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上皮剩余在咬合力改变后的不同时期形态分布的变化规律,从而探讨其在牙周改建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健康雄性BALB/c小鼠,做口外切口,拔除左下颌第一、二、三磨牙,建立小鼠咬合力增强和减弱的模型,分别于术后0、1、3、7、14、21、28d处死。设术后0d小鼠作为对照组。细胞角蛋白14(cy-tokeratin14)特异标记上皮剩余细胞,光镜观察其分布和细胞形态。结果:成功建立咬合力改变雄性BALB/c小鼠模型。CK14标记显示拔牙后7d咬合力增强组上皮剩余的数量达到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后开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