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罐消解-ICP-MS法测定辣椒及制品中15种重金属元素

来源 :食品安全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k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考察辣椒及其制品中铅、镉、砷、汞、铜、硒、镍、铍、钴、铝、锑、铊、铬、锰和钡15种重金属污染物的含量.方法: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检测辣椒及其制品15种元素含量的分析方法.在碰撞池通入氦气,采用质量消除法减少对目标离子的干扰,在线引入内标元素钪、锗、铋、铟和锗校正样品基质干扰和仪器信号漂移对结果的影响.结果:在优化实验条件下,辣椒及其制品中各重金属元素的方法检出限为0.0002~0.0317 mg/kg,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6,加标回收率为90.2%~110%,精密度为0.7%~7.5%.结论: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和回收率,操作简便,可用于辣椒及其制品15种重金属元素检测,样品结果可为辣椒及其制品重金属元素暴露评估提供数据支撑.
其他文献
目的:采用传统工艺与现代分析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芍药甘草汤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方法:遵循传统煎煮方法,以芍药甘草汤的有效成分芍药苷、甘草苷、甘草酸对煎煮过程中的参数进行考察,包括粉碎粒度、煎器、加热方式、浸泡时间、是否加盖等.考察不同浓缩温度、干燥方式对有效成分的保留率并确定最佳工艺.结果:确定芍药甘草汤物质基准的制备工艺,芍药、炒甘草粉碎过4目筛,按比例称取置于2L砂锅中,加水600mL,盖盖,浸泡30min,于电陶炉上加热,武火煎煮至沸腾,改用文火保持微沸,煎至300mL,趁热滤过(过150目筛),
汗证是临床常见疾病,多伴随甲状腺功能亢进、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风湿热、糖尿病及某些皮肤疾病、特殊药物使用后等出现,其病因尚不明确,病程缠绵难愈,治疗较为棘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李七一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对本病治疗有独到的见解,认为汗证患者易形成“阳明热盛”之中医病机,并积累了汗证从“阳明热盛”论治的丰富经验.
通过查阅相关瑶药文献,对瑶药分类进行整理分析.瑶药可按风打属性分为风类药、打类药和风打相兼药;按功效分为风湿药、补益药、跌打药、解毒药、消瘤药和抗疫药;按应用分为药浴用药、药膳用药等.通过整理分析分类结果,可为瑶药分类教学提供参考.
本文使用配备毛细管柱和氢火焰离子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建立了一种顶空气相色谱法快速测定啤酒中乙醛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乙醛标准曲线范围在2~30 mg/L时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8;对同一啤酒重复测定6次,相对标准偏差为1.6%,检出限为0.1 mg/L;对啤酒进行加标回收测定,回收率在83.8%~95.5%.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度高,适合啤酒中乙醛含量的测定.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饮料中7种防腐剂2种甜味剂的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分析方法.方法:选用有代表性的果汁类饮料、碳酸饮料、含乳饮料共3种基质,用甲醇水溶液(70%)提取后,定容过滤,蛋白含量较高的样品中加入蛋白沉淀剂净化后定容过滤待上机.选用Shimadzu VP-ODS(150 mm×4.6 mm,4.6μm)色谱柱,用20 mmol/L乙酸铵和甲醇为混合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45 nm;进样量为20μL;流速为1.5 mL/m
目的:观察新安郑氏喉科针刺联合经验方内服治疗肺胃热盛型急性扁桃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扁桃体炎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30例,予郑氏喉科针刺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对照组30例,予头孢丙烯分散片口服治疗.结果:针药组治疗后总积分比对照组低,总有效率(96.7%)比对照组总有效率高(8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胃热盛型急性扁桃体炎应用新安郑氏喉科针刺联合经验方内服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对地域食品产生了与众不同的影响.本文研究了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非物质文化因素与地域食品包装设计的关系,探究地域文化食品的包装设计中体现出来的地域文化特征,并将传统元素、色彩构成、材料特色加入食品包装设计中,以此来满足消费者对食品包装设计中文化精神与使用功能的双重诉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问题.重金属的检测是食品质量检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重点介绍了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重金属的基本原理以及原子吸收光谱法在食品重金属检测中的应用.
食品中的农药残留会损害人体健康,危害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做好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检测工作非常重要.本文基于文献法、调查法阐述了酶抑制法、生物传感器法和气相色谱分析法等常见的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分析了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应用策略与发展建议,为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近年来,由于误食用被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的食品引发的中毒事件频繁发生,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该菌产生的真菌毒素——米酵菌酸是引起食物中毒事件的真正原因.本文对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的发现、生物学特性、致病危害及预防中毒等方面进行综述,为相关食品安全监管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