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占位性病变的CT诊断

来源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taostd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讨CT对脾脏占位性病变(SSOL)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50例脾脏病变(包括恶性、肿瘤21例,良性肿瘤11例,结核11例,脓肿2例,囊肿5例)的CT资料,分析脾脏大小、病灶数目、密度、边界、强化程度等表现。结果:脾脏恶性肿瘤多表现为单发或多发低密度灶,边界不清,增强后无强化或轻度不均匀强化,脾脏肿大显著,常伴淋巴结肿大。良性肿瘤多表现为边界清、密度均匀低密度灶,脾脏不大或轻度增大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MRI平扫及Gd-DTPA动态增强对射频治疗肝细胞癌疗效随访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5例RF术前及术后的MRI表现,并与活检及长期随访结果进行对照.结果:RF术前病
目的:分析小肠出血性病变的X线、DSA、核素扫描和CT表现,探讨小肠出血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45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小肠出血性病变的X线、DSA、核素扫描和CT表
目的:研究阴性胃肠道造影剂在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中的应用效果。材料和方法:对照研究不同浓度的硫酸钡溶液和葡萄糖酸亚铁糖浆溶液在MRCP中对胃肠道液体信号的影响:共45例受检者,每例均行
目的:回顾分析单纯疱疹病毒性(HSV)脑炎的MR成像表现,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材料和方法;10例(男4例、女6例,平均年龄39.5岁)经脑脊液PCR证实的HSV脑炎患者,采用高磁场(1.0T)磁共振扫描仪,以自旋回波序列
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炎性假瘤的CT增强前后表现,为进一步认识腹膜后炎性假瘤的CT特征。材料和方法:搜集1990年10月至1997年9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且资料完整的11例腹膜后炎性假瘤,全部病例均在
目的:评价电子束CT模拟内镜探查猪息肉模型的敏感性。材料和方法:取长15cm-25cm的猪结肠制做3mm、7mm、10mm直径大小的息肉模型;分别使结肠纵轴与扫描架成0°,45°和90°进行扫描,评价二维和三维
目的:分析孤立肺结节的CT动态增强的表现。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13例孤立性肺结节行CT动态增强扫描后,观察其增强表现及动态变化,对周边增强,在开始注入造影剂后不同时刻测量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CT表现。材料和方法:分析4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CT征象。结果:CT检查显示多数病灶起源于中鼻甲和中鼻道,侵犯筛窦和上颌窦,引
评价MRI对获得性胸主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共30例,21例在GEVectra0.5T上行SE和CineMRI检查,9例在GESigna1.5T上行SE、CineMRI、Gated、TOF和3D增强MRA检查。成像采用横断面,主动脉长轴和左室长轴观,部分加扫矢状面和冠状面。
目的:探讨脑血吸虫性肉芽肿的CT特点及CT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12例脑血吸虫性血芽肿的CT与临床资料,其中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6/12),另6例经实验室检查及吡喹酮试验性治疗后获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