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一二”惨案的回忆(一九二七年十一月二十日)

来源 :党的文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nbow8207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文献档案资料中,有一本题为《牺牲》的革命烈士纪念册,它是1929年3月15日由我党领导的中国济难会全国总会印行出版的。它刊载了1927年4月大革命失败前后牺牲的死难烈士的传记、照片、遗言、轶事等,还刊载了当时悼念死难烈士的诗文和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罪行的文章。《牺牲》出版后,即遭到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查禁。随着岁月的流逝,目前中央档案馆保存的这本纪念文集已成为海内外的孤本,具有珍贵的价值。《牺牲》中的革命烈士传记部分已收入《革命烈士传记资料》一书(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年版)。现选登《牺牲》一书中当事人撰写的《“四一二”惨案的回忆》一文,供研究参考。
其他文献
中央档案馆收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级党政军群组织编印出版的各种党刊、期刊、报纸、文章和丛书等革命历史资料。这是研究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和地方党史,革命斗争史以及研究各种专题的重要资料,其中绝大多数为独家收藏的孤本,极为珍贵。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义革命和全国解放战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时国民党的残余军队,还控制着一些边缘省区和沿海岛屿。人民解放军向全国举行大进军。
周恩来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外交家,曾经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做过杰出的贡献。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和外交部合编的《周恩来外交文选》一书,收录了周恩来自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七五年的重要内部讲话和同外宾的谈话等共80篇,绝大部分没有公开发表过。
近些年来,在明确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方位之后,学术界重新审视历史,对建国初期的转变理论与政策进行反思,就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关系展开了较为热烈的讨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大相径庭。
为了推动学术研究,贯彻编、研并重的方针,中央文献研究室于1990年7、月18日在室内举行了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问题的小型学术讨论会。室副主任逢先知、金冲及,中宣部副部长龚育之以及各组、处共40多人,参加了讨论会。会上,先由一位同志介绍了过渡时期总路线问题的研究概况,接着,大家就过渡时期总路线思想的酝酿、形成和评价等问题各抒已见,进行了研讨。
一、急淮河大水开治淮会议 淮河,全长一千公里,与黄河、长江、济水并称为“四渎”。历史上,孙中山曾对淮河水患,大声疾呼:“修浚淮河为中国今日刻不容缓之问题。”然而,国民党统治中国20多年,淮河水患有增无减。
1948年建立的华北局,是在刘少奇的建议、筹划和直接指导下进行的。华北局的建立不仅对华北地区在全国解放战争中的统一支前、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等起到积极作用,而且对在华北地区实行人民代表会议制度、召开临时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华北人民政府、实现党的施政方针发生了巨大影响,从而为中共中央依托华北地区吸取管理全国的经验创造了重要条件。
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研究,是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一系列重要决议、决策或理论的提出而展开的。主要集中在两个时期:一是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前后,二是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以后。
为了配合全党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文选》一书。己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
1940年,国民党顽固派把对共产党进行磨擦的重心转向华中,接连向皖东、苏北新四军发起进攻。10月,新四军在苏北取得黄桥战役的胜利,与八路军南下部队实现了历史性的会师。一个多月后,在新成立的华中新四军和八路军总指挥部(以下简称华中总指挥部)的部署下,两军部队联合进行了一次后来很少提起的“曹甸战役”。