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民族地区农业现代化建设 机遇挑战与思路

来源 :农业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jinyi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重要历史任务。近年来,民族地区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为民族地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带来良好机遇。但是,民族地区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农村发展仍然滞后,农业现代化建设仍然面临严峻挑战。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深化农村体制机制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全面推进民族地区农业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民族地区;农业现代化;思路;柳州市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1131217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是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提出的战略要求。近年来,民族地区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以柳州市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为例。2014年,柳州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274.17亿元,比2010年109.48亿元增加了2.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2010年4933元增加到2014年8606 元,年均增长14.71%[1]。农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也由2010年的49.69%下降至2013年的43.20%[2],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民族地区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农村发展仍然滞后,农民增收仍然困难,农业现代化建设仍然面临严峻挑战。加快推进民族地区农业现代化建设,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当前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
  1 加快推进民族地区农业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机遇
  近年来,民族地区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带来良好机遇。
  1.1 民族地区经济实力日益增强,城镇化与产业化同步推进,为加快推进民族地区农业现代化建设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2014年,柳州市国民经济平稳增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208.51亿元,比上年增长8.5%,财政收入316.55亿元,比上年增长11.05%[3]。柳州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2008~2013年的6年间,柳州市农业产业稳步发展,第1产业产值由85.52亿元增至159.29亿元,年均增加11.49%。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第2产业产值由543.66亿元增至1274.93亿元,年均增加16.11%,第3产业快速发展,第3产业产值由276.08亿元增至575.84亿元,年均增加13.75%[4]。民族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物质基础不断增强,产业体系日益完善,吸纳劳动力能力更加强劲,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强大的内在动力和推力。
  民族地区区位优势为加快推进民族地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历史性机遇。国家实施“一路一带”、《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战略,广西成为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广西及柳州可以抓住广西新一轮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充分发挥国家“一路一带”战略、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作用,凭借良好的区位优势,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通过的《柳州、来宾、河池区域发展一体化规划》。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桂中城镇群,强调以柳州市作为核心城市,推进“柳来河”地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事业等一体化发展,构建综合实力居西南都市圈前列、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城市群。桂中城镇群将成为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桥梁和纽带,从而加速资源和人口的聚集,推进柳州市、来宾市、河池市等民族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
  1.2 城乡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为推进民族地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
  近年来,党中央和民族地区政府出台一系列惠民政策,加大对城乡水、电、路、气、住宅、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城乡基础设施逐步得到完善。柳州开通至南宁、桂林等铁路客运专线,铁路交通已进入高铁时代。三江至柳州、柳州至梧州等一批高速公路全面开工,城市交通干线互联、互通和交通节点疏解工程逐步推进,以及柳州白莲机场改扩建进展顺利。柳州已经基本形成内外快速畅通的城市立体交通网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
  2 加快推进民族地区农业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当前,民族地区农业现代化建设虽然取得重要进展。但是,民族地区农业基础仍非常薄弱,农业现代化建设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面临严峻挑战。
  2.1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仍然落后
  农业和工业增加值总量差距悬殊。2014年,柳州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仅为 274.17亿元,而工业总产值达4419.86亿元,工农经济总量差距悬殊,反映了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仍然落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较低。2014年,柳州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60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6693元,2者相差18087元。较低的农村民收入减弱了农业现代化的动力[5];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2014年,柳州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10.94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717.63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僅93.31亿元,比上年是下降1.1%。其中,在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中,农、林、牧、渔业投资47.06亿元,比上年下降4.7%。从城乡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例来看,城乡之间固定资产投资差距巨大,表明农业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薄弱。
  2.2 农业发展方式仍然粗放
  近些年来,民族地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取得重要进展,但是,农业发展方式仍然以传统的粗放式为主,导致农业效率与效益低下。2014年,柳州市地区生产总值2208.51亿元。其中,第1产业增加值157.12亿元;第2产业增加值1312.54亿元。第1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11%,第2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9.43%。第2产业增加值是第1产业增加值的8.35倍[6]。粗放式为主的传统农业发展方式,造成农业生产率与工业生产率悬殊差距,严重障碍了民族地区农业现代化建设。   2.3 县域经济发展仍然不均衡
  近年来,柳州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对加快民族地区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区位、经济基础、产业特色等差异影响,柳州各县间在发展阶段上存在较大差距。2014年,柳江县GDP总量是188亿元,而同年三江县的GDP总量是36亿元。柳江县GDP总量是当年三江县GDP总量的5.2倍(见下表)。县域经济发展仍然不均衡,严重制约民族地区农业现代化均衡发展。
  3 加快推进民族地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思路
  加快推进民族地区农业现代化建设,要以深化农村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为抓手,以健全农业现代化建设机制为保障,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全面推进民族地区农业现代化建设。
  3.1 深化农村体制机制改革
  成立农村互助合作组织,把农民相对分割分块土地连片集中起来,扩大土地经营规模,适应现代农业生产规模经营需要;构建多种现代农业经营方式。大力扶持和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和效益。大力发展各式农民生产合作社,提高农业生产组织程度和竞争能力;完善现代农村金融体制。当前金融体制大多存在“重城市轻乡村”的弊端,要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改善现代农村金融环境,加大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力度。
  3.2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加快发展民族地区特色产业,特色产品,大力推进民族地区农业特色化;设置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选择部分有地方特色、有市场前景的农产品,引进到农业产业园区进行生产,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化生产;研制和生产适合民族地区使用的农业机械,并提供优质服务和推广,提高民族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鼓励和引导学校、科研院所 “科技下乡”,加强农业生产“产学研”结合,深入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大力推进民族地区农业科技化;在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同时,高度重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注意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做到生产发展和生态保护同步推进。
  3.3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县域经济是发展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础。加快发展现代民族特色农业生产,建立现代民族特色农业生产基地、现代民族特色农业产品示范基地、建立现代民族特色农业生产园区。加快县城、中心镇建设,提升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带动农村农业经济发展。加快提升传统工业生产水平,发展现代民族特色工业,培育民族特色名牌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县域工业效益。加快县域信息化发展,建设经济信息平台,逐步实现县域经济发展信息化。加强农民科技知识普及教育,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逐步实现农民知识化。深化改革城乡公共服务,推动公共服务均衡发展。深入推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真正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3.4 健全农业现代化建设保障机制
  建立农业现代化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坚持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原则,不断增加农业现代化投入。组织、引导、鼓励各种社会力量投资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形成多元化农业现代化建设投入机制。加快农村金融、保险组织服务创新,推动农村金融组织、保险组织全方位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服务。完善农业保护政策,根据农业現代化建设进程,不断创新农业保护政策,保障农业现代化持续发展。加强组织领导,保证民族地区农业现代化建设有序推进。
  参考文献
  [1] 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2014年统计公报[EB/OL].柳州市人民政府网,2015-8-1.
  [2] 柳州统计局.柳州统计年鉴(2014)[Z].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4.
  作者简介:韦帅民(1987- ),男,广西柳江人,壮族,广西科技大学西部地区产业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教师。
其他文献
摘 要:利用数值预报产品和探空资料,对2016年4月26日安远发生的强对流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低槽、中低层切变和西南急流是本次强对流的主要影响系统;较强的不稳定能量堆积、低层的水汽输送使本次过程出现了强对流暴雨天气。  关键词:强对流;暴雨;分析  中图分类号:TV12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732060  引言  暴雨的产生须具备不
摘 要:文章从凌源林业人才队伍现状和工作开展情况出发,阐述了“统一認识、加强领导,植树造林、锻炼人才,横向联合、提供服务”等措施使林业人才倍出,林业项目提档升级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林业人才队伍建设;林业项目;提档升级;途径  中图分类号:F326.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1233160  凌源市林业局围绕“林业科学发展,再造秀美山川”的主题,把培养人
摘 要:茶叶的产量与茶树的生长气候密切相关,本文结合浙江省气象站的气象资料和茶园产量的信息资料,针对适宜茶叶生长的气候条件进行适宜度的量化评估以及研究变化地气候条件对茶叶生长的影响,研究了浙江省茶叶生长的气候资源、生产潜力空间变化、时间变化的特征,深度分析茶叶生产中的气候资源利用率,极大地提高了浙江省茶叶生产行业实际生产中对气候资源的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气候适宜性
摘要:分析隆回县石漠化变化情况和变化原因,对于了解石漠化退化原因、恢复石漠化生态环境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石漠化;变化;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P64225文献标识码:A  隆回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工作在湖南省林业厅的统一部署下,分别于2005年、2011年进行了2次监测。根据2005年湖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数据,隆回县岩溶地区在六都寨镇、荷田乡、荷香桥镇、石门乡、横板桥镇、西洋江镇、南岳庙
摘 要:菜豆品种“吉菜豆2号”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以农家品种“老来少”中选择出的籽粒变异株,经过系统选育而成。2009年~2010年五点次区域试验结果显示,两年平均产量26457.33kg/hm2,比对照增产12.72%。2011年~2012年五点次生产示范结果显示,两年平均产量26659.37kg/hm2,比对照增产12.70%。属早熟、丰产性菜豆品种。  关键词:菜豆;品种;选育  中图分类号:
摘 要:对近10a内衡东县内的18326批蔬菜样品的农药残留超标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10a蔬菜农药残留整体水平逐年下降;蔬菜农药残留随季节变化较大,秋季>夏季>春季>冬季;农药残留超标的蔬菜主要是豆菜类、叶菜类、茄菜类蔬菜,瓜菜类蔬菜超标较少;超市和农贸市场的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明显高于生产基地、外地蔬菜也高于本地蔬菜。针对衡东县蔬菜农药残留的规律和特征,从宣传、技术培训、强化检测等方面提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我国农业取得了进一步发展。气候作为影响农业产量的重要因素,了解气象情况,在对农业生产预警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受到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业气象服务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不利于我国农业健康发展。文章将对我国农业气象服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阐述我国农业气象服务未来发展趋势,旨在为提高我国农业气象服务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气象服务;问题;发展
摘 要:河流作为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随着人类经济的不断发展,河流污染日益严重,逐渐出现水质恶化、自然河流渠道化、非连续化等现象。水体的功能和作用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水环境问题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本文主要介绍了河流生态修复的原则和国内河流污染现状,结合当今国内外河流生态修复研究,介绍了主要的河流生态修复技术,以期为我国的河流修复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摘 要:千禧樱桃番茄由于品质佳、耐贮运深受市民喜爱。近年来,深圳市农业科技促进中心利用野生水茄做砧木,生产出嫁接苗,应用于生产,在生产中起到稳产、丰产的作用。本文介绍了千禧小番茄的特征特性、嫁接苗生产技术以及大田栽培技术。  关键词:樱桃番茄;千禧;嫁接;栽培  中图分类号:S641.2 文献标识码:A  深圳特区气温高,土地复种指数高,土传病害严重。近年来,番茄的青枯病尤其严重,绝大多数地区由于
摘 要: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园林植物培育也发展迅速,但是由于发展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出现了很多不相适应的问题,因此,我国的林木育种工作仍然任务繁重。本文就林木育种方法在我国园林植物培育中的广泛应用等问题进行了简要探讨。  关键词:林木育种;园林植物;生物技术  中图分类号:S722.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园林植物的种质创新是指通过林木育种或品种的创新,最终实现种子质量的提高和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