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体育课中武术套路教学理念与方法的革新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yl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武术套路教学所面临的困扰,提出了从教学理念和方法两个方面来对当今高校公共体育课中武术套路教学进行革新。
  关键词高校 武术套路 教学理念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852文献标识码:A
  
  现在高校的公共体育课作为必修课备受重视,很多高校也对公共体育课作了很多改革和创新,各种体育项目不断被搬到大学的体育课堂。武术套路运动作为中华文化瑰宝,已经是很多高校公共体育课中的内容。但是,武术套路作为公共体育课在高校的开展却不尽如人意,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总是达不到预期。这其中有着深刻的原因,我们必须找到这些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对武术套路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进行革新。
  
  1目前高校武术套路教学所面临的困扰
  
  1.1舶来体育项目对武术套路的冲击
  近几年来,中国出现了一种“洋拳热”,跆拳道、空手道、柔道等项目逐渐走进了大学校园,深受大学生的喜爱。相比之下,我们的中华武术却黯然了许多。在高校,很多大学生学习跆拳道,柔道等项目的兴趣要远远大于武术。究其原因, 有两点不能忽视,其一就是改革开放以来,很多大学生对舶来文化很感兴趣,比如近年来的“韩流”。其二就是以跆拳道为代表的舶来技击项目,有着从简单到复杂的技术体系,能够适应大众的口味,这种由简到难的技术体系也激励着习练者不断地向更难的动作目标奋进。跆拳道在习练几个月之后就可以到拳台上去体验搏击的感觉。而中国武术在长时间的刻苦训练后,习练者似乎从中并没有领悟到技击的奥妙。
  1.2 学生的学习需求发生了变化
  当代大学生学习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追求简单实用。范海彪的调查显示,有31.37%的学生认为武术课中学习的武术“没有攻防技击,缺乏实用性”。曹艳的一项调查表明,现阶段我国高校武术教学的内容陈旧,缺乏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学生对武术教学内容不满意的占51.6%,学生认为武术教学内容与他们所喜爱的差距较大,比如,学生对传统套路如长拳感兴趣的只有22%,对太极拳感兴趣的有77%,而对散打、跆拳道等攻防技术类项目感兴趣的却高达95%。
  
  2 高校公共体育课中武术套路教学理念的革新
  
  2.1 教学中应结合中国传统文化
  武术深受儒家、释、道传统文化的影响,与中国传统哲理向来是水乳交融,武术生长在中华民族整体文化之中,又与其他文化形态如兵学、美学、民族伦理、宗法观念、民俗传统等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体现出鲜明的民族文化色彩。当代青少年有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责任和义务,学习中华武术必须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与武术密切相关的传统的儒家和道家文化。
  而现在作为体育课的武术套路,在教学中只重视动作的学习,而忽略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近几年来,在很多欧美国家都兴起了中华文化热潮,很多外国人都很想了解中国文化。我相信,只要有正确的引导,用武术这一形式一定能够对抗国内的外国文化热潮,让中国青少年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2.2 教会学生正确认识套路运动在实战中的重要作用
  武术包括套路和技击两部分,套路只不过是武术的一种练习手段,技击才是武术的本质属性,体现了武术的精髓。但是现在绝大多数高校武术课程教学都是“注重套路,忽略技击”的模式,这显然是本末倒置。这种教学模式既没有反映武术整体的技术体系,也没有突出武术的本质特征,更没有反映出学生对武术教学内容的兴趣。
  所以要想让学生喜欢武术课,就要教会学生正确认识套路运动在实践中的重要作用,理解套路中所蕴含的实战思想。武术是具有“刚柔相济之道,虚实攻守之学”的技击之本,技击的特征是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小力胜大力,以弱胜强,讲求方法巧妙运动,倡导巧力而斥拙力,这与西方的竞技体育思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西方竞技体育崇尚一种力的强者哲学,体现个体力量的外在征服。
  
  3 高校公共体育课中武术套路教学方法的革新
  
  3.1 改变传统的习武程序
  传统的习武程序是先练习基本功,再学习套路动作。学校武术的教学模式受到传统习武模式的影响,把武术的训练方法运用到武术教学中,沿着“基本功——规范化的套路”的教学模式走。这种方法在高校却行不通,枯燥的基本功练习让很多大学生刚开始接触武术便觉得索然无味,影响了后续的学习兴趣。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采用先学习套路动作,让学生感受到武术动作的优美,洒脱,激发起学习的热情,再逐步有序地引入基本功练习,学生就不会感到枯燥难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2 重视挖掘套路中的技击含义
  现代的竞技套路,难度动作与观赏性(下转第127页)(上接第125页)的确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程度,但其技击性却在不断下降。这种以高、难、美、新为主导的的竞技武术不仅失去了技击性,而且在不断的脱离普通大众,普通大众对技击武术只是只能是视觉上的享受而无法用肢体来完成。
  武术动作的攻防含义是武术内涵的精髓,是前辈们思维特点的表征,失去攻防含义的武术与体操无异,也是武术魅力的所在。在武术套路教学过程中讲解动作要领、规格的同时,应结合讲解动作的攻防含义,使学生不仅获得知识的满足,且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建立起对武术运动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范海彪.普通高校武术选项课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5).
  [2] 金建栋.浙江省普通高校武术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浙江体育科学,2000(4).
  [3] 曹艳.云南省高校武术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昆明学院学报,2009(3).
  [4]王峰,张洋.高校武术公共选修课改革的几点思考,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11).
  [5] 自明等.攻防意识训练在高校武术套路教学中的应用性研究.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1).
  [6] 周义义等.传统武术的学习规律与高校武术教学现象的矛盾与冲突.浙江体育科学,2009(1).
其他文献
摘要《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作为研究生的公共政治课,被很多专业开设,学习《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有利于学生打下深厚的原著功底,有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课并不被学生重视,本文对原著不被学生重视的原因做出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原著 原因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摘要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种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冲击和挑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继承优良教育传统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创造。面对当前的大学思想政治教的现状,我们应该坚持以大学生为主体,正确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导向,树立科学的创新理念,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大学生全面而自由的和谐发展。 
摘要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我国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出现了不少问题,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结合社会背景实际,对搞好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进行一些初步探讨,对于高等学校贯彻和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社会转型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1 社会转型时期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博客等网络新媒体日益成为广大高校学生学习和交流的平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建立网络新阵地,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通过建立辅导员博客,可以充分利用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使思想政治工作更贴近学生、更具主动性、针对性和前瞻性,使网络新媒体带来的挑战转化为机遇。  关键词辅导员 博客 网络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博客是英语Blog的音译
摘要本文首先指出了当前大学生的死亡教育不足带来的主要问题,即对死亡的过度恐惧和迷信化应对及逃避。进而提出中国社会重生避死的传统生死观是造成以上问题的深层原因。最后,本文建议通过改造传统的生死观,在高校开展死亡哲学教育,进而为高校引入和改进生命教育创造条件。  关键词生命教育 死亡教育 传统生死观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死亡教育是生命教育教育的一部分。在中国,生命教育进入中国高等
摘要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一个变革时代。为此,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要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理念和原则,面对新形势、新特点、新问题,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感、吸引力、感染力和时效性,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出更多的人才。本文对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应采取的措施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大学生 爱国主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当前国际形势下,中国的影响力在
摘要文明行为方式教育是提升社会道德整体水平的必由之路,也是个体在社会中得以生存、发展和完善的必要条件。大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要真正收到实效,就要立足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用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不断创新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社会主义荣辱观 大学生文明行为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行为方式是社会思想意识的一种表现形态,是一定的社会生活方式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