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教学体现办学特色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本课程是学校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结构。它可以使学校真正拥有了对课程的选择余地,可以使学校能够更好地体现办学特色。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热点。
  农村学校的“个性化”
  校本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一项决策,它符合社会的要求,符合教育的需要。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比不上城市学校,在当今学校多样化和特色化趋势日益明显之时,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的差距也日益明显。课程是体现学校特色的重要因素。以前,国家实行课程统一管理,在课程方面城乡学校都没有优势。不过,现在,决定实行的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现多样化和特色化的校本课程开发给农村学校创办“个性化”学校带来机遇。因此,校本课程带着这种特殊的使命走进了农村学校。
  如何让校本课程发挥它最大的优势,如何让此课程“精致化”地走进农村完小,学校又如何以校本课程这个媒介和平台更好地展示学校本身独特的学校文化,笔者以绍兴市马山镇车恂如小学校本课程的实践活动为例,浅谈自己的感受。自从校本课程进入这个普通农村完小以后,学校就开始了它不同寻常的特色学校文化之旅,在这个农村学校,校本课程这朵神奇之花渐渐地越开越旺。
  校本理念促成特色社团。校本课程是学校创办“个性化”的绝佳机遇,开发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就可以形成自己学校独特的文化。为适应教育现代化要求,为体现新课程标准培养目标,为体现学校传统教育特色,为对全校师生产生强有力的感召力、影响力和凝聚力,学校运用校本理念提出“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发展教育办学理念,凸现学生主体,发展学生个性,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全面实施主体性发展教育,学校形成鲜明特色,学生也得到了充分发展。
  校本课程的优势与创新
  学校树立“箐箐校园,国乐飘香”“班班有歌声,人人会乐器”的主題文化,学校先后投资5万余元购买了一批民族乐器,如二胡、扬琴、柳琴、琵琶、古筝、笛子、大提琴、乐琴,葫芦丝等,为学校开展特色教育提供了物质保障,学校邀请绍兴艺校汤幸、赵兴龙、章银龙、瞿超华等老师,柯岩风景区民乐团王文燕、徐兰、王高英等专业人员,原绍剧团作曲家陈顺泰,小百花艺术中心王九妹,平湖调传人王玉英等专业人员作为学校外聘老师。定时、定点、定人,利用每周技艺课进行教学。学校因此相继成立锣鼓组、弹拨组、琵琶组、拉弦组等,并建立了一支专业的民乐教师队伍,为“民乐进课堂”提供了机制保障。有着绍兴市中小学艺术教育“特色社团”称号的“小鸭倌民乐队”已在省内外小有名气,民乐的相关信息也被多家新闻媒体报道,真正成为了学校响当当的校园文化特色,小鸭倌民乐队取得了成绩喜人:绍兴县的演奏比赛中《中秋欢》获二等奖;参加绍兴市关心下了一代工作委员会主办的文艺演出获二等奖。近年来,多次参加社区演出,在群众中有了很好声誉,在市县等多项大型文艺演出中合奏《喜洋洋》等民乐传统曲目获得好评。这种校本课程开展的实践活动不仅充实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是学校所独特的校园文化特色,从构思到实施到收获,每一步都渗透着校本课程的优势与创新。
  在实践中获得成功
  在民乐进行得如火如荼时,学校又对校本课程的实践活动继续深入研究,开展“国遗进校园”活动,对被成为曲艺“活化石”且已濒临消亡的平湖调进行了继承和发扬。绍兴平湖调,简称“绍兴平调”,曾称“越郡南词”。曲种因所唱曲调《平湖调》而得名。该曲调在音乐、文学和语言等方面与其他曲种不同,有其独特的风格。绍兴平湖调创始于明代初叶,清代初期已经盛行。平湖调历史悠久、是明、清江南说唱艺术在绍兴的传存,对于研究、认识江南说唱艺术的发展、沿革,探索其内在的发展规律,研究当时的社会历史,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学校拥有较好的民乐底蕴,聘请平湖调老艺人王玉英作为校民乐队的琵琶指导老师进行专业指导。邀请“绍兴师爷”——郑关富为全校师生讲课,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目前学校已有一批学员可以完整地演唱平湖调单曲目,已先后在绍兴艺术学校、绍兴文理学院、绍兴鲁迅小学、绍兴袍江小学进行演出汇报,得到了各界好评,车恂如小学也被定名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绍兴平湖调特色教育点。这些荣誉让一个本名不见经转的农村完小短短几年,一跃成为了省内外在民乐演奏方面小有名气的学校,可以说这确实是一件不易之事。取得的各种荣誉和成绩很大程度上是学校抓住了本校的特色文化进行了一番彻底地“实践”,把校本课程内涵和外延充分地做足做活了,抓住一个“切入点”,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的结果。
  校本课程开发虽然是一种新生事物,正处在初始阶段。特别是在农村学校,这一新生事物尚有许多未知的领域,需要深入探索和扩大实践。不过,历史告诉我们,成功和失败是共存的。今后,校本课程开发前景如何,在实践中获得成功就是最好的回答。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袍江小学)
其他文献
9月3日是华中师范大学新生入学第一天,学校在该校佑铭体育馆内为新生家长们提供免费住宿,当晚有近300名学生家长在体育馆打地铺过夜。这是该校连续第9年在新生开学报到时为家长提供免费住宿,同时还为送学生报到的家长配备了毛巾被,并提供洗浴、热茶等服务。图为该校后勤集团工作人员为家长表演文艺节目。  来源/CNSPHOTO
2013年12月,成都市高新区西芯小学开展了“特色芯课程”展示活动。此课程或传统或时尚、或动或静,让台下的老师和家长赞叹不已。西芯小学陈校长介绍,教育的功能在于开发。教育的理想境界是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注重针对性。因此,学校开设了校本特色课程,该课程包括思维课、国学课、阅读课等。注重对个体特长的开发与培养,使每个“芯宝贝”开发自己的潜能。对于学校来说,需要特色课程的发展,需要费尽心力去打造一个“
足球故事  郑州市第九中学足球队是河南中学生队伍中的一支劲旅,屡次在省、市比赛中取得佳绩;而在建业队前队长苏斌出任该队教练后,球队实力又有了进一步提升,逐渐在全國比赛中崭露头角。2013年2月,代表河南省参加“第八届中国中学生足球协会杯(高中组)足球赛”,获得季军;6月,在“2012-2013年度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郑州赛区)”中,获得高中男子组第一名; 7月,在“河南省首届青少年校园足球冠军
信息技术为教师提供了更多样、更先进的教学手段,为提高课堂效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因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运用了信息技术;但由于多种原因使得信息技术在科学课堂中仅停留在“用”的表面,使整合变得华而不实。要真正让信息技术在科学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促进科学教学的优化,还需要做到4个“避免”,并从教师、教学设计、学生三方面寻找促使信息技术应用于科学课堂的对策。  做到四个“避免”  避免
为什么在可能的情况下应该出国留学?因为预见在未来一百年当中,全球范围内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仍然会是西方思想。我们的孩子接触到了优秀中国文化之后,同时具有一点点西方思想,两种文化互相碰撞,这对孩子的价值观是有巨大好处的。而人生其实就是个价值观的问题。  作为一个教育从业者,在从事教育事业10年时间,我深深地体会到,中国大学跟外国大学的差距还是很大很大的;并且,差距不是越来越小,而是越来越大。如果让我们的
编者按:特级教师是国家为了表彰特别优秀的中小学教师而特设的一种既具有先进性、 又有专业性的称号;其应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一般教师学习的典范、学生尊敬的师长;语文特级教师尤该如此。语文教师如果没有坚持探索中小学语文教学规律,如果没有深入推进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如果没有很深的文化底蕴和很精湛的教学功力,想要成为令人肃然起敬的语文特级教师,那只能是梦想。  作为语文教育界的领军人物,语文
当前我国教育的现状可谓是:人虽多,而人才少;投入低,成本高;“义务教育”的尴尬;高等学校增加,职业学校虚化;应试教育为主,素质教育为虚;学校在教什么;校长推荐,抱薪救火;学生犯错,教师尴尬;教育由此不公平。我国的教育问题中最严重问题还在于:教育商业化、师生金钱化、外语强制化、学习寒窗化、道德沦丧化、学校行政化、高考应试化、文凭腐败化等。而这些问题的关键还是思想文化的缺失。以上这些,虽然都是目前人们
学风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学生个人学习、发展的基石。1998年教育部在印发的《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中指出:“学风是包括老师的治学作风和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等方面的学习作风。”学风的主体包含学校、教师、学生三个部分;狭义上的学风认为,学生是主体,指学生的学习风气、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风格的总体反映。其中,艺术专业学生因家庭、个性、专业、性格等方面原因,往往造成学风建设不尽人意,呈现出文
如果说教师是一棵树,那么学校就是他扎根的土壤,再多的水分养料也无法直接注入大树,只能溶进土壤才能被大树吸收。这是银川市金凤区宝湖实验小学多年形成的办学理念。宝湖实验小学坚持“以文化建设为引领、以课堂质量为核心、以特色建设为提升”的治校方略,遵循“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思路,大力推进学校特色化建设,彰显学校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形成“学生有特长,教师有发展,学校有特色”的良好局面。  依托校本
教育部日前下发《关于做好2014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执法监察工作的通知》。其中,今年国家将完善招生录取结果复查制度,有关部门将组织专家对录取结果尤其是自主招生等特殊类型招生录取结果进行抽查,抽查高校比例原则上不低于10%。对此,笔者赞成教育部对高校的自主招生依法进行监督,但却对教育部去“复查”高校的自主招生结果并不看好。从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分析,教育部有权依法检查学校是否按规定进行招生信息公示,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