“猜谜语”、“小动物或小朋友来做客”等游戏的形式导入活动内容,孩子们特别感兴趣。而数学活动我们则要根据活动目标有选择地组织游戏,如与数量有关的数学活动我们就可以组织幼儿以“看数字拍手”游戏、或“找朋友”游戏来导入活动。
二、以游戏的方式展开不同的活动,增强幼儿的学习效果。
1.科学、社会教学中游戏的运用。
幼儿好奇心特别强,喜欢摆弄、探索,所以科学内容的教学中很容易用到游戏。幼儿在游戏中,既有外部的操作感知和身体运动,以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又有内部的智力活动,要求幼儿努力进行思考,两者有机结合,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能达到科学游戏的目的。例如:在认识磁铁的科学教育活动中,我们给幼儿提供各种必要的操作材料:磁铁块、铁钉、曲别针、塑料片、碎布块等。首先让每个孩子亲自动手操作去感知磁铁的特性,老师作适时地启发提问,给孩子充分的探索时间。在玩的过程中,孩子们得出结论:“磁铁能直接吸铁”、“磁铁能吸曲别针”、“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从中体现出孩子们的聪明才智,这是主动探索的结果。在这一游戏中幼儿玩得愉快,获得了科学经验,发展了智力,培养了对科学游戏的兴趣。
2.数学教学中游戏的运用。
游戏深受幼儿喜爱,许多数学知识要通过幼儿的亲身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融入数学知识的游戏或者说将游戏形式融入数学教学活动中更受幼儿的欢迎。如:数学活动《数月饼》通过中秋节小熊做月饼来过节,引起幼儿数月饼的兴趣,在师幼一起数月饼中,我在请幼儿数时,说不同的月饼是送给不同的人,如:大的圆月饼是送给熊爸爸的,带有小兔子图案的长方形月饼是送给小白兔的。这使幼儿的积极性提高了。幼儿都能根据月饼的大小、形状数出月饼的个数。用小熊做月饼的游戏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幼儿学会按月饼大小、形状进行分类并用点来记录,突出了活动重点。
3.艺术教学中游戏的运用。
中班孩子的心理特征,介于小班和大班之间,他们有时像小班孩子那样需要情景,有时像大班孩子那样需要逻辑,游戏活动很好地将两者紧密地融合。如音乐游戏《小蝌蚪》,可以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出现一个一个规则,使幼儿自始至终保持极高的兴趣。利用“顿悟说”的认识理论:捕鱼人来了,小蝌蚪们不能在河里玩了,会被捕鱼人用网捉住的,应该快快地游回家,等捕鱼人走了才能再次游出来玩。孩子们对这个游戏规则记得特别牢。在教学活动中经常把音乐知识合理地融入各种游戏中,让小朋友在游戏中感受音乐,寓教于乐,乐中求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艺术教育的效率。
4.健康教学中游戏的运用。
好玩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因此健康活动中我们也常常运用到游戏。如《狡猾的狐狸在哪里》、《猫捉老鼠》、《小小跳伞兵》等等游戏都能锻炼孩子们的跑、钻、跳的肢体动作能力,并能通过游戏让孩子了解游戏的规则与应注意问题的相应常识。例如在开展“站报纸”健康活动中,我出示报纸让每个孩子拿张报纸玩一玩,看谁玩的花样多?不一会儿,他们玩出了许多花样:折飞机、把报纸团成纸团当球扔、将报纸卷成纸棒、顶报纸……当他们高兴地向大家表演自己的玩法的时候,他们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这使他们更积极地投入到下一个环节中。我就告诉幼儿新幼儿的名称及玩法。在游戏中我不断增加难度,请幼儿将报纸一折二、一折四、一折八,使报纸越折越小,并要求孩子与小伙伴都要双脚站在报纸上,看哪两位幼儿站得又牢又稳。孩子们认真地进行探索,在他们的努力合作中一次又一次地战胜困难,获得成功,提高了自己的平衡能力及合作能力,还进一步了解了游戏的规则及其应注意的问题。
三、以游戏的方式结束活动,巩固幼儿所学的知识。
活动中结束环节运用游戏的形式,能够舒缓活动的紧张气氛,对活动也是一个很好的总结。如在美术活动结束时,带幼儿玩“开火车”兜一圈,欣赏同伴的作品,然后老师说“火车到站了!”幼儿自然地回到座位上以这样的方式结束活动,做课间准备活动如厕、洗手、喝水等。
在进一步理解了《春天的电话》故事内容后,最后环节通过故事表演游戏,引导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角色,鼓励幼儿按照角色说话,然后,在游戏中巩固故事中的语言,满足了孩子们表演的欲望。此环节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也很高,能够模仿故事中不同小动物的语气大胆进行表演,这也是对故事的深入理解,同时也感受到了表演活动的乐趣,增进了幼儿间的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