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建构主义的高中历史“学案试题”编制策略

来源 :中学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shengqi_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历史学案试题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预习、检验,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反馈学习结果的重要作用,它由课前预习题、课中例析题和课后巩固题组成。“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结合自己的经验、之前学习到的旧知识对新知识进行主动的建构,教师的职责是帮助学生去建构知识,而不是充当学习的主控者”。[1]建构主义和学案试题的中心都是围绕学生,让学生能够得到发展。因此在编制学案练习题的时候,如果以建构主义为指导进行学案试题的编制,既可以使我们的学案习题以学生为出发点,更加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以新教材下册第4 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为例,谈谈笔者在学案开发中是如何渗透建构主义来进行学案试题编制。
  一、课前预习题应设计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情景,为建构搭建平台
  课前预习题是学生在上新课之前预习课本之后完成的习题。它既可以由 2到4道选择题组成也可以由几个小问题来组成。“建构主义强调用教学情境指导教学,教师要成为学生掌握知识的帮助者,帮助学生通过有趣的方式去获取知识。”[2]因此在课前预习题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史实材料或者小视频等资料,进行特定历史情景的创设,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从而为建构搭建平台。比如在本课学案的设计中,笔者选取了奥斯曼土耳其攻打君士坦丁堡的视频资料来创设情境,并设计了以下問题:
  ①君士坦丁堡在哪?这场战争发生在什么时候?
  ②为什么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要发动这场战争?
  视频资料之所以选取君士坦丁堡这个空间作为预习题的突破口是因为它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重要的历史地位。它是一个同时跨越欧、亚两大洲的名城,欧亚大陆的分界线之一马尔马拉海就从此城穿越而过,因此它历来是兵家的必争之地,也因为其重要的地理位置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它在历史上曾是拜占庭帝国的首都,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人攻占了此地,灭亡拜占庭帝国,将其改名为伊斯坦布尔,定为奥斯曼帝国的首都。这个空间有着重要历史意义,它见证了拜占庭帝国的灭亡和奥斯曼帝国的繁荣发展历史。所以在本课的预习题中笔者以这个空间为突破口,先让学生自己主动查找地图感受到它重要的地理位置,进而再通过阅读教材为什么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要发动这场战争。通过小视频情景的创设和课前预习问题的设计,激发学生进行探究的兴趣,让其主动看书,从书中去找到答案,这样就让学生通过预习题掌握本课中拜占庭帝国的灭亡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发展两个重要的基础知识,从而为中古时期亚洲的新知识的学习建构搭建了平台。
  二、课中例析题的设计应高度整合有关联的知识来突破重难点或知识提升,引导学生进行阶梯式建构
  课中例析题是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进行讲解的材料题,用来重难点知识的突破或者知识的提升,一般由一到二道材料题组成。“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以自身的经验以及旧知识为基础,与此同时还有接受来自同伴或教师的帮助,然后通过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进行内化。”[3]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只注意到目前所学的章节内容,缺乏打通其它已学相关知识的能力,需要教师来帮助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关联。因此教师在选取课中例析题的时候,教师应在学生旧知的基础上,高度整合与本课有关联的知识,通过分层设问,实现新旧知识的内化,从而突破重难点或知识提升,引导学生进行阶梯式建构。
  在本课中,中古时期的伊斯兰文明兴起、扩张,阿拉伯人征服了亚非欧广大地域建立起庞大的帝国,改变了众多民族的生活。与此同时,地处东亚的隋唐帝国也迎来了高光时刻,在南北文化交融和中外文化交流方面实现了突破性的进展,从而使中华文明进入一个新时期,两宋时期的中国更是迈入经济、文化全面辉煌阶段。中古时期的中国与阿拉伯帝国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的造纸、火药、指南针都是经阿拉伯人西传到欧洲。虽然“隋唐和宋时期的中国”这个知识点在上册已经学习过了,但学生基本上是不会把同时期的阿拉伯帝国与中国进行对比联系 。按照建构主义“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之前学习到的旧知识对新知识进行主动的建构,教师的职责是帮助学生去建构知识”,笔者 把“中古时期的中国与阿拉伯”这两个有高度关联的知识点进行整合,以探究 “隋唐与宋时期的中国与阿拉伯帝国发展道路的差异和造成其差异的原因”作为课中例析题来进行知识的提升。
  史料一:在七世纪之后的两个世纪里,阿拉伯征服者将伊斯兰教传遍了西南亚和北非,并把他们的信仰介绍到中亚、印度和地中海各岛屿以及伊比利亚。伊斯兰教的迅速扩张促进了大规模贸易和交通网络的发展:商人、外交官和旅行家们在伊斯兰世界的活动更为便利,他们交换着商品并将农业作物移种到新的土地上。迅速扩张也导致伊斯兰教与其他既有的宗教和文化传统、科学思想之间发生交流和互动。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史料二:隋唐帝国时期中华文明进入了空前繁荣的时代,经济进步,国力强盛,政治和社会组织合理发展,科学文化昌明发达。唐代文化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它具有巨大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对于外来的文化能平等对待,吸收其有益的成分。大量朝鲜人、日本人、印度人、西域人来到中国,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也传播他们自己的文化。思想上儒佛道三家争胜,文化艺术上则多元交汇,社会风气也相当开放自由。进入宋代,汉文化进一步扩大,少数民族在汉文化的强烈影响下纷纷建立政权。这一时期城市繁荣,商业兴盛,生产力更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许多重大科学发明都出现于宋代。值得注意的是,宋代的思想状况逐渐改变唐代生动活泼的局面,转向保守。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1)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古时期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发展道路的异同,分析导致二者差异形成的原因。
  答案:(1)异:伊斯兰文明的兴起与伊斯兰教的传播密不可分,是对外扩张的直接产物,中华文明是在深厚的文明传承基础上的复兴、再造。   同:伊斯兰文明在对外扩张中吸收了大量其他既有的宗教和文化传统、科学思想,中华文明对于外来文化保持平等对待,吸收其有益成分融入自身,形成了伊斯兰文化圈和中华文化圈;
  原因:伊斯兰文明兴起于阿拉伯半岛,在文明兴起前此处干旱少雨的气候环境和农耕畜牧均不甚发达的经济基础,呼唤着强势力量的崛起,伊斯兰教的兴起和伊斯兰政权的创建为对外扩张奠定了基础;中华文明在汉帝国瓦解后,经历了内部军阀割据和游牧民族冲击,但也迎来了区域大开发的良机,尤其是江南广大地区的经济活动明显活跃起来,北方广大地区则经历了数百年的民族融合和政权建构,这为中华文明的复兴、再造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丰沛的文化整合力。
  在此道课中例析题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旧知,整合了同是中世纪亚洲重要大国阿拉伯和隋唐宋时期的中国发展道路的差异。教师通过设置有梯度的设问,层层深入帮助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各自的创造性和绚丽多彩,从而对不同区域文明的兴衰沉浮与传承变革有透彻的了解,进而在整体上把握中古时期亚洲文明的发展演进。这样就在学生上册知识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把新旧知识建立关联,从而帮助学生打通中古时期亚洲各区域文明的發展特色和差异,实现了对知识的阶梯式建构和知识的提升。
  三、课后巩固题的设计应围绕“三点一线”,实现学生知识的内化建构和学科素养的升华
  课后巩固题是上完新课后学生所做的课后练习题。 建构主义教学观点强调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应该主动地去吸取知识、学习知识,从而实现知识建构。[4]有意义的练习实际上是一种新情境下的继续学习。因此在前面预习和课中教师讲解的前提下,教师再围绕教材内容的主线,以重点、难点或者学术、时政热点(简称三点一线),设计课后巩固题。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后通过课后巩固题主动地继续去学习重难点和热点知识,在练习中充分调动和运用这些知识,从而对自己所学的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在此过程中也实现学生知识内化的建构和学科素养的升华。
  本课内容的主线是中古时期亚洲的主要大国,而阿拉伯帝国在7世纪中叶的时候由一个小国,通过对外扩张,到8世纪中期建立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并且阿拉伯人广泛地对外进行经济交流,充当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对世界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阿拉伯帝国的兴起和发展是本课的重点知识。而且它与同时期7世纪的唐朝都是当时世界上重要的大帝国,两者也通过丝绸之路有广泛的交流,这正好与时政热点一带一路相吻合。因此笔者以此设计了以下三道课后巩固题:
  例1:7世纪前期,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对拜占庭帝国和波斯帝国进行了猛烈冲击,完全改变了世界三大洲的政治格局。这主要是由于(A)
  A.伊斯兰教具有高度凝聚力
  B.两大帝国国内已是重重矛盾环绕
  C.阿拉伯军队作战英勇顽强
  D.两大帝国长期争斗面临实力衰退
  例2:拜占庭人曾用石油、硫磺和沥青混合成一种极易燃烧的物质——希腊火,使阿拉伯人在海上和进攻君士坦丁堡战斗中遭受损失。为改变这种状况,阿拉伯人学习制作希腊火装备军队,并且还组建了一个投掷队,向敌军投掷燃烧物质,为防止烧伤自己,他们还穿着专门的防火服装。这说明(B)
  A.阿拉伯军事力量强于拜占庭
  B.阿拉伯人积极学习先进技术
  C.阿拉伯人作战时善于保护自己
  D.阿拉伯人对世界文明做出贡献
  例3:阿拉伯人对中国的丝绸、瓷器、长城赞叹不已,对中国的语言文字、科学技术、音乐绘画无太多涉及,尤其是对宗教和雕塑文化充满鄙夷。这反映出(
其他文献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在做中学以提升学生的素养发展,并明确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也要关注学生在复杂情境下开展相关实践活动的能力” 。[1]显然,历史学科研学实践活动作为新课程重要内容是培育核心素养的诉求,但实际操作尚缺乏具体实施意见和评价体系。本文尝试以“新中国老物件”活动为例,立足历史学科研学实践活动的特征,从评价理念、评价内容(
2019年高考尘埃落地,白银在全国卷(Ⅱ)27题出现,考查的内容涉及明清商业繁荣。笔者带着疑问,深入挖掘2010至2019年全国卷试题,发现“白银”出现频率为5次,佐证了白银的重要性。对白银的研究是学术前沿的最新动态,这种金属也是经济活跃的润滑剂,在盛极则衰的经济周期性规律中其扮演的角色值得推敲。“货币在全球化的触角中,始终因贸易而勾结,贸易将中国与全球化齿轮加速下的世界联系在一起,而其中的‘润滑
杨鸿烈先生说过:“历史事实是有时间和空间的特殊性,所以每一事实都属于一时间和一地域的。”[1]的确,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将史事置于历史进程的时空框架当中,才能建构起对历史的准确认知。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历史教学中非常注重涵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在执教《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中,鉴于二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世界性战爭,战争持续时间长,参战国家和地区众多,战场
苏州人最大的精神需要,就是对科技、人文和生态的追求。每个人都需要不自觉地被“生活美学”浸润。  近年来,苏州高新区紧扣“大民生”视野,既看底线民生、基本民生,又看质量民生。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为抓手,增加城乡居民的“隐性财富”,满足群众对生活质量的新期待与新要求。  苏州市副市长、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徐美健表示:“只有将富民惠民落到实处,才能真正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只有实现质量民生,才能不断
“从学科的整体高度和思维价值的高度考虑问题,在知识网络交汇点处设计试题,使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达到必要的深度”这是高考命题的一大原则.这一原则在近几年的高考命题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因此产生了很多优秀试题,2008年又将如何呢?本文将预测几个特殊的交汇点,以供参考.      在解答题中,还有一道是立体几何问题,由于立几中的内容本身就相当丰富,因此,它的交汇性是将立几中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有机地结
要推动实名制快速落地生根,业界人士认为需完善立法,尽快出台相关细则,确保采集信息不泄露隐私、快递费不会因实名录入而涨价,从法律政策层面为快递实名制提供保障。  快递业寄递实名制登记于11月1日正式实施。然而,随着年底特别是“双十一”快递业务量的猛增,快递实名制的落实遭遇难题。为何实名制刚开始实施便“一地鸡毛”?  客户担心信息泄露  “我在工作期间收到一条短信息,提示我正在使用某一尾号的银行账户进
春节前夕,房地产调控再出重拳,新的“国八条”从政府强力监管、房价控制目标、信贷紧缩措施、严格税收和平衡供需等多方面,延续并全面强化了去年以来的各项调控政策。“没有最紧,只有更紧”,紧接着,上海、重庆两个直辖市的房产税出台。同时,春节刚过,央行加息的政策应声出台。一系列有效遏制投资投机性购房的手段密集推出,新的调控措施象一阵炸雷,令市场各方震动。  去年4月,国家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以来,房地产市场
在先秦诸子中,孔子是一位非常强调“入世”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既不着力于建设彼岸世界,如,“子不语怪、力、乱、神”(《述而》),也反对个体囿于自己的世界中,如,“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子罕》),而是试图积极引导人们关注当下的生活、进入现实的社会,经世致用。由此,孔子发展出了一些特征鲜明的个体社会化理念。具体而言,在孔子的思想中,“礼”对于个体由“自然人”成为“社会人”这一转变具有极为重
2011年2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建立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制度的通知》,决定建立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以引导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有序发展。  外资并购再次引起社会关注。当“外资并购”和一系列耳熟能详的品牌相联系的时候,当一起起申诉、谈判、审查接连出现在媒体头版的时候,人们不禁要问,外资并购到底闯了什么祸?  2006年,法国达能集团把中国本土最成功
又到了瓶装饮用水每年的销售旺季,种类繁多的各种消暑解渴的饮用水产品之间竞争十分激烈,而且两极化严重。一边4元以下的中低端水品牌大打价格战,试图争夺精打细算的消费者的青睐;而另一边是10元左右的高端水品牌,价格不仅居高不下,有些个别品牌还有随着竞争攀比着涨价的趋势。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中低端水消费者的关注点在于瓶装饮用水的便捷和实惠,且在这个价格区间内,完全是国内企业的战场;而瞄准高端水,也就是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